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全民补习的“东亚鸡娃”已走入死路!吴军:拼命卷进藤校还不如培养“一技之长”

全民补习的“东亚鸡娃”已走入死路!吴军:拼命卷进藤校还不如培养“一技之长”

11月前

不久前,吴军博士讲教育的新书《卓越》上市,熟悉他的家长都很激动:“终于可以‘偷师’他把一对女儿送进MIT、约翰霍普金斯的方法了!”

△豆瓣的读者书评

“爸爸真棒”曾经多次采访过吴军博士:

👉他是科学家,清华本科毕业,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先后供职于谷歌和腾讯,是谷歌中、日、韩搜索引擎的主要设计人;

👉他是一名活跃在硅谷的投资人,参与多项投资;

👉他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出版《大学之路》、《浪潮之巅》、《数学之美》、《见识》等科普类图书,几乎本本畅销;

👉吴军博士过往关于教育、就业、STEM等领域的真知灼见可见→《精英教育并不适合所有人》,《青年失业率跌破20%,藤校毕业找不到工作,吴军博士:未来20年就业热点在这3个领域

然而对于广大家长而言,可能最好奇的还是:他和太太是怎样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一对女儿的?

几年来在吴军博士的书里,偶尔可以窥见一些大女儿梦华、小女儿梦馨的成长经历:

她们读中学期间,都在有名的美国私校The Harker School成绩名列前茅;

前几年大女儿进入MIT学习,如今已经读到了计算机博士

2022年,二女儿也进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而当我们翻开吴军博士专门讲教育的新书《卓越》,以及之前给两个女儿的信《态度》时,无疑收获了惊喜——他培养女儿们的“教育秘籍”尽在其中。

教育的目标

“家里有矿”要学博雅教育,

中产要培养一技之长

身处教育第一线,可能很多家长都时常感到有点“精神分裂”。

  • 一边是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以及教育界名校长都在说,教育要“全人”,要“静待花开”,要“博雅教育”

  • 另一方面,教育军备竞赛的厮杀是一年比一年激烈,高考是独木桥不说了,美国申请也一年比一年卷,为了冲进藤校,有人把成绩考到升无可升,有人曲线救国学习小众冷门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

那么,那些美好的教育理想都是假的吗?

吴军说,那是因为他们误解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目标是两回事。

对于每个人来说,教育的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

用柏拉图的话来说,教育是让灵魂完成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向”

用杜威的话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成长”

用赫尔巴特的话来说,教育是让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是片面的生活(斯巴达战士、古希腊奴隶和“996”以至于生活中只有工作的人,过的就是片面的生活)。

△截图来自电视剧《摩登家庭》

但是不同的人,应该为自己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

企业家、上层想要让孩子在原有家业的基础上超过自己,需要让孩子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掌握更新的技术,二是有见识。

因此,他们的教育目标,就应该是让孩子接受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增长见识。

但对一个来自中层或中下层家庭的孩子来说,掌握有效的、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谋生手段应该是教育的第一个目标。

达成这个目标之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一定成就感,可以作为第二个目标。

如果孩子或家庭设置了不切实际的教育目标,就无法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因而感到迷茫,甚至怀疑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截图来自电视剧《摩登家庭》

吴军有位朋友,父亲是美国一家大餐饮公司的大股东,虽然希望孩子继承家业,却没有要求他一定学商业或金融,而是让他自由发展,增长见识。

于是孩子学习了数学专业,养成了很好的理性思维习惯,后来进入自家企业,从基层一直做到CEO,企业蒸蒸日上。

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也没有要求一定读藤校,而是把孩子都送进了最好的文理学院。

另一方面,曾有3位中上层工薪阶层的朋友向吴军咨询过选专业的事,他们的孩子上的都是藤校,而且都不满足于去“大厂”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而是希望将来成为商界或政界的领袖,因此目标都是读法学院。

