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别的世界和别的梦想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授权转载自:NOWNESS现在
微信公众号ID:NOWNESS_OFFICIAL
撰文|Svet
编辑排版|dmc/zenglin/mi
🎦
重释传统
影像如何赋予我们对另一重世界的幻想?
2024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将于3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NOWNESS ASIA以“Other Dreams, Other Worlds”(别的梦想,别的世界)为主题,带来五部亚洲创作者的作品。这五段截然不同的旅程,重塑了许多看似被大众熟知的世界观,邀请观众在不安与动荡中探寻自我。这一系列纪录亚洲不同文化族群的短片,将为我们重新诠释“属于故土的历史传统”。
3月28日 7:05pm - 8pm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1楼演讲厅 N101B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行预约
MOMOTARO
Sonia Royal | 2020, 6'5''
这是一个当代桃太郎的故事。MOMOTARO,日语“桃太郎”,Sonia Royal在2020年创作的短片《MOMOTARO》,将日本民间的桃太郎传说改编成了当代寓言,探索了人们在自我与“身份”形成过程中的摇摆和探索:在遥远的美国南佛罗里达州,一位同样从桃子里诞生的男孩,面对有毒的男性气质,通过一段深入灵魂的旅程,重新获得了爱和自我接纳。
作为青年艺术家的Sonia Royal有过在多个跨文化环境中生活的经历,“和我的许多同龄人一样,我非常清楚,身份建立的基础,其实是摇摇欲坠的”。Royal介绍,桃太郎故事吸引她的部分原因,不仅因为它是个深受喜爱的民间故事、有悠久的改编历史,同时她也希望展示“歌舞伎”这种她作为女性和“外国人”很难接触到的艺术形式,所以她在片中化上了完整歌舞伎妆容进行了表演。
在短片中,“桃太郎”提供的其实是一种叙事方式,在这个现代版的民间故事里,艺术家真正想探索的,是自我与身体、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的生理与社会身份被塑造的方式。
No Direction Home
Jin Meyerson & Charles Munka | 2020, 10'14''
在1970到1980年代,韩国大约有20万名被收养的孩子,这个产业是由韩国政府主要与国外基督教机构合作建立,致力于将那些“人们不想要的孩子”送给国外的收养人。而短片创作者之一、韩裔画家Jin Meyerson,也是一位被收养者。
影片在韩国首尔、釜山、美国明尼苏达州和日本佐渡岛拍摄,两位创作者Jin Meyerson与Charles Munka出于对这段历史的共同兴趣而开始了这个项目。佐渡岛不仅是Munka的家,对Meyerson来说也很有象征意义,“对于被收养者来说,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他们往往要在很久之后,才能尝试与自己的过去重新建立联系……我的故事很具体,因为我在仁川的一家孤儿院度过了生命的前五年,之后向美国过渡的过程则很不顺利。”
从创作伊始,成长和归属感一直是Meyerson作品中的主题。同样,韩国有着生机勃勃、古老而动荡的历史,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短片作为两位导演的创作实践,带来的是一种流离失所的诗意美学,他们反思的不仅是一段过往的社会政治事件,也是自己对出生地的复杂情感。
Nam Tiếng
James Nguyen | 2023, 12'50''
Nam Tiếng,越南语“南进”,意为“天命昭彰”。这部实验性纪录片关注的是围绕移民的暴力史。影片以一位女性的自述开始,介绍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个家族的“南下轨迹”,同时也是一段关于入侵、殖民与流离失所的历史。
影片的主角/叙述者,回忆了因越南侨民侵占土著土地而产生的动荡矛盾与家庭破裂的故事。作为普通人的主角一家,几代人经历迁徙、逃亡和移民,最终从越南辗转来到了澳大利亚,这数十年的漫长旅途,他们一直同从未平息过的战争、入侵、冲突与殖民,进行着属于自己的对抗和记录。
片中出现的动画,形象取自法国殖民者从越南带来的文物拓片,内容是当时的越南明命皇帝庆祝征服占婆和柬埔寨。伴随这些镜头的,是经过重新演绎的古高棉佛教圣歌,歌词记录的则是当时高棉人遭受的屠杀和殖民统治。
兔兒神
黃卓寧 | 2019, 14'39''
