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中产家庭子女的反叛:女儿的这一年,让远程“观察”的妈妈操碎了心

中产家庭子女的反叛:女儿的这一年,让远程“观察”的妈妈操碎了心

7月前

作者:菁北京

来源:菁kids北京(ID:Jing-kids)



“这是不是中产家庭孩子自带的反叛?”菁kids特约作者王芫女士近来与我们聊了聊她女儿的近况,非常有意思。


理论上,孩子读了博士,做一份专业工作,在郊区有套房子安居乐业,是很好的生活。但孩子们也许就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一眼望到头的郊区生活,于是就想到两个极端去探索。


图 | 作者提供,Pexels


今天想跟大家说说我女儿间隔年的事。


2022年夏天,我女儿大学毕业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她申请了十几所大学的博士项目,最后收到了包括哥伦比亚、伯克利、芝大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她选择了芝大,但又不打算立即去上学,而是向学校申请了推迟一年入学,准备体验一下“间隔年”。


现代人都是不懂就问网络。我上网查“间隔年的利与弊”。利当然是很多的:能帮助年轻人获得生存技能,有助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能加深年轻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培养全球公民。弊只有一个:费钱。


我绝对不可能资助这种名堂,于是跟女儿讲明:你想要间隔年,就要自己负担。好在她在大学期间得过两笔奖学金,外加油管频道每月有一笔收入,算是有初创资金。


她和男朋友合资花七千块钱买了一辆旧校车,改装成简易的房车。他俩打算用一年时间周游美国加拿大。上路之后,他们准备加入一家补习公司,给中学生远程补课挣钱。一个人讲课的时候,另一个人就负责开车。


女儿和男友买的旧校车,内部是她俩自己动手返修的



半途而废的校车旅行


他们踏上旅途之后,我一会儿看一下手机上的“Find my people”。他们的车时而在高速公路上蠕动,时而趴在蓝色的大海旁边,晚上则经常停在无边无际的绿色之间,要放大好几倍才能看出一条细若游丝的小路。


我问女儿:为什么不停在车多人多的营地里过夜呢?


原来他们买了一个农场停车证,一年才几十块钱,比房车营地便宜多了。此证全国农场通用,目的是振兴农场经济。在农场过夜的人有义务去农场上买东西。现实情况却是,农场总是缺人手,根本不可能有一个人负责摆摊零售。农场主总是让他们自己去采摘,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想留多少钱就留多少钱。


看来他们真是穷游。住得原始,吃得简陋,这都不是坏事,关键是安全有没有保障。他们的车才七千块钱,如果抛锚在深山老林里怎么办?我建议他们买个星链,她说买不起。我心想:你们不是还要远程补课吗?肯定需要可靠的通讯啊?我有心出钱给他们买个星链,思想斗争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把我家的手机计划升级成无限流量。


他们7月初从圣地亚哥出发,一路向北,大约七月底到了西雅图,然后就再也不走了。也不是完全不动,而是围着西雅图周边打转。停留的地方周围都是一片绿色,显见得是郊外,但又离城市不远,大概半小时就能到市中心。


到哪里得知女儿的下落?只能靠手机上的Find my people


她男朋友家在西雅图。是两人分手了,她男朋友回家了?还是她男朋友隔几天就回家吃一顿饭?


8月中,我收到车管所一封信,说他们的车牌已经失效了。他们的车是在加州买的,用我的地址上了加州车牌。我赶紧通知女儿。她淡淡地说:早就知道了。他们的车续不了保险,所以没法在车管所继续登记。


为什么续不了保险呢?是中间出过车祸吗?我心里疑云重重。转念一想,这未必不是好事。学校还没开学,赶紧跟学校说:不间隔了,直接上学去。


“间隔还是要间隔的。”女儿坚定地说:“我们改去英国。”


不久前英国公布了一个政策,从若干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可以申请工签去英国工作,他俩的学校就在这个名单上。


