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会出问题么。。
这两天看到个很有意思的新闻,标题是为什么说我国的养老金不可能出现问题。
之所以大家最近讨论这个事情的原因也很简单,去年开始1963年婴儿潮一代已经全面开始退休。
我们后续面临的是长达十年,每年接近三千万退休老人需要领养老金的情况,这是人类历史上都没有见过的情况。
不过这里我非常同意专家的观点,因为说的确实没啥问题,我们国家的养老金是一定不可能出现问题的。
原因是支出部分是可以预期的,只要延迟退休就可以实现多交少领,养老金整体上看就一定不会出问题。
只不过这个变化发生之后,从个体角度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养老预期,及早做好后续的相应准备了。
01
其实关于养老金的问题,之前已经有过很多次讨论了,最近之所以又开始掀起讨论,可能是因为一个传播比较广的采访视频。
在这个视频里,人力资源部的专家委员杨燕绥教授提到说,2014年开始全国养老金就出现缺口了。
按照人社部的预测是到2029年全国都出现缺口,之后到2035年的时候可能就把前面积累的几万亿养老金结余用尽了。
这里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了,这养老金我们不是一直在缴纳,个人账户不是有钱嘛,怎么还能耗尽了。
事情要说回到1997年,这一年我们国家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制度的决定》。
我们现在的养老金体系,就是从这个制度上面衍生出来的,按照这套体系建立了我们现在的所有养老金安排。
首先是建立了我们熟悉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其次就是确立了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制度。
只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在一个空账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做实。
而所谓的现收现付制度,也就是用现在年轻人上班缴纳的养老金,去养现在的老人。
也就是现在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只是在你账上记个数字,并不是实际存在你自己账户里的。
之后这个钱就被拿去,给现在退休的老人发养老金了。等于你个人养老金账户里是空账,但是记了个数。
等现在这批年轻人老了退休了怎么办呢,同样也是采用这个现收现付的制度。
也就是说拿下一代上班的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给新一代退休老人来发这个养老金。
可以看出在这个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面,维持平衡的无非就是收入和支出两端。
收入端是现在上班的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支出端是现在退休的老人领取的养老金。
如果整个社会的年轻结构年轻,也就是上班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多,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少,那么养老金的池子里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原理也很简单,交钱的人多领钱的人少,自然中间养老金结余这个蓄水池里面的水就越来越多。
我们看到过去养老金这个池子里面的大几万亿累积结余,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等后面整个社会变老了,年轻人数量变少领钱的老人变多了,情况就要发生逆转了。
等于说上班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变少了,但是退休以后需要领钱的老年人变多了。
这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上班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缴纳的,在现收现付制度下根本就不够现在退休的这批老人领取的。
那么这时候,就要动用之前养老金池子里的累积结余做补充,但池子里的累积结余也是有限的,等之前的结余做补充用完了就没有了。
我们看到新闻说,未来某个时间点养老金累积结余可能会耗尽,就是这个原因。
02
其实关于养老金这个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在新闻上被提起了,但之前关注度并没有现在这么高。
原因是之前几次婴儿潮生的孩子比较多,再加上咱们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年轻,紧迫感并没有那么强。
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七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也就是七个年轻人缴纳养老金,给一个老年人发养老金。
但是随着我们国家人口中位数年龄逐步提升,我们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不是那么年轻了。
在2015年的时候,这个人口中位数年龄还是36.7岁,现在已经差不多要40岁了。
中位数年龄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后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抚养比这个东西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前些年还是7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现在已经要变成了2.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也就是从7个年轻人缴纳养老金养一个老人,变成2.5个年轻人缴纳养老金,给一个老年人发养老金。
