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2024教育改革将有大动作?细究之后发现,谣言背后确实有情况

2024教育改革将有大动作?细究之后发现,谣言背后确实有情况

2024年刚刚开始,教改相关的谣言就又来了。


谣言不只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传播,还有两三个互相不认识的朋友都私下发了消息给我,言语间是相似的担忧:


这方案,该不会是真的吧?


网传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公示名单”截图


“缩短学制”“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2年”“取消中考”……每一个都足够震撼。


相信很多人心里的想法都差不多:


这消息看着好像假的,但万一是真的呢?


可能是引起了太大的风波,官方很快下场辟谣:不实信息,不要轻易采信。


图源:教育部官网


那么,这种不实谣言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怎么总有人闲着没事“骗”家长玩儿?


谣言从何而来?


旧谣言变身新谣言


同学们可能还有印象,2021年的时候,教育部曾经发布了一则通知,宣布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图源:教育部官网

当时,就有人借着这则通知,“嫁接”了下面的内容:


图源:网络


可以看出,21年的谣言,措辞和今年的说法几乎完全一致。


当时,几个实验区官方都出面辟谣,才慢慢终结了话题。


而这一次的谣言,很明显是一次炒冷饭——


有人把2021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谣言挖了出来,嫁接到了最新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公示”上。


两个“实验区”根本不是一回事,官方文件里也从未有过改学制、取消中考的内容。


谣言并不高明,却流传甚广,生命力也很顽强(辟谣两年之后还能复活),这又是为啥?


谣言的“群众基础”


除了很多人“一看文件就头疼、不愿意仔细研究官方通报”的原因之外,我觉得还有两点原因,让家长们总会被这“狼来了”一样的谣言骗到。


第一个原因,放眼全国,我们的义务教育学制不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大部分地区是六三制,但也有很多地方是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


这还是大范围的学制调整,小范围的“改革”方式更多。


比如我看到过一位网友的分享,她当年就经历了教育改革,小学五年、初高中五年,十六岁上大学。


图源:网络

所以,如果说全国一盘棋,一夜之间全都改制,那可能没人信。


但要是说,设立试点区域,小范围探索学制改革,大多数人还是相信的,因为很多人自己就经历过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当前的教育,确实存在痛点,很多家长都在期待一场有效的改革,改变“内卷”的现状。


所以每次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家长们都会格外关注。


从官方的通报中我们能看出,虽然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是假的,但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却是真的。


真实情况

为了了解这次教改的真实情况,我去翻了翻官方的公示名单。


从公示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次教改范围很广,涉及到除港澳台之外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分为“实验区”和“实验校”两部分。


图源:教育部官网


以北京为例,实验区是西城区和海淀区两处“教育高地”;实验校则是史家胡同小学、北京中学等不在西城区和海淀区范围内的学校。


图源:教育部官网


搞清楚了改革的范围,接下来就是改革的具体内容了。


这部分,我们得结合着公示中提到的〔2023〕30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来看。


大方向:“双减”与“双新”


无论是实验区还是实验校,这次改革聚焦的还是两个大问题:


一是做好“双减”工作。


“双减”同学们都很熟悉,细节我就不多补充了。简而言之,这次改革依然要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考试命题、评价导向等多个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如果说之前的“双减”还是大概念的规划和小范围的调整,那么这次改革范围更大、更强调“落地”、更贴近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变化


“双减”,之前都是预告片,现在已经开始播放正片。


二是要围绕“双新”全方位改革。


估计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只知道“双减”,不知道什么叫“双新”。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发现这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简称,既包括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也包括新教材、新教学方式、新评价体系。


举个例子,文件中强调,新评价体系会更注重“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唯分数论。


结合这一点,再回过头看2023年北京中考的大动作(取消小四门,保留道法、物理和语数英),就能够发现,这些年教育领域的变动和改革,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


图源:中国教育报

大方向指路之外,文件还提到了两个细节。


细节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近几年,“科学教育”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隐隐有成为顶流的趋势。


