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交配后,雄性集体死亡,尸体变成了大家的食物
去年8月,在澳大利亚的新英格兰国家公园徒步时,埃利奥特·鲍尔曼(Elliot Bowerman)听到灌木丛中发出了沙沙声,过去查看时,一只小型哺乳动物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与此同时,它还拖着另一只小动物的尸体,专心地啃食着。
这只长得有点像老鼠的动物是袋鼩(antechinus),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小型有袋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东部、西南部和北部的森林。和老鼠相比,袋鼩的鼻子更尖、更长、更窄,而且体型也更大。
之前,它们最出名的事迹是在疯狂交配之后,雄性袋鼩们会集体死亡。而现在,研究人员又发现,这些死掉的雄性变成了幸存同胞们的美食,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易得且丰富的能量。
疯狂交配再去死
作为单次繁殖(semelparity)动物,袋鼩一生只繁殖一次,然后就死了,就像更为人所熟知的鲑鱼,它们会在海洋中生活多年,最后游回当初出生的溪流产卵,然后死亡。相对而言,多次繁殖(iteroparity)动物一生则可以进行多次繁殖,例如我们人类。
对袋鼩而言,既然一辈子只有这一个繁殖季,那当然要好好把握了。在交配前,雄性袋鼩会把自己吃胖,变得更加强壮。此时它们的身体也会充满皮质醇。此外,在繁殖季到来时,雄性袋鼩还会停止生产精子,之前的精子会储存在附睾中。
这时候,雄性袋鼩生命最后阶段的时钟开始滴答响起,因为它们之前产生的精子开始随着尿液流失,它们必须抓紧时间。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三周时间里,它们的头等大事就是疯狂交配,有的单次交配可以持续长达14小时。
在此期间,雄性袋鼩的睡眠时间也会减少——和非繁殖时期相比,少了大约20%的睡眠,有的雄性甚至会减少50%的睡眠。
交配活动结束后,因为体内存在过量的皮质醇,雄性袋鼩们会在几个小时后集体身亡。
“所有雄性袋鼩都会因压力而死,因为睾丸素激增会导致皮质醇不受控制地在体内泛滥,达到病理水平,”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安德鲁·贝克 (Andrew Baker)说道。贝克所在的研究小组曾在10年的时间里发现了5个新的袋鼩物种,而他自己对袋鼩的研究已有二十年之久。
雄性死后,它们留在雌性生殖道内的精子将和其他精子开始竞争。在雌性之后生下的一窝幼崽中,幼崽们会有好几个不同的爸爸。雌性袋鼩一般可以多活一年,并参加第二年的繁殖季,还有一些雌性甚至可能参加第三个繁殖季。
雄性袋鼩这种疯狂的繁殖方式也被称作自杀式繁殖,常见于多种植物、昆虫和蜘蛛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但在哺乳动物中很少见,目前已知的会自杀式繁殖的哺乳动物都是有袋动物。
“所有雄性都会在大约1~3周的时间里死去,每年的同一时间,在某个特定地点,周围肯定有很多尸体”,贝克说道。
雄性的尸体,触手可及的食物
袋鼩的繁殖期是在8月份,在澳大利亚,这个时候正值冬季。激烈而持久的交配会消耗很多能量,但在寒冷的冬季,户外能见到的无脊椎动物比较少。这时候,那些交出精子后倒下的雄性就成了唾手可得、能量丰富的食物。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种类的袋鼩的繁殖期通常只隔了几周,这意味着它们不仅可以吃同一物种的雄性尸体,还能吃别的物种的。
雌性怀孕或哺乳时会消耗很多能量,一具比自己肥大的雄性尸体就是不错的能量来源。而对于繁殖较晚的袋鼩来说,它们中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都能通过之前死掉的雄性袋鼩来补一补身体,然后再努力交配,毕竟疯狂的交配也很需要体力。
由于袋鼩大多在夜间活动,当雄性倒下的时候,它们可能只想爬进洞里静静死去,然后在洞里被发现、被吃掉。因此,袋鼩吃同类尸体的场景一般很难被人看到。像视频中的袋鼩,“它可能只是绝望了,这就是为什么它白天会在这附近,”贝克说道。“当它们快死的时候,它们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视频中啃食雄性袋鼩尸体的,也是一只雄性。因为它看起来精力充沛,体型较大。另外,它失去了一只眼睛,手臂和肩膀上的毛发也脱落了,这些都是皮质醇过高引起的症状。
很快,它自己也会成为其他袋鼩口中的食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