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远超黄金!影响中国经济的核心价格,正在大幅上涨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作者 | 青城桢楠
◎编辑 | 旦旦
◎来源 | 叶檀财经(ID:tancaijing)已获授权
开年上涨30%,价格突破100,在碳中和时代重要性远超金价的碳价,悄无声息的从阴影中走来,虎视眈眈看着中国经济。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报价,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已经从2024年开年的76.81,大幅攀升至102.41。
另据新华财经统计,2024年3月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 319.2987万吨,总成交额 272,784,917.30元,分别环比上涨了32.71%和50.33%。
这么重要的价格,这么重要的信息
竟然没人讨论?
碳中和时代,碳价破百,且交易量迅速放大,这种重要的变化,几乎没人探讨,实在不可思议。
我们不探讨,外媒帮我们探讨。
4月15日,据零碳知识局援引彭博社消息,中国正计划收紧全国碳市场的配额供应,以迫使大型污染企业遏制排放。
(图源:pixabay)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生态环境部要求企业,在4月23日之前,就旨在解决配额过度分配问题的计划草案发表评论,并对可以结转到下一年的配额数量设定限制。
知情人士还表示,控排企业此前囤积且未能交易的配额将在2025年后失去价值,此举可能会减少目前过剩配额的一半左右。
有碳市场专业人士告诉零碳知识局,新的配额分配方案的确正在征求意见阶段,相较之前的配额已明显收紧。
为什么突然要收紧全国碳市场?
还记得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能耗目标吗?时隔两年,再次给出明确的量化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2.5%。
14亿人的中国,126万亿的超大经济体,其意义绝非2.5%的数字所显示的那么简单。
在《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中国向全世界做出承诺,到202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的目标是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据信达证券测算,时间过半,但能耗下降值仅约为3.3%,距离2025年的目标差距很大。“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这意味着2023—2025年,每年碳强度要下降4.46%。
太难。只能加大力度。
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2022、2023 年我国未提到单位 GDP 能耗下降的目标,这两年单位 GDP 能耗分别下降 0.1%、0.5%。
信达的能耗统计更加悲观,他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的结论是,2023年中国能耗强度实际上是由降转升,同比上升了0.5%。
有人认为,我国罕见的没有实现气候目标。如果要按照过去设定的减碳规划走下去,这几年下猛药,难度很大。
基于这种背景,202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和减碳相关的大小政策。
3月15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稿发布,直指能耗大户电解铝行业;
4月3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征求意见稿发布,这被看作是水泥行业将被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前哨。
目前水泥行业正处于历史上利润率最低的阶段,一旦被纳入碳市场,按照华创证券的测算,中性情境下行业整体利润或将削减超15%。
(图源:pixabay)
除了耗能大户的政策紧锣密鼓,顶层设计也有重要变化。
2024年2月4日签署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在5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个暂停条例是目前碳交易市场最高级别的文件,主基调就是更严格的执行、更严厉的处罚,更快速的落地。
(图源:pixabay)
根据东方证券的分析,收紧配额的方式,可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下调基准值,另一种是取消各种豁免机制。
据碳中和前沿,所谓基准值,意思是这样的:
控排企业每年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可理解为政府允许该企业免费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指标。假如某企业获得本年度碳排放配额为80吨二氧化碳,就是这个企业被授予的免费碳排放权。
在履约周期结算时,企业实际排放了100吨,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20吨,不购买将被处罚。如果企业有多余的碳排放配额用不完,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这形成了碳市场的主体逻辑。
由此,碳配额就相当于给企业免费发一笔资产,那么,每个企业应该发放多少?这就有了基准线。
根据已经实行的情况,基准线每年在下调,但下调的幅度不大,如果短期之内大幅度下调基准值,相当于快速减少相关企业的免费用碳额度,多出来的部分得去碳交易市场上购买。
绿色经济很必要,但传统企业成本会提高。
上海东证期货在研究报告中写道,2021-2022 年履约周期中,存在1.17 亿吨碳的总量缺口,这部分缺口大多被豁免机制和灵活 “借碳”机制所覆盖。
换句话说,如果不豁免,会有潜在1.17 亿吨碳的缺口,这部分需求无疑会大幅度提高碳交易市场的价格。
过去,很多电力公司预计未来碳价上涨而惜售,手里的“额度”越来越值钱,不过,电力公司的如意算盘被打破。根据5月1日要落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精神,以及一些消息,生态环境部正打算采取过期作废的方式,借鉴移动联动等运营商的流量策略。
囤碳,将毫无意义。
不关注减碳的人可能不知道,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履约周期是“2+1”,即2021、2022年需要清算的碳(可以理解为欠下的“债”),只要在2023年12月31日前兑现就可以。
这种履约周期,给了电力公司等已经被纳入碳市场交易的公司充分的腾挪时间。反过来,也让不少公司采取突击行为,把应该两年期做的事情紧到一年。
有消息称,为了“刺激”企业减碳,预计生态环境部缩短履约周期,从两年改为一年,以此匹配国家的减碳计划。
企业很困难,未来怎么办
绿色通胀要来了?
