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正在对头部机构“祛魅”
本期导读:
在整个金融行业裁员、降薪的背景下,一场针对投资机构的“祛魅”正在悄然开始。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荐阅读5分钟
股权投资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最明显的就是头部机构正在丧失他们的影响力。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无论是对人才,还是对LP、项目,头部机构的吸引力都在下降。
近日有消息称:“有头部双币机构从210人裁到80人,不少被裁人员title都挺高的”。其中,过往投的比较好的从业者,跳去portfolio,然而多数过往投的不好的从业者则面临长期空窗。
过去被视为高薪又稳定的头部机构,对如今的从业者来说,也已经变得不那么安全。
一方面头部机构对LP的吸引力下降,在募资时,头部机构不再是确定性的光环,另一方面,头部机构在项目端的优势也逐渐消失。
一位猎头也曾向我们坦言:“而今头部尤其是双币机构在一级市场的吸引力下降,从业者对头部机构也不再如过往那般追捧了”。甚至不少人民币机构明确拒绝从美元基金出身的候选人,这位猎头进一步向我们表示。
在整个金融行业裁员、降薪的背景下,一场针对投资机构的“祛魅”正在悄然开始。
“众生平等”的出清
今天的一级市场出清让机构越来越显得“众生平等”,吸引力法则在头部机构身上正在失效。
有人戏称,当前的投资圈正朝着“贫穷友好”的方向发展,投资人们都“不装了”。务实的走向则是一级市场“祛魅”的体现。
“祛魅”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语,意为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而扩展到一级市场来看,“魅”即为过去的诱惑,现在来看,就是曾经正确但现在过时的、或虚假的诱惑,“祛魅”是对过往盲目追捧到理性的过程。
“祛魅”在市场中愈演愈烈,是一级市场环境变化的直接反映。市场逻辑的转变意味着机构过往积累的经验、业绩、品牌等优势,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市场环境。当市场逻辑发生变化,而机构的策略和打法未能同步革新,也难以证明其对如今及未来的持续有效性,自然对市场的影响力不再如往日。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模仿美国的风投行业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以IDG为代表的美元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随后红杉等知名美元基金也相继在中国扎根。这些机构凭借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时代机遇,迅速成长并占据了行业领导地位。
在TMT时代,头部机构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迅速崛起并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地位。这些机构在募资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的能量,轻松完成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规模的基金募资。
彼时,从机构到媒体,从从业者到观察者,都希望能够从中分到一杯羹,行业头部机构的追捧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投资人成功故事和行业地位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机构眼中:头部机构曾代表着巨大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募资端,都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它们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业绩表现和显赫的品牌效应,成为了一级市场的重要玩家。
在从业者眼中:头部机构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认可与象征,更是职业发展的重要跳板。头部机构的品牌影响力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高起点的平台,有助于他们在职业规划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在观察者眼中:通过紧跟头部机构的步伐,不仅能够从中获取关注和流量,更是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市场变化和多方因素影响,那些曾经在新闻头条中频繁出现的头部机构开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国资背景和产业资源的GP。
根据FOFWEEKLY观察,将2024年1、2月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管理百亿基金的GP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国资背景的GP数量占比进一步上升,更多的产业资本管理人出现,而传统头部机构的份额正在减少,亦或是通过拥抱国资GP共同担任百亿基金的管理人。
从投资端来看,传统头部机构的影响力也逐渐式微。根据企名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机构出手排名前10 的机构中,清一色的以国资和CVC为主,传统头部机构无一在列。
曾几何时,综合类头部机构以其显著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成为一级市场从业者心中的理想职业发展平台,也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而且在众多行业评选和榜单中稳居前列,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认可度。
而今,过往的投资和募资逻辑不再适用于现下市场,头部机构曾经积累的光环、市场认知优势、投资方法论等,也正在局部失灵,光环不再。
头部机构光环不再
“魅”产生的本质原因是过往的新生事物。
而今,一级市场经过20至30年的发展,已经从新兴走向成熟,市场参与者、规则和运作模式等趋于稳定。机构间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过往作为新事物所带来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正在消退。头部机构过往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面临挑战。
过去,一级市场从业者的身份与其所属的机构背景挂钩,甚至形成了一种职业光环。但市场的变化使得这种光环开始褪色,甚至过往从业者和个人引以为傲的机构背景,甚至正成为他们被市场拒绝的理由。
