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混迹私募后,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大佬们的投资门路和普通人大抵是不一样的。
就拿最近日元跳水这事儿来说,有专业的朋友关心起巴菲特的日本投资来了。东证指数从2019年9月至今涨幅约81%,而标普500涨幅75%,看起来日股和美股的收益相当,但一旦考虑到日本相对美元同期贬值32%的情况下,如果用“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视角来看,似乎投资日股并不是一项合理的买卖,绕一大圈投出去的钱,似乎还不如美国稳稳持有指数就够了。而关注这件事情的朋友也一定知道,巴菲特在日本是有“骚操作”的。伯克希尔从2019年9月开始就在日本在不断融资,以信用方式借日元买日股。从公开数据记录来看,巴菲特陆续借了1.16万亿日元,累计投资五大商社1.46万亿日元,而市值达到了3.36万亿日元,盈利高达130%。而如果以巴菲特实际投入的金额来算(1.46-1.16=0.3万亿日元),巴菲特日本投资的收益率高达633%,在此之上即使考虑日元贬值,巴菲特的收益率也是令人羡艳咋舌。所以,巴菲特投资日本的事儿真的是单纯看好日本股市吗?老巴的日股投资逻辑
从日本股市本身底子来看,日股确实存在被关注的价值:券商分析,2012-2023年日经的复合增长率(CAGR)为11.2%、其中EPS的CAGR为9.3%,EPS增速高于美股。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随着国内市场的沉沦,海外扩张成为了必选之路,日本企业全球化的程度非常高,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本货撑起了日本经济的底子,也是在“失落的三十年”里,仍然股市上涨的原因。热衷日本的外国人并不少,外国投资者持有日股市值约30%,占交易量的60%,可以说外资才是日本最活跃的投资群体。这些外资看中的是日本市场独特的“避险”、“套利”属性。由于日本央行的长期YCC政策和稳定的负利率政策,美元投资者非常愿意以汇率对冲的方式投资日股,享受汇率对冲收益,以此增厚日股投资收益。对于美元利率5%和日元利率1%的情况下,持有美元的投资者可以买入汇率远期的对冲方式将美元换成日元投资日股,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为日股多头、美元中性、日元中性的组合,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投资者天然享受美元和日元之间的利差收益4%(美元利率更高,等量日元远期能换到的美元更多)。此外,随着经济泡沫破裂,日本散户不断卖出个股,而日本央行也在不断收拢企业股权筹码,日本央行预估持有日股市值约7%左右,是最大单一买家,由此衍生的“日特估”概念,强调企业治理和重视股东分红、资本效率等要求,也使得在财务指标上,日股成为了不错的选择。回到老巴卖日本债券,买日本股票的操作来看,和其他外资逻辑存在区别:对应的投资逻辑是通胀上行,实际利率上行,名义利率上行,对应头寸是日股多头、日债空头、日元空头。结合近期日央行退出YCC、日元贬值、日股表现抗跌的市场表现组合来看,确实算精准命中了。而再看其持有的股票属性,大部分也都是收益来源在境外的公司。日元与日股
为什么日本要加息了,日元反而跌了?不少人提出了这个疑问。实际上在两轮日本加息历史中,日元均出现了下跌行情,是因为即使加息,加息幅度也有限,而同期之下美元利率都在高位,绝对的利差面前,投资者对冲、套保等需求下,贬值动力更强一些。而两轮加息中,日股的走势则出现分化,这是因为日本企业的全球化属性。日股走势更多取决于全球经济走势,这和中国企业存在较大区别。此外,日股的投资者结构也比较有利,散户投资者较少,外资机构、企业、央行为主要持有者,而短期内不必太担心央行的卖出行为,而外资则有可能短期内获利了解后形成多空平衡。1、日本从通缩转向通胀(有利于消费、投资、化债)。3、日本高端制造业仍有全球吸引力(半导体产业以及日本企业回流)。从这个角度上看,即使日本央行下场干预日元汇率,日元仍存在贬值趋势,而日股的收益表现更多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是否好转。日股投资的难处
最近关注日股投资的朋友不少,作为国内投资者也有不少难处。如果在日元长期贬值的前提下,日股投资收益会被日元贬值磨损一大部分,很有可能出现回头一看不如投A股的情况。而我们投资日股的渠道选择也少,大多朋友都用日经ETF的形式参与,但场外申购限额,场内则要考虑折溢价等问题,相较而言并不友好。因此从风云君的角度看,日本股市是一个投资的选择,但在策略上,可能单纯的QDII ETF并不能很好地执行我们的计划,大家在关注日本投资机会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汇率风险应对、全球经济趋势、日本自然风险等问题。想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握日本股市投资机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加入厚雪长坡俱乐部,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为各位私募投资者或者对私募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分享价值,投资增值的路上同行。并且经常会组织私募路演和小范围沙龙活动,也愿意为大家提供一些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业信息给大家做分享,更多详情欢迎关注专注私募研究的风云君。专注私募基金,分享私募基金测评、私募行业话题、基金经理认知、产品归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