Bendi新闻
>
瞭望访谈 | 王金南院士:系统部署 全民行动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瞭望访谈 | 王金南院士:系统部署 全民行动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年前

 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意味着: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系统部署 全民行动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文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绍,《意见》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举措,是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瞭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哪些战略部署?

王金南: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被提出。同时部署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了美丽中国建设内涵。

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指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深刻阐释了美丽中国建设的丰富内涵,明确了不同阶段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部署,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不断深入,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徐徐展开。

《瞭望》:当前美丽中国建设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王金南: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与美丽中国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尽管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没有改变,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2022年我国细颗粒物(PM2.5)浓度还在29微克/立方米左右,近三分之一的的湖泊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量大面广。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还很艰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单位GDP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8%,但消费的煤炭、钢铁、水泥等超过世界一半,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经济还需要持续增长,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很重。

三是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多发频发。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2022年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来最严重干旱、7.20郑州特大暴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气候极端事件增多。

四是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博弈日趋激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公约谈判斗争激烈,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有的国家施压我国承担超出发展阶段和能力的责任,阻挠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国际博弈压力加大。

五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美丽中国建设需求。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环境污染防治仍以末端治理和行政手段为主,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市场手段和社会治理体系的作用需进一步激发。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绿色低碳市场机制不完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尚不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与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企业和地方法治意识不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差距明显。

《瞭望》:《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哪些目标?目标是怎么确定的?

王金南:《意见》分三个阶段,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到2027年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目标的制定,主要考虑全面建成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此为参照,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也要总体与之相适应,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重要参照。中等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历史同期,PM2.5浓度大多在20~25微克/立方米,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PM2.5浓度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的第四阶段目标值1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部分已进入下降区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已从大气、水、土壤等常规污染治理转向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更加注重保障人体与生态系统健康。现在看,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中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意见》确定了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意味着:

宏观上,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在具体领域,要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国PM2.5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瞭望》: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存在什么样的重点和难点?

王金南:总体来看,美丽中国建设是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我们既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又要促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还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并要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意见》指出,必须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正确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

一是重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是重点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三是重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

四是重点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发挥科技驱动作用,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

五是重点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把握好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瞭望》:美丽中国建设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者是什么关系?

王金南:我理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都是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也是抓手机制;美丽中国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愿景,也是形象表达。两者一脉相承、相互衔接。

一是战略路径方面。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实现“十四五”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目标指标方面。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建设标志性、根本性的目标,通过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攻坚予以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统筹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方面,领域更宽,涉及范围更广;增加了“美丽系列”建设任务指标,对污染防治成果的表达更具体、更形象。

三是任务举措方面。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思路,延续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攻坚战体系。同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安全维护等任务部署,接续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提质增效,多层次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四是工作机制方面。坚持污染防治攻坚战行之有效的攻坚工作体系和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经验做法,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实现制度机制有效衔接。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瞭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王金南:《意见》指出,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力度,加快全领域转型、推动全方位提升、开展全地域建设、引导全社会行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把美丽中国建设情况作为督察重点。

二是加快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重大任务。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按照“十四五”深入攻坚、“十五五”巩固拓展、“十六五”整体提升的阶段安排,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开展全民行动,健全保障体系,切实把这些重大任务转化为一项一项具体行动。

三是不断创新美丽中国建设政策举措。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细化实化美丽中国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运用法治、市场、政策等手段,强化对美丽中国建设重大工程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共建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大力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等“美丽系列”建设。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开展行动,形成美丽中国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重点领域提质增效,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

五是加强美丽中国建设科技支撑。科技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需要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文明领域智库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研究院。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人才队伍。

六是健全完善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分领域行动方案,将美丽中国建设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加强监测、调度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瞭望》:《意见》提出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围绕七个方面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系列要求,都有哪些考虑?

王金南:《意见》从要素、领域、区域、地方等不同角度,提出了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系列建设要求。“美丽系列”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从要素和领域方面,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各省(区、市)因地制宜,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省域样板,城市和区县一市一策、一县一策,积极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近年来,各地区以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一批典型模式,为美丽中国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区域层面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国家重大战略区都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从省级层面看,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福建、江西、山西等省份已编制出台了本地区美丽省份建设规划,如浙江省印发了《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福建省印发了《深化生态省建设 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2021—2035年)》,江西省制定了《美丽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广东、上海、河北、吉林、辽宁、湖南、湖北、重庆等地也在积极推进省级美丽建设规划编制出台。

从城市层面看,杭州是最早开展美丽城市建设的样板,发布了《“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20—2035年)》;深圳发布了《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烟台、宁波、青岛、赣州等城市发布了相关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

各地以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牵引,以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系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全要素工作,实现要素、领域、城乡全覆盖。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合作、全社会共同行动的行动机制。建立了以美丽建设意见或者规划纲要为统领,确立中长期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机制,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瞭望》:《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有什么要求?

王金南: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全民行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自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2021年,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宣传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坚持全社会共建共享,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同时,生态环境部门也高度重视与有关部门、党派协会、研究机构合作交流。例如成立“美丽中国百人论坛”,连续举办4届论坛年会,通过召开跨部门、跨学科的高端学术会议,交流思想、创新思路、出谋划策、凝聚共识。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机构联合主办了“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展览收集并展出了全国各地近百个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同时发布了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展览网络关注人数超3000万,累计接待现场观众近40000人次。这些都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的有效举措。

本次《意见》从培育弘扬生态文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的具体举措,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

刊于《瞭望》2024年第2期

延伸阅读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全文)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



监 制 | 潘 燕
编 辑 | 董   翔

关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瞭望

相关新闻

瞭望访谈 |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全力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加快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 | 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倪岳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建设金融强国系列访谈:鲁政委谈金融惠企利民国家数据局局长: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中国留学生海归前故意刷爆信用卡,引起热议!发帖称:用这一桶金回国建设…龙凤呈祥:中国建设银行龙年贺岁形象片登录凤凰卫视彭博董事长马克·卡尼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正在建设更具韧性的经济瞭望智库: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调研报告202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进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 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向定成教授:持续推动胸痛中心建设,助力全民健康!丨CCPCC 2024权威专访 | 马飞教授:“中国临床肿瘤类器官标准化建设”深度解析,同质相承,共迎拐点!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长江证券刘元瑞:拥有核心定价能力券商将脱颖而出ICCT:2024赋能汽车电动化转型中国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探究及国际比较报告预见金龙|联储证券张强:坚持金融为民,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联储力量Construct 公司从 0 到 1 基于 Kitex+Istio 的微服务系统建设中国建设秘密军事基地?中方再次回应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降薪至少10%?!锐捷网络与您相约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共话数字未来倒计时2天!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与您相约福州!倒计时3天!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与您相约福州!锐捷网络诚邀您莅临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合智聚势 成就未来” — 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4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建设推进会圆满举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