人类之间的每一种爱,都能得到神的祝福的吗?这是一段普通人对自我的发现之旅。借着“兔儿神”这个符号和超现实的情节,讲述了华裔文化对同志禁忌话题的探索。
民间信仰的“兔儿神/兔儿爷”起源于清代,传说在福建一带,有一位名叫胡天保的人因为偷看被派去福建的御史上厕所而被打死,死后被地府封为兔儿神,掌管同性之情。
作为一系列与“兔”有关的文化概念,成语中的“扑朔迷离”、传说里的“兔儿神”为什么选择用兔子作为形象,古代民间对于男同性恋的“兔子”称呼,三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直也像“扑朔迷离”所蕴含的意味一样纠缠不清。但无论如何,兔子以及兔儿神是华语地区骄傲活动的象征之一,也因此有了这部《兔儿神》。
Vesak
Ina Chen | 2020, 7'59''
你见过高科技版的宗教节日吗?“Vesak”,斯里兰卡僧伽罗语,意为“卫塞节”,即佛诞日,是南传佛教最大的节日。短片以卫塞节为背景,设立于一个架空的历史时间线上,属于历史与未来的器物共同出现在场景之中:
卫塞节的晚上,一位僧侣打开了大门,引领信众们在宏大的庆典仪式上进行祈愿、祷告与回忆。无数的无人机、祈愿灯在未来主义的佛像周围环绕,创造出一幅令人不安而又惊心动魄的超现实地形图,充斥高科技手段的仪式,将庆祝活动带入了更高的维度。
这部以传统宗教意象为名的短片,引入的却是前沿的制作科技:以实时游戏引擎在虚拟环境中制作,在这种对比与冲突中,创作者Ina Chen带来的是一种可以被称为“电子禅宗”与“佛教未来主义”的视觉美学,同时也想象了科技与文化仪式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Other Dreams, Other Worlds”属于本次艺术展“光映现场”(FILM)单元的一部分。“光映现场”单元共会展出8场影像作品和2场特别放映,其中包括了35部由艺术家创作或与艺术家相关的电影。
在展出开始之前,我们也与“光映现场”单元的策展人、多媒体艺术家李振华,聊了聊他对整个单元以及NOWNESS ASIA呈现的影像环节的思索。
NOWNESS:从2014年开始,你就在为巴塞尔艺术展做“光映现场”策展,到现在已经十年,可以简单谈谈这十年来你做影像策展所观察到的趋势吗?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振华:我一直希望“光映现场”是时代的风向标。希望能和画廊一起,帮助艺术家获得观众、支持和传播。“光映现场”一直以来都以艺术家的创作为中心,试着找到在地和文化认同的中心地带。
温度
童文敏 | 2022, 14'50'' | White Space
短片放映 | 艺术家在场 | 3.30 4pm - 5:05pm
趋势,倒不如说是必然——影像和电影,正在权力分众和社群构建之间,形成图像和叙事的传递。我希望“光映现场”有责任为艺术家的创新和凝视,提供最前端的展示平台。因为,我相信我们还需要那些模糊的、非商业化的、对日常和人性关注的创作者,以及介入到更多关于艺术的系统讨论、包括探讨其平权问题的创作者。如果说有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复杂和多样性的现实中,为艺术工作者给予更大支持的努力,比如更多女性艺术家、跨身份艺术家的选择;更新的作品和更多涉及环保等话题的选择。
投降
Jenkin van Zyl | 2023, 48'35'' | Hua International
短片放映 | 异化 | 3.28 4:15pm - 5:40pm
NOWNESS:你如何理解“光映现场”这个单元?它和Art Basel其他单元有什么不同?它在推动影像艺术上有什么作用?作为策展人,你对这个单元的期望是什么?
李振华:“光映现场”的结构是我和第一任主席Magnus Renfrew一起搭建的。一方面有来自巴塞尔艺博会传统的需要,一方面有香港本地电影经验的共鸣。从开始到现在,“光映现场”都是开放给香港公众和博览会观众的。我更希望每次“光映现场”放映时,能有更多的观众来试着体会艺术影像的不同。“光映现场”是整个艺术生态,和巴塞尔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更希望能拉动影像在市场和受众的关注。我很期待这个单元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扩大兼容性,比如这次NOWNESS ASIA和videotage的合作,多多益善。让更多创作者的作品被看到、被分享。
Rabu Rabu
徐皓霖 | 2023, 17'44''
短片放映 | 录映太奇:虚拟之实 | 3.29 7:10pm - 8:30pm
NOWNESS:我们注意到,本届艺术展被认为全面回归到了疫情前的规模,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你是否有一些个人见闻或者经历,影响或启发了今年的策展?
