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赛季:听听美吹专家的战力分析
最近,S3赛季火了,这个新梗让人不明觉厉,莫名其妙。
原来是暗指“三战”,Pink网民用游戏中的S1、S2、S3赛季比喻第一二三次世界大战。缘起是今年有人在B站、微博等网站发布了配文为“咱们这个赛季强的可怕,非常强!”的短视频。劲大很上头,B站青年一下就沸腾了,被视为战争总动员。
再叠加外部环境不太平,从俄乌到中东,四处烽火,给人感觉战争的脚步好像越来越近。有些Pink按捺不住,渴望杀人,渴望流血,渴望大洗牌,渴望自己的命运籍此逆袭……
一群二逼!长期的平和发展,把某些人憋傻了,陶醉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为杀戮叫好,这是病,是一种屌丝的病态臆想:在战场上,他们幻想自己是炮手,其实只能是炮灰;他们幻想自己是棋手,其实只能是棋子。奥威尔说过,所有的战争宣传,所有的叫嚣、谎言和仇恨,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对战争入戏太深的,无疑都是二逼。对骗子来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对傻子来说,真以为黄金万两是他们的。
真实的战争场景也许是:还没等你热血沸腾,一颗导弹呼啸飞来,你就报销了,留下失独家庭支离破碎。家破人亡,家园变成废墟,多年996攒的一点积蓄化为乌有。别说当占领军去外国作威作福,你就算在祖国大后方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因为战时物资实施配给制,货币和市场都冻结了。
看看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电影《芳华》《高山下的花环》,那展现的才是真实的战争场景。凡是亲历过炮火硝烟的人,都或多或少有PTSD,没有老兵轻易言战。即便如百战将星刘伯承,解放后从不看战争片,一看就难受,一看就流泪。
一个成熟而理性的人,面对战争,有的是对苦难的悲悯,对侵略的愤怒,对和平的珍惜。我不认为会有什么S3赛季,事实上,和平和发展依然是世界潮流。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逆之者亡,顺之者昌。今年反倒可能是和平大年,最明显的信号,释放善意,二次握手,两岸阴云一扫而空。
俄乌已经是强弩之末,双方都打不动了;
巴以冲突趋于收官,恐怖分子被犁庭扫穴,无招架之功;
胡塞武装不过是跳梁小丑,调皮捣蛋,偷鸡摸狗的海盗行为;
伊朗空袭,烟花表演,所谓报复行动就是一场政治秀,攻击前公开示警张扬,99%的导弹和无人机被拦截,也不知道炸了点啥,然后马上宣布胜利结束。
放心,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路线,丝毫不会动摇,任尔东南西北风。当务之急是经济,是救市,是保交楼,是保民生,是稳外资,是稳企业家信心。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开战是穷尽一切手段后的无奈选择,是政治失能的结果。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赌命?所以出手必须知己知彼,《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对实情一无所知,Pink只知道YY,我转引一本美国人自己写的书,看看美吹专家的战力比较。
作者叫迈克尔.贝克莱,专业人士,军事和战略专家,曾在美国五角大楼和兰德公司干过研究员,目前任职于大学当教授。因为职业背景的关系,他掌握的数据比较翔实,分析框架也不无一定道理。他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战力,不能光看表面数据,还要考虑形成实力的社会总体成本(生产成本、福利成本、安全成本)。
例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无论人口规模还是GDP,大清的表面实力都碾压大英,其实当时的武器装备也没有代差,似乎应该没有悬念,结果却是天朝上国被蕞尔英夷吊打。英军是紧急从印度和新加坡调来杂牌部队,连偏师都算不上,没想到一路从南打到北,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按照战后统计,整个鸦片战争中,清军伤亡合计22790人,英军伤亡人数为523人(阵亡69人),伤亡比达到夸张的44:1。
为啥说他是个美吹呢?从书名可以看出来,Unrivaled:Why America Will Remain the World’s Sole Superpower,翻译过来就是,《无可匹敌:为什么美国仍将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这位美吹专家认为,没有多极世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实际上我接触的国内国际政治专家,很多也持同样观点)。按真实的战力对比,美国对一切潜在的竞争者,依然拥有无可比拟的战略战术优势。基本上是,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的状态。尼玛,太丧心病狂了,太政治不正确了。
郑重声明,以下内容纯属转载,做资料的搬运工,不代表本人观点。该书充满美国人的傲慢与偏见,有毒,仅供批判!
