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旅局大乱斗,这次斗到你家饭桌上了
Sayings:
笑死。全国文旅局大乱斗还没结束。
各地文旅局们为了让网友们记住这些旅游城市,已经卷到宣传口号上了,力求魔性、洗脑,简直是“年前解压利器”。不信你看——
河北疯狂吆喝自己是“一元一串的钵~钵~冀”。
杭州在西湖“西唰唰”,还配上了好多个大红嘴唇子。
网友们纷纷表示:
“我家乡的文旅局让我在互联网上丢尽了脸面。”
“文旅现在以显眼包出名了。”
不过,更能吸引人的还得是各地家乡年味美食。
上周我们发起了一场全国各地年味征集,网友纷纷带着自家特色年味菜踊跃参与,里面很多年味菜我从没听说过,但一见就垂涎欲滴,非常想尝试。
今天是一场全国年味菜疯狂整活,参赛选手有“网红”贵州折耳根、东北冻梨,也有“颜值担当”山东花馍、潮汕桃红粿。
快踏上这场美味之旅吧,看看其中是否有你熟悉的味道呢?
最近我这个东北人遭受了严重打击,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冻梨,因为哈尔滨火了,它居然被切!盘!了!
冻梨就是把普通梨子冻到硬邦邦,冻成乌黑色。从前冬天食品匮乏,这是我们普通人家为数不多的水果。正宗吃法是,“拿起来就吃”——
我性子急,一般没化冻就吃,像是吃梨子味儿的冰沙,从上牙膛到鼻腔凉一片,有时候吃着急还把嘴粘上了。如果你嫌冰牙,就等它完全化开,吸溜吸溜地像喝梨子饮料。
春节时冻梨大量上市,大鱼大肉吃腻了,啃一个冻梨特清爽解腻。
俺们东北人好客。下次来东北,我一定教你咋吃冻梨最爽,绝对不让你失望!
是的,我们贵州人离不开“折耳根”:
夏天凉拌,冬天炒菜,日常夹馒头就像你们的大葱卷饼,过年一定要有折耳根炒腊肉。
很腥?有吗?哦,可能有一点。不过,虽然现在全网调侃,但我挺高兴的。
十几年前,我和北京的同事提起这种特产,反应是:什么?没听说过。就像我的家乡一样,穷、落后,没人对它感兴趣。
我就是因此离开贵州,一头扎进大城市。北京 3 年,上海 13 年,在钢筋混凝土里穿行,偶尔也有“定居”的错觉,结婚生子后才发现根本没被接纳:户口就是一大难关。
家乡向我伸出了手:大数据落户、县县通高速......它早就不是曾经的山区。
这里的年味都更浓郁:到处是熟悉的乡音乡味,还有少数民族同胞充满风情的庆祝活动。
像认识折耳根一样,我也希望你能重新认识我的家乡。欢迎来贵州玩,我一定拿最好的折耳根招待你。
各种造型,各有说法:
猩猩,给家里小孩,谐音“xingxing”是有活力长得强壮;
元宝,给家里工作的人,寓意来年多挣钱;
最重要的是下图的盘龙:尖刺是公龙,嘴里有硬币,暗纹是母龙,嘴里是大枣。寓意来年富裕丰收。
小时候我总和哥哥妹妹们一起围着奶奶做馍,奶奶弄好一个个胚子,教我做各种摆件动物。童年的记忆很轻松,很快乐。
后来我长大了,来北京工作,很少回到家乡。结婚时更觉得家乡规矩太多,便留在北京办了婚礼。
家人却从山东带来一个大馍:上面有一对龙凤,一对鸳鸯,一对长岁如意。
馍馍好像是家乡的祝福:无论你走得多远,都希望你吃饱,你的日子红红火火。
后来,我专程回山东办了一场婚礼。爷爷奶奶可开心了,大半辈子在村里的好人缘得到了见证,能来的都来家里帮忙了。
馍馍一直在这里,奶奶也一直在这里。
无论走得多远,我们都像宿命般不得不回来。也许这就是家乡的意义。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只有我们广西壮族过年才吃粽子吧!