美国这么大,找不到工作吗?要用工签去英国?她解释说:从英国去欧洲各大城市的机票非常便宜,通常才几十块钱。他们在英国工作的同时,可以利用周末把欧洲好好逛逛。


听着匪夷所思,但起码比开着那辆七千块钱的车周游美加更靠谱。天气越来越冷,冬天车坏在路上怎么办?遇见暴风雪怎么办?我们毕竟是城市长大的,不是从小与大自然打惯交道的那类人。


就这样,俩人飞去了英国。至于那辆车,就停在了男朋友父母家的院子里,一年后又卖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爱丁堡卖Lululemon


两人到了爱丁堡,先住进网上找好的临时住所,然后就开始找长租的房子。但是要签租约就必须要有收入证明,于是又得先找工作。


她走在街上看到一家中餐馆在招聘,于是就推门而入。接待她的两个年轻服务员问她会不会写中文,因为做服务员需要写菜单。


女儿不会写中文,但自信学习能力强,不就是几十个菜名吗?没问题。对方就让她明天拿着简历再来。


第二天她拿着简历去了,那两个年轻服务员面面相觑。其中一个用中文对另一个说:“她还真回来了,我们怎么办?”另一个用中文回答:“就说经理不在,让她把简历留下。”女儿听得懂中文,知道对方无心聘她,于是转身就走,节省了一份简历。



最终她找到一份在Lululemon卖衣服的工作。如果过去一年你在爱丁堡市中心的Lululemon见过一个中国女孩子营业员,那就是我女儿。


至于她的男朋友,则在面包房找了一份做面包的工作。


一个面包师,一个卖衣服的,都挣最低工资,就只好租个“蜗居”。但她说地理位置优越,就在市中心,楼下就是各种咖啡厅、餐厅。她下载了一个app,周边的餐馆如果有剩饭菜,就在app上用便宜的价格出售。


有一天她给我看刚买的面包:五、六个法棍,外加三、四个杯子蛋糕。“才两块钱。”她很自豪。我心中感慨:你也有今天。好在从我的手机上看她的位置,周围不是大学就是办公楼,得放大好几倍才能看到一丁点绿色。


女儿说: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特别健康。Lululemon免费给员工办理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毕竟是运动服饰店,员工只有显得健美,服装才有吸引力。而她男朋友做面包师,胳膊自然变得粗壮有力,不需要去健身房就能保持健美。他们住在市中心,没有车,天天坐公车去上班,既锻炼身体又力行环保。遇到公交公司员工罢工,那就欣然走路去上班,一天来回十公里,种种好处罄竹难书。


我暗想:这是不是中产家庭孩子自带的反叛性呢?在我看来,读了博士,做一份专业工作,在郊区有套房子安居乐业,是很好的生活。但他们也许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一眼望到头的郊区生活,于是就想到两个极端去探索。大自然的路没走通,于是急转弯来到大都市。


可是现在这种生活不也是按部就班吗?在面包房工作需要早起,她男朋友每天早晨三点就上班,女儿也是早上七点就要到店准备开业。做一辈子面包师、售货员,难道不也是一眼望到头吗?


女儿对于工作逐渐熟悉,谈起Lululemon的产品如数家珍,什么夹克配什么裤袜,哪种产品不缩水,哪种产品不起皱。圣诞节打折的时候她问我想要什么,我说我无法凭空想象,得去本地的Lululemon店试一试。她就给我发来一个单子,上面列了二十多种她推荐的产品。她还嘱咐我说:“你把这个单子给店员,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懂行,会专门派一个人接待你。但是你不能告诉人家你只试不买,那样人家就不理你了。”


看她这干一行爱一行的架势,我更担心她不回来上学了。但是她说:“你放心,我肯定回去上学。”