吴军给他们的建议是,本科认真学好一个专业,而不是学通识教育。因为美国只有研究生才能读法学院,收费昂贵,而对本科专业是不要求的。

因此,本科学好一个专业,万一申请法学院不顺利,至少还能养活自己。后来,这3个孩子分别读了工程、商科和通识教育几年后--

学工程的孩子毕业当了几年工程师,觉得没意思,就申请了法学院,最后做了专利律师。

学商科的孩子成绩最好,毕业直接申到了法学院,但家里没有足够的钱交学费,于是去华尔街工作了两年,攒够了学费才去读。

第三个孩子在藤校拿到了经济学和新闻双学位,但这两个专业在美国都很难找工作,他最后只能在硅谷小公司打零工,还要靠家里补贴。

这几个孩子的故事虽然都是个例,但还挺具有代表性的。即使最终受教育的目标是相同的,工薪家庭和“家里有矿”的孩子,阶段性的目标也会不同,也就是说走的路不会一样。

一个人如果缺乏通识教育,当然难以走远,可如果你希望在本科毕业后找到工作,大学阶段就不能全留给通识教育,完全可以等工作一两年,有了积蓄后再回到学校,或通过其他方式弥补自己在通识教育方面的不足。

比如现在网络教育资源极度丰富,通识教育其实可以通过MOOC等方式完成。

许多人认为哈佛就一定比伯克利好,或者觉得人文环境好的大学就是比普通大学好,说前者培养业界领袖,后者培养工匠。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没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没给自己设定好教育每一个阶段的目标。

就拿求职来说,如果本科毕业去申请谷歌、微软的工作,面试官肯定会把MIT和卡内基梅隆,甚至伯克利和密歇根安娜堡毕业生的简历放在哈佛毕业生的前面。

要知道,虽然哈佛毕业生日后在各个领域做出成就的有很多,但是这部分人占比很低,大部分名校毕业生日后发展都非常平庸。而平庸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一技之长。

不过,千万别把“一技之长”曲解为理工科。吴军也特地谈了理科VS文科的问题,他觉得,中国的理工科学生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至于具体原因,可以参考《卓越》原书,这里就不再赘述。

《卓越》书籍封面

教育的节奏

“东亚式鸡娃”为什么已经走到了死路?

因为两个女儿要申请大学,最近这些年吴军一直在关注身边硅谷地区华裔二代的申请成绩。他的发现是,大约从 10 年前也就是 2013年、2014 年开始,硅谷地区华裔第二代进人美国名校的总数就不再增长了。

10年来,硅谷的华裔高中生和国内一样,已经“卷”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进入Top10大学的,几乎人人成绩全A,修10+AP课,运动州级冠军,可能还是学生会会长。十年前能横扫Top5大学的申请材料,放在今天,能被一所Top10大学录取就算不错了。

因为亚裔要想被名校录取,需要比其他族裔优秀很多,有些人认为,这是美国大学对亚裔的“系统性歧视”,不过也有些人却认为,亚裔学生是靠“鸡娃”才取得好成绩的,离开大学后的表现可不好说。

事实上,如果对比世界范围内亚裔学生在大学之前的表现,和他们后来在科学、工程和艺术领域的贡献,你会发现,早期的那一点点优势在进入大学后荡然无存,甚至很多人进入高中后就后劲不足了。

吴军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东亚式鸡娃违背了教育的节奏

20世纪,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人从婴儿到幼儿,再到少年和青年,心智是逐渐成熟的。

他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育应该提供与孩子心智发育一致的内容,如果过早教授大脑难以接受的内容,就会事倍功半。比如--



12岁前青少年

虽然有简单的归纳推理能力,但演绎推理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时教他们做几何证明题,就会感到非常吃力。


12岁以后

只需半小时就能学会的几何学内容,10岁的孩子可能要花两三个小时才能学会。吴军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验,高中时他花一周才搞懂的微积分内容,到大学一天就学会了。

那么,如果孩子小学、初中时家长尊重教育规律,不通过“鸡娃”催熟孩子,孩子落后于“提前学”的同龄人,将来能跟上吗?

答案是,能。

比如美国小学、初中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明显落后于中国城市里的同龄人,但很多这样的孩子到了高中,也能学大学程度的AP课程。

这是因为小学、初中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少,孩子到了高中后,如果有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是可以很快补上来的,甚至有所超越。

吴军在中国、美国都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当年他和父母所在单位的一批子女从四川来到清华附中,各方面的能力和见识都比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差了很多,但后来这批孩子有1/3进入了清北,比例比北京同龄人还高一点。

他在美国认识的孩子也有不少高中才“逆袭”的例子,甚至他家小女儿梦馨小学、初中成绩也很一般,远不如姐姐那么好,到了高中,总的GPA却超过了姐姐。

美国名校“抛弃”加州或者美国东海岸鸡出来的学霸,从中西部小地方招收了很多平均成绩远不如前者的学生,这批学生照样能跟上学校的课程。

比如在学习压力极大的加州理工学院,招生老师就说,那些来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的孩子,有人每天要开车到 30公里之外的社区大学学习微积分,因为他们的高中没有能力开设大学先修课。

