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习惯性反问,到底有多伤人

习惯性反问,到底有多伤人

10月前

来源:壹心理(ID: yixinligongkaike)

作者:麦子

你身边有习惯性反问的人吗?

试想一下这几个场景:

随口跟父母抱怨工作很累,TA们却说:

“谁工作不辛苦?只有你累吗?”

在家里找不到某样东西,问另一半,TA却说:

“我怎么知道?你自己不会找吗?”

点奶茶问朋友要冰的还是热的,TA却说:

“不然呢?这还用问吗?大冬天我喝冰的干嘛?”

看到这些对话,你是什么感受?

是不是觉得内心有一股无名火,觉得TA们莫名其妙。

明明回答“别想太多”“没看见”“热的”就能解决,却一定要用反问句来噎你一下。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反问的一方激起另一方的怒火,把简单的沟通变成吵架,严重破坏关系。

为什么“反问”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怎么和喜欢“反问”的人相处?

如何改掉“反问”的习惯?

今天,想跟你聊聊:习惯性反问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反问”是指无疑而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也就是说,“反问”的关键不在于得到答案,而是强调语气,表达情绪

因此,我们之所以会在某些场景下对“反问”感到生气,是因为感受到了其中的负面情绪或被无故攻击。

这些“反问句”的背后,通常还有以下3种含义:

a.可能是借反问引出对另一件事的态度。

比如朋友小严的父母,一直催她相亲结婚,但小严却没放在心上。

父母苦口婆心劝说无果后,就开始变着法地催婚。

有次小严家里的空调坏了,维修工人只能在她上班时间来修,于是小严就去问父母有没有空。

母亲却回复她:“我不帮你谁帮你?现在知道家里有个人的好处了?”

其实,母亲就是希望通过反问,让小严自己承认“结婚的好处”,以达到催婚的目的。

b.可能是为了展现优越感。

“反问”还有个功能是转移提问权,把提问的主体换成自己,目的是为了控制话题的走向,或者控制对方。

这种反问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否定+贬低

比如,你兴高采烈地问朋友有没有听过某首歌,

TA却说:“啊?这歌都火了很久了,你才听啊?”

通过反问,先否定你提出的问题,再对你的品味进行贬低,从而抬高自己,展现自己的优越性。

c.可能是为了发泄情绪。

这种反问,是出于对“问题”本身或提问者感到不满。

TA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太蠢,不应该被提出;

或者TA们对提问题的人本身就有意见。

举个例子,高中时我物理很差,遇到不会的题时会去请教成绩很好的同桌。

TA偶尔会吐槽我“这么简单还要问吗?”

以上三种情况,“反问”的重点都不在“问”,而是为了“释放攻击性”。

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隐形攻击

这类人不直接表达不满,而是习惯采用消极、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负面情绪,以此来攻击令TA不满意的人或事。

“反问”,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偶尔的“反问”可以理解,毕竟谁都有心情不好或者懒得表达的时候。

但有些人却把“反问”当成习惯,甚至故意用“反问”伤害、激怒他人。

这样的习惯,对个人和关系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首先,“反问”意味着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因此,被“反问”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真实需求被否定了

就像开头提到的“向父母寻求安慰”的例子,父母的“反问”就是在无视我们当下希望“被安慰”的需求。

当需求没有得到反馈时,人会觉得“自我”被攻击,从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会有以下2种后果:

a.产生不配得感

当“反问者”试图用“反问”达到控制目的时,“反问”本身就象征着权力感。

因此,和一般的隐形攻击相反的是,“反问”通常由关系中的强者向弱者发出

这里的强弱可以是客观力量的对比,比如父母对孩子。

在这种关系内,被“反问”的一方因为比较弱小,会认为是自己或自己的行为有问题,才会被别人这样对待。

于是,TA们会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按照对方的期待去表现。

而这种对真实感受的压抑,会内化成“低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很差劲,产生“不配得感”。