这里可以简单的算一笔账,就可以知道伴随着整个国家步入老龄化,抚养比发生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如果一个老人退休工资是3500块钱的话,那么七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只需要每个年轻人缴纳500块,这个负担其实不算重。
但是现在2.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的话,意味着这些工作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负担加重了很多。
因为如果在现收现付制度下这些年轻人全额负担的话,平摊到每个年轻人头上这个费用变成了3500/2.5=1400块钱。
到2032年左右呢,会变成2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这等于说平摊到每个年轻人头上这个费用变成了1750块钱。
可以看出在现收现付制度下的的养老金代际财富分配,随着人口持续老龄化对于年轻人来说,负担是越来越重的。
这时候我们就要动用之前国家人口结构年轻时候,池子里结余下来的养老金来补贴一部分,减轻现在上班缴纳养老金年轻人的负担。
这种情况下,就会持续消耗之前养老金池子里的结余,因为这个结余总量也是有限的。
按照人社部的预测,到2029年全国养老金都会出现缺口,之后到2035年的时候可能就把前面积累的几万亿养老金结余用尽了。
如果上面讲的看明白了,就应该知道养老金这个事情非常简单。无非一端是收入,另一端是支出。
收入端主要是现在工作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再加上之前年轻人更多老年人更少时候攒下来的结余。
支出端主要就是之前已经退休,和目前不断增加的婴儿潮一代的退休老人,这块未来十年这块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这也是为啥人社部会预测,到2029年全国养老金都会出现缺口。之后到2035年的时候,可能就把前面积累的几万亿养老金结余用尽了。
03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为啥新闻上说我们国家的养老金不可能出现问题,这不是后面收支不平衡会加剧,最后不会入不敷出嘛。
不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每年增加的退休老人的数量我们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也就是支出部分是可以预期的。
但年轻人少了以后,不是缴纳养老金的人收入在减少嘛。这时候只要延迟退休就可以多交少领,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养老金池子的支出。
也就是说年轻人少了以后,缴纳养老金的人少了,等于说是收入端的进账少了。
那么就要想办法控制支出,才能保证收支平衡,延迟退休就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而且除了延迟退休之外,国家从2014年开始还做了一件事降低支出,那就是搞了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
所谓的双轨制改革就是体制内外的养老金会并轨,也就是不再区分什么体制内外了,大家都要按照规定从工资扣缴社保。
不过为啥从2014年,开始做了这个养老金双轨制呢。其实前文说过原因,从2014年开始全国养老金就出现缺口了。
这个并轨对体制内的养老金影响有多大,之前我们在《养老金也要并轨了》里面,也专门展开详细聊过这个事情。
这里也可以看出未来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未来养老金这个池子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不然也不会把体制内外养老金并轨。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即使整个养老金池子压力越大,但未来并不可能出现很多人担忧的,养老金发不出来的状况。
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为啥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下文也会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逻辑的来龙去脉,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04
讲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先说一下现在国内有几种类型的养老金,这样能方便大家理解。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养老金体系里面,主要是由三大支柱组成的。
首先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金,也就是每个月从你工资里扣的社保。
这玩意只要你在正规企业上班,基本上是人人都有的,这个也是我们国家的主要养老保障。
以前我们常听到说养老金三个支柱里面的第一支柱就是这个,目前的总额差不多在6万亿左右。
第二个就是有些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待遇比较好,它们有一个职业养老金。
我们叫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不过这东西一般是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才有。
除了前面我们说的社保,也就是养老的第一支柱以外,企业年金应该算是养老的第二支柱。
