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靠AI吸金千亿!2024年最“离谱”产品,把所有人都骗了

靠AI吸金千亿!2024年最“离谱”产品,把所有人都骗了

图/视觉中国
文/金错刀频道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最近,很多网友都不约而同被一件事逼疯了。
无论男女,都对这件事深有共鸣,实在看不过去,被逼到集体上网吐槽。
引起这场庞大群体吐槽的罪魁祸首,还是AI广告

似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生活已经被AI包围了,以广告为主,地铁、电梯间、公交站,走到哪都能看到AI的身影。
然而,AI广告的出现,不仅没有获得很多人的叫好,反倒引起了生理不适。
很多网友吐槽,别让这些AI广告侮辱我的眼睛了,质疑这是时代审美的大倒退。
甚至还有人自发组成鉴别AI小组,出门就变身侦探,专挑AI的痕迹让其他人避雷。

老板们本想整点创新,为何被骂惨了?
第一批用AI做广告的,被骂惨了

过去的AI,更多还是停留在想象力。
要么是行业高深莫测的术语,大模型、GPT,要么是跟诈骗有关,一秒骗走300万,但无论哪种,都跟普通人的生活离得很远。
然而从这两年开始,AI越来越高调的渗透,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在生活中的存在感是越来越强。

不过这种渗透,一开始并没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第一批用AI试水的,已经提前被骂惨了。
被骂得最轻的初级AI玩家,是太过空洞,乍一看没啥问题,但细看全是问题。
比如某火锅店广告,上来就是一堆人集体瞪眼尬笑,色调也是灰蒙蒙的,跟大红背景形成明显反差。网友吐槽,再细一看,简直可以拿去做恐怖电影道具。

某些电商平台广告,所有人整齐统一的五官,连笑容弧度都一样,满满的塑料质感,完全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喜庆风,更像是什么中式恐怖电影的截图。
被吐槽的中级选手,则是因为细节处理不自然,造成画风太过诡异。
比如一眼望去的恐怖谷娃娃,眼睛大到可怕,乍一看哪里都对,但越看越觉得头皮发麻。

有的,是嘴巴发生恐怖畸变,看一眼就会做噩梦的程度。
还有的面条广告,面条不像是小孩在吃的,更像是从嘴里长出来的。

更为瘆人的要数一些品牌最爱用的AI全家福,乍一看全是人,但细看每个人脸都像是恐怖片,五官模糊,跟品牌宣传的正面情绪极其不搭。
而吐槽鄙视链上的终极玩家,则是一眼假,主打一个哪里出错就画哪个。
孕妇只有4个手指,身后的丈夫,手的位置也相当让人迷惑。

深圳某个地铁广告,自行车没有坐垫,小男孩屁股不会痛吗?
还有的人,凭空长出3只手、6个手指。

如此明显又荒谬的错误,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刚用AI做完,连看都没看就挂出来了。
踩中两个雷,AI广告被骂不冤

被辣眼的AI广告扎心太深,如今在网上甚至又倒逼出了一个新组织:专门寻找AI派。
不管是商场、地铁还是电梯里,都有人专门拍下并分享,类似的帖子在小红书上更是成了最新的流量密码,动辄就是成百上千的赞和分享。
别怪人们这么反感AI广告,实在是因为它扎扎实实踩在了人们的雷点上。
AI广告踩的第一个雷,是太套路。
为什么热门总能一眼看出AI,就是现有的AI图像半真半假的油腻感,总能呈现出恐怖谷的感觉。
恐怖谷是什么?形象越接近人类时越让人感到亲切,但是到达八九成相像,却又能让人察觉到其虚假的地方,就会让人感到格外恐怖。
想一下,当人们独自等公交车,坐电梯的时候,突然看到巨大的灯箱上一个个笑容满面的“假人”,五官没有细节,皮肤一层油光,会不会毛骨悚然?

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广告,仔细看下去每个人物表情僵硬,把精力用在挑错上,谁还有心情关注品牌?
而且,AI广告一旦被人们察觉出有山寨的嫌疑,就避免不了一场舆论。
比如某个饮品广告,就被网友指出和日本某饮料品牌的广告很像,从画风到姿势,引发网上一片质疑:都用AI做了,为啥还不把手补齐?

其实AI本身还在探索阶段,出错在所难免,人们看不惯AI广告的真正原因,是它踩了第二个雷:太敷衍。
既然是出现在公众场合,宣传物料就应该经过多层审核,而不是给一个像临时紧急赶出的图片。细节经不起推敲,甚至可笑可怖,只会让人觉得充满了不真诚。
毕竟,一些非常明显而且低级的错误,AI可以犯,但人不可以。
就算AI弄错了手指、搞错了身体,正如网友说的,品牌可以请一个专门检查细节的美工,AI画完后再优化改正,而不是看都不看就放出来折磨网友。

无视人性化细节的根源还在于想节省成本。有从业者坦言,做AI 广告,老板只顾着省钱,会省去传统广告的很多人力环节,糟心的只有用户。
类似的塑料质感广告多了,只会打压人们对AI广告的信任,久而久之,一看到AI广告,就会生理性地反感,甚至连带觉得品牌的产品low。
就像一些植发、医美AI广告,已经出现了这种反噬。


把AI用在刀刃上
人们也未必反感广告!