这些孩子长大后,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不敢或者耻于向任何人提出自己的需求

b.引发错误的沟通方式

另一方面,这种强弱差异也可以是主观的。

即关系双方的实际力量差不多,但其中一方却经常采用“反问”来夺取力量,占据关系高位。

比如夫妻之间,或者同事之间。

和孩子不同的是,成年人在感受到被攻击时,还可以选择反击或无视。

于是,这种关系要么走向“一点小事就吵架”,要么演变成“冷暴力”。

但无论是哪一种,对关系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原因,可能有这3个:

a.童年期创伤

习惯反问的人,或许本身就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神经科学家布鲁斯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会储存在大脑中,和成长过程中的其他事件一起,构成TA的应激反应系统。

比如当孩子找不到东西求助妈妈时,被反问:“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不放好?找的时候想起我了?”

这件事会储存在孩子的记忆中。

当孩子长大后,经历同样的场景时,对“丢东西”这件事的应激系统被激活,匹配到妈妈“反问”的记忆,下意识地做出了一模一样的行为。

同时,人类学说话的过程中,本身就很依赖“模仿”这种方式。

因此,语言习惯会有一定的迁移性,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

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于“习惯性反问”的家庭中,那么TA根本就没机会去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回答问题”。

b.敌意归因偏差

此外,“反问”可能是一些人的心理防御方式。

TA们之所以习惯用“反问”回答问题,是因为过度识别他人话语中的攻击性。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敌意归因偏差”,即把一些非敌意性的表达,识别为对自身的攻击,于是采取“反问”来防御伤害。

比如当你问朋友有没有听过某首歌时,本意只是开启和TA的一个聊天话题。

但如果TA把这个问题识别成“对自己品味的攻击”,就会为了保护自己,进入防御状态,用“反问”攻击你。

再比如朋友丽丽是位全职太太,有天老公下班回家,随口说了句:“开了一天会,累死了。”

丽丽立马反问:“只有你累吗?我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不累吗?”

其实就是因为丽丽将老公的抱怨识别成了“对自己劳动的不认可”,感受到了敌意,从而为自己进行辩护。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高自恋低自尊的人,通常攻击性和防御性水平都比较高。

高自恋决定了TA们在意自我形象,迷恋关系中的权力感。

低自尊则导致TA们对评价性话语太过敏感,需要借助他人的正面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同时TA们也难以直接表达攻击性,便习惯采取更隐蔽的方式,来维护自我价值。

c.习得性无助

最后,有些“习惯性反问”可能是固定情境下的“习得性无助”。

比如在网上经常看到有妻子吐槽老公:一做家务就好像失去生活常识。

一遍又一遍地问 “衣服洗完要晾吗?”“门口的垃圾要扔吗?”诸如此类的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再比如你跟同事交接工作,说了很多遍后,TA还是大事小事都来问你。

无论你是手把手教,还是写了一份超详细的操作文档,下次TA还是会来打扰你。

这些情况下,人就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

因此更容易消极应对,用“反问”的方式来释放攻击性。


其实,我们可以将“习惯性反问”理解为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不足的表现。

在应对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如果你是被“反问”的一方:

那么当你因为对方的言语感到不舒服时,不要直接攻击回去或者冷暴力,这样只会升级冲突,积压矛盾。

相反,你可以试着向对方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告诉TA你很受伤

回到全职太太丽丽的故事中,当她反问丈夫“只有你累吗”的时候,如果丈夫能够回应说:

“亲爱的,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知道你带孩子很辛苦,我不是在指责你(肯定对方的情绪)。

是今天发生什么事了吗?你想跟我聊聊吗?(表达自己的支持)。

你这么说话,其实我有点受伤。(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说累的时候,其实只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安慰,你可以抱抱我吗(温和地提出建议)。”

关键在于“看见对方的情绪”,当对方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安全感,之后的过程也能更加顺利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对方是你最亲密的伴侣,最好的方式依然是:

尽量不带攻击性地表达,但也不需要无底线地容纳对方的情绪。

最后,如果你已经尽力做出了尝试,对方还是没有改善;或者你发现对方就是一个喜欢无缘无故攻击他人的“自恋型人格”,那么远离这段关系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如果你是习惯“反问”的一方:

首先,要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认识。

这不仅包括:“我有什么样的情绪。”

还需要你更深入地思考情绪的来源:“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种情绪?”