从2023年到2024年的发电情况看,发电量长期超过用电量,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阶段性的必然趋势。
电力公司需求不愁,碳交易政策带来的成本变化,可以通过涨电价或者新能源发电来解决。但真正的能耗大户们,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图源:pixabay)
供给端异常的卷,下游需求又不是很景气,对钢铁、水泥等公司来说,碳成本的提高是不能承受之重。
在碳研究领域,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报告非常重要。在最新的报告中,他们认为,基于不同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体量、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综合等因素综合考量,水泥、电解铝和民航三个行业,预计很快就会被纳入。
到2025年,碳市场覆盖的企业数量由当前 2200 余家提升至 3500 余家。钢铁、造纸等行业,很可能在2026年开始逐步被纳入碳交易市场,到2030年覆盖面将会超过5000家。
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约9%,是制造业中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最先纳入顺理成章。
因为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制造业对水泥的需要没那么大,行业特性(生产半径比较小)导致出口困难,水泥行业正面临空前的困难。
据中国水泥网,2023年的全国水泥产量为自2011年以来,13年的最低值。
2024年将在2023年基础上继续下降。第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33684万吨,同比下降11.8%。3月份单月水泥产量15440万吨,同比下降22.0%。
世界是个万花筒,有人看到悲伤,有人看到喜悦。行业在底部,意味着黎明在眼前,早一点纳入碳交易市场,就能早一点出清。
(图源:pixabay)
电解铝这几年过得不错,盈利水平一直不错。
头部公司中国宏桥连续四年,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104亿、2021年160亿、2022年87亿、2023年114亿。
另一家巨头中国铝业最近三年表现也不错,2021年归母利润达到57亿,2022年42亿,2023年67亿。
行业头部业绩不错,对碳交易市场的态度也比较积极。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近期介绍,该协会与相关部门已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电解铝行业)以及核算核查报告的初稿,并提交生态环境部,初步预计,全国共有80余家电解铝企业将纳入碳市场。
据财新网,铝行业相关人士说,碳市场即将扩容,电解铝行业有望被纳入,这将倒逼企业节能减排、追求清洁电力,但短期内不会产生较大成本压力。
2024年,沪铝价格一直强势,除了我们之前分析过的全球制造业重组、实物需求提升等原因,国内供给端在碳交易领域的约束是潜在的刺激因素。
2024年4月22日,SMM统计电解铝锭社会总库存83.1万吨,国内可流通电解铝库存70.5万吨,较4月18日去库1.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7.5万吨,处于近七年的同期低位。
电解铝行业明显在景气周期,碳约束造成的成本抬升,不会让行业迅速而痛苦的出清。但长维度来看,那些不太“绿”的铝,竞争力会越来越弱,最终为“绿”铝让出份额。
减碳的路径,不止买碳,通过设备更新降低排碳水平,也是一种方法。不过,还是得花钱。
(图源:pixabay)
2024年3月,政府推动设备更新,除了经济因素,减碳考量同样重要。
2024 年 3 月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首批聚焦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
据光大证券分析,这些领域和能耗关系密切。2023 年锅炉年耗能约占能源消费量的 35.0%、电机占 34.2%、变压器损耗占 1.4%、制冷设备占 8.0%、 照明占 6.4%、家用电器占 6.0%(部分领域可能存在交叉统计)。
华创证券从技术更新节点观察到,技术改造和能效之间的联系。从时间节点来看,2025年、2026年、2027年是三个关键节点。
2025年,煤炭清洁利用涉及的9个品种、炼油等25个品种,需要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6年,乙二醇等11个品种需要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7年,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对应 43 个用能产品设备)。
上面是从行业维度来看问题,离开行业本身的局限,还记得2021年,工业金属、化工制品价格暴涨吗?
