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麻醉医师朱翔猝死,勉强保驾护航背后的危机重重
近日,某三甲知名麻醉主任猝死引发行业热议。
年近45岁的朱翔,去世前一天还在科普!他带着极大的热情为公众送去科普知识的同时,也赢得了公众极大的认可。据悉,其账号有粉丝十多万。听闻朱翔去世,10万粉丝自发缅怀!
令人惋惜的背后,更多的是反思:勉强保驾护航背后的危机重重!
所谓勉强保驾护航,是真的勉强。
现如今,尽管各个外科都认可麻醉学科在手术麻醉中、甚至整个围术期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只有麻醉人知道我们是在勉强支撑。
以朱翔为例,公开报道信息显示:他经常工作到深夜,科普到深夜。
他是工作狂吗?不是。他也想早点回家,回家陪陪家人。无奈,每天直到很晚才能完成工作。但为了保证每个手术患者的安全,只能强迫自己把所有工作都做完再回家。
他是科普爱好者吗?不是。如果有这么好的写作水平,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也许不是医学专业。大多数的医生都是偏理科的、不善言谈的,但为了更多的人能多了解一些健康知识、疾病的危害或者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强迫自己成了科普达人。
为什么说“勉强保驾护航背后的危机重重”?
因为,无论现有的工作强度或者流程都存在很大问题!
在外科全面精细化、专科化的今天,麻醉医师需要承担更多的多学科综合能力。越来越普及的情况是,外科只需要把手术做好即可,其他的事都交给麻醉科、重症科吧。至于手术能不能做、该不该做的问题,有的外科甚至说:只要你敢麻,我就敢做。
虽然可以赌气回怼:只要你敢做,我就敢麻。但是,作为一个深系患者围术期安全的麻醉医师,我们不能。虽然我们有绝对的信心让患者度过手术室内的几个小时,但术后呢?术后谁来确保患者的预后转归?围术期是一个连贯的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将会影响下一个阶段。因此,只能忍着。
数据说话:只有十几万人的队伍,每年要承担接近一亿人次的手术量。这还不算急诊急救、深静脉穿刺、疼痛诊疗以及分娩镇痛等任务。
麻醉流程看,一台高质量的麻醉,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的术前访视。然而,大多数麻醉医生只能在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病区访视。并且,访视的患者不止一个。如果要确保访视质量,每个患者半小时左右是必要的。因为,麻醉医师关注的内容很多!
没有术前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与本次手术相关的各种情况、手术方案的选择、麻醉方式的制定,术中应急预案以及术后镇痛、ERAS等,这台手术麻醉很难做到安全、高质量。
即便有些医院安排专人进行足够时间的术前访视,但是访视者和实施麻醉者并非一个人,这存在着信息沟通是否完全的问题,或者说对病情理解的问题。但是,这又是没办法的办法。
现状改变似乎遥遥无期,因此只能砥砺前行。
回头再看朱翔医师,心情是沉重的、复杂的,更是痛心和无奈。
我们相信他是自私的、又是无私的。他的自私,是希望以自己的星星之火唤起公众对健康的重视、唤起公众认识麻醉、理解麻醉;他的无私,是把他有限的生命、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医疗事业、麻醉事业。
谢谢你,朱翔医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