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9.9元,就能博取110万回报”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林平
花29.9元就能博取百万投资回报,这一明显的诈骗算盘让5万余人上当。
去年9月,吉林磐石公安接到一条线索称,该辖区居民可能参与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这一骗局经磐石警方侦查后渐显原形:诈骗团伙依托国家政策,虚构“十四五数字经济+养老”项目,瞄准老年人实施投资诈骗,共销售合作书近10万份,涉案金额267万余元。
近日,澎湃新闻前往吉林磐石,了解此起涉及十四五数字经济的民族资产诈骗的侦办情况、案件细节。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违法犯罪案件26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80余个,涉案金额15亿元。
公安机关提醒,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凡是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你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取巨额回报的都是诈骗。
诈骗团伙拼凑的股权“合同书”,会员下单后会通过快递收到纸质版文件。
29.9元“合同书”博取百万回报,受骗人遍布全国30个省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违法犯罪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诈骗团伙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民族资产解冻”“养老帮扶”“精准扶贫”等投资项目,诱骗受骗人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投资入股,以此非法募集并骗取钱财。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此类违法犯罪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比如,有的犯罪团伙谎称只需几十元就能获得高额回报,诱骗受骗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期,吉林省磐石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扣押非法所得52万余元,非法所得购买车辆2台。据称,该团伙在全国有一个完整的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组织链条,招揽会员5万余人,受骗人遍布全国30个省。
案情显示,磐石市董某雨等人伙同他人组成诈骗团伙,虚假设立数字经济养老项目,借助微信、QQ、钉钉等网络即时通信群组、招揽会员,诱骗参与者购买股权合同书并承诺给予会员每人110万元回报。
警方介绍,此案侦办源自一条线索:有磐石市居民参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经公安机关初查,该嫌疑人的身份却是普通农民。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查实,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之间,嫌疑人赵某在互联网平台设立店铺销售“文件、合同书”,获得了大量钱财收入。
民警在继续调查中,线索又指向了一名来自湖北的大货车司机金某,而金某的母亲叫刘某香,她曾有多次同类案件前科的经历。至此,案件出现转机。
据介绍,民警找到她时,刘某香刚被法院以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当时已年满70岁。案情显示,2022年6月,诈骗团伙负责人刘某香与董某雨、吴某龙三人商议使用“十四五经济+养老”民族资产解冻项目实施诈骗,吴某龙向刘某香提供组织成员架构表,刘某香负责招人并任命团队干部,各干部负责再发展下线,吴某龙和董某雨负责制作《数字经济养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战略合作书》,并在杨某惠、赵某丽及赵某丽父母注册的某平台店铺上销售,吴某龙和董某雨将该平台销售的29.9元股权书链接发给刘某香,刘某香再将链接发到下级微信群内,逐层销售。该诈骗团伙历时14个月,共销售合作书近10万份,涉案金额267万余元。
“这些幕后组织者约定平分利润,团伙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有的负责日常宣讲、发展下线等工作,有的参与灰黑产业链,都属于领工资、奖金的员工,这些人之间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妻子丈夫、情人、表兄弟等。”卢绍彬说。
被查封的网上店铺,此前相关售品显示为“文件、股权书”,定价29.9元。
嫌犯自称是国家的人,有人从被骗人转化为嫌疑人
刘某香的角色是“部长”。卢绍彬介绍,该团伙假借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政策宣讲养老项目,让受骗人购买29.9元的股权协议书,所承诺的110万回报包括25%的现金、75%的股权,当会员满百万时就会兑现。
在诈骗团伙内部,他们设置了多种层级,最高一级是部长,接着是参谋长、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组长等,还有一些具体的岗位,比如宣传部长、秘书等。