现在的AI,可以强大到什么程度?
央视最近发布了一个由AI制作的短剧,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都是 AI 自己完成。
AI还可以当导演,不久前,洛杉矶还首映了一部“完全由AI制作的开创性长篇电影”——《终结者2》翻拍作品。
如今短剧在国外杀疯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里面也有不少AI的功劳,很多企业用AI换脸换声,让中国演员秒变老外,成本直接降低20%。

AI甚至可以自己创作歌曲,还可以研发零食。
AI带来的颠覆肉眼可见,所有工业环节的重要程度的重构,成本的重构,对于AI广告更是如此。根据第三方数据,2019年全球AI+营销,市场规模就达到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
不难想象,在AI广告吸金千亿的诱惑下,老板们蠢蠢欲动是情理之中,广告数量也跟坐火箭一样狂飙。
然而从现实来看,老板们是省钱了,却让用户糟心,是AI真就做不好广告吗?
刀哥觉得,人们其实并不反感AI广告,也不是要将AI一棒子打死,关键是要人与AI要相互配合,而不是人做甩手掌柜,把活全丢给AI。
比如一些创意出众、且大众喜欢的广告,就是人与AI相互成就的。
比如麦当劳的AI广告一推出,就备受好评。麦当劳和汉堡王让AI回答,“谁是最大的汉堡?”等问题,AI的回答当然也是大家关注的,一张对话图就能当广告海报,很快在网上刷屏。

番茄酱品牌亨氏则想了一个创意,让AI生成亨氏番茄酱包装,没想到还引发了网友自发参与,都想看看自己生成的包装图是什么样的。
可口可乐这几年更是变成AI狂魔,把AI当作广告心头好,这几年发了不下4条AI广告,也没人反感。
有人觉得,限于技术原因,现在AI生成图片就会有种塑料虚假感,谁用了AI都在所难免。
但现实证明,哪怕就是一张静态图片,如果人在背后的参与程度更大,广告也可以做到让用户拍手叫好。
比如麦当劳曾经跟某个AIGC艺术家共创的AI海报,将青铜器、白玛瑙、青花瓷等古代器物形态跟汉堡无缝融合,把AI的缺点变优势,甚至还被麦门粉丝称为“麦麦宝物”。

所以,用AI没问题,AI依然可以是广告主角,或者创作者,但最后用户爱不爱看?会不会反感?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人。
如今,万物可AI,AI+短剧,AI+广告,AI+汽车......有人看好,也有人不看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AI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人避无可避。
不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AI广告大势,刷存在感的声量越大,市场和用户对它的监督也就越多。
在用户的强烈声讨下,不少AI广告已经连夜撤下,有相关负责人也在整改。如果某些太过敷衍的AI广告再屡教不改,用户的耐心和容忍度也不多了。
在商业世界,AI是一把双刃剑。想要让它成为得力助手,而不是逼疯人类,还得记住一点:
AI大势下,最先淘汰的不是没用AI的人,而是不专业不真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江源 | 内容运营 博文
 主编 | 张一弛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金错刀

相关新闻

8天78亿!“窝囊废”雷佳音,把所有人都骗了30万爆改别墅!最“土”农村房,竟靠年轻人赢麻了复旦“高富帅”博士,美国流浪16年,内幕反转:我们都被天才“骗了”!打工人狂喜!新规!400多万人将有1.5倍加班费!加州公务员靠“加班”年收80万美元超7成澳人买房靠爹妈!“父母银行”去年为房市注资$27亿靠“善解人意”融资超3亿,AI真能做好情绪生意?年入9000亿!河南文旅“截胡”哈尔滨,靠的不仅是擦边“半小时,售罄!”有银行网点人均出手20万,不少人排队也没买到!客户经理:这种产品一般要靠抢这些真的不是“肉”!超市、外卖、火锅店里都有,多少人都被它们给骗了某三甲医院医生,10分钟极速写完10万字综述!真相曝光:不靠内卷,靠AI“躺平”!祥龙新年礼,2024向好运靠“龙”!越来越多澳人靠这招“曲线上岸”!悉尼亚裔女未满30岁,已手握2套房越来越多澳人靠这招“曲线上岸”!澳洲亚裔女未满30岁,已手握2套房老外扎堆来中国旅游!狂拍视频:“我们都被西方媒体骗了!”唐家三少宣布停更,靠“码字”年入上亿贾志宏,无期徒刑!他用80吨“金包铜”骗了200亿元!昔日一省首富也被“拖下水”曾经的“男人天堂”,如今挤满辣妹!它,靠“土丑”狂赚百亿!还得是中国大妈!靠“顶碗”绝技风靡NBA30年!表演5分钟狂揽3w块!网友:比NBA球赛还精彩!被闺蜜装穷骗了20年!出来玩最抠的人,最后瞒着大家开路虎!我们都被“窝囊废”雷佳音骗了!少年时早恋叛逆,与大学同学裸婚,妻子是童年女神加拿大31岁女白领买房靠“啃老”!月供1800都付不起!还要存钱养女儿复旦天才流落美国16年事件大反转,他差点骗了所有人!出手就是行业第一!新品最靠谱“爆火搭子”,为何是它?活不下去!五分之一加拿大人靠食品救济活!还有人直接“减肥”不吃饭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