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Nature子刊:揭开新冠感染后脑雾的机制

Nature子刊:揭开新冠感染后脑雾的机制

10月前


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关键词:新冠感染;脑雾;Nat Neurosci



“脑子不转了”、“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力下降”、以及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等,COVID-19所引发的各种神经系统症状令人苦恼,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不断涌现的新研究表明,大脑中的炎症反应可能是这些症状产生的重要原因。
虽然目前并非所有研究结论都指向同一方向,但已有部分研究证实 SARS-CoV-2(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脑细胞,进而加剧与新冠相关的脑部问题。然而,大脑炎症才是关键因素这一观点也获得了新的支持:一系列研究已经识别出特定的大脑区域在新冠患者中格外容易引发炎症反应。
新冠感染后“脑子不转了”?警惕“脑雾”!
【模板】Cell:提供了解释“脑雾”的关键证据,系5-羟色胺水平显著降低;百忧解会是潜在的治疗药物吗?

2024年2月22日,Nat Neurosci杂志发表了题为“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nd sustaine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long COVID-associ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文章【1】,完整阐述了“血脑屏障的破坏和持续的验证是认知障碍的关键机制”。
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提供的数据及其思考。

(点击👆数据,加强对癌症的理解)

免疫风暴

当研究人员试图寻找新冠病毒导致脑部问题的“真凶”时,炎症反应很快成为首要嫌疑对象。这是因为炎症(身体抵御入侵者时产生的免疫细胞和化学物质)已被证实与其他病毒(如 HIV)引发的认知症状有关。

SARS-CoV-2在人体内可激发强大的免疫反应,但之前尚不清楚脑细胞本身是否会参与免疫反应,以及参与方式。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病理学家 Helena Radbruch 和她的同事们研究了因感染新冠去世的人的脑部样本,他们没有发现被 SARS-CoV-2 感染的脑细胞。但是,他们发现这类患者在特定脑区中的免疫活动相较于其他原因死亡的人群更为异常活跃,这些区域包括与认知、嗅觉相关的结构。这样的异常活动仅在于感染病毒后不久去世的患者脑部中有所体现。

Radbruch认为这些发现显示,COVID-19 在大脑外部触发的炎症会于感染早期刺激特定大脑区域的免疫反应,这可能就是神经症状产生的重要原因

研究团队推测,如果神经炎症持续存在,就有可能导致“长新冠”(即感染后数月甚至数年内仍存在的复杂症状群)中出现的脑部症状。该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期刊。


屏障漏洞

那么,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分子是如何影响大脑炎症的呢?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神经学家 Matthew Campbell 和神经病学家 Colin Doherty 的研究发现,SARS-CoV-2 感染可导致血脑屏障被破坏,而血脑屏障正是隔绝大脑与身体其他部分的关键结构。


研究团队发现,那些同时患有长期后遗症以及“脑雾”(记忆、注意力以及决策力问题)的患者,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于未感染者,也高于仅有长期后遗症但不存在“脑雾”症状的人群。


同时,该团队发现这些患者的血液中充满了炎症分子,它们可能会通过漏洞百出的屏障进入大脑。


编者按:


新冠病毒损伤大脑的学说

虽然大部分的证据表明神经炎症是新冠症状产生的来源,也有一些研究支持“病毒直接感染”的理论【2】。

例如,都柏林大学学院的另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实验皿中的人类神经元及其他脑细胞会被 SARS-CoV-2 所感染,甚至释放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研究人员还发现,阻断脑细胞上的特定蛋白质可以保护它们免受 SARS-CoV-2 感染。事实上,该病毒正是通过与这一特定蛋白质结合才能实现对其他细胞(包括肺细胞)的感染。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支持了“病毒能够直接影响大脑”的模型。

另一个研究团队则成功感染了多巴胺能神经元,这类神经元使用多巴胺作为信号分子进行细胞间的通信。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 Shuibing Chen 和她的团队发现,感染促使多巴胺能神经元(而非其他类型神经元)进入一种被称为衰老的状态。细胞衰老与老化密切相关,具有特征性的基因活动模式,可促使细胞释放免疫分子。

当研究人员分析因新冠去世患者的尸检组织时,他们再次观察到了与衰老相关的基因模式,且出现在一个充满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脑区。Chen 认为,衰老状态下这些细胞所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是新冠诱发脑损伤乃至神经系统损害的根本原因。


多种因素交织

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下被感染的脑细胞数量有限,目前也缺乏SARS-CoV-2直接感染新冠患者大脑的确凿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支持“病毒直接感染”假说的研究者也认可了免疫细胞的重要作用。

同时,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我们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线索。例如,Chen的研究显示,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够在神经元中阻断病毒诱导的衰老反应,有望成为治疗方法之一。

但COVID-19 的脑部症状很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这无疑会增加治疗难度,特别是在“长新冠”的情况下。目前来看并不存在“灵丹妙药”。

【模板】Cell:提供了解释“脑雾”的关键证据,系5-羟色胺水平显著降低;百忧解会是潜在的治疗药物吗?

