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AIoT2.0时代的企业战略:场景集智,生态增值,数绿融合

AIoT2.0时代的企业战略:场景集智,生态增值,数绿融合

作者:彭昭(智次方创始人、云和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这是我的第310篇专栏文章。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曾经多次提到智能物联AIoT 2.0代表什么?AIoT 2.0是智能化和价值化的新时代,我们即将迈向大量的、主流的设备皆智、升值的高效新阶段。

智能物联AIoT 2.0的典型特征是通感智值一体化。“通感智值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传感、通信和计算的能力深度打通,实现多个功能之间的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最终提高综合的智能化和价值化水平。

在智能物联AIoT 2.0阶段,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正在逐步调整。

大力发展生态,实现生态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渐渐凸显的主题。

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发展战略是企业航船驶向远方的定位系统、动力系统与管理系统,它将引领企业在变局中开拓市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创新中取得优势。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索AIoT 2.0时代,企业战略上的转变。

AIoT 2.0基本功:场景集智,生态增值

“在物联网时代,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这句名言来自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先生在2019年的讲话。

现在这句话的语态正在从“将来时”变成“进行时”。

“生态”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正在逐步改变着企业赋能产业、创造商业价值的路径。

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智能物联AIoT应运而生,2024年我们共同迈入了AIoT 2.0阶段。

构建场景,打造生态,正在从一道选答题成为必答题。变革之下,企业也需要及时调整战略。

根据研究机构Omdia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到2023年底,全球安装的物联网设备基数将会达到380亿台,目前每天生成的数据约为10亿千兆字节。以交通为例,目前超过五分之一的车辆已经联网,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00%,每辆车辆都会从多种应用和功能中的大量传感器生成大量数据。

随着智能化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定制化服务需求激增。面对差异化客户诉求,单个企业已独木难支,产业生态建设势在必行。

因此在AIoT 2.0阶段,场景集智,生态增值成为基本功。

“场景集智”是指企业通过洞察场景需求,重塑业务流程,实现数据、算法、设备的深度融合,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场景应用。这将产生协同效应,释放场景价值。

“生态增值”则是指在开放的生态体系中,上下游企业和伙伴通过联网协作,整合资源和能力,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生态内各方共赢。生态企业作为核心角色,通过提供平台和工具赋能伙伴,同时也从中获益。

场景激发智慧,生态创造增长,两者相辅相成。

在生态增值的大背景下,过去割裂的产业环节,正在融合重构。设备端、连接端、平台端、应用端,原本相对独立的角色定位,将通过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梯次升级,实现深度融合。同时,跨界联盟也在激烈酝酿,完全不同的企业力量正在联手,攻克共同难题。一场融通共生、通力协作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传统的边界逐渐模糊,新的生态正在孕育,我们正在进入“通感智值一体化”的新时代。我们搭建的每一个智能系统都将是另一个智能系统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共生才是出路。

虽然在AIoT 1.0阶段,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构建生态的重要性,但是过程却不如当时预期那般顺利,整个AIoT生态体系的形成与技术叠加的速度比想象中慢了很多。

研华科技董事长刘克振先生曾经分析过其中的缘由:“若要深究爬坡速度不及预期的原因,我认为是在于AIoT产业生态合作伙伴中,连接硬件、软件厂商与客户的集成商们实力和数量与想象中落差较大,作为‘润滑剂’的群体发挥力量有限,造成物联网解决方案与客户需求之间存在一道鸿沟。”

面对问题,克振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是要把软件变成即点即得的快餐,过程精简而快捷。二是解决跨平台互动问题,边缘接口有很多层次化的东西需要搭建,要想减轻负担必须要采用零代码来做接口。

上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付出人力和时间来解决,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带头企业,而在于上下游企业是否能达成共识,携手推动生态建设。只要各方全力以赴,共同贡献力量,这个生态就一定能壮大起来。

当所有参与者都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积极为生态体系建设尽绵薄之力时,在AIoT 2.0时代,生态型商业模式(EMB)就有可能被激发。

这种模式强调多样化生态系统成员的价值共创,不同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单一企业价值获取。它在战略上侧重多成员互动,创新上强调协同,形成针对细分需求的商业模式,实现多方共赢,赋能万行万业。

AIoT正在成为数绿融合的先决条件

数字化和智能化,极大的提高了能源效率。以美国为例,尽管美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之后增长了超过30%,但年能源消耗量与2000年大体相当。这种能源使用与经济增长背道而驰的趋势,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