这次教改也是一样。


文件里一共七项工作任务,有几项都是在谈大的改革方向,而科学教育却被单列出来,独占一项,谈得十分具体


被列为实验区和实验校之后,各地区和学校会更加重视科学类课程。


增加实验室、科学设备、专业教师、实验员的数量,组织更多的科技节、科技小发明、科普读书等活动……这些是学校里会出现的改变。


校外,则是会让“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高科技企业、高校实验室、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等专业资源”成为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的保障。


此外,我还在教育部官网发现了一则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

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


图源:教育部官网


这则通知直指“科学教育”,发文更早,但因为还没有公示哪些学校入选,所以现在还没有引起讨论。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国家“给科学教育做加法”的决心。


其实,我之前写过很多科学教育相关的文章,包括“白名单”、信息奥赛和科创竞赛等,它们的“火热”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就是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这一次的改革,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未来教育的重点之一:


提升科学教育水平,找出那些真正有创新能力、热爱科学的孩子。


细节二:指导实施“读书行动”


阅读这一项,同样是单独列出强调的。


“实验区要……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实验校要……各学科课程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这一部分,表面上看是强调孩子的阅读能力,好像与语文学习相关。


但实际上,阅读是从获取信息到总结、内化的过程,既是学习他人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经验式学习、获得自学能力的基础。


通过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文件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国家真正想做的事。


“面向未来”式教育


那么,本次教改开始实施之后,未来会是怎样的趋势?


我想,大家心里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首先,“双减”一定是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只会死读书的孩子会被“减”掉,单纯的“考试高手”不再具有优势。


其次,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能会产生与之相关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乃至新的升学通道。


最后,阅读相关的底层素养依然重要。


发展科技教育不是只重视理科生,强调阅读习惯也不是只重视文科生,实际上,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样重要。


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挖掘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阅读培养底层能力


很多人在评价这些年教育改革的趋势时,宣称:“国家以后就是要筛选出理科天才来培养,普娃不要卷了!”


对此,我并不完全认同。


天赋异禀的孩子当然可以一鸣惊人,但普通的孩子,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并且因此受益。


老同学们都知道,我和老王都非常重视科学教育。


不过,我不觉得这是因为我们有多高瞻远瞩、看到了国家的大方向,而是我们认为,“学科学”是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绝佳途径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还能帮他们“修炼内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推理、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让他们萌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精神。


文件里提到的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如果有条件,我们都要利用起来,让孩子多参观,多接触;日常生活中,科普书籍、科学实验,也要多让孩子动手,实操起来。


当然,还有阅读,无论是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都要让孩子多读书,多感受。


每一种阅读都对应孩子相应能力的提升,虚构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力;而非虚构类阅读则对应孩子逻辑思维、信息整理等能力的发展。


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阅读一定都要重视起来。


基础学科依然重要


很多人都说教育改革越来越趋向于素质发展,那课内成绩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成绩,依然作为选拔的标准,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因此我的建议是,基本功一定要打牢,该刷的题还是要刷,刷题也是一种能力。


有同学可能会想要反驳:刷题算什么能力?


我想说,刷题并不是要以量取胜,而是要以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为目的。


毕竟靠某个学科的“特长”脱颖而出的孩子只是少数,大部分孩子还是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


而这些孩子之间的差异,正体现在基本功上。


之前我和大家讨论过,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刷题。


有机构研究后发现:学霸的好成绩,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做模拟练习(practice test)的次数比其他人多得多。



这是因为,刷题可以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让知识记得更准确、更牢固,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脑结构,生成一个主动回忆+检索的过程。


换句话说,只是死记硬背、无脑地刷题不可取,我们要做的是科学刷题,培养踏实肯学、自我纠错、理解推理、延伸巩固的底层能力。


这些真正“用脑学习”的孩子,才不会在“双减”“双新”的大环境下被淘汰。


审时度势,改换赛道


最后这一点,是很多家长不太愿意面对的——改换赛道,往往意味着被“主流”的教育模式淘汰。


经济条件好的,为孩子选择出国留学的道路,看似光鲜,其实另有诸多困难;


