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5月2日晚,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失火,引发舆论关注。从公开的照片来看,火灾后大礼堂的房顶基本烧没了,但外围护结构还屹立着。
其实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次火灾,我也不会对每一次火灾都关注。但是这次被烧毁的可是一个有着近90年历史的文保建筑啊。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通过一些资料的梳理让大家来了解下,这次失火的大礼堂对于河大人,对于开封,甚至对于整个河南的重要影响。
02
情绪价值
火灾之后的凌晨2时36分,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发帖:今夜痛哭,用泪水扑灭火焰。今夜无眠,心再也无处安放。今夜校殇,猗欤吾校永无疆!!!
是的,对于每一个河大人来说,用“校殇”来形容这次的火灾,一点也不为过。
可见这个大礼堂对于河南大学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在河大人的心目中,有多么重的分量。
当年日寇侵华,开封沦陷,河南大学校园里的这个礼堂尚能屹立不倒,只是被拆除了2880个钢架座椅,沦为侵略者的马厩。但今天,却在修缮的过程中“付之一炬”,这让谁能接受得了呢?
龙子湖高校园区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东部,东临京港澳高速,西接郑州市东三环,北至连霍高速,南到郑州市金水东路,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龙子湖高校园区由高校园区、龙子湖智慧岛和龙子湖三部分组成,整体呈环状分布。(如上图)
这次的大礼堂失火,又让“河大迁址郑州”的话题被再次提起。郑州和开封关于河南大学的“争夺战”由来已久,每一次都挑拨着郑开两地人民的敏感神经。
众所周知,河南大学自从1912年创立以来,一直是开封的“骄傲”。但到了2009年,自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论证建设于郑州市的河南大学国际学院(原名)开始,似乎河南大学要离开开封的声音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2021年9月25日,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2021年秋季学期共入住本硕博2600余人。
2022年2月17日,河南大学的注册地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明伦街85号变更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明理路北段379号 。
变更注册地就像陪伴多年的孩子突然换了户口,顿时在舆论上又掀起一阵哗然。
其实河南大学作为一所“双一流”的大学,留在开封,从发展上来说是有所受限的,而郑州能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上有开封学子抱怨,在开封读书期间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或者工作机会,这其实不是开封的问题,而是国内所有四线城市的通病。
尤其是那些急需企业赋能的尖端产学研型专业,四线城市相关企业还处于或无或小的萌芽状态,很难让学有所成的学子有用武之地。
而这次的大礼堂失火,又让很多对河南大学“爱之深”的人开始“责之切”了,河南大学搬迁郑州的话题再一次被重提。
03
历史价值
了解一下河南大学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大礼堂对于河大的重要性。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首任校长为林伯襄先生,校园选建于“河南贡院”旧址之上。(如下图)
后历经中州大学 、 国立开封中山大学 ( 又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 ,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 。
1952年院系调整 ,部分院系或独立建校或并入兄弟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 。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2008年10月,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学校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1931年5月,由时任校长的许心武(曾留学美国,获水利工程硕士学位)主持设计。
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历时三年,耗资21万大洋。
1931年“九一八”之后,大礼堂接待了逃亡来的东北大学师生500余人,大礼堂见证了东北大学与河南大学的深厚情谊。
1937年9月4日,冼星海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抵汴,与河南大学“怒吼歌咏队”在大礼堂“相遇”,抗日救亡的激昂悲歌在大礼堂久久回响。
1950年,大礼堂前召开纪念五四青年节大会。
1985年,河南大学在大礼堂举行了建校73周年庆祝大会,93岁的老校长许心武步履蹒跚地再次步入大礼堂。
2002年,河南大学迎来了90岁生日。隔绝了近半个世纪的台湾校友,组成了庞大的亲友团回到母校,激动地走进大礼堂,为母校庆生。
2006年,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礼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在大礼堂广场前,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
2012年9月25日上午,庆祝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河南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校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
每年毕业季,河大学子们都会穿着学士服在大礼堂面前合影;九月,新生们又会在广场上集合,对典雅的大礼堂投去好奇的目光。光阴荏苒,一波波的学生们在大礼堂的见证下成长,成才。
大礼堂不仅是河南大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更见证了河大的历史变迁,从烽火年代走来,到和平年代的发展,你说它有多重要!