以及情绪的目的:“我这么做是为了解决冲突,还是仅仅在发泄情绪?”

觉察这些过程,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产生改变的动机。

接着,可以试着做一些情绪表达的练习。

选择一个轻松的环境和心情,试着和伴侣重演一些过去的场景。

用“当你......的时候,我感到......”的句式替换那些“反问句”,看看对话会朝着怎样的情况发展。

最后,不要过度苛求自己。

每个人的表达习惯是被认知和过往经历塑造的,改变并不容易。

不要在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一点点进步才是合理的。

这个过程其实很考验另一方的“情绪涵容能力”。

所以,如果你真的重视这段关系,希望做出改变,那么记得告诉对方:

“谢谢你的包容,我真的有在努力改正。”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小红书上其实很流行“教人说话”:

会有一些网友求助,问如何回复导师、领导的提问等等。

字斟句酌,很小心地使用语言。

但当对象是父母、爱人、朋友时,反倒不够在意这些。

甚至因为觉得对方不会离开自己,所以总是肆无忌惮地说出伤人的话。

我们好像习惯了把语言当作获取利益的工具,却忘了在最初学说话时,只是为了叫一声“爸爸妈妈”。

一个熟练掌握说话技巧的成年人,在面对身边人时,反而常常会低估语言的杀伤力。

但其实身边人,才是我们最应该用心去对待的。

好好说话,就是在用心爱对方。

世界和我爱着你。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 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6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
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意林

相关新闻

习惯性反问,到底有多伤人?层次低的人,习惯性插嘴注意|机舱冒浓烟多人伤!重要收费上涨 大温华人注意!特鲁多被爆黑历史:当保镖、老妈的野生生活...[刚刚]机舱冒浓烟多人伤!重要收费上涨 大温华人注意!特鲁多被爆黑历史:当保镖、老妈的野生生活...不好的原生家庭,到底有多让人窒息?突发空难! 飞机撞上知名酒店 当场爆炸起火 多人死伤! 400人深夜大逃亡!德国人吃的到底有多癫?难怪待久了精神状态都不太正常….独立日海边戏水惊现鲨鱼,佛州、得州多人被咬伤多人被桶伤!澳洲多地场突发大规模枪击,民众疯狂逃命!华人吓疯!突发,澳洲华人区突现随机捅人!“肉翻出来了!”澳洲频发砍人袭击,多人死伤!还有一华男蓝山坠崖不幸身亡...[惊爆]"强人锁男"!BC狱警被曝一人性侵200多人…刚刚,英国肆虐!罕见发布全国性警报!多人伤亡!英王室再受健康危机,一人2次患癌!疯狂!持枪男子闯入大多区警局大闹伤两人!多伦多CNE场地突发枪击案,一人中弹!东湾唯一24小时CVS 保全遭枪杀 另1人受多处刀伤今年潍坊风筝节到底有多癫?广东人吓哭,全网笑疯:你的强来了......习惯性压抑情绪的人,身体会有6个变化突发!4死7伤!芝加哥附近爆大规模持刀伤人!嫌闯入多处房屋,20分钟疯狂作案!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格局到底有多高?让人叹为观止!1死多伤!加拿大载30人校车高速上失控坠沟,行人救人被撞亡!习惯性打压自己的人,用这个方法自救多州紧急状态!灾难性龙卷风摧毁多地,多人死亡突发灾难「巨轮撞塌美国大桥」断成4截!人车坠河,多人死伤失踪!巨轮燃起大火!曾发求救信号!全州紧急状态!伦敦街头12人遭腐蚀性液体灼伤,3岁幼儿都不放过!嫌犯恶行累累,却没坐过一天牢?悉尼东区发生持刀伤人事件!女子全身多处受伤,血洒一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