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换LOGO了,藏着这些新动向
一张小小海报,连接起了街头小店和AI世界。
“大马弄卤肠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让每只鸡都香喷喷地走过我这一‘糟’”......杭州大马弄贴满了风格鲜明的海报,年轻化的语言、活泼的色彩和小弄堂的“烟火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海报均是由支付宝的AI技术制作而成,和传统的广告设计动辄几百、上千的费用相比,AI技术可帮小商家至少省500元的广告牌费用。目前,已有113万小商家利用支付宝AI创意海报为自己打工。
小商家选择用AI技术让门头换新颜,支付宝的品牌最近也换了新模样。
1月19日,支付宝推出全新的品牌Logo。据支付宝官微表示,新标识以“开放、科技、温暖”为理念进行设计,以此升级其品牌形象。
AI技术不再遥不可及,飞入人间去服务芸芸众生;近一年动作频频、重投科技的支付宝,也选择用Logo升级的方式,来传递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两种不同意义的“海报”,既折射出科技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国民APP支付宝的身份更加多样化。
支付宝有了新改变
支付宝的品牌升级透露出一个信息——“国民APP”支付宝将继续多元化之路。
无处不在的支付宝,如今已拥有10 亿用户、8 亿月活,是毋庸置疑的流量巨头。
一组数据证明支付宝是如何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每3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用支付宝出行;超一半中国家庭通过手机办事缴费;全国31个省份都在支付宝上线“网上办事大厅”;1300个城市“滴一下”就能乘公交车......
虽然已覆盖了绝大多数互联网人口的规模,如何拉长人均使用时长却一直是支付宝想要解决的难题。为此,支付宝一直在B端商业化与C端内容化的“两条腿走路”上苦下功夫。
以蚂蚁森林、蚂蚁庄园为代表,支付宝类“游戏+公益”的模式已经发展成熟,基于此,支付宝不断推出新产品,持续拉近着和年轻用户的距离。
据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每月有超200万人上支付宝打卡;年轻人在小荷包许下了超2000万个攒钱小目标;每月数千万人在支付宝阅读听书或回收旧物;近1500万人和朋友共同抚养小鸡…万事打卡、极简社交等成为年轻人的生活主张。
同时,为了服务好平台上的8 千万商家,支付宝在 2023 年共投入超100亿资金资源,支持服务商共建数字化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支付宝推出数字推广平台“灯火”,全新升级小程序、商家群、芝麻等产品,持续完善平台商业开放生态;开放20余项平台技术,推动超1亿人成为数字火炬手,并助力亚运打造史上首个开幕式数字点火、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平台等“五个首创”。
支付宝官方表示,伴随着品牌焕新,将继续助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探索数字化技术创新,为亿万商家与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普惠的服务。
作为一个超级APP,支付宝承载了无数人的生活,服务无数生活里的大小事,“讨好”用户被刻在了基因里,这样的心思从此次支付宝Logo 更新也能窥见一二。
支付宝新Logo 去掉了外框与文字,仅保留最具辨识度的“支”字标识,整体的线条更流畅现代,并引入立体光,增加通透感和流动感。
对于这样的改变,支付宝官方微信的阐释是:“希望新的‘支’字如水一般,持续传递信任、亲切、温暖的感受。”
强调“如水”,凸显出支付宝想做的,不仅是像水一样无处不在,还得像水一样缺之不可。换句话说,在完成量变的基础上,继续质变效应,实现平台流量价值最大化。
Logo小变样,企业大迈步
近20年来支付宝进行了多次Logo更新,每一次支付宝Logo 更新,既是企业步履不停的见证,也是互联网变迁的时代注脚。
距离上一次支付宝Logo升级已过去了 4 年,最新Logo不仅是外形的更新,更传递出其“生态更开放、科技更创新、服务更温暖”的发展新目标。
回顾支付宝Logo 的变化史不难发现,无论细节怎么调,大的趋势一直是逐步极简化,契合了互联网时代万事越来越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步调。
在PC时代,支付宝强调的是功能性和安全性,工具属性较为明显。
2004年成立开始,支付宝初期几个Logo都包含了“支付安全”字样或“盾牌标识”。在电子支付被普遍接受后,2010年起,支付宝的Logo中开始写有“知托付”字样。
随着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网络购物进一步增长、二维码支付大规模投入商用,支付宝开始向一款超级APP迈进。
2013年2月,支付宝推出了“支付宝钱包”,并将“支付宝钱包”和“支付宝”分为两个品牌进行,这年年底支付宝的手机用户超过 3 亿。
