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当一个有心事的年轻人,决定过年时“离家出走”

当一个有心事的年轻人,决定过年时“离家出走”

11月前

夜里十点多,29岁的王达推开了自家的院门。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的父母、大哥听见声音,“腾”地坐了起来。伸手接行李的、忙着去热饭的、转身倒水拿水果的……“这次是过完正月十五再回去吗?”听到儿子肯定的答复后,父母高兴得像个孩子。


工作之后,王达几乎没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去年年夜饭吃到一半,他就为了大年初一要上线的临时项目赶回了北京。而今年,王达提前回老家,或多或少出于无奈:他失业了。


很多人和王达一样,是带着秘密回家过年的:可能是工作上的不顺利,也可能是感情上的挫折……一肚子的委屈、忐忑,到了家人面前,反而不知道如何说起,只能自我安慰这是长大了。但这并不是长大的全部含义。




除夕夜“离家出走”之后


“幺儿,陪妈去买点年货!”本想睡个懒觉的王达在早上七点多就被母亲叫醒,跟着母亲走进半露天的大集:肉都是摆在寒风里的摊位上,菜是装在筐里、摆在地上卖,需要掀开盖着的棉垫子才知道新鲜不新鲜;还有王达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灶糖,每次过小年一个人能消灭掉一大包,现在却发现老板是个脸冻得通红、边做边卖、连口罩手套都没戴的中年大叔……


王达嫌脏,劝母亲别买了。母亲却亲昵地打开他的手,“咋能不买呢!你最喜欢吃这个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王达在心里暗自埋怨。


王达老家的早市


当王达拎着大包小包,跟在母亲身后进了院子,就听见屋子里人声鼎沸。原来,大哥去隔壁村接来了舅舅和姨婆几家人,说要一起热闹一下。


“你啥时候带对象回来?”“在北京的房子装修好了没?”“一个月赚好几万吧?”亲戚们的问题密不透风。王达揣着手机推开了门,到院子里,让冷风吹一吹,透透气。


王达心想,自己可太难了!不回家,无处可去。回家,浑身不自在。从进家门那一刻开始,他就在家人面前竭力表演出一切岁月祥和的状态,但私下里找工作这件事不能停。他希望能在正月里找到工作,一回北京就可以上班。


被亲戚盘问的王达


“表哥,你这个是什么手机啊?比我爸的那个屏幕还大。”王达正忙着在招聘软件上和HR沟通五分钟后的面试,无暇顾及眼前这位虎头虎脑的小孩。这时他意识到自己从起床就没刮胡子、没梳头,忙把手机放在炕沿,几步走到镜子前快速收拾一番。就这么两分钟的功夫,手机被几个小孩子拿去鼓捣,频繁试错密码后,手机自动锁定五分钟。


这是王达从未有过的、难熬的五分钟。他听见面试官发来的视频请求,就是无法解锁、接听。几个小孩子瞪着眼睛,似乎还不知道惹了多大的麻烦。自动锁定刚一解除,王达立刻和对方说明情况。对方倒很客气,“下次吧!领导开会去了。”王达只能尴尬地表示感谢,得之不易的机会就这样泡了汤。


王达年前忙着面试,希望年后一回北京就能有班上


大年除夕那天早上,母亲一边喊正在刷求职软件的王达吃饭,一边给父亲盛了粥,又让大哥端来了炸好的春卷。“老李家的儿子,考上公务员啦!”母亲忽然开口,“和咱们幺儿还是同班同学呢!”刚坐到饭桌边的王达,心里的委屈、愤怒、焦虑,融合成了炸药,被这句话引燃,猛地爆开,“谁都比我强!我现在就回北京,不在这里碍眼!”


王达冲出院子,眼前还浮现着母亲先是愣住、旋即红了眼圈的表情。几分钟后,大哥开着小三轮,喊着他的名字追上来。大哥也不多说,拎着王达的行李扔进三轮车的车斗里,“上车!”


“你可能都不记得了。”三轮车发动了,大哥闲闲地开了口,“那年父母下岗,当时你多大来着……父亲借钱买了一车西瓜来卖,想给家里赚一些生活费。哪里想到在回村的路上,被一辆厢式货车刮倒了,连人带车摔路边的沟里。一车的西瓜,全摔烂了,根本卖不出去,只能给家里人吃。”见王达听得入神,大哥问他,“你不记得了吗?你乐得不行,说要是以后天天吃西瓜就好了!”原来童年里那段隐约的快乐背后,隐藏着爸妈为生计奔波的艰辛。


“离家出走”的王达,被大哥追回


可王达从来没听父母提起过。他一直以为父母这辈子碌碌无为,但好在也没吃过多大的苦、遭过多大的罪。他脑海里一一浮现出北漂这些年来所吃过的苦,忽然明白了,每一代人都曾有过艰难的人生阶段,只是各自的过程和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自己和父母、大哥一样,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性格,都不愿意把吃过的苦告诉最亲的人,而选择默默坚持打拼,只为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听完大哥的一番话,此刻坐在回家的三轮车上,王达才深深感受到父母一路走来的不易,这并非碌碌无为,而是这个小家的“超人”。就像有人半开玩笑的话说的,“身为儿女,不敢想象当年父母是怎么把两三个孩子拉扯大,现在我们连养自己都费劲。”


