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干货:没有北上广深的资源和机会,来自“小地方”的你该如何在这件事上提高胜算?
周一好,我是LEO
这一篇送给所有来自“小地方”的学弟学妹。在给大家加油打气的同时,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当年作为“二线城市孩子”成功完成本科申请的经验,相信对资源和信息有限的同学们会有帮助。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这么多年来,国外各顶尖高校的大门一直向国内不同地域的学生敞开,绝非北上广深孩子们的专享。我就认识多位来自国内二三四线城市的常青藤盟校本科校友,这些城市包括铁岭、濮阳、芜湖、日照、齐齐哈尔、潍坊、盐城、梧州、遵义……——而这仅仅是我留学校友圈里的一部分“小城市”代表。这些同学到海外名校读本科前,全部在国内土生土长、一路就读公立小初高(和我一样),没有任何国际教育背景,是纯度100%的中国大陆申请者。
很多人之所以有“名校只爱北上广深学生”这样的错觉,一大原因是一线城市“留学党”群体的规模要比小城市大太多,这些年的各种“中美班”“出国班”“AP/IB班”“联合办学”更是如雨后春笋。可能一所中学的国际班就有上百人同时申请美本,在个别美国高校(尤其是公立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自然容易实现“offer霸榜/大丰收”。
但我也想给“小地方”的同学们吃颗定心丸:大城市的孩子们“集团作战、批量录取”,并不代表他们的实力在你们之上。实际上,无论是在学业成绩、综合能力、还是本科毕业后的升学/就业情况等方面,很多小城市的同学都出类拔萃。
当然话说回来,小城市没有北上广深的留学氛围,在信息、资源和机会等方面略输一筹。同学们若想在申请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得尽量规避这些客观劣势,甚至通过付出比京沪孩子们更多的努力,最终化劣势为优势、在申请中梦想成真。
具体可以怎么做?下面介绍我的一套办法,我给它取名为 “MCE奋进法”。
“MCE”是个缩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
Motivation 动力/斗志/信心
Consultation 咨询/取经
Early-bird preparation 早鸟准备/先人一步
Motivation 动力/斗志/信心
想成功,则必须拥有一鼓作气的斗志,坚信自己通过不懈努力,就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收获理想院校的录取。这种必胜的决心、信心对来自小城市的学弟学妹们而言尤其重要,因为你们的留学申请之路即便不是孤军奋战、也大概率是孤独而充满艰辛的;不像大城市的孩子们可以抱团取暖,小城市的申请者必须战胜各种干扰(比如可能有老师劝你放弃留学、参加高考),笃定地推着自己向前走。
如何激发斗志、提升信心?我当年的做法“粗暴”却有效:时常在心中默念梦想大学,“耶鲁,耶鲁,耶鲁,我一定上耶鲁!”在视线所及的书桌、床头柜、冰箱上贴便签纸,上边写的也是“耶鲁,Yale,必胜”之类的加油词。倍感压力时,我还会爬到山顶,面向大海大喊:“耶鲁,我一定要考上耶鲁!我一定行!”
这些自我打气的做法基于积极心理暗示法则和吸引力法则,你可能认为它们不是科学,但我想说,对 “心诚则灵”的笃信真的能极大地唤起斗志、激发对梦想的渴望。很多时候,成败之间差的只是“一口气”。
除了上述偏向“spiritual and emotional”(基于精神/情绪层面)的自我激励外,大家也要从更“practical”(实际的)的角度提升动力,一种有效的做法便是寻找和确立榜样。
什么样的榜样呢?已经在留学申请中取得成功的、来自相似成长和教育背景的学长学姐最合适。
在十多年前的厦门还未有获得美国顶尖本科offer的高中生。于是我把视野放宽、通过查找新闻等方式发现了几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并非来自北上广深,却依然获得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名校的青睐。因为 “梦校”是耶鲁,所以我尤其关注获得这所学校垂青的学生,比如来自长沙、郑州、石家庄等二线城市的几位学长学姐。
通过新闻采访等渠道,我尽可能多地了解了他们的情况:校内成绩如何?托福和SAT考了多少分?履历中有哪些过人之处(比如竞赛获奖/才艺特长)?接下来我将这些榜样的经历作为参考、并对照自身情况,定好了最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
当然,除了来自类似背景的榜样前辈,我也会了解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人大附中、复旦附中、上外附中这些京沪牛校里获得耶鲁全奖录取的学生情况,借他们“牛气哄哄”的经历为自己打气:
“如果这些同学可以,那么我为什么不行?”