由于手机支付普及带来的聚集效应,支付宝上开始诞生更多理财及生活的产品:2013 年余额宝的推出,掀起了互联网金融的浪潮;2014 年,支付宝首次实现电子医疗挂号,又在便民服务上迈出了一大步。
2015 年7 月,支付宝Logo留下了深刻的智能手机时代烙印。“支付宝钱包”和“支付宝”两个品牌合二为一,蓝色的“支”字符号正式成为支付宝全新的品牌LOGO,整个服务的各种标识及形象也全面转向蓝色系。
伴随新Logo的发布,新版支付宝还增加了亲情账户、借条、群账户等一系列生活服务功能。新的支付宝,开始从移动支付走向全景式的场景平台。
不论是 2015 年的芝麻分、2016 年的蚂蚁森林,还是2018 年的小程序,都是沿着这条路径,让支付宝的生态变得越来越丰富。
直到2020年,支付宝Logo使用了近5年的浅蓝色,调整为更鲜艳的亮蓝色,从沉稳可靠到明快,背后则是支付宝迈向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转型。
逐步趋于极简化的设计背后,折射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支付宝在互联网的快节奏里不断找准定位的过程。
正如支付宝的口号2020 年从“支付就用支付宝”调整为“生活好 支付宝”,用户对支付宝的期待不再只是扫码、转账那么简单,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开支付宝,自己的生活能不能更便捷,更有趣,更有价值?
一个客观事实是,随着智能手机增长见顶,在一个人口达14 亿的国度,拥有 10 亿用户的支付宝,吃“粗放式增长”的红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新Logo强调“如水”,也证明支付宝未来的方向,将更专注于精耕细作自己手里的巨型流量池。最明显的一点是,支付宝的生态变得更加开放了。
支付宝App上的小程序数量已经有将近400万个。除了大家熟悉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美团、京东等均已入驻,网友甚至调侃支付宝“集齐了大半个后厂村”。
互联网“拆墙”走向互联互通趋势下,目前,支付宝生态聚集了1.2万服务商、450万开发者,活跃服务商过去一年增长了103%。截至2023年8月,支付宝活跃小程序规模同比增长119%,商家小程序GMV同比增长达79%。
有观点认为:“支付宝流量池像一座金矿,总是挖总是有惊喜。”从业层面看,“流量生意”仍是重点。
为了盘活流量宝藏,支付宝还开展了直播、短视频等“网红业务”。除了吃喝玩乐之外,支付宝用户对投资的偏好也在直播中被再度证实——2023年5月,老庙黄金几场直播用户新增将近20万,领券领了1.4万张,实际全天消费2100万左右。
同时,支付宝还在不断丰富科技“武器库”,用硬实力说话。尤其是在AI时代,不主动拥抱就意味着被淘汰。
支付宝的AI商业化没有眼高于顶,而是从自己的业务中长出枝蔓,目的是让用户的生活更
更方便,让普通小店也能享受AI红利。
除了文章开头的AI海报,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支付宝的“数字人”。
支付宝曾参与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数字健康人“安诊儿”等。支付宝通过自研Web3D互动引擎,承载了史上首个亿级数字火炬手活动,创造了亚运史上的经典时刻;能全流程陪伴患者就医的陪诊“安诊儿”,则展示了支付宝AI和大众日常生活的零距离。
此前,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数字人的商业落地方向有三:
一是作为用户分身。可以引导用户参与线上场景互动,探索一些线下难以完成的体验,比如亚运火炬传递;
二是与生成式内容结合。低成本实现高质量的视频制作,比如数字人演员、数字人主播,替代真人完成线上引流等;
三是代表服务供给方形象。通过学习标准化的流程,以数字员工的模式服务客户,比如“安诊儿”。
从投入的方向来看,支付宝对“生态更开放、科技更创新、服务更温暖”的追求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走向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支付宝要面对就是一个更加庞杂的市场。和金融这种具有“主场优势”的业务相比,产品更新、服务更好才能吸引并留下用户,这条路无疑更加坚艰辛漫长。
支付宝要面临的挑战确实很多——如何在支付和金融之外,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如何让10亿流量发挥其商业价值,为商家的生意添砖加瓦;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内容与更创新的产品,让用户的打开频率和停留时长得到提升。
正如谁也说不清AI大模型落地的终极形态是什么,但仍能吸引无数人、资本和注意力的涌入。而变化与创新,一直是互联网最让人喜欢的地方。
对于支付宝来说,通往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之路也是这样,但只要厘清自己的任务主线是像水一样融入万物、服务生活,这条路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航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