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豆瓣8.6:剖开中产家庭隐性暴力,揭示孩子成长中的隐秘疤痕…

豆瓣8.6:剖开中产家庭隐性暴力,揭示孩子成长中的隐秘疤痕…

8月前
作者 | 柯察金
来源 | 外滩教育
ID | TBEducation


最近的院线里,值得一看的甚少,但也出现两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佳作,很巧,皆与“坠落”有关。

《坠落的审判》,聊婚姻里的一地鸡毛;

另一部,则少有地谈及教育,而且居然还是港片,

片名不带“坠落”二字,讲述的却也是10岁学童坠楼的隐秘故事。

导演卓亦谦凭此获得12项金像奖提名,并拿下新晋导演奖。

电影其名,叫作《年少日记》。

去年在上海电影节亮过一次相,没赶上,好在今年又正式上映,

豆瓣评分已经涨到8.6分,是部难能可贵的作品。


整部影片非常安静、克制,没有任何过度煽情,几乎在沉默中令观者落泪。

如果有朋友说是湿着纸巾看完的——

那么大概率不是夸张的营销,而属于“自来水”——这个词用在这算是双关吧。

当然也看到有人说,看此片无共情之处。

这当然正常,大概还是件好事,说明生活很幸福,只有阳光没有阴霾。

不过在外滩君看来,三流作品才爱“设计”催泪弹,好的作品不需要所有观众都同情,关键在于引发每个人的思考。

看完此片,不敢再轻视思考。

良性的教育需要思考,思考能挽救即将“坠落”的生命。




《年少日记》,顾名思义,以一个男孩在生前所撰写的日记(也是遗书)为线索。

开幕即揪了把心,

在过去的时间线里(十多年前),我们看到小男孩郑有杰从高楼一跃而下,好在只是跳了个小台阶,毫发无伤。


回到现在的时间线,

临近香港DSE大考,中学老师郑Sir在班里发现一封匿名遗书,他决心找出作者、防患于未然。

遗书上一句“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勾起他的记忆,

随着一部尘封的日记本被翻开,时间又回到过去。


人物关系很简洁。

这是个律师之家,父亲郑自雄,母亲郑黎嘉欣,然后是两个儿子,哥哥郑有杰,弟弟郑有俊。

我们还没法判断郑Sir是两兄弟中的谁。

总之另一个在10岁时从楼顶坠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导演使用了悬疑电影里常用的“叙事诡计”,手法很高明。

在两兄弟中。哥哥的性格天真烂漫,喜欢看热血漫画,脑子里装满了奇妙的想法;

弟弟则总是忙于学业、考试,表示自己虽然擅长学习,但并不喜欢。

很多人一开始都认为,活下来的郑Sir应该是哥哥郑有杰,

因为他的理想正是当个好老师,而且开幕时的似跳非跳也像个小插曲而已。

然而随着影片深入,大反转来了,坠楼死亡的竟是哥哥有杰,那个贡献了全片最多笑容的男孩;

而好学生有俊,则做了一位沉默寡言的老师……

于是乎,电影似乎同样转向了一场“坠落的审判”——到底是谁杀死了哥哥?

郑有俊摩挲着哥哥10岁留下的发黄纸页,一个文字又一个文字地读下去,

一滴泪接着一滴泪,陷入无尽的沉思……




苦痛源于暴力,而暴力在影片中的呈现,是逐渐升级的。

影片开头的一次慈善会,揭示了郑家的体面。

父亲郑自雄在香港有着不错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以至于很阔绰地给学校捐了一笔款子,并在全校发表演讲;

小儿子有俊带来一段出色的钢琴演奏,妻子、大儿子在掌声中,在台下盛装出席…

尽管“中产”不是个特别清晰的定义,但郑自雄显然超过了这个界限。并且,还是白手起家。


精明能干的郑自雄,无疑是“××梦”的获利者和坚定拥护者。

在他所缔造的这个东亚家庭里,他信奉着两件事:

家里的一切都是自己赚来的,这决定了他是无可厚非的一家之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没有收获,一定是没有更努力

如果说小儿子有俊让郑自雄很满意,那么大儿子有杰则像是个反义词,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学习能力扶不起来。

没有收获的哥哥,不可避免要经受棍棒的洗礼。

家里的鸡毛掸子,似乎也是郑自雄专门教训大儿子所设。

肢体暴力外,还有言语暴力。

有杰其实是个很可爱乖顺的小孩,他渴望成为弟弟那样出色的人,

于是甚至比其他小孩更显得“懂事”,比如帮父母做早餐讨好他们。

在慈善会上,有杰也想刷刷存在感,赶紧给妈妈递过去一杯水,并且“卖弄”了句英语。

结果回去路上,父亲却颜面尽失般地严厉训斥他,

因为有杰把“glass of water”说成了“cup of water”。

“不会讲英语就不要讲。垃圾!”

