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不拼成绩、申冷门专业…这些名校“捷径”,正在给孩子的人生埋雷

不拼成绩、申冷门专业…这些名校“捷径”,正在给孩子的人生埋雷

10月前

本文转自公众号: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作者:王鹤群,编辑:Jennifer



在海外升学中,特别是美本申请,由于录取规则较为模糊、有一定的转专业通道,总有不少家庭企图走捷径。


比如,先通过冷门专业进入心仪学校,再通过转专业,转入热门专业,这一策略也被称为“曲线救国”,被很多中介机构所宣传。


还有源于疫情年的Test-Optional(不强制提交标化成绩),也成了一些考不出高分标化的申请者眼中的一条“捷径”。


然而,这些看似捷径的背后,实则暗藏危机。


它不仅关乎一个孩子能否真正胜任海外求学、能否取得学业成功;长远看,“捷径思维”还可能影响到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捷径”,真的可以走吗?


申请留学的学生都知道:要申请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学,首先要满足他们的申请条件。简要地说,有如下几点:


高中在校成绩(转换为GPA形式)要达到GPA3.0以上。


托福分数78+,或者雅思分数6.5+。


SAT或者ACT成绩(申请美国留学可能会需要)


这几项要求,使得学生从初三或者高一开始,就进入了托福或者雅思的备考过程。个中艰辛,只有备战过的学生才懂。


托福或者雅思过关后,申请美国的学生还要准备SAT或者ACT考试,其难度比托福或者雅思更上一层楼。学生的压力很大,取得的分数也是汗水和泪水的结晶。



可是,从2020年开始,很多美国大学选择了Test-Optional, 将SAT或者ACT考试变为可选项目,申请者可以不提交该项考试的成绩。


这就提供了一条申请“捷径”:有些学生根本不需要备考SAT或者ACT,只要有高中在校成绩,和托福、雅思、或者其他被承认的语言考试,就可以提交申请了!


然而,这种免考和参加简单考试的“捷径”带来的是什么后果呢?我们要从这些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上来分析。


作为美国的“高考”,SAT和ACT的准备过程,其实也是以考试作为一个契机,让学生提前上英美大学的“预备班”:把单词、语法、教科书阅读速度、相关术语和表达等都先熟练于心,从而为接下来的大学学习打好基础。



不同类型的考试,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SAT更考察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能力;而ACT考察学生的英语(包括阅读和语法)、数学和理科(Science)学科的能力。

SAT的英语部分很有挑战性,不仅单词量要达到15000左右,而且掌握的文学体裁要明显增多。


在过去的笔试中考察学生对于小说、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深度理解,以及美国学术语法的掌握。现在的机考虽然把阅读的篇幅缩短,但是考察的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包括了对于诗歌的理解。


相较而言,ACT的英语部分涵盖了阅读和语法,但是主要考察的是阅读速度。只有熟谙英语并且习惯英文阅读的考生,才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所有的文章并且答对相应的题目。


ACT多出来的理科考试部分,虽然题目并不难,但是广泛涉及了生物、物理、化学、实验课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就已经对于美英这些理科专业所用的词汇、术语和表达方法有了领先一步的了解。


同样,这个部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严苛。因此,考生通过备考,已经能够确保自己的阅读速度达到美英大学所要求的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SAT和ACT等标化成绩,要比其他申请材料,更能预测学生在美国大学里的学业表现。(两项考试的数学部分,都比国内同年级水平的校内考试简单很多,在此先不做探讨。)


然而,在Test-Optional申请政策之下,选择放弃备考、走捷径的学生,会面临什么样的状态呢?

首先,如果没有考试的压力,估计没有人会愿意主动地把自己的英文单词量积累到15000+。

因此,免考SAT和ACT的考生,事实上是把单词提升的压力推迟到了进入大学以后。一旦开始留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陡增,到时候还要抽出时间背诵单词,则是难上加难。

其次,没有考试的督促,学生也不在入学之前拓展不同体裁的英文阅读,或者增加写作方面的训练。

也因此,他们在大学一年级的写作课和英语文学课上,会遇到明显的困难,影响学习成绩和士气。


事实上,常年的备考压力,使得学生和家长都把考试成绩当成是靶子,打一枪之后直接撤换或者丢弃,但是大家没有关注到考试题目对于学习才是上乘的提高工具。

无论是托福、雅思,还是SAT或者ACT,都是围绕大学学习的要求量身定制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要有长远眼光,将这些“拦路虎”看作提升自我实力的工具和抓手,善用考试,为将来的学术成就夯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讨论并未涉及到高中学校的校内课程细节,因为我们假设学生们的学校都是有资质的正规学校,并且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

此外,也有中介机构在高中在校成绩上做文章。他们指导中国学生去报考某国际线上课程并获取证书,因为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执行过程控制,并没有A-Level、IB 或者AP的全球大考。