走回自家的平房小院时,背后传来父亲的一句“站住!”,让王达的心又提了起来……一部名为《奔赴》的微电影,记录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


点击观看微电影《奔赴》


王达以为父亲会教训自己,毕竟自己不懂事地发了脾气、让母亲难过,也让家人跟着着急。没想到,父亲竟递过来一张银行卡,卡里是父母辛苦多年攒下的积蓄,是大哥口中所说的爸妈打算和舅舅一起盘一家新店的本金。王达鼻子一酸,只叫出了一句“爸”,便哽住了。


“别亏待自己,这几年大环境不好,慢慢来吧。”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拍拍他的肩膀,一起回屋去了。屋外大雪纷飞,王达的心却暖暖的。这一次,他决定在家里踏踏实实地过个年,年后再出发,因为他终于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不理解

却支持我们的家


家就是如此,虽然在这个物理空间里,难免会有不理解,甚至是争执,但当我们面对人生的风浪时,它永远都是我们的避风港。


家人更是如此。想让上一辈人理解年轻人的理想,以及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承受的焦虑、心酸和难以排遣的无力感,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看到我们在大城市扎根下来,他们只会引以为傲;同样的,我们也同样无法理解父母那辈人在下岗后夹缝中生存下来的竭尽全力。但作为家人的我们,也从未停止对彼此的默默的支持。


而作为子女的我们,通常是直到某一刻,才突然理解了身边最亲近的家人。


父母从不说爱你,但每一次都竭尽全力


今年满三十岁的小关和老公都是沪漂,两个人结婚已经快四年了,至今不敢备孕。小关不敢也不愿和父母提这些。但知道女儿喜欢孩子的老关说,“喜欢就生嘛!我还没退休呢!至少还可以再养你二十年。”顿了顿,又像是给自己打气,“二十年,应该没问题的。”小关在那一瞬间红了眼睛。


坐了快三个小时的飞机才赶回家的小郑,进屋还没暖和过来,客户的信息已经劈头盖脸地涌了过来。小郑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忙打开笔记本电脑加班。等她忙完,发现父母正在厨房里蹑手蹑脚地给她准备着晚餐。“原来当老郑家的女儿是最容易的事。”她用手机拍下了父母的背影,快门按下的一瞬,疲惫烟消云散。


家有着不同的意义,它是疲劳时保护我们不受伤害的场所,是无路可退时接纳我们的港湾,是虽有争吵但永远提供支持的空间。就像微电影《奔赴》里,虽然家人不明白什么是KPI,也不懂什么是内卷、赋能,更不懂当下的职场和社会竞争,但自嘲“被社会淘汰”的他们,已默默支撑这个家走了几十年。


家是虽有争吵但永远给我们提供支持的空间


我们和父母,身处两个不同的时代,因为人生境遇不同,各自的人生追求也不相同。但不管人们以什么姿态努力生活,家人永远是我们奔赴远方的意义所在之一。希望彼此都能生活得更好,是独属于家人之间的共同梦想。


可以说,当我们什么时候真正理解了家,我们才能算真正成熟了。学生时代,家是起点,支撑我们去远方逐梦。初入职场,家是底气,让我们放开手脚打拼。日渐成熟,家是牵挂,我们开始反哺家人,共同建设家。时光荏苒,家是轮回,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承接父辈传递的信念。


人会成长,家会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家始终是一座避风的港湾,让我们在疲惫和困顿时找到安慰和力量。正如微电影《奔赴》里说的:曾经一往无前,因为身后有家;此刻义无反顾,因为身后是家。



奔赴是坚持

亦为家与爱


“父母在,就有家。”虽远万里,但家是让疲惫的成年人回到童年、成为孩子最短的距离。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做孩子的时候最轻松。长大后,这样的日子只有在我们回到家时才会再次感受到。


每次在外奔波受委屈时,我们总喜欢说,“回家就一切都好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即便回到家,那些外面的伤痛并不会消失。家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回家,仍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行为,是家让那些难以忍受的疼痛,变得钝化;让那些无人分享的疲惫,得到了舒缓。家因此无可替代。


这个世界上,总是做父母的孩子最轻松


叶圣陶老先生有这样一段论述,他说教育是农业属性的,人好像一颗种子,种下、浇水、施肥、发芽、结果。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就像植物会遇到病虫害,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困难,而每当此时,我们总会第一时间去家庭中寻找继续坚持、往前奔赴的力量。