这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显然远远超出常人,虽然知识比别人差了一点,但很快就能迎头赶上。

相比之下,一些大城市学生看似在高中做了很多事情,其实只是为了把同龄人比下去,有人在达到这个目标后就不再努力了。

书中提到一个上了美国Top5大学的学生,高中又是创办俱乐部、又是创业,但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后,马上就把已经完成 80% 的创业项目扔到一边,俱乐部也交给其他人,自己不再管了。

几年后,这个年轻人在美国Top5大学学得也很吃力,一直在找最容易的选修课凑学分。

这样“鸡”出来的“牛娃”,将来能走多远呢?实在很难说。因此,美国的名校不把所有宝贵的录取名额都给“鸡娃”催出来的学生,有他们的道理。

至于家长,身处“鸡娃旋涡”,可能不卷也没有办法,但一定要把握鸡娃的底线,要记住孩子不管是早期不如同龄人,还是没有进入最Top的大学,都不是最重要的--

  • 好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

  • 坏的教育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孩子将来花一辈子的时间修复年轻时受到的创伤。

教育的方法

不竞赛、不补习,

两个女儿如何进入一流名校?

因为吴军自己和太太的学历都很高,不少人都会想:是不是这俩孩子能进入MIT和约翰霍普金斯,是因为遗传了父母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牛娃”?

其实看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有很多“弯路”。

两个孩子中学时都一度花很多时间玩电子游戏,老爸为此曾经在《态度》里面专门写了一封信,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

他想让女儿们参加学科竞赛,但她们试过以后没有兴趣,爸爸也就没有坚持;

大女儿高中用一个暑假去做实习,最后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某个专业;

小女儿的兴趣也经历过“烂尾”,一度喜欢音乐,钢琴练到9级,但后来随着年级增高,学业和其他课外活动繁重,就没有继续在钢琴上挖深,爸妈也没有勉强女儿。

不过,两个孩子都对做研究、做义工、运动很有兴趣,老爸就努力给孩子们创造条件,姐妹俩都在10年级和11年级做了两个暑假的科研,并有一些成果得到了发表;也花了很多时间做义工,甚至大女儿申请大学时,主要的文书就是写她做义工的经历,小女儿则获得了和社会活动有关的全国性奖项。

另外,两个孩子也都喜欢运动,尤其小女儿梦馨的“普娃逆袭”就跟运动有关。

梦馨在小学、初中成绩很一般,远不如姐姐,她很喜欢打高尔夫球,高中就努力进入了校队,要参加加州的高中联赛。

美国高中的运动“吃掉”的时间是非常恐怖的:

每年都有半个多学期是比赛季,期间,孩子每天晚上7、8点才回家;

周末一早就要去上百公里外的地方训练或比赛;

没有赛季的学期也要做很多个人训练和个人比赛;

由于学习时间大大减少,梦馨不再看电视、玩游戏,而是抓紧每一分钟时间学习。

起初爸妈也很担心,但没想到,高一上了一个学期,她的成绩比以前更好了!而且因为她养成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习惯,从那以后每年成绩都稳步提升,最终学习了14门AP课程,而且保持着全A。

后来她更是担任了校队队长,申请大学时的主文书,写的就是带领校队克服主力离开球队的困难、战胜学校的“多年宿敌”,卫冕联盟冠军的事。

这段经历读起来很有美式青春励志剧的感觉,小姑娘的领导力、坚忍不拔的能力尽显,也难怪会得到约翰霍普金斯青睐了。

正因如此,吴军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课外活动,他反复强调,知识上的差距弥补起来是容易的,孩子如果缺少了在生活中的成长、在课外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弥补起来却是困难的。

美国的好大学也非常看重课外活动,优秀州立大学录取的孩子,除去有政策优惠的少数族裔和第一代大学生,余下的人大约1/3是完全靠课外活动成绩被录取的,还有1/3是课外活动+学习成绩双重标准录取的,只有1/3完全看学习成绩录取。

至于顶级私立大学,完全靠学习成绩被录取的人可能连5%都不到。国内国际化学校的孩子在申请美国大学时不如美高的孩子有优势,一大原因就是我们实在缺乏课外活动的“传统”,可能要很多年才能补上。