为什么美国仍是
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Unrivaled: Why America Will Remain the World’s Sole Superpower,是康奈尔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一部专著。
作者Michael Beckley现为Tufts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国际安全项目学者,此前曾任职于美国国防部和兰德公司。
Beckley认为,尽管美国在基础设施、政府效率等指标上不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但以“资源”作为衡量实力的方法,基于决定全球影响力的财富和军事能力(利用分布于全球42个国家的587个基地,美国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于本土之外对地球上的任何目标展开打击,其海军和空军实力超过紧随其后的十国的总和)两项指标,美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种格局将持续数十年,甚至延续至世纪末,而目前正处于这种格局的中继。
为证明该判断,Beckley引入了GDP总量*人均GDP的测算模型。他指出,之所以不采行常用的GDP和综合国力指标,是因为后两者忽略了可能消耗资源实力的“成本因素”,即生产成本(一国为积累财富、构建军事能力所付出的代价。包括消耗的原材料及产生的负外部效果,比如污染等)、福利成本(一国为维持国民生计在食品、健康、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物资消耗)和安全成本(一国为在国内维持居民安全以及稳定而付出的开支)。
以传统的标准军事开支指标为例,其并不扣减安全成本,即用于国内治安、维稳及边境上的防卫开支。是否有这两项开支、这两项开支的规模大小,会使得不同国家的真实军力大相径庭。本书作者的分析方法和框架颇有公司财务分析的味道,就是一个国家在考虑、剔除所有的内部资源消耗、开支之后,真正可以动员、运用、创造财富的资源有多少。企业有债、政府有债,皆可成为羁绊。
这一分析框架贯穿全书。
据此模型,作者选取了过去两百年间几组大国(英国/中国、美国/苏联、德国/苏联、日本/中国)进行实力对比。这里选用书中列及的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英国力对比。按总量指标,当时的中国更像是一个超级大国——中国的GDP和国防预算超过英国的两倍,中国有80万军人,而英国派到中国参与鸦片战争的只有7000人。但也正是在这种国力之下,中国却开始了“百年屈辱”。
如果考虑到前述的三项成本,大清的国力就远不及当时的英国了。
首先,中国的生产效率远低于当时的英国。一个普通英国非熟练工人的工作效率是北京一个普通劳动者的3-6倍,而每个英国产业工人的产出相当于每个中国产业工人的16-33倍。英国工人不仅健康和受教育情况总体上要好于中国工人,而且掌握先进的技术。
其次,中国庞大的人口(比英国多出13倍)造成了沉重的福利开支。中国的“福利率(经济产出/为居民提供膳食、衣着和住所等的开支)”在整个19世纪都处于仅能“果腹”的水平,而太平天国期间要更低,致使饿死了数百万人。
第三,中国广袤的国土使得安全开支大幅增加。清政府每年要应对25起大的暴乱,中央政府为了安抚地方势力不得不轻税,同时又要花费大笔开支以维持国内军力。这导致了中国陷入财政危机,中国在19世纪的税收收入要比17世纪低50%,总量不及英国的五分之一,人均则不及百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军事开支在和平时期占到政府收入的50-70%,战时则占到100%。另外,安全开支也削弱了中国的军力。中国的军队“广布于帝国各地,忙于国内平乱、平叛事务,无暇顾及与英国的争端”。这导致中国参与应对英军进攻的军力常常不及驻军总数的四分之一。在英军于1840年攻击天津时,在册的2400名清兵中只有600人及时参与了战斗。
以同样的方法测算,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力实际远超过当时的苏联:苏联在1970-80年代的经济表现“糟糕透顶”,生产率是负的,产出逐渐下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和平时期人均寿命缩短、婴儿死亡率上升的工业国。当时的苏联经济增长源于血汗而不是创新——更劳苦而不是更智慧。到1980年代,苏联投入了两倍于美国的原材料和能源,产出却只有美国的一半。
根据作者的测算,美国国力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这是目前世界局势的现状。关于未来,作者认为,美国在21世纪如果面临挑战者,那肯定是中国。
因此,Beckley从经济(财富)和军事的角度对比了中美两国当下的国力。
他仍然基于成本(生产、福利和安全成本)从人力、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源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在此仅举书中提及的生产资本方面为例。尽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但即便不考虑中国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扣减在华的外国投资,美国的生产资本要超过中国两至三倍。