04
建筑价值
河南大学大礼堂坐落在校园南北中轴线和东西轴线的交汇点上,遵循了原书院的中轴对称的形制。
该建筑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高24.4米,占地3932平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
建筑平面按功能将门厅、观众厅、舞台三部分沿南北中轴线分布,看台分池座、楼座上下两层,有观众席2816个。
重檐歇山——大礼堂采用了中式建筑中宏伟的重檐歇山顶,这可是仅次于重檐庑殿的屋顶形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如下图)
而故宫的太和殿是重檐庑殿的屋顶(如下图),大礼堂是低一档的重檐歇山,可想而知这个大礼堂的”尊贵“了吧,所以很多文章里把大礼堂形容为宫殿式建筑。
大礼堂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选用了27米英国进口钢屋架,创造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大跨度空间。
为了减轻屋面的重量,所以屋顶采用的是钢木组合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失火后,屋顶被烧的荡然无存的原因。(如下图)
中西合璧——大学是“百年树人”的地方,所以大礼堂在设计伊始就希望能历经百年。所以主体结构部分全部改用西洋建筑的做法,大量采用了钢筋和三合土、砖瓦等耐久性更好的材料。
而身兼校长和设计师的许心武,早年留学美国,获水利工程硕士学位,所以在大礼堂的正立面还采用了8根爱奥尼柱(柱头部分简化了),更加衬托出其雄浑挺拔之姿。(如上图)
大礼堂既有欧式宫殿外表的坚毅和挺拔,又有中式重檐歇山屋顶的轻盈、秀美,是近代中西合璧式高校建筑中的典范。
在20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和制度的引入,催生了一批融合中西元素的高等学府。这些建筑满足了近代高等教育需求,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并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
生态建筑——百年之前,空调还没有出现,而大礼堂这么大规模的建筑采用的都是自然通风,采光的方式,其精妙真让人叹为观止。
大礼堂内部开窗面积占会场面积五分之一,故光线充足。会场内空气容量为400000立方尺,每人平均得160立方尺,空气非常流畅。
而且开窗形式与功能完美的结合,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如上图)
如果这些建筑特点还不足以震撼到你,那么我们来做一些横向比较,你可能印象会更为深刻一些。
同样是中式歇山顶,同样花了近二十万的造价,1919年建成的南京中央大学的大礼堂的建筑面积为1680㎡,是河大礼堂的一半不到。
大礼堂历史照片(图片来自 《南大建筑百年》)
大礼堂设计方案东立面(图片来自 《南大建筑百年》)
金陵大学大礼堂横剖面图(图片来自 《南大建筑百年》)
而河大礼堂在当时是可以和广州的中山纪念堂相提并论的重要建筑。
广州中山纪念堂坐落在越秀山南麓,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6.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含四周平台),堂高48.63米,南北纵深72.65米,可容纳5000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其内部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气势恢宏,富丽堂皇。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精神美和技术美,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
但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文保建筑,建成后虽历经5次5级以上地震,但始终坚固如初的建筑,却在修缮中付之一炬,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诞。
05
结束语
最后,我想以河南大学官网的一段大礼堂的描述作为结尾。
大礼堂,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其博大胸怀,接纳一批又一批学子来到这方知识殿堂,学术沃土,沐雨栉风,锤炼成长;又像一位智者,日出日落,寒暑易节,默默守望,目送一届又一届学人们从这里起步,开启美好人生征程,放飞未来与梦想。
历经世纪风雨,岁月沧桑,大礼堂,我们朝夕相处,已经化为人们内心的知识圣殿,大学符号,文化象征,人生坐标,成为谱写在明伦校园一首凝固的希望与生命的交响乐章!
大礼堂,犹如一艘蓄势待发的航船;大礼堂广场,如同宽阔的知识海洋,永远承载着学子们的大学梦想,成为精神依托与温馨港湾,激励一代又一代学人们怀揣梦想,新百年,新梦想,新高地,“双航母”,从此扬帆再远航!
美哉,大礼堂。壮哉,大礼堂!它将永远成为代代学子们的一一理想之约、青春之约、生命之约。
既然大礼堂这么重要,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善待它,珍视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