为什么呢?她给我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她拿湿纸巾擦店里摆着的衣服,店长说不要这样做,因为湿纸巾里有漂白水。女儿解释说:“这种品牌的湿纸巾里没有漂白水,漂白水的分子式是次氯酸钠,你看这里写的成分是…..” 没等她说完,店长眼睛一瞪:“少费话,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女儿说:“我必须回去上学。我得和懂科学讲道理的人在一起。”



回到美国继续上学


2023年三月份,女儿告诉我她已经在学校注册了,倒让我觉得挺意外。一般注册都是五月底。


大概她担心注册晚了学位就没了。毕竟学校今年还要录取一批人,如果这批人都按步就班去上学,没人搞间隔年这种花样,会不会没她的位置了?六月份一到,她和男朋友辞了工作,退了房子,把行李寄到芝加哥。两人轻装上阵,开始实现此行的目的:欧洲游。


一年前,她的计划是每个周末都出去旅游。现在为什么变成集中旅游了呢?大概是上班累,到了周末只想休息。也就是说,她卖了一年衣服,就是为了攒钱玩这两个月?那又为什么非要去英国卖衣服呢?如果去年正常上学,博士生的工资一年也将近四万块钱呢。从这笔钱里省出一点儿,暑假再去欧洲玩儿不是一样吗?


不管怎样,能回来就好。


自从她开始欧洲游,我就时常看下手机上的“Find my people”。女儿到挪威了;女儿到奥地利了;女儿到骚乱中的法国了;女儿到希腊了;女儿到土耳其了。她到土耳其后,有一天我忘了查看她的行踪。第二天再一看,已经到芝加哥了。


女儿八月初到芝加哥,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安顿下来。她的学校九月初才开学,但我从手机上看到她一天到晚总是呆在公寓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我就好奇地问她:你在家忙什么呢?


原来博士入学前还有一个摸底考试,内容是大学期间学过的专业知识,她出去玩儿了一年,已经忘了好多。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考不过怎么办?不能入学吗?”


她说入学倒是没问题,但是考得不好的部分,要跟本科生重新学一遍相关的科目。


8月的最后一天,我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说:“97 percentile。”就是比97%的人成绩好。我赶紧祝贺她。她却说:“这是我标准化考试考得最差的一次。我当年考医学院入学的标化MCAT还考了99% percentile呢。唉,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总结间隔年


2023年十月份,女儿回圣地亚哥办事儿,我们才终于有机会聊天。她给我讲了很多在英国卖衣服的心得,有些非常有趣:


1. 有一类衣着时尚的中国人——戴着Dior墨镜,挎着LV包,全身名牌服饰——专门喜欢在减价区挑一大堆东西,然后再要求折上折。


你告诉她:已经五折了。她就说:我买十件呢,怎么不能再打点折?洋人没有这样的,穿着朴素的中国人也没有这样的。只有穿着特别夸张的中国人才这样。她问我为什么,我也答不出来。


2. 店里有学生折扣,有一些学生就掏出学生证来。都是正经大学,比如爱丁堡大学。女儿自己也上过大学,就喜欢问问她们学什么的。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学的都是软专业,什么东亚研究,体育管理。女儿又好奇问她们上些什么课,她们就流露出幽怨的表情,好像是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儿啊?谁来上学是为了读书的?


3. 有一类男人,逢到节假日就到店里说:你给我女朋友(妻子)挑一件衣服。女儿就问:那她喜欢什么呢?男人就拿出手机,找出几张对方的照片,怼到女儿面前说:“她就长这样,你看着办吧。”女儿遇到这样的顾客就很气,说到气头上就指着我儿子说:“你以后不许变成这样。”


4. 女儿发现:行为粗鲁的顾客通常能达到目的。说到粗鲁,往往倒不是指中国人,而是洋人居多。有人拿着都快穿坏的衣服过来退,你告诉他(她)不能退。他(她)就开始大吵大闹,这时一般店长会就出来说:还是给退了吧。女儿的结论是:其实员工(店长也是员工)并不关心店的利益,省心省事儿才是工作的原则


