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5G RedCap贯通行动政策文件发布,这些关键词值得关注

5G RedCap贯通行动政策文件发布,这些关键词值得关注

作者:赵小飞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从标准、网络、芯片模组、终端、应用、安全、保障7大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并给出明确目标,在政策层面对5G RedCap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RedCap承担着5G物联网连接数增长的重要任务,但同时RedCap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保证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不同阶段推出针对性措施很有必要。

在笔者看来,去年10月份发布的《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和本次发布的《贯通行动计划》,是针对RedCap第一阶段的特点,解决起步期的难点痛点而推出的。

RedCap发展的三阶段特征回顾

去年9月,针对RedCap第一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笔者曾经撰写《5G RedCap在未来10多年将经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一文指出,RedCap的发展可以分为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去年10月到2025年底,同时也是《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涵盖的时间段。

该阶段典型的特点是RedCap的应用以5G原生应用场景为主,对LTE Cat.4和Cat.1为代表的4G物联网影响非常有限。由于初期RedCap的成本相对Cat.4还是有一定的差距,5G目前的覆盖能力相对4G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笔者认为RedCap在起步阶段需要找到专门的场景来“破局”,5G原生应用就是破局的重点,RedCap在这一阶段重点是挖掘5G原生应用,满足5G原生应用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始于2026年前后,结束于4G退网政策明朗的时间,或许在2030年或者更晚一些。这一阶段中,RedCap和eRedCap快速应用,在蜂窝物联网中速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连接规模低于Cat.4和Cat.1等4G系列物联网连接数,但已经得到了下游用户的广泛认可,具备了对4G物联网替代的巨大潜力

第三阶段的起始时间是主管部门、运营商明确4G退网的时间节点,不过预计这一起点不会早于2030年,持续伴随着4G退网的全过程,并在5G生命周期进入后期而终结。在这一阶段,5G RedCap系列对于4G物联网系列逐渐具备了压倒性优势,除了发展新的场景外,对于4G物联网的替代迅速,使其成为蜂窝物联网连接的主角之一。

从《贯通行动计划》中多个关键词看RedCap主要路径

目前,RedCap处于发展第一阶段,《贯通行动计划》中多项措施正是针对这一阶段特点而出台,笔者选择其中多个关键词来分析RedCap起步阶段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1:虚拟专网

在“网络先行,完成5G RedCap网络贯通”章节中,文件明确提出“重点行业领域已建5G行业虚拟专网按需完成5G RedCap升级开通,新建5G行业虚拟专网支持5G RedCap,鼓励行业企业持续探索新场景”,虚拟专网作为其中一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笔者曾在多次撰文中指出,RedCap应用于5G原生应用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专网环境。在专网环境下,核心设备、资产均要通过5G网络连接,因为客户需要一个安全隔离的专用网络环境,保证数据不出工厂、园区等限定场所,这个专网环境中4G设备无法接入。这种情况下,中高速率的设备可以通过RedCap接入。可以说,在专网环境下,RedCap不会与4G物联网短兵相接,也是用户的刚需。

根据工信部今年年初发布数据,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深入推广。这2.9万个行业虚拟专网,可以作为RedCap起步阶段应用的重要场所。

在笔者看来,挖掘行业虚拟专网中对于中速率物联网需求应作为RedCap起步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提升专网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2:芯片研发

在“能力升级,加快5G RedCap芯片模组贯通”章节中,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完成不少于3款芯片研发并推进产业化”的目标。从目前各家芯片厂商的规划来看,完成这一目标基本没有悬念。

不过,在笔者看来,3款芯片对于RedCap产业发展远远不够,业界需要更多型号、更多创新类型芯片来支撑。当然,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蜂窝物联网芯片厂商,几乎所有厂商都已经规划了RedCap产品的路线图。

若2024年3款芯片能够顺利量产,有了其前期探索和对市场教育,国内其他蜂窝物联网芯片厂商会产生一定压力,产品推出可能会加速。笔者预计,大部分蜂窝物联网芯片厂商会在2025年推出RedCap产品,2025年将会看到丰富的RedCap芯片产品投向市场,为RedCap下一阶段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模组产品会随着芯片的发布也丰富起来,如何实现差异化成为下一步重点。