李振华:每个人都在过去的时间中有得有失。巴塞尔艺博会和我们新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在地的同事,都非常包容勇敢。这是我最直接的,获得在未知中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都希望经济会好起来,两地都恢复往日的繁荣。策展有时候也在顺应大家的愿望和期待,形成一个积极的整体。对我产生影响的,有几个关键词:技术统治、元宇宙、信息茧房、激进市场理论、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世等。
Thread Routes - Chapter IV
Kimsooja | 2014, 27'4'' | Axel Vervoordt Gallery
短片放映 | 寻踪 | 3.28 5:50pm - 6:50pm
NOWNESS:你是如何定下这个单元的策展主题的?它跟整个艺术展的主题有什么呼应或者对照之处吗?
李振华:“光映现场”的主题,是伴随着申请逐渐显现的。我不希望先入为主,就是因为相信艺术家创作的真诚和时代更新的能量,会让每一年的主题逐渐清晰起来。这也是我在策展上的尝试,从艺术家的实践出发,如空谷回声一般。有时候我会为整个项目找有趣的对仗关系,而这个关系是给业内人的。更多时候,我希望策展是浅显易懂的,并保留一些诗意和想象的空间。希望观众能在空间中相遇、感知和共情。“光映现场”和巴塞尔艺博会是互补关系,有可介入性的元素,有公众性的元素,也有和博览会商业共构的元素。
For the Sake of Calmness
Newsha Tavakolian | 2020, 19'07'' | Dastan Gallery
短片放映 | 何去何从 | 3.30 5:30pm - 6:55pm
NOWNESS:整个“光映现场”单元展映的影片和影像作品,在内核和技法上有什么选择标准或者倾向吗?
李振华:“光映现场”是非标和标准化的集合体。比如一些艺术家的行为记录,就很难标准化,这次展出的Judy Chicago的作品和Anne Imhof的作品有着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我希望观众和我一起完成作品间的剪辑。这次展出的邱炯炯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活着》的另一个小传,也是他家族三代人的戏说。而作品本身就是倾向和姿态,我无需添太多。核心还是让那些不可见的,被看到。
Eliza Douglas in Sex, 2021 (video still), © Anne Imhof, Courtesy of the artist, Sprüth Magers and Galerie Buchholz
特别放映 |《性》| 3.27 7:25pm - 10:40pm
椒麻堂会
邱炯炯 | 2021, 179'53'' | 星空间
特别放映 |《椒麻堂会》| 3.27 3pm - 7pm
NOWNESS:可以简要谈谈本次单元展映和NOWNESS ASIA的合作吗?
李振华:我一直会发现和关注最新的文化动态,也就自然地在各种渠道了解到NOWNESS ASIA的工作。另外,我对介于模式之间的新兴机构尤为感兴趣。商业视频、短片电影节和实验性的委托创作,NOWNESS ASIA都有涉及,并在传播方面非常突出。这些都是这次合作的契机。
NOWNESS:NOWNESS ASIA所呈现的影像展映主题为“Other Dreams, Other Worlds”,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以及它与整个单元之间的关联的?
李振华:和我之前谈及的关键词有关,NOWNESS ASIA的策展是社群化的,涉及到亚洲地区的身份、政治和潮流文化,本就是“光映现场”的方向。而在纪录片和短电影的切入方面,则各有所长。最大的关联,恰是内在气息的趣味。NOWNESS ASIA策划的部分和我策划的《外史》,videotage策划的《虚拟之实》和我策划的《元宇宙之路》,都可以放在有趣的关联中,一起观看。
中国城轶事
杨圆圆 | 2019, 19'11'' | Flowers Gallery
短片放映 | 外史 | 3.29 6:10pm - 6:55pm
工作室画像
Sam Ghantous | 2021, 7'10'' | YveYang
短片放映 | 元宇宙之路 | 3.29 4:30pm - 5:55pm
NOWNESS:五部影片都与亚洲离散族群有关,这其中有没有给你印象比较深刻或者你本人觉得比较有趣的作品或者片段?
李振华:我更关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影像是再现的多媒介手段,是时间性的,在被观看的时候,会由观众再次定义。最深刻的感受大概就是作品和作者的易逝性,我希望能在一些片段和瞬间里,获得特别短暂的共鸣。亚洲离散族群也可以被理解为异地而居的游牧民,作者创造的镜像比较关系,也会成为观者之间映照的瞬息。整体观看的感受,可能更像是成长中的人和未来的自己握手,激进和温情,也许都是宽容之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标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