当时,各地为了达成能耗目标,采取极端的停产、限电措施。
2024年全国的能耗目标,从数字上看没有2021年高,其实不低,地方政府在能耗指标压力之下会不会采取2021年的措施,让企业大叫,不得而知。
企业在碳交易市场解决排碳,和地方上达成能耗指标,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最终的结果,可能要看地方政府的意志。
据光大证券统计,即便设备更新都完成,能耗缺口仍然有0.2亿吨标准煤每年。
前两年市场常提“绿色通胀”这个概念,即为了达成减碳目标支付的成本。
随着CPI不断回落,这个说法没什么人提了,但“绿色通胀”在不少工业品、资源品已经或即将就会有反应,如果不是需求一般,外界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
什么情况?中国碳价大涨,欧盟碳价大跌
2023年,很多人担心欧盟在碳价大涨的背景下征收碳关税,会对中国商品造成重大冲击。
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欧盟“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下滑21%。
现在情况出乎人们的意料。
就在中国碳价迅速上升的时候,欧盟碳价在大幅跳水。最近的数据,欧盟碳许可证的价格,从2023年2月的100块降到了65块左右。
欧盟碳价为什么大跌?
路透社说,主要是因为清洁能源的快速部署,以及俄乌之后降低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23年底发布的《2023—2027欧洲光伏市场展望》报告,2023年,欧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55.9吉瓦,创历史新高,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约40%。其中,受能源影响最大的德国装机量最多,达到14.1吉瓦。
风能方面,2023年欧盟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16.2吉瓦,风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首次超过天然气。欧盟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陆上风电占79%,海上风电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体系的销量占比已经降到了15%,低于2023年之前的40%。
据欧洲能源领域智库Ember报告,2023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到44%,创历史新高。同期,化石燃料发电量同比下降19%,占比已经不到三分之一。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欧盟在拼命做新能源和绿色能源。
(图源:pixabay)
新能源装机多,碳排放少,加上欧盟制造业对比中美两国恢复速度慢,让欧盟碳价加速回落。如果把碳价看成减碳紧迫性的一种体现,当前的局面是,欧盟紧迫性下降,中国紧迫性上升。
这可能带来什么结果?
乐观的情况是,中国本土制造业因为绿色通胀成本上升,但在出口层面因为碳税变低,对中国商品有利。
乐观的情况会兑现么?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事关5.5万亿中国出口 50亿穷人命运 欧盟“将了”世界一军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艰难的未来》中,曾有过担忧,目前欧美正在建立彼此认同的绿色壁垒,不认可中国的绿色认证体系,试图把中国排除在欧美绿色小圈子之外。
如果欧盟真的这么做,中国制造除了要承担本土的绿色成本,还要额外担负欧盟的碳税,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严峻到什么程度?据老汪聊碳中和公众号,技术完全相同的两个工厂,在欧洲生产一个产品排放10吨碳,考虑电力传导后的碳成本是50块。
在中国,同样的技术生产一个产品,按照欧盟的计算方式(欧盟给中国商品定义的电力排放因子远高于欧盟),会排放20吨碳,以目前欧盟的碳关税制度,该产品实际需要交的钱是100块。
也就是说,如果严格执行碳关税,且按照欧盟的排放因子,中国的碳成本会是欧盟的两倍。
加快减碳,控制能耗,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的承诺,但除了努力,还要沟通,现在有点鸡同鸭讲,壁垒高筑。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还有资料汇总的圈子,以及每个月一场的闭门直播。想要提升财富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已经涨价到299元/年,我给老读者申请了50个优惠名额,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赶紧扫码加入,在圈内等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