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11名硕博举报导师造假,高校和学术界的小“革命”?

11名硕博举报导师造假,高校和学术界的小“革命”?

5月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张丰,原文标题:《风声|11名硕博士赌上前途也要举报导师造假,究竟发生了什么?》,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初,华中农业大学11名硕士、博士生举报导师黄某某,连续多日登上热搜,成功破圈。华中农业大学校方宣布,经过初步调查,黄某某涉嫌学术不端,已经对其停职。在学校官方网站上,也看不到黄某某的介绍。

尽管黄某某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对学生的指控进行了否认,并称自己三天没睡着觉,在忙着回复学生的指控,自己没有公开反驳,只是为了爱护学生。但是那100多页的举报PPT文件,可谓证据确凿,学校调查组不难查清真相。

这一事件影响极大。在互联网上已经演变成“真诚的学生冒着风险捍卫学术理想”,是高校和学术界一场小小的“革命”。因为11名学生所举报的那些“事迹”,在有的高校和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也不是一两天。

黄某某的“钱”和“名”

就网络公开的举报内容看,这11名学生所列举的黄某某的事情都比较具体。

实验室很小,基本没有器材。黄某某告诉学生,器材、设备,都可以从学校相关部门借。这没什么问题,也是学校“器材共享”的价值所在,目的是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率。

但是问题在于,明明是从学校借的器材,最终黄某某却要想办法报销购买器材的费用。有些器材或者实验用的细胞,没法从学校借,学生自己购买,却发现这些真实购买的东西,找黄某某报销的时候,反而非常困难。有些人已经毕业离校了,费用还没有完成报销。另外,还有人反映黄某某克扣研究生补贴。

这样的指控,有发票有拍照,黄某某想抵赖不太容易。

还有学术不端。黄某某申请到一部教材的编写项目,对一个学者来说,这是严肃的事业,也是扩大影响力的机会,本应认真对待。但是,黄某某却召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承包”一个章节。

由学生来编撰教材,已经有点过分,但是如果认真工作,仍然可以产出一部合格的教材,学生也都很有热情。这时黄某某却告诉学生:找几本相关书籍,来“提取”“摘抄”文字,而且要注意,尽量每本书都用一些内容,不要老是抄一本书上的——这样的言论,其实已经是“失德”的表现,因为这等于鼓励学生去做抄袭的事情。

更悲催的是,学生完成工作,最终却没有署名,甚至在后记中连一句感谢都没有。但是,另一方面,黄某某又在一些论文中安排随意署名,不但没有参与论文写作的可以署名,甚至硕士、博士的文章,也能署上陌生的本科生名字——当然这些人黄某某不会陌生,因为有的就是他的亲戚。

“项目”“老板”和导师权力

黄某某已经“明目张胆”到鼓励学生抄袭的地步,平常也不会小心翼翼时刻注意“销毁”证据。学生要“自毁式举报”,赌上自己的前程,不会轻易编造。这些事情要调查取证和认定责任,都非常容易。

看上去令人发指,黄某某的行为其实却好理解。从学校借器材,他要想办法开买器材的发票,因为科研项目的经费中,就包括了这一项。学生自己买器材不给报销,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这些科研经费,要最大限度地变成他的“个人收入”。通过这种手段,黄某某突破了国家和学校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发表论文、署名乃至能否顺利毕业,看上去是学生的“权利”,实际上又都是导师的权力。尽管根据规定,导师并没有“一票否决权”,但是在现实中,导师对学生的“权力”仍然是决定性的。你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就是先向导师报“选题”,在这一关导师就可以拿捏你。

黄某某是拿捏学生的高手,而且把对学生“压制”做到极致,这才引起学生的“自毁式反抗”。黄某某不知不觉间活成了一个“学阀”的典型,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举报内容的具体细节,这个“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其实并不鲜见:在不少高校,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异化,大家一起做项目,成为“利益共同体”,而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

最经典的表现,就是理工科硕士、博士普遍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老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项目负责人,如何把一个项目的钱花完,如何进行分配,成为最重要的问题。有些重大科研项目,可能是涉及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资金规模相当于中等企业,如何进行更有效的监督,确实是大问题。现行的办法是采纳严格的报销制度,一切都要发票,所以我们看到黄某某在这方面费了很大心思。

在这个意义上,“好老板”,就是那种既让学生得到收入,又能实现学术进步的老师,而“恶老板”,像黄某某这样的,则对学生进行彻底的剥削,甚至丧失对学生起码的“作为一个人的尊重”。如果以“项目制管理”来理解黄某某的行为,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把项目顺利交差。学生不但是他的“学术民工”,甚至是“学术奴隶”。

可以预见,黄某某会受到严厉处罚。但是这一事件所反映的“学术生产体制”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仍然没有答案。这一次,11个学生的勇气,引起高校、学术共同体以外的人的广泛关注,这种“破圈”,或许能让更多高校进行反思。

一场小小的“革命”?