Lancet预印版:“神药”二甲双胍续写神奇,把新冠长期后遗症发生率降低了42%。成为首个被证明能够预防新冠后遗症的药物!


希望这篇文章为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Greene C, Connolly R, Brennan D, Laffan A, O'Keeffe E, Zaporojan L, O'Callaghan J, Thomson B, Connolly E, Argue R, Martin-Loeches I, Long A, Cheallaigh CN, Conlon N, Doherty CP, Campbell M.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nd sustaine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long COVID-associ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Nat Neurosci. 2024 Mar;27(3):421-432. doi: 10.1038/s41593-024-01576-9.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828-9

声明:
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及其发现,以作科学文献记录和科研启发用;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
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编辑:Jessica,微信号:Healsanq;加好友请注明理由。
助理:ChatGPT;封面插图:DALL·E
美国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询),专长于Healsan医学大数据分析(Healsan™)、及基于大数据的Hanson临床科研培训(HansonCR™)和医学编辑服务(MedEditing™)。主要为医生科学家、生物制药公司和医院科研处等提供分析和报告,成为诸多机构的“临床科研外挂”。

点击👆;From Bench to Bedside, Healsan Paves the Path.

更多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Hanson临床科研

相关新闻

一喝酒就脸红,易患癌还早衰?Nature子刊最新研究揭开:喝酒“上脸”与衰老加速之间的关联AACR:ADC治疗癌症继续火爆,成为关键治疗方式;Nature子刊:ADC的新一轮突破,在于这五个创新性设计首个像人类一样思考的网络!Nature子刊:AI模拟人类感知决策Nature子刊:人工智能,追踪难辨的转移性癌症的原发灶显神通!谁说肥胖一无是处?Nature子刊发现女性的“性别优势”:越胖优势越大!登上Nature子刊:我国学者揭示中国股市波动对心理健康和心血管疾病的影响Nature子刊:睡眠不会促进大脑“排毒”,甚至会降低清除废物的能力!Nature子刊:海外团队使用可编程肽-DNA技术构建「人造细胞」,与真实细胞拥有几乎相同的外观和功能Nature子刊:超声新突破:超分辨率超声定位显微镜,捕捉超早期心脏疾病的蛛丝马迹延寿到130岁?Nature子刊:国人团队发现,年轻血液中这种成分,是实现“返老还童”的关键Nature子刊:科学家创造出6条腿的基因工程小鼠这种饮食模式,能延寿8+年!Nature子刊:超46万人数据揭示“长寿的秘诀”,但有一点要注意......别再抗拒亲亲抱抱举高高!最新Nature子刊研究:触摸干预可以给所有年龄段的人带来健康益处,包括减轻疼痛、抑郁和焦虑等Nature子刊|复旦大学束敏峰:合作揭示溶瘤病毒耐药的关键分子机理及其干预策略Nature子刊 | 基于内生复杂性,自动化所新类脑网络构筑人工智能与神经科科学的桥梁Nature子刊|复旦大学郁金泰/程炜/董强/冯建峰:首次揭示下丘脑结构的遗传基础及其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Nature:美国NIH新任所长谈及新冠疫情、博士后薪资,及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为“数据共享”影响因子高达16分的Nature子刊,为何被人嘲讽为水刊?它真的是人人都能发的水刊吗?Nature子刊:新材料,创造出超柔超声检查仪;既可超小、又能大面积、还可穿戴,检测质量亦提供提高要在饮食中限制这种氨基酸!Nature子刊:这一“必需氨基酸”吃太多,恐加速肿瘤生长,抑制抗癌疗效!Nature子刊:肠道细菌外切糖苷酶可将A/B型血转化为O型血Nature子刊:miR-155和IFN-γ可介导小胶质细胞在AD中的保护作用郑强教授,卸任后首篇Nature子刊!对话Nature子刊论文作者:DiG如何揭示蛋白质秘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