他认为,出现这种认知判断差异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实际生产成本要远高于美国。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增长不是源自创新和生产率提高,而是来自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from perspiration rather than inspriation)。
恰如此前的苏联,中国是以钱生钱,投入的越来越多,赚得却越来越少。中国自1990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仅贡献了经济增长的3-10%,而美国过去一个世纪的经济增长,TFP贡献了20-25%。而且近年来,中国的TFP走负,这意味着产出不及投入。不断提高的GDP因此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消耗财富。这也将是中国未来的增长趋势。
考虑到这些成本(关于其它几个方面的成本,作者也有详细分析,不做赘述),美国的财富实际上要几倍于中国,而这种差距在未来将以每年数千亿美元的速度扩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AI方面,作者判断,中国凭借大数据优势表现出追赶美国的势头,但远远无法超越美国。
同样的分析框架也对双方的军力做了对比。在常规的军事能力(资产)如军事开支、军队数量、军人素质以及武器装备等分析之外,作者更多的从“成本”方面测算了双方的净军力,即在考虑各种“掣肘”的消耗因素外,各方真正可以投入并形成战斗力的军力情况。
他测算的结果是,美国的净军力是中国的五到十倍,并在东亚地区有着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可能源于工作经历,作者在大篇幅分析了台海、东海和南海的形势的同时,就可能爆发的战事做了沙盘推演:
从各方的军力部署、布防到可能采取的打击方式,从海峡的屏障作用再到可能的登陆点选择,从双方可能的伤亡损失到抵抗时间;从中越历史怨源到菲律宾武器装备以及中国的造岛等诸多方面悉数阐述。他的结论是,基于这些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各方军力,在不考虑美国参战的情况下,先行发动攻击难以取得压倒性胜利。
基于上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作者得出结论,美国对中国在国力上有明显优势。
在美国独大的格局下,美国的竞争对手会在不同的领域对美国发起挑战,例如区域紧张局势、军事之外的软挑战、俄国黑客干涉美国大选,以及在一些欠发达国家的援助竞赛等。
不过在作者看来,这些都是浮云,廯疖之忧。
美国这种单一超级大国地位,反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争取与美国攀上关系。国际竞争越激烈,西方文明以及亲西方国家,只会越来越抱团。
综合这些因素,作者认为,冷战之后美国面临的挑战越来越有限,而在追赶者的差距缩小之前,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稳固超然。
Beckley进而分析了美国继续保持这种强势地位的条件:从决定国力的三个方面——区位、制度和人口,他认为美国仍是优势多于劣势。比如美国地理位置使其有着天然的军事缓冲带,同时也减少了防御周边国家的国防开支,而这是中、俄一笔庞大的成本;自然资源方面更是潜力巨大;人口结构方面,美国的优势甚至胜过印度。
他同时指出了美国的不足,认为美国在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例如医疗开支等方面,要弱于德国和日本;另外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差强人意。
Beckley认为,经过战后七十年及冷战,美国显然已经走出了强国地位不超过50年的历史规律,在追赶者短期内无力挑战美国的情况下,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要避免陷入帝国过度扩张、自我衰落的陷阱,他因此建议美国应该逐渐减少发挥世界警察的作用(to become a global power without global interests),这一点似乎与川普的“美国优先”理念契合。同时赋予国会更多的战争裁量权,不要轻易介入地区战争。在这种情况下,鉴于中国到2035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且85%进口自中东,中国将被迫承担维护中东稳定的义务。这对中国的国力是一个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书中写道: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高管私下里截取资金。一个典型做法是,地方政府从农民手里获得土地,再将土地所有权转移到一个壳公司,后者以土地做抵押从国有银行或影子银行获得贷款。
最后,Beckley并不主张美国霸权主义,对国际警察的角色持批评态度,因为滥用国力、过度膨胀、缺乏边界感将会导致帝国衰落。书中指出,美国的主导地位不会一成不变、也不是无所不能,不倡导建立由美国保障安全和繁荣的单极世界。
感谢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私人书斋,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