听了这些经验,我觉得女儿这一年没白过,看到了人生的一些真相。如果出了本科学校就进博士学校,这些经验还真无从得到。


至于经济账,她说基本打平。一年的工资除了应付日常生活,剩下的都花在两个月的欧洲游上了。回到美国后想起两人还拥有一辆旧校车,赶紧把校车卖了,又到手三千五。博士虽然有工资,但要开学后第一个月才能领到钱。她因为要准备考试,提前回来了一个月,所以卖车的钱正好支付前两个月的房租和食品。


至于这辆车本身,是一项亏本的投资。当年7000块钱买的,现在原价卖出去。可她和男朋友做了很多内装修。不算人工,光材料就搭进去好几百。但我觉得这些也是宝贵的经历。他俩装修的时候还给我发过照片,全套木工、油漆工的工具,像模像样的。


最初女儿和她男友亲手打造的校车,变成了记忆


女儿为了怕我说她不务正业,特意告诉我在Lululemon工作的同事有一半是从美、加过去的间隔年学生,甚至还有富布赖特奖学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获得者。那么间隔年是年轻人追逐的时尚了?女儿说也未必。


她当年的大学里还有一个男生和她一起考进芝大。那个男生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去芝大读博士了。一年没见,在芝大化学系的聚会上,那男生带着太太和新生儿一起出席了。男生太太也是女儿的同学。同学见面,互相介绍自己过去一年的经历,彼此都感觉认知被刷新了。


生活真是没有标准答案。



本文授权转载自菁kids北京(ID:Jing-kids),北京国际教育和社区资讯首选中文平台,带你了解京城国际学校,探讨择校、留学、中产家庭生活方式。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FindingSchool拓校

相关新闻

看完奥运冠军们的成长史,中产妈妈想鸡娃的心又“死”了妈妈用这6句“彩虹屁”,成功夸出了儿子的内驱力,上初中后再没操过心……豪门离异董太太的塌房,击碎了百万中产妈妈的“精英梦”这届中产家庭认识「真实」世界的方式,又+1!中产家庭里的钢琴为何“消失”了?| 编辑部聊天室一改高姿态?日本名校正在争夺中国生源,国内中产家庭也掀起了“低龄留学”的风潮……最后3天!新一年的「心理依靠」都在这里了带妈妈看心理咨询的女儿:妈妈对我的依赖,让我开始自毁|医院奇闻录84GPT-4o横空出世后,中产父母们悬着的心终于“死”了……62岁周星驰近况曝光,网友直呼:“星爷”的心机,藏得太深了假装国货,爆卖15亿!最“心机”的日本神饮,让广东人沦陷了裸辞编制、卖房、让娃退学:环游世界12年的中产家庭,现在后悔了吗?每个妈妈都曾是公主:盘点加拿大最具“少女心”的地方儿童心理专家陈默:“以孩子学习为中心”的家庭,培养不出爱学习的孩子妈妈在女儿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抑郁”的残酷一面……「最适合中产」的20所美国大学!实力强、学费低、教育质量好,这也太香了告别东奔西走!终于有家“一站式”学习中心治愈了家长的痛点:孩子开心爹妈省心爸爸比妈妈更焦虑?这位心理学者30年的研究,让我们看到“做爸爸”的不容易….“我是你爹”心态被爆赞:高层次的父母,都会培养孩子这3种心态“我们被困住了!”加拿大80后的心酸买房史:工资涨不过房价...大突破!术前仅有几周生命,54岁女病人“猪肾和人工心脏联合移植手术”完成,其丈夫:重新看到了妻子的笑容心理学家:父母要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戒掉这5种“有毒人格”美国中产的好日子到头了!未来5年恐“集体返贫”,尤其这几样更消费不起……[热议]“特鲁多正搬石头砸我们的脚”!专家警告:人才流失,生产力大受打击!中产家庭广受影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