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产业转化关键时刻到来,肿瘤病理临床专家详解mIHC临床落地应用

产业转化关键时刻到来,肿瘤病理临床专家详解mIHC临床落地应用


国家鼓励政策连发、数智技术进步,让病理科这一“角落科室”乘上发展东风,发生了重大变革。

近年来,国家连续发文鼓励和扶持病理行业发展,包括推动建设远程病理和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发挥病理诊断在肿瘤指导用药中的支柱作用、加强病理专科建设以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宽人工智能类医用软件申报条件等。在医保控费背景下,病理诊断收费标准更是逆势提高。由此推动下,病理医生缺口大,病理资源分布不均,病理医生职业地位低、收入低等痛点将陆续得到改善。

政策是顶,技术是底。随着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多色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分子病理、单细胞测序、生物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不断深入。病理诊断也在经历从定性到定量,从手工操作到全自动化、智能化的迭代。

而这些变革的背后,让病理科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根据动脉网的调研,在病理医生的实际工作中,临床对病理诊疗的需求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以肿瘤诊断而言,包括从单指标检测向多指标检测的转变;从过去仅关注肿瘤本身到需同时关注肿瘤微环境的转变;从对检测速度不敏感到追求更快速检测的需求变化;从纯手工操作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以及如何利用稀缺的组织样本进行更有效的检测等。

这些需求变化的底层逻辑都指向了一个更为宏观的趋势,即下一代病理科的升级转型。

相比传统病理科,下一代病理科将着重聚焦于数字化、智慧化和精准化。而在新的体系构建中,被誉为新一代病理代表技术的mIHC正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2024年1月5日于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东方分子诊断学术会议——智慧病理技术论坛上,多位病理及临床专家频频提及mIHC技术和临床应用,并成立了mIHC临床转化技术中心,致力推动mIHC的临床转化应用。

为何大量科室会不断关注mIHC技术,甚至不少人将其定位为常规临床实践中的标准工具?这不仅有mIHC的多指标分析、微量、准确和定量等技术特性可以完美契合下一代病理科的缘故。同时,也有基于mIHC技术的工作流程自动化水平和临床所需性能水平的考量,它足以支撑从传统病理科向下一代病理科的转型,成为必须配置的核心技术模块。

 mIHC:在速度、多指标、

肿瘤微环境研究上实现质变


下一代病理科预示着病理科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mIHC作为下一代病理科的代表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全国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开始应用mIHC技术。政策层面也开了绿灯,mIHC技术产品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级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名单,进一步激发了临床采购意愿。此外,mIHC技术的临床意义在多个专家共识中得到了明确和肯定。

具体而言,mIHC已为病理诊断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首先是诊疗速度上的大幅提升。传统的免疫组化检测过程繁琐,需要多步骤,且耗时长,通常需要7-10天才能出具报告。如果遇到异地求医的患者入院,必须花至少一周时间等待病理结果,之后才能接受对应的治疗,长时间的等待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缩短免疫组化诊断时间,已成为临床对病理科的主要诉求。

基于mIHC技术的应用,使得病理诊断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可与检验科出具报告的时间相媲美,满足了医生和患者对快速诊断的需求。这不仅改变了临床对病理诊断的刻板印象,也让病理诊断在速度上获得质的提升。

对此,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亦表示,mIHC的价值之一在于极大帮助病理科提高的诊断速度。“肺癌靶点很多,需要更多的样本,花费更多的费用和时间。现在很多患者都是拖家带口到大城市求医,更需要加急拿到诊疗结果。应用mIHC后,有效提升了诊疗速度。”

其次是实现从单指标到多指标分析的跨越。免疫组化受传统染色成像方法限制,最多只允许细胞进行3个标记染色,无法同时获得超过3种指标的原位信息和细胞间的相关作用信息。随着免疫治疗方案的兴起,越来越多标志物被发现与肿瘤进展、治疗高度相关,需要对这些标记物进行同时染色标记,研究它们之间的共定位、表达量和距离关系。免疫组化无法更好地适应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沿需要。

而mIHC技术可以对一张切片进行7种甚至更多的标记染色,在一张切片上进行多重靶标深度分析,输出更多有效数据。这使得医生能深入地了解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更丰富的病理信息。

同时对多个标记染色,正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朱虹光教授对mIHC的最直观感受之一。“以往用传统的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是单标,想要识别三个以上标记物很困难,mIHC可在一张切片上标记7-9个标志物,在多指标分析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主任侯英勇教授同时指出:“针对发病率极高的消化系统疾病,mIHC可以染出几十张切片,检测几百个指标,减轻科室诊疗负担。同时,mIHC技术加上人工智能、数字病理的分析,能动态观察样本的分子指标、空间结构,了解如何激发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甚至为以后的药物研发、肿瘤治疗奠定一些基础的数据。”

再次是减少组织样本损耗。在进行免疫组化时,组织损耗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样本损耗,同时挖掘出更多的生物信息是病理科核心需求。mIHC在单个切片中标记多个标志物,可以真正做到减少组织样本的损耗,特别适用于临床珍稀样本或穿刺等小组织量样本。