这部分企业年金是你自己去交工资的4%,单位给你交8%,总共加起来是12%,这个养老金的池子大概有3.1万亿左右。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新搞的个人养老金,也就是现在每年最多交12000,还能抵扣个人所得税的那个东西。
你可以拿这个钱去买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拿这个钱存在银行做储蓄理财,也可以拿这个钱去买公募基金养老产品。
目前个人养老金这部分在全国的总规模,大概是200亿左右的样子。
到现在为止总共差不多有900万人缴存,人均也就存了2000多块钱。
这里说个题外话,其实如果回头看最近两年的情况,要是出于节税和养老储蓄保值目的。
这部分个人养老金拿来买锁定预期收益的商业养老保险,确定性是最高的。
之前我们在《养老金未来的新变化》里面,也曾经展开聊过这个事情。
因为一方面收入高的那部分人,缴存这部分个人养老金可以实现节税的效果,毕竟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另一方面每年虽然这个钱不算多,但是也要到退休年纪才能取,这就涉及到一个养老储蓄的保值增值。
这部分钱拿去买银行理财的问题在于,你能买的产品利率是随着市场利率下滑的。
但是你这个钱又要到退休以后才能取出来,中间这么长时间伴随着利率持续下行,很难找到什么合适的产品。
买商业养老保险当做是储蓄,就能实现这个功能。而且这部分钱还可以锁定预定利率,等退休就可以拿出来做补充养老金。
之前这部分钱我觉得投养老型的公募基金也可以,不过回头看从稳健角度并不是好选择。
这两年可能是因为资本市场不那么好,看看个人养老金投公募基金的产品,很多都不尽人意。
本来个人养老金存了之后除了节税,很重要的就是给自己存一笔稳健增值的钱年纪大了以后用,要是波动太大就不值得折腾了。
讲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也可以看出,未来第一支柱也就是国家给你的养老金部分是保底的。
能不能领到更高的养老金,让老年生活过得更宽裕,对大多数人来说主要取决于你的第二和第三支柱。
05
搞清楚养老保险的几种类型之后,这里我们可以把几种养老金的结余算个总账。
目前全国养老金池子的总规模,目前差不多就是不到10万亿的样子。
现在我们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算大数是2.9亿人。这个10万亿总数算到每个老人头上,差不多是每人3万块钱的样子。
不过人均3万这个数字并不多,而且后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个池子里面的钱消耗的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
当然了这么算不严谨,因为我们的养老金在并轨之前分了体制内,企业职工养老和城乡居民养老,各种养老金的给付差异很大。
除了之前已经有的结余,现在这个养老金整体池子的状态,你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紧平衡。
也就是现在上班的年轻人,刚好能养得起退休的老人,但是也没什么结余了。
如果有的年份或者地区入不敷出了,那么财政还得去给兜底,才能维持养老金正常发放。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四个字。开源就是想办法增加收入,节流就是想办法缩减支出。
比如这些年我们看到社保缴费基数提高以后,年轻人每个月工资里扣除的养老金越来越多了,企业扣除部分同样也在增加。
另外就是大家一直争论的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并不是让你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多干几年,而是延迟给你发养老金的年龄。
这样就可以多交几年少领几年,从而减轻养老金资金池的压力,实现开源节流的目的。
另外就是这个养老金结余要想办法投资,通过投资保值增值来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
虽然社保基金的水平一直都很高,但是最近两年因为资本市场不好收益率也不算高,比如2022年的基本养老金权益类收益率就只有0.33%。
最后国家在这一块一直都有财政补贴,以及国有资产往社保基金里面划拨作为补充。
大家现在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养老金的蜜月期过了,整个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厉害了。
整个养老金池子刚刚开始构建的时候年轻人多老年人少,也就是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年轻。
这时候年轻人交钱养老人,除了能给老人们不错的待遇,还能剩下不少结余。
现在出生人口不足,后面交钱的人少了,那么自然情况和以前就不太一样了。
06
这套开源节流的组合拳下来,整个养老金池子一定是可以持续而且没有问题的,这个事情专家说的一点都没错。
只不过从个人的角度讲,你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养老预期,因为和以前确实不一样了。
这里面重点要考虑的,是延迟退休以后那段可能没有工作的几年时间,中间靠什么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
因为延迟退休这件事简单说,只是单纯的把你领养老金的年纪往后推迟了。
但并不是让你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多干几年,然后再让你从这个岗位退休领养老金。
比如我们假设之前女工人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未来延迟退休落地以后到了65岁。
可能很多女性到50岁的时候就找不到工作了,找不到工作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了。
那么50岁到65岁中间这15年怎么办呢?这可能就要提早准备这段时间的日常开销才可以了。
毕竟过日子每天都需要钱,这些钱要么是你日常工作中赚来的工资这类现金流,要么就是花自己之前的积蓄。