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他们机构就明确拒绝过往从美元机构出来的候选人”。
从从业者、观察者到LP,市场各方参与者都在经历一个对头部机构“祛魅”的过程。
1、从业者身份优势消
过往头部机构从业者们身份优势消失。被裁员的从业者在寻找新工作时遇到了难题,部分人成功转型加入了被投项目方。而过往没有投到好项目的从业者,则可能面临长时间的职业空窗期。一部分离开牌桌的从业者开始通过自媒体发声,分享行业内的八卦和一些可能不合理但普遍存在的现象,以此吸引关注和流量,寻求共鸣。
2、机构业绩不再抗打,也面临给LP交代的难题
过去靠品牌优势就能随便募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头部机构,其品牌和过往业绩也不再是确定性的光环。从市场整体环境出发,LP变得更加谨慎,头部机构同样面临募资的难题,且不少机构同样面临业绩不佳给LP交代的尴尬局面。
3、对项目的光环不在了
过去,凭借资金雄厚、品牌知名度高,头部机构对项目有绝对的吸引力和话语权,但在优质项目稀缺和赛道日益集中的今天,即使是头部机构在小而美的优质细分机构面前,也逐渐失去优势,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4、创投媒体不再追捧了
创投媒体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创投媒体倾向于渲染市场风口,对头部机构进行过度的公关宣传。而今,过往“有头有脸”的头部机构,公开PR的频率在降低,媒体报道风向也从追捧转向唱衰。
在现实面前,“活着”成为从业者、机构的第一考量要素,这也驱动一级市场向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光环消失的后遗症
如今的从业者们一边在缅怀过去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边在感慨现下市场的艰难,过去是星辰大海,现在是“生死攸关”。
而缅怀和伤感情绪本质上是对当前市场痛苦的直接反应。
退出端,IPO暂缓,机构开始各出险招;募资端,LP越来越谨慎,出资数据持续下滑,且募资越来越与退出挂钩;在投资端,国资背景和CVC成为主力,传统市场化机构的投资节奏明显放缓,一些机构甚至在新的一年里尚未实现任何项目落地。
加之监管趋严,如今一级市场的阵痛仍将持续,而头部机构明显不好过。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机构降薪裁员潮就开始了,而今,新一波的裁员潮再次在头部机构中出现。市场逻辑的变化和无差别出清等因素加剧了头部机构竞争力的消失。
1.无差别出清
近年来,投资机构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自2023年以来,GP的生存困境已经从隐性转变为显性,进入了无差别出清的阶段。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业绩竞争力强弱,都会受到整盘影响。
传统上,大型机构依靠其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较高的AUM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同时,较高的AUM也给机构带来了更大的募资和投资压力。近期,市场上频繁传出一些头部机构进行裁员的消息,甚至出现了整个业务线的裁撤的情况。
2.消失的美元基金
过去,一级市场投资主要依赖资本驱动,重点放在追求高速增长的企业以实现投资回报。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退,市场已经转向了以硬科技为特征的新时代,这一时代的资本和资产都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综合类投资机构多采用美元基金的运作逻辑,而今,这种优势不再,美元基金面临痛苦的转型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美元基金的IC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沿用过去的项目筛选逻辑,不仅对项目本身的吸引力不足,也难以满足LP的期望和需求。
3.分道扬镳的人民币市场
人民币市场正在经历显著的分化,形成了独特的运作逻辑。
在资产端,投资趋向于更加专业化和垂直化,资产越来越水上,投资赛道的确定性增强,留给投资人的选择空间在缩小。细分领域的投资机构因其深厚的行业知识和早期接触项目的能力,对头部机构的局部优势构成了挑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超额回报几率变得渺茫,取而代之的是相对稳定的收益。
人民币基金开始更多地下沉到产业链中,其功能化属性变得更加重要。这意味着基金不仅要提供资金,更要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产业协同、市场渠道、技术升级等多元化支持,对LP而言,也需要满足其更多元化的诉求。
资金端来看,市场已经从金融资本驱动转向产业资本驱动。产业资本甚至成为一级市场的压舱石,对于GP的选择和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祛魅”带来的后遗症使得整个行业面临重压,每个参与者都不得不经历一场痛苦的自我重塑。面对上一个周期股权投资市场狂飙突进所遗留的问题,当前的挑战或许正是一个“不破不立”的机遇。
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市场逐渐转冷,且情况一年比一年严峻。尽管市场普遍认为私募股权行业是资管新规的误伤对象,但从同类资管产品的回报对比来看,私募股权基金并非是回报最好的一个产品,其商业逻辑本质上是遵循一种传统而简单的模式。
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都普遍认同自己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角色。而在一级市场,传统的VC更倾向于被视为投资人而非服务者或管理者。在新的环境下,GP生存变得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产品竞争力不足,股权投资作为金融产品的一种,应具备资管属性和功能属性。
结语
一级市场对头部机构的“祛魅”让行业变得痛苦,但同时也有人认为“祛魅”让市场看起来更加务实了,开始回归到最原始的投资逻辑。
GP首先需要帮LP赚到钱,其次,要想活着,就要满足LP的多元化诉求。
毋庸置疑,一级市场短期的痛苦仍将持续,但面对重塑的一级市场,需要GP自我革新打法,当过往的经验、业绩、品牌等优势不再适用当下及未来,此时GP需要重新审视与LP之间的关系并适应变化,构建自身的软实力体系,提高自身的功能价值,构建差异化优势。
“拼资产、拼赛道、拼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认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并勇于创新,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寻找到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每日|荐读
热文:一级市场的中年危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