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静波教授专访:OCT的临床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 CCIF 202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通过低相干光干涉作用,利用样品背散/反射光与参考光相干的非侵入性新型成像技术,可提供分辨率较高的三维立体实时扫描图像。因其结果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高度一致,在医学界被称为“光学活检”,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3月28-3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CCPCC2024)”在美丽的花城广州盛大召开。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进行专访,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等相关话题分享真知灼见,解读临床实践。
医脉通:OCT是一种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检查手段,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精准优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重要工具。请您介绍下,OCT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有哪些特点和临床应用指征?
OCT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简称,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在近红外光变频的情况下,照射到待测组织,依据光的相干性产生干涉,并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光强,用于组织成像。
由于OCT成像主要基于光学信号,所以它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分辨率非常高,可以非常清晰地分辨冠脉内结构的细节;②扫描速度非常快,能够完成长距离的血管检测。
在早期,OCT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因诊断等,包括支架内再狭窄、内膜增生、动脉粥样硬化或钙化,以指导临床治疗。随着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目前OCT的适应证不断拓宽。ILUMIEN IV随机对照研究(在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中对比OCT与血管造影成像疗效)和OCTOBER研究(在左主干分叉和其他复杂分叉病变中对比OCT与血管造影成像疗效)等多项研究均证实,应用OC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改善患者的最小支架面积,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获益。
现在来讲,OCT的优势领域主要有以下4方面:①ACS原有敏感领域,②复杂冠脉,如左主干分叉;③钙化病变;④支架内再狭窄。在这些领域,OCT均可精准的指导治疗,甚至改变术者的治疗策略。
医脉通:请结合您的临床经验分享,与其他传统医学影像方法相比,OCT技术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实际上,OCT是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手段。因此,OCT的优势主要源于其非常高的分辨率。与血管内造影相比,OCT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内的结构;与血管内超声(IVUS)相比,由于IVUS是灰阶成像,通常对血栓、小斑块破裂、支架贴壁不良检测不敏感,但在OCT检测下这些病变通常无所遁形。
总体而言,OCT可以精准地检测斑块破裂、侵蚀、血栓及钙化厚度等,这对于术式的判断、治疗策略的选择都非常关键。
医脉通:近年来,OCT技术发展迅速。请您简单介绍下,OCT技术有哪些最新研究进展?
第一代OCT被称为M1、M2和M3成像系统,它要求球囊堵闭血管,并推注造影剂,来观察影像。因为有血流时,影像比较模糊。由于当时需要将球囊打起来,因此应用第一代OCT较为困难且繁琐。C7和目前的OCT不需要堵闭血管,直接推注造影剂,即可进行临床检测。
从OCT技术来讲,目前OCT相关多模态影像学的核心是基于OCT与多种影像学手段的结合,可更好地帮助医生获得患者的病变信息。例如,OCT-IVUS是将OCT和IVUS结合再一起,这样既可以观察血管表面,又能看到血管的整体斑块负荷情况。目前,OCT-IVUS已经上市并应用于临床。
另外,在OCT基础上结合近红外光谱成像(NIRS,包括NIRF、NIRAF)不但可以看到血管壁结构,还可以检测炎症细胞的活性,并判断支架内膜是纤维素还是内皮细胞。目前,该技术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进入临床应用。
然而,尽管高分辨率是OCT最大的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其分辨率尚未达到微米级别。目前,微米级别的OCT(Micro-OCT)已准备进入临床,其可以看到单独的内皮细胞和锯齿细胞,这对更清晰地判断血管功能至关重要。
医脉通:您认为,目前OCT技术应用方面有些挑战或难点?对于OCT技术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期待或展望?
对于OCT,目前临床上讨论较多的主要是造影剂应用的问题。由于在进行血管成像时,需要推注造影剂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因此有些没有经验的术者可能需要反复推注造影剂,从而增加了造影剂的使用量,导致造影剂肾病风险增加。由于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本身需要推注造影剂,因此在有经验的中心可能会同时进行血管造影和OCT成像(ACR),以减少造影剂用量,改善临床结局。此外,目前我们中心用林格氏液来替代造影剂,有些中心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来替代造影剂,从而可以在不推注造影剂的情况下获得高清的OCT图像。
对于OCT未来的发展,我个人更关注OCT的多模态影像学结合,包括结构和功能学检测的结合等,这样利用一根导管,进行一次回撤,即能看到病变的结构(包括内皮功能、炎症活动度),又能了解患者的功能学指标(如是否缺血),从而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候静波 教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