这些积蓄包括银行的存款和理财,股票市场可变现的证券,买房做储蓄以后每个月能收来的房租或者是卖房变现的钱。
还有就是你买了商业养老保险,比如增额寿或者年金之后,到60岁开始给你按月返还的钱。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钱吧,你起码至少要有一样,能维持现金流入的收入。
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这段时间衣食无忧,不至于年纪大了还要为了日常生计发愁。
现在这代已经退休的老人,因为退休时候赶上了年轻人多退休老人少的养老金蜜月期,所以退休以后日子过得都不错。
很多老人在退休以后可以跳广场舞,也可以到处旅游,还有一部分帮着自己的孩子带娃含饴弄孙。
等到整个社会老龄化养老金蜜月期过去以后,慢慢的人口结构改变老人越来越多,可能从8090后退休开始,情况就会大不同了。
这个阶段我们会看到,老年贫困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点其实我们观察东亚的日本新加坡,欧洲的德国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以前很多人去日本新加坡旅游,都会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餐馆便利店打工。我之前在德国的德累斯顿,也会看到老人捡瓶子。
之所以这些发达国家的老人到了这个年纪还没办法安心养老,就是因为社会步入老龄化以后带来的变化。
延迟退休叠加养老金替代率下滑,再加上之前也没什么积蓄,所以养老金不够花了。
07
讲了这么多大家应该看明白了,所谓大家担心的养老金出问题,这个概率基本上是没有的。
因为只要通过延迟退休、降低养老金替代率等一系列开源节流的辅助手段,养老金一定是不会出问题的。
但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之后对个人影响很大,比如在现收现付制度下交养老金的人少了,但是领养老金的人多了,所以延迟退休落地是必然的。
在这个大背景下,最典型的变化可能就是新一代年轻女性不会再有什么50岁退休,领钱跳广场舞这种可能了。
不过女性从50岁延迟退休到65岁,也并不意味着会在原来的岗位呆到65岁,这道理也很简单。
因为企业并不傻,你到这个年纪工作能力已经开始下降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没人会这么雇佣老年人。
现实情况可能是在延迟退休到65岁才能领养老金之后,你到50岁就要离开工作岗位。
这中间的15年时间,你如果手上没啥继续可能要接受再培训转做体力劳动,比如护工之类的依靠体力赚钱。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难道我读了那么多年书,职业生涯上半场在写字楼做白领,职业生涯的下半场要去做体力活了么。
其实职业生涯这个事情,对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基本上除了体制内之外,到了一定年纪竞争力降低就会被企业淘汰。
未来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多数年轻时候没存到钱的普通工薪阶层的情况大概率都是延迟退休加中年转岗。
以前我们写过篇《35岁是个坎,为啥到岁数就不想要你了》就是说这个事情。
所以如果延迟退休以后65岁领养老金,但是50岁就已经要离开工作岗位,那么大概率中间15年是要转做体力劳动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近邻新加坡还有日本,都已经是特别寻常的社会现象了。
很多人就是到了50岁,就要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中间15年转做体力劳动。
比如去养老院做护工或者园丁,又或者送外卖或者便利店收银。之后到65岁领取养老金,一代代循环往复。
转岗做体力劳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钱。这段没有工作的时间,需要有收入来养活自己。
尾声:
想要年纪大了日子还过得去,很重要的就是年轻时候多存钱,还有就是养个年纪大了可以给自己支持的好孩子。
能不能养个好孩子有点薛定谔的不确定性,可能我们相对比较能把握的,就是尽量趁年轻多存钱。
这样才能争取主动,让自己在失业前手里有更多的积蓄,才能有钱作为养老的现金流。
这期间最怕的是:好多人在前些年高速增长的时候因为赶上一波产业红利,认为会认为自己的高收入会持续下去。
也就是这样才产生虚假的财务幻觉,花钱开始大手大脚,而不注重积累财富。
其实收入快速降低或者清零,随时都可能发生。疫情结束之后这两年类似的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
通常根据个人条件不同,其实能作为养老积蓄的东西形式有很多,包括银行的存款和理财,股票市场可变现的证券。
有钱的高收入群体可以在大城市核心区买房做储蓄,以后每个月能收来的房租或者是卖房变现的钱,未来都可以作为养老的用途。
另外还有个选择就是可以选择买商业养老保险,比如增额终身寿或者养老年金这类产品。
到合同约定的年纪。可以去领给你按月返还的钱,作为养老现金流,比如最近的安享颐生 就是性价比不错的产品。
可能相对大城市核心区的房产,商业保险比如养老年金或者增额终身寿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门槛更低,也相对更确定的养老补充。
毕竟大城市核心区房产总价非常高,算算账就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够买得起。
而且安享颐生这类商业养老产品的期限和领取,也和普通人养老的场景更为匹配,确实可以作为选择考虑一下。
其实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钱吧,你起码至少要有一样或者几样能持续维持流入的现金流收入
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这段可能Gap的时间里衣食无忧,不至于年纪大了还要为了日常生计发愁。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