关键词3:模组价格下降

文件中也明确提出“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5G RedCap模组价格下降”,模组价格一直以来是物联网各阶段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此前的NB-IoT、Cat.1均经历了模组价格一路下降过程,支撑起目前NB-IoT、Cat.1数亿级连接数。

RedCap模组价格的下降过程,应该是一个遵循市场规律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模组需求量的扩大摊薄前期固定成本,实现平均成本下降,此前NB-IoT前期发展过程中,运营商通过多次集采的方式,以单次性数百万片模组的需求量级,推动价格下降,NB-IoT模组几次阶段性大幅下降,都与集采关系密切;另一方面,通过对模组设计、生产、供应链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和优化,进一步节省成本,例如采用单模模式、精简一些非必要的器件、提升集成度、仅聚焦主要功能等方式。

目前,RedCap模组价格相对于LTE Cat.4还比较高,不具备成本优势。为推动RedCap的发展,今年以及明年会不会有集采模式出现,还需要看运营商的规划以及是否会有规模化场景需求。不过,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会重点对于模组设计、生产和供应链进行优化,从供给方角度努力降低成本。例如,已有芯片厂商聚焦定位功能,推出精简化芯片,对应的RedCap定位模组则会实现成本大幅度下降。

在推动模组价格下降过程中,需要警惕拔苗助长、出现恶性价格战的现象,应该让产业链获得一定程度的收益,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其中。

关键词4:应用场景

RedCap的发展,关键在于应用场景。文件中提出在“在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电力负荷调控、移动办公等重点场景的创新应用,探索基于5G RedCap的智慧汽车、智能穿戴等面向大众消费的创新应用”。尤其是行业应用场景,此前已有多个试点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破解落地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堵点。除此之外,还有多个场景已纳入试点范畴,大大扩展了3GPP标准定义的三类场景。

在笔者看来,对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可以考虑扩展到一些长生命周期产品中。虽然目前4G依然是最主要的蜂窝物联网接入方式,大部分产品采用4G接入性价比最好,但考虑到一些场景中硬件产品设计的生命周期较长,在产品生命周期后期可能面临着4G退网的困扰。例如,一些产品设计周期超过10年,可能会遇到这类问题。

回顾NB-IoT发展历程,在2016-2018年NB-IoT大力推广的阶段,很多客户依然青睐于成本较低的2G方案,在初期确实具备成本优势。而2020年,国内2G退网加速,做出2G选择的客户就面临着困境,有些不得不重新更换设备,最终花费了更高的成本。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业界可以挖掘一些产品生命周期超过10年、当前采用4G接入的场景,进行广泛的市场教育,争取能够提前采用RedCap方案替代4G方案,为其生命周期的正常持续运营打下基础。

文章精选


1.未来已来,系统架构3.0巨变叠加AIoT 2.0新时代
2.开源加持,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如何释放AIoT+智慧电力新动能?
3.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投资总额97.3亿元,5G工厂名录公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物联网智库

相关新闻

突发,事关澳洲华人!巨震来袭,还有这些消息值得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这些信息值得关注澳洲,32年来最差!物价飞涨!潜在开源机会大解析,这些行业值得关注……百日咳病例增长20多倍还出现死亡?这些原因值得关注“两会”今天开幕,这些点值得关注丨两会前瞻习近平主席欧洲三国之行这些看点值得关注将回答60个问题!伯克希尔股东大会蓄势待发,这些看点值得关注中国AIGC最值得关注企业&产品榜单揭晓!首份应用全景图谱发布币安研究院:下半年值得关注的六大主题科技股王者归来!关注这些机会2024年下半年最值得关注的投资趋势智库访谈 | 5G RedCap技术,开启5G轻量化新篇章华府消息|美众议长称两党将联合出台一揽子法案 值得关注跳楼、裁员、房贷截图都是假的?中金女事件,几个问题值得关注。。。未来一周加拿大商界值得关注之大事韩国锂电工厂火灾对我们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警示5月工业增速略有回落,哪些趋势值得关注3GPP R18冻结,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这5件最值得关注的政治事件或将决定大选结果2024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50强评选正式启动!定了!中国总理本周访问新西兰!重点关注这些事项!NZ总理:“两国关系意义重大!”本周有部特别值得关注的院线新片![关注]政策大变!此类儿童速拿加拿大身份!航空推“超低价”票!油价要再降!鸡肉涨价?华裔高尔夫球场杀人6月米兰男装周官方日程公布,84场活动,哪些最值得关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