而一些机构拿到了线上课程资质,甚至在该国都没有实际的教学场地,就开始招募学生走“捷径”获取证书,从而用“国际学生”身份去申请留学。其结果是,这些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任务,纷纷浮出水面,学校启动追溯调查,发现了端倪,于是采取了对策。

比如,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就对某国高中证书列出了数条明确规定,从源头上堵住了山寨版证书获取者;也有大学清退了通过该证书和分数而得到录取的人,此事件被叫做“爆雷”。


显然,采取这条“捷径”的学生真的是付出了金钱、时间和心情,获得了惨痛的教训。

在学习的征途中,总有一些大山要翻越。今天走了“捷径”,躲开了几门考试,那么明天这些大山就横亘在学习的路上,让人望而兴叹。

想要“曲线救国”,并不容易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美国大学转专业看似比较容易,一些学生就采用“曲线救国”的策略进入心仪名校的冷门专业,而后在第二年再转入他们本来看中的专业。

这样的“讨巧”办法得到了中介和留学生家庭的双重喜爱。

从学生的角度看,能够以相对低的分数进入梦校,这个“捷径”走得舒服。从中介的角度看,申请入学收取一笔费用,而后申请转学再收取一笔费用,中介把工期拉长,收入也翻倍。

然而,这一路径未必能得偿所愿

在Test-Optional政策下,部分没有能力考出SAT或者ACT分数的学生,虽然通过“曲线救国”策略进入名校。可是,由于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导致学校启动溯源调查,包括伯克利在内的很多理工科名校,迅速封堵了校内的转专业通道。

这几年,计算机科学CS等热门专业的申请人数远远超出了接纳能力,也让伯克利、佐治亚理工等不少学校开始关闭“热门转专业”的大门。

佐治亚理工学院官宣: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学士专业的需求量大,2024年夏季、秋季及以后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不能转入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专业。

还有很多大学的热门专业即使允许转入,也只有少量的名额,竞争之激烈、考核之严格可能比直接申请更高。

“热门转专业”通道的紧缩甚至关闭,使得一些试图采取“曲线救国”策略进入名校的学生和家长,面临希望落空的窘境。

一直以来,为了能够在“曲线救国”策略中取得成功,中介往往给学生申请的都是非常冷门的专业,有的是哲学专业,有的甚至是神学专业。

这样的专业竞争者非常少,很容易低分收进,还有人去美国读中文或者拉丁文专业,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要知道,专业冷门,不等于学习难度降低。哲学、神学、拉丁文等专业内容都是非常难的,学生如果不能在该专业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一年后他希望转专业或者转学的幻想也就落空。

很多人的人生,就因为当初的这一个决定就改变了行进方向。试问:到美国学四年中文的意义在哪里?而普通学子去读神学或者拉丁文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另一方面,转专业也意味着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有一位孩子转学成功的家长就表示,“孩子必须自己有强烈的转学意愿,才会化作后面一整年的努力。如果孩子不想,家长就别费劲了。”

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往往充斥着一些“曲线救国”成功的学生案例,可是成功案例背后,还有很多学生是在一边应付本专业学习,一边忙于转专业申请和考试,每天焦虑到失眠痛哭;甚至有不少学生最后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比如,某学生申请到了美国某公立高校的哲学专业,试图希望以此为跳板,申请再转到心仪专业。可是,因为对哲学不感兴趣,加上基础薄弱,根本达不到转专业所要求的GPA门槛。苦苦煎熬了几年,只能不了了之。

还有学生以较低的分数,申请了某大学的纯物理专业,希望再转学/转专业到排名较高大学的热门专业。可是,折腾之后发现并不容易,只能在自己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且冷门难就业的专业里耗下去......

只是很多走了弯路、栽了跟头的家庭,都在默默承受,很少发声;只有那些“曲线救国”成功的案例,才会在网上和中介那里被大肆宣扬。


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目标明确、学习能力强、自律性高的孩子,为了弥补申请之初的意外滑铁卢、或是在大学里发现自己对其他专业更感兴趣,于是以更多倍的努力,逐梦成功。

可是,对于那些在一开始就试图走捷径、通过冷门专业“低分高录”的学生来说,想要让他们到了大学里再发奋图强,难度可想而知。

所有追求“捷径”的行为,其实都是在时间上走钢丝,把自己放在了颇具风险的“击鼓传花”游戏中,不知道何时就变成了鲜活的案例。

“捷径思维”,是在给人生埋雷

这些年,美本申请的“捷径思维”比比皆是,甚至愈演愈烈。

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进入名校,通过中介申请了名校的lifelong 或者extension课程,这相当于去读了一个“成教学院”或者“电大”。

这样的学院虽然可能美其名曰“终身教育学院”或者其他名头,但是他们的课程系统性和难度,都和正规学术学院无法比肩。

还有一些中介帮助学生申请进入名校附近的社区学院或者语言班、预科班。在这里可以享受低廉的学费和较低的入学要求,而后经过一两年再转入心仪的名校。这个“鲤鱼跃龙门”式的三级跳,经常被推崇为成功案例,让很多家长心怀希冀,跃跃欲试。

但是,社区学院、语言班或者预科班的生态和人群构成,与世界级名校是天差地别的,这里的同学并不是来自于全世界的优秀学生,甚至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之地”。

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学生,如何能够保证自己每天都学业有成?倘若他们不能顺利转入心仪的名校,他们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


必须要意识到的是,环境和人是互相影响的

如果一个学生在语言班和预备班看到其他同学都不学习,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放松一下,也没什么坏处?如果一个学生在社区大学看到美国当地学生吸食大麻,他会不会对毒品也没有之前那么畏惧......