刘某香还自称是国家的人,时不时会在群里发出一些讲话视频,或通过PS技术制作其和领导的合影,在宣讲课件里插入,讲课非常有洗脑功夫。“这一骗局对于老年人的杀伤力比较大,尤其是那些没有养老保障的人。”卢绍彬说。
在沟通方式上,他们主要是通过微信、QQ、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经常在群里组织宣讲“十四五”惠民政策,“包括大队中队小队长,他们最开始都是因为深信不疑才会开始拉人入会,慢慢从被害人转化为嫌疑人”。
按照规定,股权协议书一人只能购买一份,但可以推荐他人购买,没有上限,最多的有人买十份。
2022年,一名磐石的中年妇女无意间被拉入微信群,在别人推荐和帮助下花了29.9拍下了“股权养老项目合同书”。“我也不认识这个人,他们每周都在群里讲课,但我也不听,当时只是觉得能有这么高的回报挺好的,就有点凑热闹的心理,几天后就收到了合同。”她说。
“我小学都没毕业,不认识几个字儿。”她说,从收到的合同书来看,制作精美又有签名,挺像模像样的,最开始对方承诺2022年9月份就开始返现,到时间了又说要等到2024年3月,我就觉得是上当了,但又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等警察找来时,她觉得很丢人。“投资30块钱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回报,太不现实。”她直言,大多数人的心理是,这点钱骗也就骗了,算吃亏、长见识。
“仔细想想,这个诈骗团伙挺可恨的,他们应该有很多群,得有多少人上当啊?”她补充说。据警方统计,这一骗局在全国范围内骗了5万余人。
随意拼凑的股权合同书,受骗人明知被骗却不好意思说
涉案股权合同书是从山东烟台一家快递站发出,专案组循着线索派人专门前往调查。经查实,寄件人显示为赵某,具体执行的人系吴某龙。
案情显示,2022年,吴某龙和刘某香等人一起参与筹划了此起数字经济养老项目,所售的股权合同书系其从网上搜索资料进行汇总、拼凑的框架范本。“再把关键词替换掉形成具体内容,目的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相信这是真的国家政策。”吴某龙说。
当时,他们商量着寻找一种更合适的诈骗方式,吴某龙答应帮忙想办法,“最后想到的是,通过网店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贩卖股权合同书,当时只是想解决生计问题,也不确定会有多少人买,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吴某龙说,这份合同书关键词是数字养老,从一开始就锁定了诈骗对象是老年人,“之所以定价为29.9元,是因为太高了没人买,太低了扣除邮寄、印刷等成本,就没钱可赚了”。
被抓之前,吴某龙已经收手半年有余。他说,前期都是他自己亲自负责发快递,项目后期,随着购买人数上逐步递减,有点卖不动了,就收手了。
民警发现,这些受骗群体,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他们对数字经济、股权等没有任何概念和认知,买完之后再退也很麻烦,犯罪分子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老人们都不太懂网络,其实就图个侥幸心理,万一有可能,即使赔了钱也不多。”专案组民警发现,很多被骗的老人都是偷偷买,家里人也不知道,经常在群里被叮嘱说:“这是国家秘密项目,千万不能跟外人说,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好。”
民警坦言,有很多受骗人在警方调查时极度不配合,还有一些人明知道被骗,但却不敢说,怕丢人,或是担心家人埋怨,有的还抱有幻想,情绪比较复杂。
据称,诈骗团伙原先曾长期潜伏在各种惠民便民微信群里,所谓的红包群、福利群、便民群、保健品等等,群名也经常在变化,可能今天卖保健品,明天就开始参与十四五数字经济。“他们在群里并不直接卖货、收钱,只是进行宣传,再引导购买、入会。”办案民警坦言,老年人可能会有爱占小便宜心理,平时在群里抢个红包儿,领鸡蛋、挂面之类,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微信群就会忽然转型,推出一个项目,开始进行宣讲,“被害人群体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有很多人并不会网购,群里就会出现类似的网购流程,告诉你怎么去操作,或是找人代为操作”。
为何老年人容易相信此类骗局?磐石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三中队侦查员张昊楠分析说,第一,骗局依托的是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政策,是当前国家最主力推行的政策,看似有政治背景也有惠民内容。第二,骗局宣传做得到位,通过洗脑式宣讲,切合当下的养老话题进行渲染,岁数大的人就容易被蒙蔽、受骗。
“现在的涉群体性诈骗方式有了转变,他们会时时跟着国家政策,不断变化诈骗项目和重点,不再去诈骗大额的资金,只是骗小额的,不疼不痒的,主打薄利多销。”张昊楠说。
公安机关为此提醒,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凡是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你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委托”“授权”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取巨额回报的都是诈骗。
本期编辑 邢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