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理想八旬”的生活什么样?

“理想八旬”的生活什么样?


“忙养而不闲养”的长寿哲学


已过完八十大寿,但刘玉兰的脚步依然轻快,嗓门洪亮。刘阿姨毕业于哈工大,在中建一局搞了一辈子建筑。她是典型的东北“社牛”,一路走南闯北,国外也走了三十多个国家,现学了英语三百句,就能蹦着单词和老外聊得热火朝天。


很多老人“退休”后,整天“休”息,反而“退”化——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看手机,身体机能反而更快衰退。刘阿姨现在每天都很忙碌,她每周要做三次八段锦、三次经络操、打三次门球。她不仅担任“五月花”门球队的队长,教新手、带队员,还担任着燕园的居民代表,为养老社区的优化出谋划策。


当时73岁的刘玉兰赴北极圈旅游、探险


刘玉兰的老伴儿是她的大学同学,十年前去世了,之后她一直自己生活。两个儿子想让妈妈跟自己住,但刘阿姨自在惯了,也不认同“养儿是为了防老”的想法。后来儿子的朋友推荐了泰康之家·燕园,刘阿姨实地探访后,发现燕园的居民素质很高,“可以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立即开开心心地住了进去。


泰康之家·燕园是泰康保险集团在全国投入运营的第一个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于2015年开业。而早在2007年,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就开始了探索养老之道。只因他在自己母亲身上看到了中国老人身上“难以克服”的节俭和传统——尽管家里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但从匮乏时代一路过来的老人,保留着很多顽固的习惯:家里看过的报纸、喝过的可乐瓶,都收起来卖废品;好吃的要留给孙子,对自己一省再省。他认为,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态度急需一场“养老革命”来改变。经过十多年的用心经营,他当年头脑中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泰康之家·燕园


泰康之家·燕园的常见场景与大众对传统养老机构的刻板印象颇为不同:下午三点钟,燕园活力中心的跑步机都被占满了,满头华发的阿姨们正在跑步机上快步走,身姿挺拔,步履轻健;椭圆机则被四位爷爷占据,双腿用力地蹬踏着。即便坐着轮椅的老人,也会在运动健康指导师的陪伴下,做着运动,整体呈现一种蓬勃的活力。


在泰康之家的养老社区,有专人定时做保洁;有优秀厨师和营养师联手打造美味餐食;有一群“专职儿女”服务日常生活。这让刘玉兰有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而她最喜欢的一点是:自由。“想干嘛就干嘛,想睡个懒觉,睡到几点都没人管你。”


泰康之家主张的养老哲学是:“养老要忙养,而不能闲养”。活动部会设计很多精彩活动,它是燕园的核心部门之一,员工学历较高,很多是养老服务科班出身,擅长设计适合老年人的各种文化活动。但这里更多的课程和俱乐部都是居民自己自发组织的,老人们在这里发挥余热,进行着“银发价值再创造”。


在燕园的乐泰学院,现在有40多门课程、近40个俱乐部,包括民歌合唱队、歌剧小组、腰鼓队、京剧组、配音秀、电吹管小组……甚至还开设过冷门的世界语课。出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目的,数独、桥牌、围棋、掼蛋等益智游戏,在这里很受欢迎。


老人们会不定期开展各类文娱活动


著名导演郑洞天也是泰康之家·燕园的居民,他长期在燕园主持电影沙龙,居民们会一起参与关于电影的讨论,影评水准很高,比如诺兰神作《奥本海默》放映后,在场讨论的燕园居民中就有五位物理学家,不仅评论剧情,还涉及到学界泰斗的雅闻轶事以及高深的前沿理论。


更有“重头戏”燕园科技讲堂,不仅有在燕园生活的院士、教授经常做科普;还会邀请社会上的知名专家学者做讲座;也有老人退休后,开辟出研究新赛道,为大家做分享。长辈们相互链接、相互引领,激发了内在活力。


