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816篇原创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
“今夜痛哭,用泪水扑灭火焰。今夜无眠,心再也无处安放。今夜校殇,猗欤吾校永无疆!!!”
上看这段话是昨夜凌晨2时36分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话。今天(5月3日)凌晨,有网友称,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着火。多张图片显示,着火建筑几乎被大火包围,该建筑四周有施工的保护网。1时46分,河南省开封市消防救援支队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确认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一建筑房顶着火。2024年5月2日23时20分许,在修缮施工期间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现火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无人员伤亡。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对于此次火灾,我们无比痛心、自责,向全体师生、校友以及关心学校的社会各界表示深深歉意。学校将尽一切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河南大学大礼堂,全称应该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河大的前身就是创办于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补充个知识点,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8月,河南都督张镇芳提议,河南临时议会议定:创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择定开封铁塔以南的“河南贡院”为校址。经陈善同举荐,委任林伯襄为校长。而河南的现代高等教育历史,大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至于现在河南影响力最大的郑州大学,正式建立就要到1956年了。(再补充个知识点,作为高等教育资源最匮乏的河南,郑州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也经常是全中国在校生最多的大学)。这次着火的“大礼堂”,是1931年,时任河南大学校长的许心武先生提出建大礼堂的动议。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拨专项教育经费,修建。大礼堂由从欧美留学回国在河南大学工学院土建系任教的张清涟教授设计,历时三载建成。1931年11月20日河大大礼堂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其中大礼堂内部南北长51.8米,东西宽44.5米,高24.4米,分上下两层,设楼梯六座,以观众厅为中心,东西布置休息厅廊,观众坐席2800个,楼上楼下可容近3000人。当时河大的师生共计500余人,却兴建了可容纳3000多人的大礼堂,足见河大的魄力。而当时的河南虽然也是贫穷积弱,但是当时为了教育,也是投入了二十余万圆银元的投入。这笔花费相当于什么概念呢?1931年的中国,刚经历了惨烈的“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历时7个月,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死伤30万人,战火波及20多省。其主要爆发地就在河南一带。1931年的河南财政收入没有查到,往前5年的1926年,河南财政收入大概是2千万银元。也就是当时大概拿出了财政收入的1/100,修建了这个礼堂(按照今天河南7000亿左右的财政收入算,大概是投了70亿的样子。)在礼堂建好的那年,教育部考绩,河大名列第二,综合评估,河大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全国国立大学第6名。而这,大概就是河南高等教育的“高光时刻”了。之后,随着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在几次大的院系调整和教育改革中,因为种种原因,河南慢慢的掉队了。截止到2023年,作为全国每年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仅有一所211大学,而985大学则是一所都没有。(插个题外话,一直说河南曾经拒绝中科大是不准确的,当时河南只是选址之一。安徽正好是当时中科院实际领导张劲夫的家乡,省里领导很多都是他老战友甚至是老部下,所以比较积极的争取到了。如果河南不重视大学,那么就不会有河南新建大学城被中央“严肃”处理的情况了)也正因为如此,河南也成为了全国高考的“地狱模式”,几乎录取分数一直是全国最高的一档。而河南一直以来的发展,也一直受到“人才”这一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今晨,河大礼堂的这把火,对于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的损失,某种意义上,不亚于2019年巴黎圣母院那场大火对于法国的损失。因为,这个礼堂,不仅仅是一个举办活动的场地,更是体现河南对于教育的一种重视,一种传承。真心希望,河大能够妥善修缮大礼堂,把河南现代高等教育的“根脉”留住,把火种永远传递下去。更真心希望,未来,河南能够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能够匹配上河南所有学子们的努力拼搏。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