而更好帮助临床进行肿瘤微环境研究也是mIHC技术的核心价值之一。mIHC技术在速度、样本量需求、多指标分析以及成本方面都表现出色,是肿瘤微环境研究的理想选择。它不仅提高了诊断速度,而且提供了更多的标记信息,同时相关人力和耗材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更加精细地剖析肿瘤微环境,为医院和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郭凌川教授也在重点关注mIHC对于肿瘤微环境的赋能作用。据他表示:“病理科以前主要关注肿瘤形态、肿瘤实质,忽视了肿瘤微环境,未来会越来越关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周围的细胞种类、功能、数量、比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通过mIHC可以更好地原位、定性和定量分析肿瘤微环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黄琛教授补充道:“mIHC同时获取组织的肿瘤标记物、细胞状态、免疫细胞分型、免疫调控、间质细胞等信息,对肿瘤微环境特征进行高维度、全景化的分析。且mIHC能兼容FFPE样本,操作流程简单。”

可见,相比传统手段,mIHC不仅仅是可检测标志物数量的提升,而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用药指导及预后评估等多方面实现了质的改变。在下一代病理体系构建中,mIHC属于更优的选择,其临床价值已经获得了众多病理专家的认可。

构建符合临床真实需求的

mIHC技术方案


临床的背后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一项临床技术从萌芽到落地会面临诸多问题,如合规性、自动化、便捷化、数据样本积累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在mIHC技术临床转化过程中,阔然生物一直扮演着产业端的重要角色,针对mIHC的临床落地,阔然生物也已完成布局,并在持续推动技术的临床应用普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白辰光教授对此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阔然生物的mIHC完整解决方案有两大优势,其一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让实验流程更加标准化;其二是自研的数字扫描仪和分析软件,让分析更便捷。而这两款产品,正好满足mIHC临床应用中急切的自动化、标准化、便捷化需求。

在mIHC与临床病理工作结合的过程中,学术界专家还遭遇了一些实际痛点:

一是标记的交叉反应问题,当染色种类过多,会出现串色情况,但通过阔然生物KR-HT5扫描仪的多光谱拆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串色问题;

二是准入问题。面对这个问题,KR-HT5高通量荧光数字病理扫描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批是好的开端。KR-HT5利用多光谱重叠拆分技术,实现单张切片完成9个标志物的全自动定量病理成像,从传统IHC的定性到mIHC的定量,更好助力病理学科发展。

想要推动mIHC技术在临床进一步落地,还需要有大量测试样本数据源源不断地做理论支撑。据阔然生物透露的数据,其已测试过几千余例不同实体瘤患者的组织样本,数据检测准确性、真实性稳定可靠。而且,阔然生物的mIHC解决方案也已在乳腺癌、肺癌、肝癌等多个癌种中实现了临床应用。

对此,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董辉教授对mIHC技术的临床应用也有着自己的感受,他提到:“TLS免疫表型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效果。在评估组织病理的同时,也要对TLS的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合阔然生物的mIHC技术,可帮助临床分析出更多的免疫细胞亚型、空间分布的特点,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首家mIHC临床转化技术中心,为下一代病理发展提供新动力


不得不说,尽管阔然生物在推动mIHC临床落地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实现mIHC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仍需更多力量的加入。随着国内首家mIHC临床转化技术中心的成立,为这一进程带来新的契机。


据动脉网了解,mIHC临床转化技术中心由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分子诊断创新技术研究所与阔然生物紧密合作而成,将共同致力于解决mIHC临床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该中心将加强国产智慧数字病理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的研发实力,建立mIHC的行业规范,推动专家共识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

这一中心的成立,预示着mIHC临床转化工作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推动下一代病理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进程中,我们看到了阔然生物的技术实力和决心,众多学术界大佬也对mIHC给予了充分的临床价值肯定,相信mIHC这一关键病理技术会为在未来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下一代病理体系的构建发挥核心价值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文|焦艳丽

微信|LOVEISJYL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kkiiie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动脉网

相关新闻

OCC-WCC 2024丨以共识为航标,开启心血管疾病诊疗新纪元——《腺苷注射液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OCC-WCC2024 | 霍勇教授权威解读《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动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新进展英克司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发布,要点一文总结!循证引领,防治结合——《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与临床应用2024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踩燃产业化突围引擎,临床应用大有可为陈元秀教授:穿戴式心电设备的临床应用进展 | OCC-WCC 2024D-二聚体检测:临床应用的实用建议中科院宋一之:光谱仪器研究开展火热,临床应用还面临三大挑战动脉网:2024脑机接口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研究分析报告候静波教授专访:OCT的临床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 CCIF 2024世界首例!我国学者成功开展基因编辑猪肝脏的人体移植,迈出异种移植临床应用的关键一步主任提问:常用保肝药物有哪些?临床应用有何区别?“医”心守护 霍勇教授专访——浅谈高血压管理发展及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国际首例!矩正医疗冠脉血管重塑导管临床应用正式开启,浙大二院成功完成首例入组汪芳教授专访:钙离子增敏剂临床合理化应用及展望 | OCC-WCC 2024在心理咨询中如何有效使用催眠?| 临床催眠应用新课上线亮点剧透丨大模型产业应用如何落地,WAIC 探讨技术突破与最新实践【新课首发】催眠是「科学」还是「玄学」?国际权威师资带来临床催眠的应用实践海南药械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超级难的函数式大模型应用,算法专家会怎么解题?这场“临床实证”革命,或将重塑一个产业AI 视频技术应用落地:从生产到消费,AIGC 如何革新产业全链路?| Q推荐从架构设计到行业应用,腾讯云 TDSQL 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引擎详解 | Q推荐产业级AI原生应用的「超级外挂」,应用已在200+行业场景落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