宋建云是燕园科技讲堂的服务组成员,为很多讲座出谋划策。此外,作为一位“杂家”,他也曾通过一些课程和讲座,与邻居交流,包括数独讲解、“回望宋朝”讲座以及读书分享等等。他还基于自己的理财实践经验,给燕园的居民讲过“理财系列课”。说起理财,他拿选择养老机构的决策过程举例:在入住燕园之前,他考察过很多养老机构,但原则上是更多地去看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看房地产商兴办的养老社区则比较少。


宋建云在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宋建云的逻辑是,养老社区是重资产,前期投入很大,一般要八到十年才可能盈利,一般房地产商的“负债期限和成本”决定了他们总有一种“卖房”冲动,让人担心买断长期居住权之后,后期服务是否能依然保持期初的水准。而保险公司的保险负债期限长,和养老社区的资产能更匹配,按月收费模式也让长期服务质量更有保证。“再一个,保险公司有银保监会监管,不能轻易倒闭,所以安全性会更好一些。”宋建云说道。


当前国内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大多也是轻重商业模式并举,宋建云判断道:“泰康选择了重资产模式,当然会更坚持长期主义。”




医养结合为幸福晚年托底


很多长辈刚入住到燕园时,是坐着轮椅来的,比如郑洞天导演。他曾谈到:“我是被轮椅推进来(燕园)的。当时我有很严重的心脏病,但在燕园居住两年后,我的生活竟然可以完全自理了。下楼就能看病、随时有医生可找,是最重要的一点。医养结合也是泰康之家最显著的特点。”燕园居民们之所以能畅享“理想八旬”的生活,是有泰康的医养体系在托底。


每一位入住燕园的老人,都会经历专业评估、确定照护等级及入住业态、设定照护目标、制定照护方案等标准流程。身体、精神状态较好,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长辈会入住到“活力区”,也就是独立生活区;如果是失能、部分失能以及失智长者,则会入住“护理公寓”,专业护理团队依据泰康国际标准长期照护体系(TK-LTC)提供兼顾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的照护服务。


滑动查看更多

泰康之家·燕园的环境与设施


在泰康之家,“1+N”多学科团队实时在线,不仅有管家、社工和个案管理师作为“专职儿女”贴心照顾,还有医生、护士、康复、护理、药师、文娱、餐饮、运动、运保等多学科团队的专业人员配合支持,从换灯泡到教老人用智能手机,从陪长辈聊天到为长辈领药、送医,从文娱活动到运动康复,长辈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并提供不同专业角度的高品质服务。


工程队检查、维修社区设备


表演艺术家于洋与妻子杨静是电影圈著名的恩爱伉俪,2018年10月,将近90岁高龄的夫妇俩选择来燕园安享晚年。


在燕园护理公寓,于老夫妇每天的生活有专业有素的护理师帮助打理:护士早晚监测血压、血糖;不舒服了,在房间里一拉绳就可以呼叫医生;餐饮服务团队制作科学营养的餐品,每餐送到餐桌;每天的康复治疗课可以延缓功能退化;文娱活动让两位老人开心快乐……


于洋与妻子杨静已相伴70余载,始终情深意笃


燕园的专业服务给于老的女儿于静江带来了诸多惊喜,“有时候我们越是对自己最近的亲人越没有耐心,但是在燕园,护理团队做到了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这种‘三心’服务是我们子女有时候也无法完全做到的。”


八九十岁老人的子女往往年纪也很大,他们带父母看病,排队、拿药、检查、缴费、住院,每个步骤都是过关,于静江就心有余悸地说:每次带父母去医院看病都得掉一层皮。


而燕园社区有自己的二级康复医院——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楼上楼下走几步就到了,拿药看病都很方便,“这不是一般的养老机构能做到的,我感觉甚至比一些‘高干病房’还要好。”于静江说道。医养模式是泰康之家的独特优势,通过“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创新医养融合模式,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医院”,无论是突发急救,还是日常的健康管理,都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实时在线。


老人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医养融合模式让老人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泰康之家的医疗体系坚持防大于治。刘玉兰对燕园的“慢病管理”非常推崇,家庭医生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健康建议、进行慢病管理。泰康之家通过各种精准化管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在泰康之家内分泌医学首席专家、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杨文英教授的带领下,燕园康复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已帮助600多位长辈平稳控制血糖,随访1年后空腹血糖达标率8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大于70%。