Consultation 咨询、取经
小城市在留学方面的信息、资源和机会较大城市少,所以Consultation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大家不可忽略。
所谓“consultation”就是咨询、取经、求教、从不同渠道获取对留学申请有帮助的信息和机会,以避免被大城市的留学申请大军落下。北上广深的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了解和得到的东西,身处小城市的我们通过多做“consultation”也能获得。
如何进行consultation呢?我当年主要通过这三种途径:“收集线上资讯”,“参加线下活动”和“咨询成功前辈”。
“收集线上资讯”,简单说来就是上网看新闻、查资料、逛论坛,以获取第一手留学“情报”,尤其是来自北上广深留学申请界的最新资讯。
我的具体做法:高一&高二时每周2-3次、高三上学期申请冲刺阶段每天1次、每次1小时左右,浏览当年人气最旺、资讯最密集的几个留学申请BBS,重点查看论坛上的这几个板块:
院校与专业讨论,尤其查看已入学的前辈们对不同大学和专业的评点
Chance贴:“chance”是一个术语,意为“录取几率评估”,很多同学会把个人情况(比如考试成绩、履历亮点)发布到论坛上,让大家帮助评估获得某所大学offer的成功率
面经贴:即面试经验,热心“战友”会把自己的面试情况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难题解析:在托福/SAT留学考试板块,每天都有考友发帖讨论棘手难题
活动通知:有些活动官方会在论坛上发布招募/遴选通知,供同学们查看、报名
除了逛论坛,我也会时常查看心仪学校的官网,以及诸如US News, College Board等和留学申请相关的官方平台,定期收集各院校的一手资料。
另外再划个“非典型重点”:我还收藏了国内大城市留学牛校的官网,除了北上广深的顶尖高中外,再加上南京外国语、杭州外国语、东北育才学校和长沙雅礼等有过“哈耶普”录取的学校。我会在学习之余浏览它们的官网,尤其是留学相关动态,了解“这些牛校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常有可喜的发现。比如在“非典型优等生”这篇里,我就提到通过上外附中的网站发现了复旦模联大会,并从此和模联活动结缘的经历。
Consultation的另一个途径是参加线下活动。这里的“活动”不包括自己在高中时参与的课外实践与竞赛活动,仅特指发布、分享留学资讯的活动,比如留学展览会、美国高校在中国大陆的宣讲会等。这类活动在十多年前的厦门虽偶有举办,但多是围绕加拿大、英国和澳洲的学校,关于美本申请的资讯类活动几乎没有。
因此,我通常先在线上收集资讯,接着评估某项活动是否值得参加——比如,这个活动是耶鲁在北京举办的本科申请咨询会、届时有招生办官员亲临现场答疑解惑,那么我就会果断订好机票、自己飞去参加活动。如果一个活动由非知名机构举办,看上去像留学中介的产品推销会,我就直接无视——常有读者问我申请耶鲁本科和哈佛MBA时是否使用了中介,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从来没有,从未接触过任何中介的任何服务。
Consultation的第三个途径是咨询成功前辈,主要是已获得offer的学长学姐。在我申请耶鲁前,已有比我高一两届的中学校友获得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比如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在那个年代已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作为后辈,我带着问题向学长学姐请教,获得了他们耐心的解答——再次感谢每一位学长学姐!
除了咨询厦外本校的校友,我还有幸通过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比如模联)结识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优秀前辈,有几位当时已经获得哈佛、斯坦福、哥大等牛校的offer。回厦门后我同他们保持着联系,也获得了成功前辈们的点拨指导,获益匪浅,感激感恩!
Consultation的这三大途径让我在留学申请过程中从未有身处劣势的感觉,反而构筑了满满的信心和底气。
Early-bird preparation 早鸟准备
“小城学生惊艳计划”、也就是MCE奋进法的第三个元素叫“early-bird preparation”(早鸟准备)。大家一定听过这句话: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事实确实如此:大家若不想在和北上广深牛校学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就只能自己多努力一把、早开始一步。
同留学申请相关的一切关键任务,大家能趁早启动就趁早启动,不要以为时间充裕、“到递交申请前开始做也来得及”——当然,如果你没有“非xx大学不上”的决心、只求“有学校要我就行”,倒是不必紧张兮兮,多砸点银子请个中介海投十几二十家学校,offer大概率是有的。
但我更相信,来到这里的读者伙伴多是积极上进的奋斗者。在阅读本篇的你,在考学这件事上一定不会糊弄自己,一定有满心希望抵达的远方。如果你不想在申请中留下遗憾,就请跟着学长我下面的建议开始行动:
尽早下定报考国外本科的决心,不心血来潮、中途气馁。
参考:我初三暑假定下了考美国本科的计划,且把耶鲁作为第一志愿。
尽早开始高效、高强度地练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
参考:我初二结束前已在课外加码学完了《新概念3》,初三开始大量阅读英文原版小说,高一时提前学完高中三年的校内英语课本
尽早规划好“校内学业”和“留学筹备”这两大任务的时间&精力分配,不顾此失彼。
参考:我在高中每学期开学后的前三天内都会安排好本学期任务时间表,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尽早开始熟悉和准备留学考试。
参考:我高一时已经购买托福和SAT教辅、初步熟悉题型,高二英语水平继续提高,高三上学期厚积薄发、在所有留学考试中一鼓作气、一次性高分“上岸”
尽早开始了解、选定想申请的学校和专业。
参考:我初三暑假时定下耶鲁第一志愿,后又买回一本《美国360所大学详解》,进一步选出5-7所“第二志愿”大学。高一高二时浏览US News, College Board等平台,了解大学专业,并初步选定经济学、环境工程学为第一志愿
尽早选定1项或数项(建议不超3项)课外活动/竞赛,认真参与、锻造实力。
参考:我高一时选定模拟联合国、生物竞赛与科研、校旅游协会为主要课外活动,并一直深读参与到高三上学期;同时,计划好参加一次美国本土的顶尖暑校/夏令营项目(高二暑假时完成)
在本文最后,我想再次给学弟学妹们打针鸡血:
没出生成长在北上广深怎么了?
小地方为什么就不行?
想想吧,从古至今,
有多少状元豪杰出身于偏远贫穷之地?
切忌妄自菲薄
做好十足准备
在不久之后
你定会迎来
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Cheers
LEO🦁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