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空气悬架赛道,似乎开始遇冷。
日前,理想在《理想L6答网友热门问题》(第二期)中,官方首次强调:理想L系列的空气弹簧版(也就是空气悬架)和螺旋弹簧版在多数情况下的驾驶感受非常接近。
实际上,从理想L9导入空气悬架开始,到理想L6取消空气悬架,背后既有车型定位的不同带来的成本压力,也有车企对于车身舒适度的新思考。
正如理想官方表示,“针对家庭用户的使用场景,我们针对螺旋弹簧的特点,通过悬架衬套的匹配和CDC减振器的调校,使车辆能够更好地隔绝路面振动和冲击。”
而市场数据似乎也在验证这种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空气悬架车型交付12.03万辆,同比上年同期仅增长13.81%,环比上一季度则是下滑29.65%,这是2023年以来首个季度下滑。
这背后,存在一定的终端市场销量变化的因素。比如,多款车型标配空气悬架的理想,今年一季度新车交付同比仅增长57.99%(较上年同期小幅下滑),相较于年初制定的100%增长目标出现较大的落差。
此外,以今年一季度为例,30万元及以上车型贡献空气悬架(前装标配)交付占比仍高达95%以上,也凸显市场下沉的巨大潜在成本压力。
以保隆科技为例,2023年空气悬架业务营收达到7.0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74.75%,毛利率为24.57%,同比下滑1.68个百分点。按照产销量数据,该公司当期空气悬架销售量148.65万只,折算单价为471.58元,同比2022年反而增长21.81%。
数据显示,作为公司旗下主营空气悬架、智能驾驶业务主体的合肥保隆,2023年营收7.36亿元,亏损1,743.76万元。该公司强调:伴随空气悬架产品的渗透率上升,该领域的新进入者增多,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作为中国本土空气悬架的领头羊,浙江孔辉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2.15亿元,净利润2222.68万元;而上年同期营收为3.68亿元,亏损0.58亿元。不过,按照净利润测算,2023年净利润率也仅为不到2%。
而另一个小插曲是,作为孔辉的股东之一,小米并没有在第一款车型SU7采用前者的空气悬架,而是选择了另一家上市公司—拓普集团的方案(首次量产)。这也进一步凸显市场白热化竞争的态势。
不过,在小米SU7,同样是受制于成本,最终仅在顶配车型—SU7 Max标配空气悬架。这意味着,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小米来说,当下空气悬架的成本依然较高。
而在此前,主打25-35万元区间的华为鸿蒙智界S7,同样也是仅有顶配版本提供空气悬架+CDC配置。此外,比亚迪也在去年明确:单CDC主打中低端普及(30万元以下)、空气悬架主打中高端,而智能液压悬架则定位高性能以及多路况全场景。
从2021年开始,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受益于自主品牌主打底盘控制升级,空气悬架赛道也经历一波增长潮。尤其是理想、极氪、小鹏、比亚迪等少数品牌带动,一度让市场对空气悬架的未来增长预期高涨。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气悬架交付56.88万辆,同比增长103.07%。而在去年8月,首次站上月度交付5万辆大关。
不过,从空气悬架到智能悬架,还有极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尽管短期内,国内市场依然会倾向于相对成熟的空气悬架+CDC组合,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寻求突破。
比如,去年,比亚迪发布的全栈自研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也有一款搭载智能液压悬架的云辇-P,通过控制减振器进油量、阻尼调节阀、刚度调节阀,实现车身控制的动态调节。
数据显示,云辇-P集成了机械、液压、电动三大技术,悬架调节行程可达200mm,系统举升力可达5吨。同时,四轮联动功能为悬空轮减振器输送油液,拉长悬架行程,最大轮差高达620mm。
而这些参数性能,是目前空气悬架+CDC无法达到的能力。此外,云辇-P提供多挡高度调节和三级刚度调节,其中二级刚度应对快速过弯或加减速,提升支撑性(这也是目前空气悬架侧向支撑的弱项)。
此外,蔚来全新一代旗舰车型ET9将在2025年上市,首发搭载的天行智能底盘系统就包括了一套集成式液压全主动悬架,每个减振器高度集成独立电动液压泵,实现比空气悬架超60倍的车身调节速度。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与近年来在乘用车市场风生水起的空气悬架不同,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调整可以实现即时响应,这意味着,可以与车身传感器实现更好的协同融合,尤其是智驾系统。
比如,对于AEB及紧急变道辅助来说,车辆存在偏航的倾向。系统可以通过修改不同弹簧减震部分的参数,控制偏航率和抓地力,从而可以优化刹车和转向性能。
而作为传统Tier1巨头,采埃孚也在主推电控液压产品,相比空气悬架,液压悬架瞬态响应更快,对车身动态控制更有利。通过在减震器上加电子油泵(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进油孔和排油孔),可以快速调节悬架高度。
此外,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各家空气悬架供应商依然在不断抢夺前装订单;比如,从去年至今,保隆官宣的空悬定点项目,预期总金额就达到了约25亿元。
另一家中鼎股份旗下的AMK(安美科),到去年底,国内空悬业务已获订单总产值约为121亿元,其中总成产品订单总产值约为17亿元。
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增速的陡降,尤其是降本压力之下。正如保隆科技直言,定点并不反映主机厂最终的实际采购数量,目前项目总金额仅为预计金额,后续实际开展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2024年一季度为统计口径,中国乘用车市场26个搭载空气悬架配置的在售车型品牌,搭载量TOP5品牌就贡献了整体市场超80%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