除了慢病管理,燕园的急救体系也非常强大。泰康之家老年医学及急诊医学首席专家、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付研,原是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主任,她最擅长的就是老年急诊急救。


泰康之家的急救系统突出的就是:“快”。每个房间都配备拉绳警报装置,当老人身体不舒服,或者社区的工作人员发现老人身体出了问题,就能立刻拉响警报。收到报警后,医生和护士会抓起急救箱奔向现场,救命的装备早已分门别类地放好;到现场后进行抢救操作;管家作为老人的“专职儿女”,也会第一时间出现;同时保安也会到场,助力维持秩序、抬担架、推车等事宜。这个四合一团队守护老人健康,为抢救生命而争分夺秒。


中风、窒息、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器官衰竭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老人生命安全,抢救越及时效果越好,医疗花费也越少。


付研最近抢救的是一位89岁的老奶奶。这位长辈平时身体很好,前几天突然间觉得不舒服,立即拉绳。老人被送到燕园康复医院的抢救室,检查发现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当即紧急启动北大国际医院急诊科的“绿色通道”,“上了手术台后,室颤了6次,冠脉被堵得死死的,幸因抢救及时,长辈现已康复。”


付研(左一)团队的医疗急救,为老人们的健康增添了重要保障


85岁的老爷子郭莹曾在2020年7月和9月做了肠癌和肠梗阻两个大手术并且禁食禁水50天后,体重比手术之前减少了整整36斤……身体弱到走路都走不动了。经过了燕园医生、厨师、营养师的合力护航,“今天的我红光满面,底气十足,所以我特别要感谢燕园,对我有再造之恩。”说到此处85岁的郭老爷子声音哽咽,眼角泛起泪花。


康复后的郭莹老人在表达心声


经过管家、护理师、营养师等“专职儿女”们专业系统的照护,有的老人由医院的常客变为稀客;有的老人体重由出院时的80斤,增重20多斤。


“1+N”多学科团队中的重要一环是护理师,他们会协助照护区的老人起床穿衣、如厕洗澡、打餐送餐、就医康复、恢复性锻炼……长时间的朝夕相处,彼此的感情很深。


资深护理师董明明说道:“很多护理师觉得‘这个工作平凡而伟大’。”他们通过自身的专业性和情感付出,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持续护航。于老的女儿于静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也诚恳地称赞:“泰康之家的护理服务在国内来讲是可以拔头筹的。”




养老社区正在批量化复制


泰康之家的养老社区在设计建造之初就采用了“适老化”思维,走在园内,随处可以看到适老化的细节:每个房间的鞋凳、马桶、浴室都是适老化定制的;茶几边缘呈弧形上翘,避免药片滚落到地上,老人去捡时发生危险;电梯内有扶手且开关比较慢;风雨连廊在天气不好时也能方便老人出行,避免滑倒骨折。



泰康之家在细节中处处体现了对老人的用心和照护


设备和硬件上的用心,同样体现在“软性”的服务上。陈东升反复强调:服务品质是泰康之家未来保持长期稳定核心竞争力、打造养老品牌最核心的一点。”从2023年开始,泰康之家的服务再次升级,进入2.0时代。


高品质服务的核心是人。泰康之家和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在高校设立“泰康班",以此解决高水平护理的“人才荒”。经过专业培养,这些新一代护理师具备成熟的职业素养、价值观,同时也有一颗照护长辈的心。


泰康之家还构建了多种渠道并行的意见反馈系统,刘玉兰和宋建云都表示:“我们提意见很多,是社区的‘意见’大王,也常常有邻居要求我们代表他们反映意见与建议。”每个泰康之家居民的房间内,有一部大字版的电话,一键就能投诉,而且是直接投诉到泰康保险集团的95522客服团队,反馈更加快捷。在反馈系统的千锤百炼之下,适老化和各项服务持续精进。