天上掉不下来馅饼,砸到头上的居然都是铁饼。自古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而留学的真正捷径,就是每个学生自己积攒的实力和积累的知识

今天如果躲开了一门考试,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还会在未来的学习征途中等着你;今天如果迂回走入一扇门,未知的旅程即将铸就的,就是每个人不同的命运。

每个学生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形成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谓“曲线救国”,实则是和命运在下棋。第一步的瞒天过海,却是为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想“胜天半子”,太难了。


如果一个孩子在人生中习惯了走捷径,他很容易会受这种方法背后的逻辑和思维的影响:未来,无论是学习、择业还是择偶等人生大事上,都不用倾尽全力,而是可以骑驴找马。

“学海无涯苦作舟”,唯有对于所学专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唯有为了目标而付出扎实的努力,才能让这一过程充满惊喜,充满力量,增长自信,增长智慧。

因此我们才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希望所有计划留学的学生,都能以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作为自己的底气,踏踏实实为心仪的专业、心仪的学校而努力,不断获得进步和成长。

天底下没有所谓捷径,全力以赴,才是最大的捷径。



近期直播推荐
#NYU录取率暴跌,这些高中生却能在暑假提前“入学”?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上下滑动,底部扫码加入留学资讯群


近期其他主题直播,欢迎点击红色按钮预约👇


近期线下活动推荐

2月1日在上海,我们会组织一场"英国本科留学机构深度线下探访",探访活动中,会去3家坐标上海的英本机构,各有特色,风格不一。本次活动,留学全知道全程免费提供交通、餐食,适合愿意花时间、不喜欢流水线机构并且正在给孩子选机构的家庭。🌹机构会分享:英本申请的“五关和六将”是哪些?2024了,考虑英国留学是最佳选择吗?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去英国留学?等话题。


英国本科场次的探访不多,大家别错过啦!欢迎扫码联系我们小助手报名👇


家长社群推荐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留学全知道

相关新闻

不拼成绩,靠冷门专业“跃龙门”…这些上大学的“捷径”,实则是给孩子的人生埋雷黄仁勋最新访谈:我的创业很平凡,就是普通人做好普通事;雷军回应“不应给年轻人太多建议”:每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四大非遗齐聚,新年就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艺术童年不领证、不洞房的“一日夫妻”,正在农村流行轮流扫厕所、不住别墅租房…“不炫富”的金融圈,快被自己穷笑了“新型寒假安排”正在流行:孩子不荒废、父母不操心、老师挑不出错!没摇中一梯队民办校的魔都家长,擦干眼泪找到“不摇号进世外”的捷径,终于笑傲中学7年……KY首发 | 专治孩子沉迷手机、拖拉、胆小不自信的「心理学好课」来啦!小米汽车发布,雷军直接“封神”?背后这些学科专业的支持功不可没!过了这个年龄,不给孩子零花钱,他就会“偷”钱,更可怕的是……孩子想申全美第一的卡梅CS,别说“不”,真正厉害的父母这么说。。。“不生孩子就离婚!”:44岁银行女高管,陷入一场巨大的“人性实验”……“低配版暑假”爆火:妈妈不忙、孩子兴奋、开学不滑坡……全球第一!NZ这次厉害了!新西兰人却不买账:“这就是房价高、交通差的原因……”“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的王思聪翻车:网红黄一鸣称孩子是他的!“会呼吸”的奶皮内衣!不紧、不闷、不束缚!穿一次上瘾……英国的“奇葩”教育,颠覆全球爸妈三观!不写作业、佛系躺平?真相其实是……突发!NZ亚裔部长被移出内阁!撤销该职位!曾被狠批工作“愚蠢”、“不作为”……孩子变“不听话”的5个阶段,到第4阶段,父母基本就管不住了班主任提醒:简单粗暴不是爱,家长要记住教育孩子的10个“不”!爸爸比妈妈更焦虑?这位心理学者30年的研究,让我们看到“做爸爸”的不容易….京东不容忍“业绩不好又不拼”的人,有错吗?一不小心被开除?这些“小事”是美国大学的雷区,新生必看!比做馒头包子更省事儿!外酥里糯的口感“暴击”,不怪孩子对它上瘾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