粽子在我们这象征富裕丰收,每年春节都会一家人上手包四角肉粽。没错,这粽子形状不是三角的,来源和屈原没关系,就连粽叶都是我们自家菜园子里种的。
来到外地念书、工作后,我才知道不是所有人过年都会吃粽子。
——自小生活在广西的小乡村里,我一直很想去外面看看。因为经济原因,我的妈妈、外婆从来没有走出过广西。但妈妈却对我说:“你尽管去,想去的话就去!”
现在我在杭州,离广西一千三百多公里,一年才能回去一次。每每离家,外婆都会专门给我带上好几个大肉粽。
我会冰在冰箱里慢慢吃。下班回家吃着粽子,仿佛又看到春节大家一起言笑晏晏包粽子的画面,疲劳感都消失了。
这是我回去的理由,也是我出走的底气。
原料有发菜、猪手、元贝、金蚝。
因为不许开发,发菜价格逐年飙升,更别提金蚝等海味了。
都是好意头:发菜=发财、金蚝=好市、元贝=贝(钱)。整道菜谐音“发财就手”。
做菜技能是嬷嬷教我的,每次她在做,我都在旁边偷吃,她慈祥地笑,喊我是“贪吃鬼”。
我是家里这一代唯一的女孩子,嬷嬷很疼我,教我很多传统女子技能,譬如缝纫、做菜、扎辫子、织围巾。
现在,我也是能主持家里饭桌饮食、家人住行顺利运转的厉害女人。
时代在变化:很多人不再做饭,认为外卖更方便美味,很多熟悉的餐饮店也不在了,变成大众流行的奶茶,咖啡店。
但我依然喜欢传统广州美食,会在过年做上一桌嬷嬷曾做过的炸蛋散、油角、发菜猪手。每每这时,我总会想起早已故去的嬷嬷。
过去的日子已经不在了。但我们还能在食物里,一次次与亲爱的人重逢。
家乡有很多种粿,红桃粿属于“颜值担当”。它外形是“寿桃”,寓意长寿吉祥,内馅儿是米饭,蒜苗,猪肉等食材混成的“香饭”,想吃甜口就换成甜糯米饭。
是潮汕祭拜神明祈求平安、幸福的必备,也是一道寓意丰富的年味,从备料到制作大概要 6、7 个小时,在我家,所有人一起参与。
有人说“潮汕很传统”,“潮汕男人很大男子主义”。但我家厨房可不是女性根据地。
妈妈是家庭主妇,但爸爸总会担心她太累。
比如做红桃粿,要把粿皮捏成碗状后放馅料,再用粿印印出寿桃状。每一年都是我给妈妈打下手,爸爸和哥哥也参与进来,有人捏皮,有人印粿,有人烧火,等粿做好上锅蒸。
“人类组织家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合理地生产和分配食物。”
年复一年,红桃粿从厨房到餐桌的过程里,我感受到自己拥有着什么,也越发清楚自己想创造什么——
是食物,也是爱。
【写在最后】
年夜饭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这个国度一年一度最郑重的人类迁徙运动。
一顿饭后,年轻人以此出发,闯四方世界,老人则留下继续等待,这顿饭的滋味也在时间与记忆的沉淀下更加醇厚复杂。
在年夜饭桌上,我们看到遗世独立的山村特色,看到大城市的旧时记忆。这些食物在过年时吃最对味儿,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每一年风尘仆仆归来的你将它们吃进肚里,总会长成一个对新年充满期盼的,新的你。
所以,今天这些朋友才会如此郑重、热情地,将自己记忆里最好的味道展现出来。
因为那是我们得到过最慷慨的支持与包容。
每年春节,各地年味都在安慰一群群需要重整旗鼓的人,也许我们吃的不是同一道菜,但我们即将迎来的,是同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
撰稿:A姐
责编:梁珂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