泰康之家总部专门成立了“服务与质量综合评定”检查组,共有几百条检查标准,以此考核一线的社区管理团队,保证了服务品质的标准化和品质稳定,从顶层设计上把控服务品质。


一线服务人员会及时为老人们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运营九年来的成功经验,也被梳理汇编为一本轻量级的服务标准手册,新入职的服务一线员工,可以拿着标准手册按图索骥自学,快速拉齐泰康的服务标准。


这一套服务提升的组合拳,很快见到成效。据泰康之家助理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惠丰介绍:“2023年,我们的客户服务满意度创了历史新高。”


《经济学人》2023年曾刊发封面文章《活到120岁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想象的前景》,介绍当代科技对寿命的种种加持。而有了医药科技、人工智能和高水平养老服务做依托,在医养体系的全程护航下,健康且高质量的长寿变得更常见。


目前泰康之家的入住居民中,不少人是共和国建设者,不乏院士、大学校长、知名专家、艺术家、大企业高管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居民超1100 人,其中活力居民平均年龄是82.3岁;护理区的居民平均年龄是85岁,远超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与此同时,泰康之家这种养老社区,正在批量化复制。包括已经开业的20家在内,泰康在全国布局了35城40个项目,目前已经入住了超12000名居民,全部建成后将可容纳8.5万名老人。


老人们在泰康之家养老社区自在地安享晚年


老人在养老社区享受晚年的同时,也在进行着“银发经济再创造”:钱理群教授是燕园的第一批居民,76岁后出版了14本书,再次掀起创作高潮;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弟子钮薇娜,用“建筑工程进度表”的方式解读宋词,95岁的年龄开始直播,成为网红奶奶……


刘玉兰现在每天除了玩,就是健身、听讲座、读书、写诗、酝酿写回忆录。她在燕园结交了几个新闺蜜,大家教育程度、经历背景相似,很有共同语言。泰康之家在全国是连锁运营模式,老人们未来准备开启旅居式养老:“阳春三月到苏杭体会‘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冬天去大理感受‘洱海月映苍山雪,下关风吹上关花’之美;雨季时去重庆玩味‘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意……”刘阿姨描绘着自己的构想,趁着现在身体较好,准备立即行动起来。


刘玉兰和好友们一起参加活动


作家渡边淳一曾谈到:人生最后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一个人这辈子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刘玉兰深表认同,她补充道:“人生的智慧之火不能熄。对老年人来说,泰康之家,是另一个春天的开始。”


老人们的人生后程,不再是常见的“攒瓶子、带孙子”,而是自由、轻松、美好,为人生书写出一个漂亮的结尾。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路瑞海

作者丨方禾

设计排版丨Cc

图片来源丨泰康之家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新闻

理想的家什么样?从“栖息地”到“充电站”寒门能不能学医?什么样的人“配”学医?学医之后只能当医生吗?看完这三千字就明白了什么样的学校盛产“水硕”?UCL算吗?“什么样的男人,才真的适合你?”什么样的生意才叫“好生意”?征集:你眼中「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被写入 2024 政府工作报告的“低空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会?学历越来越“贬值”的时代,什么样的孩子未来才有优势?4个能力是关键“生性凉薄”的孩子是什么样?心理学:有2个特征,你遇见过吗?征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份好工作?“骑着龙飞”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魔都最高薪酬”请来了什么样的老师?包校前校长吴子健的新高中又发大招……「国际景观大奖」期待什么样的优秀设计作品?|直播预告什么样的方便面,才能「泡」到现在的年轻人?iWanna「背景提升」项目能对接到什么样的岗位?|高频问答什么样的人,才敢说“一生爱一人”?谢维和:教育家的“样子”——今天的教育家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素养呢?“微笑女孩”铁嘉欣:拒绝百万暴富,选择乡村生活的她如今怎么样了?“2024值得关注的女性投资人”榜单获奖者闫怡勝:什么样的品牌可以穿越周期?什么样的花园,可以激发城市人的“20分钟效应”?“美国教师节”又要来啦!给孩子老师准备什么样的小惊喜,来感谢他们日常的辛勤付出呢?四十多年前的大学生活什么样?从人夫感到“媳妇哥”,谁在塑造互联网上的“理想男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