经济条件不够的,只能考虑“职业教育”的道路,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但是没有办法。


教改之后,家长在前面吼“起跑就冲刺,开局即决战”毫无用处,真正上战场的,还是孩子自己。


能够主动学习的孩子还好,被迫学习的孩子会非常痛苦


因此,家长能做的,是要真切地“看见孩子”,看见他的长处和短处,提早帮他选择合适的赛道,扬长避短。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此前,大环境条件不足,只能让所有孩子去“卷”同一条路,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的;


如今,我们身处剧变之中,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必须更加深入地观察和认识新的环境,为孩子选一条最适合他的道路。


这个选择,因娃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很难说怎么选才是最优解。


希望到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底层能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

3.《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4.《教育部辟谣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中考”》


川妈说说

昨天开会和很多同事聊起这次”谣言“,除了”科技“这个关键字外,她们还很有默契地提醒我同一点:小学成绩具有很大迷惑性,不要以为孩子考90多分、95分以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学得多好,而是考试太简单了。初中也不难,目的就是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对均衡,让卷变得原来越没有意义。但到高中,难度陡然提升,选拔效应立现。她们倒不是想吓唬我,而是提醒我一定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给孩子夯实基础、激发内驱力、培养学习习惯,支撑他们在高中阶段学得更有后劲、更有信心。别白焦虑、盲目瞎鸡。

她们的话,我认真听了,记在心里了。不求像她们家孩子那样上清华,但求不辜负和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

推荐阅读

最近,北京家长群不平静,都在等这个消息官宣...

取消中考,北京打响第一枪?别再以讹传讹了,教育部真的挺忙的…

中考出分家长群炸了,海淀妈妈哭着要躺平,西城妈妈又尴尬地“仰卧起坐”...

事实证明:长大后最有出息的孩子,在班级往往是这个排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mom看世界

相关新闻

我们的教育有多少种可能性?| 2024年教育创新系列直播2024 A-level夏季大考有多重要?2024 年将 Win XP 联网有多危险? “裸奔”不到 2 分钟:已经中了几十种病毒!大咖会客厅 | 任泽平对谈姚洋:2024年有哪些投资机会?麻省总医院发表的SCI论文,大数据分析简报(2024);与国内医院的对比,差距有多大?宏观市场 | 经济大省挑大梁,东北、沿边省区有亮点——2024年第一季度省级地区经济运行情况有图有真相!2024大温哥华地区房屋销售,强劲开局!2024有哪些投资机会?2024有哪些投资机会?——任泽平对谈姚洋对谈丨牛剑录取是否有固定公式​?2024英国申请全面解读《2024版中国NSTE-ACS诊断和治疗指南》重磅发布,P2Y₁₂受体抑制剂有哪些更新?丨NCC 2024华人男子赴美治肿瘤 无医疗保险情况下治疗费用有多高?“从旗舰店到美食广场”!2024年Costco有这6个大变化!觉得您 2024 年的退税太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您明年获得更多!2024年最适合安家的城市有哪些?这个考虑了多种现实因素的榜单很值得参考UIUC 李博:如何探索大模型背后的安全隐忧?丨ICML 2024 直击2024亚马逊会员日开跑,真的有占到便宜吗?2024年玩具行业有哪些明显的趋势变化?2024新版美国公民和美国绿卡有哪些区别?福利待遇,权利义务哪不同?大反转!工程师在美遇害新料:知情人曝妻子被杀原因,果然有情况UCAS发布2024年英国大学申请完整数据!热门专业有哪些?《普林斯顿评论》2024排名新视角:学生评选出的“最好大学”有哪些?5月将发两笔社保金,领取时间取决于生日,同类情况今年有3次2024春招开启!有实习vs没实习的人,在HR眼里差别有多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