就像微电影《奔赴》中的父母那样,虽然年轻时遭遇下岗,尝试做生意却举步维艰,但他们愿意为了家而咬牙走下去。这种为家奔赴的信念感传递下来,也在激励着年轻一代。所以当王达年后重新出发时,他一改返乡时的沮丧,充满了力量感和方向感——他知道,支撑他向前奔赴的,不再只有扎根大城市的梦想,还有所爱的家人。


年后再次出发的王达,变得更有力量了


家是一种微妙、神奇的存在,是支撑我们向前奔赴的力量。建设一个家既需要家人彼此的陪伴和支撑,也离不开能够深刻理解家、带有人本情怀的建筑者。微电影《奔赴》的出品方、中建一局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平台“中建智地”,正是一个为了家的营造而钻研,写满故事的奔赴者。


在中建智地的内部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懂得每一个家的意义,并愿意为此付诸全部努力。”延续着中建一局从1953年起便投身于长春一汽、大庆油田等一批国计民生重大工程建设的使命感,中建智地成为了一家响应当下更高品质居住需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踏踏实实做产品的开发企业。


家从来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往往就是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在我们的心底刻下了家的烙印。在房地产开发层面,家的烙印,则体现在每个设计和工程的细节上。为此,中建智地始终坚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开发产品,尤其注重产品创新和与人的适配,不断迭代和更新,让每一个家,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2023年度中建智地在北京新品:北京国贤府、中建璞园、中建房山国贤府(从上至下)


“客厅尺度不够,家里人和猫主子都施展不开。”“厨房台面不够容纳各种心爱的小家电。”“钻石型淋浴间给宝宝洗澡转不开身。”……这些多达几百条的建议,细到一处尺寸、一个精装细节,大到户型格局、社区景观配置,在中建智地打造“宸”“府”“璟”“印”四大产品系时,都融入到了每一个方案推进和产品落地中。


2023年,每个人都不容易,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但当楼市的寒意越来越重时,中建智地却选择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坚持践行“品质、人文、服务”的品牌特色,依靠多个高品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打造,赢得市场认可,走进更多客户的心门。向善的价值观、富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力、长期主义的态度,让中建智地自2019年二次创业至今的短短5年间,一路跃升到中国房企销量排名第65位。


而之所以选择创作微电影《奔赴》,也是因为为每个人的家所奔赴,是中建智地品牌精神的映照。在行业下行期实现逆势增长,归根到底是中建智地愿意从用户的视角去看、去想、去琢磨、去品味、去理解每一个房子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也正如在过去的2023年,中建智地看到了一个人在时代洪流下的困惑和选择,所以选择用微电影的方式,站在普通人的一边为他们鼓舞:相信你总能走下去,相信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




如果说《奔赴》是写实的,那是因为在2023年我们每个人都承受了压力、艰辛,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着方向。如果说《奔赴》是热烈的,那是因为当我们再次选择奔赴时,目标里除了远方,也多了家的方向。


经历了并不容易的2023,在已经启程的2024年,为了家人坚持的你、得到家人拥抱的你、不愿放弃奔赴的你……如果再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请做好你心中那件确定的事情,为了家人,更为了自己。


(文中关于中建智地排名的数据,来源于克而瑞2023年1-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操盘榜TOP200)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袁昌佑

作者丨吴楠

图片来源丨中建智地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新闻

当孩子羡慕别人家“有钱”时,我们的反应决定孩子的一生!一个家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个“总是正确”的人爱上「短逃离」的年轻人,开始Wildeat每一个有“拖延症”的人,都逃不过这个原因......毕业季,年轻人收藏的“破烂儿”里有什么一个“家运旺”的家,有好风好水的滋养争当“穷鬼”的百万年轻人,正在被9块9套餐“收割”“当你讨厌一个人时…”“离开一个人,从来不是突然的决定”避世的年轻人,找到又一个“鹤岗”当“偷感”很重的年轻人在表情包中寻找“电子布洛芬”世界最“有钱”的国家,人均亿万富翁,一个鸡蛋20万亿,花钱论斤称,遍地是钱无人捡......当一个职场女性决定“不背包”,可以有多自由?“当一个男生,错过最想娶的人…”当我妈宣布和一个“不如我爸”的人再婚最近有一部“打工人发疯”的电影,不知道当推不当推丨【经纬低调赠票】当人生时钟走到终点:对“死”祛魅的年轻人 大大方方聊死亡“貌合神离”的科学家与投资人罗永浩洋洋洒洒5000字回应“五宗罪”:“蹭热点”为遭资本家PUA的年轻人,不为董宇辉也不为丈母娘当年轻人断亲:“我不是谁的下一代,我是自己的最后一人”“开封王婆” 10天涨粉超233万,这届年轻人有自己的《非诚勿扰》那些年底裸辞的年轻人:有的提前存好20万,有的不想再“凑合”工作被孙颖莎拿捏的男人,年轻时颜值逆天,如今甘当“男保姆”,背后的贤妻是最大的功臣私董会的秘密:专割有钱人,“卖圈子”变现,00后入场当创业导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