在学生的举报中,有这样一句表述打动了很多人:“只能跟本科阶段在三教四楼楼道里背书的自己说声对不起了”。

这句话透露出中国高等教育竞争的激烈,为了考研,学生要在楼道里背书,这让人想起一些先贤的传奇故事。但是,学生们费尽心思考上硕士、博士,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最新看到的一些数据,让人担心。清华、复旦这样的著名学府,大部分都选择继续深造;而更普通的大学,想考研的学生更多。这种“内卷”对黄某某这样的人来说无疑是利好,因为同学们会万分珍惜自己的机会,从而听命于他。

但是,又有谁能真正忘怀自己读书的初心呢?去读硕士、博士,最初的动机难道不应该是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吗?自己选的导师,难道不应该是学术能力、良知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吗?我们读过太多关于好老师的文章——那些“先生”在哪里?为什么现实中都是“老板”呢?

很难说,正好有11个“勇士”碰巧都被黄某某招录到自己门下,所以才引爆了这次丑闻。更大可能是,对“项目”“利益”的追求,普遍让研究生们感到厌倦,人们期待一种更纯粹、更健康的师生关系,期待那种自由、透明、敞亮的学术风气,期待一个美好的大学——它既不是高中的延伸,也不是“就业单位”的延伸,而是纯粹的求知的乐园。

如果“学术生产体制”不做改变,或许只有期待更多学生站出来。先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如果“老板们”没有动力构建,就从学生开始。如果有更多学生站出来,或许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平衡”。而对“老板们”来说,黄某某是真正的前车之鉴,大家或许都要扪心自问,自己身上有没有黄某某那种行为,自己的“含黄量”究竟有多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张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虎嗅APP

相关新闻

11名硕博联合举报导师学术不端?看完129页的PDF,我裂开了…11名“硕博生”联名举报导师后续:“叫兽”被停职,但学生还是输了……11名硕博研究生实名举报导师!“双一流”大学回应...热搜第一!11名硕博联合举报导师学术不端!网友:干得漂亮!11名研究生联合举报导师学术造假:总要有人做很蠢但正确的事11名硕、博研究生,实名举报导师造假!校方回应:启动调查11名硕博生联名举报导师后续:叫兽被停职,但学生还是输了…晚讯 |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联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北京疾控:流感疫情呈现降势11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集体实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华中农业大学回应→顶尖211一课题组11位硕士、博士生成员实名联合举报导师学术造假!校方最新回应:存在学术造假“我们11人,宁愿丢掉硕博学位也要举报他”被10家小股东联名举报“偷逃税”?万科回应...129页PDF!34份相关材料!11名学生实名举报211高校系主任导师!校方回应了LEO干货:没有北上广深的资源和机会,来自“小地方”的你该如何在这件事上提高胜算?11人联名举报,又一个“学术土皇帝”倒台躺平还是逆袭?被腾讯财报点名的Supercell又一次创造“神话”戴锦华|小年畅聊,国产喜剧的“喜”和“度”在哪里?实名举报“混凝土用手一抓就碎掉,只处理了20米”!山西省国道241新建工程存重大隐患?官方回应科技界的“AI月”即将开启!OpenAI、谷歌、微软等巨头将带来哪些颠覆性体验和期待?11 个「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火爆全网!这样的“幼儿游学”你也想让孩子去吗?我国有全球第一“小糖人”数量,如何防治?最新柳叶刀研究:学会参考升糖指数!食用低升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饮食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仅靠一个“特殊”病例!这名三甲小主治发了一篇SCI!他是怎么做到的?“河南男女妲己”事件冲上热搜!举报者身份曝光后,全网愤怒:伤风败俗的到底是谁?音乐节为何深陷“举报潮”?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