最后,虽然吴军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但我看下来,觉得他们家最珍贵的教育传承,不是“牛娃基因”,而是陪伴

他小时候父亲因病只能半休在家,就花了很多时间带着儿子在山野散步,他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就是父亲在散步时讲给他听的。

后来父母工作很忙,也会把两个儿子带到实验室一起写作业,路上给他们讲了很多历史故事。

那时他就决心:将来我也要对自己的孩子这样。两个女儿出生后,他放弃了很多挣钱的机会,就为了尽可能地陪在孩子身边。

吴军说,有一个问题,可能所有的教育学著作都没有讲清楚,那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

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根据对自己、身边的人以及同学朋友的观察,他得到了一个结论: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除了学校,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来源是家长。

在陪孩子玩、听孩子说心里话的时候,是家长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价值观、为人处世之道教给孩子的机会,也是了解孩子的机会。

如果家长放弃了这个机会,就让孩子失去了几乎一半的教育。

许多家长把孩子送进补习班,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却对缺失的这一半“家长教育”视若无睹,或许,这才是他们在教育之路上走得事倍功半、坎坷不断的真正原因。

万宁是福,和乐为春!

爸爸真棒龙年红包封面开抢啦 

🧧 测手速第一波 🧧

66个红包给666的你

(红包封面随文章随机掉落,关注文章抢起来)



本期福利

福利1:留言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感想,我们将为留言区点赞前3名读者每人赠送一本《卓越》,本周五开奖,包邮哦~


福利2:扫码入群,领取平和、鼎石、清华附等京沪国际学校寒假书单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爸爸真棒

相关新闻

中产“体育鸡娃”天花板:孩子就读藤校斯坦福,还站上奥运赛场!清华妈妈开辟“鸡娃”新思路:理工科学霸花10年卷艺术!超绝创造力,才是决胜未来的密码...太牛了!卷夏校卷进哈佛MIT,这届中产妈们打开了“鸡娃”新思路!解放军六大“杀独”神器已就位!台媒慌了:“真正的惩罚还没来到”一手举金牌,一手持藤校offer!“鸡娃”天花板就是批量制造奥运冠军藤校录取率提升8倍?逃离京沪到加拿大顶私,顺义爸惊呼:原来这里才是不卷上藤校的“旷野”停掉娃的“鸡肋”兴趣班,最后只留下这个小众的!比钢琴好坚持,还帮我省了一大笔钱三分之一进常春藤!伊顿和安多福牛娃都在卷的“少年班”,被10位诺奖得主和《自然》杂志强势关注了…“藤校相亲群”大热!中产爹妈鸡完成绩, 开始卷结婚鸡娃18年,1000万抑郁高中生?北京四中前校长:害怕普通的家长,培养出了“不正常”孩子深圳妈醒悟:花费百万,中产爬藤只是场赌博!不如把孩子打造成“特别的人”……2元/瓶,农夫山泉纯净水已开卖,钟睒睒曾称纯净水对人的健康无益!激战“瓶中水”,送水站老板:娃哈哈这两个月订的人不少“你那CEO还不如让我干呢”,哪吒汽车张勇:那就找人试试!此前被指“情商和口才堪忧”,周鸿祎让他“学学雷军”把纯正的美式教育 “搬到中国”,来看看这个由美国藤校教授领军的学术项目!天!美国华人鸡娃已经卷进奥运会了!正在批量制造「奥运冠军」!国内车企新一轮降价潮来袭!小米“立功了”?贾跃亭点评上热搜,网友:你这几年造的车还没雷军一天多35岁我才活明白:“鸡娃”不如“养自己”哈佛女博士给豪门当家教,揭露了富人的“鸡娃”悲剧:抑郁、自杀、焦虑…哈佛女博士在上东区当家教,揭露顶富的“鸡娃”悲剧:抑郁、自杀、焦虑…追随李娜!成为李娜!“体育鸡娃”的路子她算是蹚明白了第一批鸡娃已「烂尾」!父母们醒醒吧…新加坡正式免签!留学热度瞬间暴增!从体制内到南洋理工学长:不如国内“鸡血”!深扒中专生吊打清北藤的背后,京沪“中产鸡娃”一败涂地…她来了!“海淀鸡娃群”,进击美国湾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