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心血管学会首次提出AMI分期,明确进行性心肌损伤四阶段
目前,所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都接受相同的治疗策略,即使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组织损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轻度1期AMI的治疗对4期出血性AMI患者而言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亟需对AMI进行重新分类,以使患者更好地进行风险分层并选择更合适的治疗策略。为此,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发布专家共识声明首次提出了CCS AMI分期。
CCS根据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将AMI分为4期,确定了进行性心肌组织损伤的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4期:心肌细胞和微血管坏死导致再灌注出血。
图1 CCS将AMI分为4期
注:CCS AMI分期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分为四个连续的渐进阶段,首先发生心肌水肿,再发生心肌细胞坏死,随后是微血管阻塞,最后发生心肌内出血。
该分类的提出主要基于数十年的循证数据。最初的数据源于1970年的病理学研究;2000年左右无创成像方法的出现,使在体研究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明确了AMI患者的组织学变化;近2-5年医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出血性心梗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使CCS有了足够的依据来提出AMI新分类。
加拿大萨德伯里北安大略医学院的Andreas Kumar博士和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Rohan Dharmakumar博士表示,对AMI进行分类的想法已经酝酿了很多年,但这需要大量证据来支持。去年我们观察到,心肌梗死对心脏的损害不仅与动脉阻塞导致的缺血相关,也与动脉开通后的心肌出血相关。
出血性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出血本身会引起很多问题,再灌注后会出现梗死面积扩大,所以一旦开通血管,心脏病发作实际上会变得更为严重,患者也会因心肌出血而受到第二次打击。
AMI分期的意义
对于入院患者而言,置入支架,开通动脉,并让患者在48-72h后安全出院,是标准的治疗策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受伤程度不同,但服用的药物相同,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包括院内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医务人员应该更为关注病情严重的患者,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并没有关注疾病的不同阶段,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CCS AMI分期的提出或有助于提供超出常用临床标志物的终点和测量结局,从而改进治疗方案,使患者更好地从心血管事件中恢复。
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Prakriti Gaba博士和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Deepak L. Bhatt博士在随刊评论中指出,AMI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CCS AMI新分期的提出是重要且及时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AMI新分期的提出,有助于更精细地描述AMI患者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潜在机制,有利于开发针对AMI各个阶段的治疗策略,以更好的进行AMI治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