作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AIoT正在成长为一个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在数绿融合的过程中,AIoT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将会贯穿始终。

AIoT 2.0将更进一步支持可持续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很多AIoT企业不仅将数绿融合作为自身的发展战略,同时还对外赋能,输出数绿融合的解决方案,迸发出更大的化学反应和火花,让“数字化+绿色化”广泛的自我“增殖”,共同实现“30·60”的双碳目标。

例如,一些企业使用连接LoRaWAN的温度传感器改造传统管道,以检测网络沿线的气体泄漏情况。随着碳氢化合物的释放,管道的温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当检测到这种变化时,操作员会收到电子邮件提醒,立即采取行动。这不仅有助于限制碳氢化合物的释放,还可以通过减少产品损失来节省资金。

观察到这个趋势,为了全面了解和判断数绿融合新能源的发展状况,智次方研究院针对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布了《2023数绿融合新能源发展指数报告》。报告通过构建指数模型,考察不同地区在数绿融合新能源方面的表现,目的是客观评估数绿融合新能源的发展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报告》将数绿融合新能源定义为:“以能源为载体和运营对象,物联网与互联网无缝衔接的能源网。”

在数绿融合新能源的概念范畴内,我们需要突破单一能源的狭隘框架,将“电、热、冷、气、水、氢”等多品种能源形式作为一个系统来综合考虑,探讨它们之间的合理转化和综合利用问题。

此外,数绿融合新能源关注的也不只是能源利用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能源的生产和供给(源)、能源的配送(网)、用户对能源的需求(荷)、能源彼此间的转移和转化(储)和能源的交易利用(用)全生命周期,使得每个环节间都能平滑过渡,并能无缝衔接。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从“建”、“产”、“研”、“用”4个维度入手,通过18个指标,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估区域数绿融合新能源发展指数的模型。

作为研究型智能产业服务平台,智次方·物联网智库将AIoT与新能源融合作为我们深入探索的领域,希冀在以AIoT技术推动能源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出一份力。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扫描上图中的二维码获取报告电子版。

写在最后

智能物联AIoT 2.0时代,场景集智与生态增值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功。同时,数绿融合也将成为新常态,AIoT技术将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面向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构建开放共生、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在充满变局与机遇的数字化新时代,企业只有牢牢抓住场景赋能、生态协作、数绿融合三大发展主线,才能乘风破浪,实现战略升级与持续领先。

文章精选


1.未来已来,系统架构3.0巨变叠加AIoT 2.0新时代
2.开源加持,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如何释放AIoT+智慧电力新动能?
3.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投资总额97.3亿元,5G工厂名录公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物联网智库

相关新闻

数云融合战略成效显著 神州数码战略业务营收首破百亿大模型时代的操作系统:融合 Rust 和大模型,vivo 打造 AI 操作系统大模型时代的操作系统:融合Rust和大模型,vivo打造AI操作系统新风向!底盘与智驾融合,智能汽车2.0时代格局变了专访文青松|AI时代的教育革新:深度融合,驱动未来“春节欢乐集 —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场景融合与 ROI 考量:金融大模型落地的两大困境有解吗?清华联合蚂蚁提出TimeMixer,可分解多尺度融合的时序预测模型 | ICLR 2024东亚新文化|注意力的融合:UP主们为何联动东方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的融合之美揭秘 AI 多模态融合的“智慧核心”:六校联合发布低质数据融合新篇章知乎AI革命:智能搜索与实时问答的融合TPAMI 2024 | 针对节点的融合全局-局部信息的图谱滤波方法Cell Discov|陆路/姜世勃/夏帅/朱赟:揭示新冠变异株的膜融合特征和对原核表达的融合抑制剂多肽的敏感性美味与健康的完美融合一道广东和拉美的音乐融合菜推荐山西大同夏令营,建筑艺术与自然科学的完美融合路线140㎡旧房爆改中古包豪斯,新旧元素的完美融合!【居住榜样】校企合作共绘财商启蒙,九方财富助力金融投教与校园生态双融合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腰椎融合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AutoDev for VSCode 预览版:精准 AI 编程提示词与编辑器的完美融合锐捷亮相“中西融合· 智汇健康”学术论坛,三大创新方案助力智慧医疗再升级大厦的奢华生活,城市魅力与现代优雅的完美融合!FuseLLM:大语言模型的知识融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