到这里,我们仍然不能确认跳楼者的身份。

因为有杰看上去是个有点“钝感”的小孩,他还是会笑,挺会用各种方法排解。

比如跟着玩偶演对角戏,听校长说“写日记能变聪明”所以开始记事,把自己想象成漫画里的超级英雄……

有次考砸了,他还主动把鸡毛掸子递给爸爸。

然而,表面的暴力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正如皮肉之苦并非最难以忍受。

真正的暴力就像黑云压城城欲摧,在显性暴力背后,还隐藏着更痛苦、更深刻的隐性暴力。





这种隐性暴力,或者说是一种结构化的暴力,大体可分成三个方面。

其一,“金字塔式”的权力暴力。

父亲不必多言,是金字塔的权力顶端。

剧中的母亲,本应是孩子的另一护盾(很多时候是最后的护盾),

但有杰的妈妈一方面确实是在家庭中缺乏话语权;

另一方面,她对儿子的关心大多数时候也局限于他的成绩、表现上,并没有情绪方面的照料。

处于塔尖下面一层的母亲,接受丈夫的“熏陶”,长久以来形成如此逻辑:

孩子争气=老公满意=家庭和睦=皆大欢喜;

反之,孩子不争气=老公不满意=她要承受压力=家庭破裂=大家都不开心。

她常常怪罪大儿子,“为什么要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如此,大儿子成为家里“最不安定”的因素。

当有杰又一次因成绩被学校叫家长后,母亲一边哭泣着一边愤愤对他说,

“以后如果我跟你爸爸离婚,一定是你害的。”

她看似总在大儿子身后“擦屁股”,其实从来都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段时间,有杰因为学业压力每天都睡不着觉,

在课堂里忍不住要呕吐,表示希望像别人一样看看精神科医生。

母亲断然拒绝,并且说:

“看什么精神科?精神科是给有精神病的人看的。”

这话像极了那些说“抑郁症都是吃饱了”的人。

看来艺术的确是来源于生活。

再说二儿子有俊,他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是很稳固的,

但这种稳固完全依托于成绩、受到父母的赏识。

抽中了脑子灵光的基因彩票,有俊不管学任何东西都表现优异。

然而,对于这个被嫌弃的哥哥,有俊选择了远远地旁观,事不关己。

当哥哥哭着要抱住他寻求安慰时,他也总在睡觉。

*哥哥痛苦地抱住睡觉的弟弟

而有杰,毫无疑问,是整个家庭结构中的最底层。

其二,社会层面的“观念暴力”。

这种观念简单概括,就是郑爸崇信的“××梦”,或称“优绩主义”(Meritocracy)。

优绩主义并非贬义词,它只是用一种优胜劣汰的方式,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成功。

然而丛林法则若完全施加于教育事业,则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观念暴力。

在影片中,其实出现过一些能够拉哥哥一把的人,

但可惜,当家庭和社会整体而言都倾向于优绩时,这种救命稻草本身也朝不保夕。

有杰在钢琴方面也非常迟钝。

不过,他有一位天使般的女家教Miss Chan,总是很耐心温柔地鼓励他、开导他。

正是这位钢琴老师听到有杰敞开心扉说,长大后想做一个理解、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然而没过多久,Miss Chan就被辞退了,理由是“她教不好钢琴”。

接替她的是位严厉的男教师,就像有杰在学校里遇到的所有凶巴巴的老师们一样。

男教师对大哭着的有杰说,哭完了继续练,眼里没有一丝怜悯。

有杰在当晚的日记里写道,“想念Miss Chan。都怪我弹不好琴,害她被赶走。”


有杰在每个夜里失眠睡不着觉时,就会看他最喜爱的漫画家的少年漫画。

打着手电筒看漫画,能够让他稍微安心。

没想到有天他从电视新闻看到,这位漫画家被发现在家中自尽身亡,

消失在香港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化大都市里,宛如一缕白烟而已。

有杰心里的英雄圣殿也猝然崩塌了。

其三,“异化”的暴力。

在郑家这个精英家庭,父母的爱是明码标价、需要高回报的。

弟弟受到更多的爱,也只是因为他让父母的面子过得去。

一个10岁的小男孩,本应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像热血漫画故事那样天真,

然而年纪轻轻的有杰已被告知:个人的价值是与成就紧密相关的。

有成就,便可以去迪士尼,到美国旅行,买更多的玩具;没有成就,就是废物、垃圾、不孝之子。

人不再是目的,而是异化成了追求目标的工具。

人的自我价值,不依靠内在,而单凭外在的社会评判标准来实现。

跟随着有杰的视角,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他的恐惧——

害怕成绩不好,害怕留级,

害怕父亲的言语肢体暴力,害怕母亲失望的眼泪,

害怕老师的责骂,害怕所有玩具、漫画都被扔掉……

已经濒临精神悬崖的哥哥

尤其是在被逼弹钢琴那段,后来看到有人评论说,

屏幕的小孩分明是童年的自己,一边哭着、手指抽筋,一边在父母的威逼谩骂中摸索音符。

生命停留在10岁的郑有杰,在日记中的最后一句说,

“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如果我离开了,很快,大家都会忘记我的”

第二次纵身一跳,这次终于重重落地、迎来解脱。

而这个孩子在片中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到这里故事结束也未尝不可,但导演还有些想说的话。

好学生有俊,那个目睹哥哥被逼死的弟弟有俊,长大后又活成什么样呢?

在有杰离开后,讽刺的是,他在世上的痕迹似乎真的很快消失殆尽。

他的过世理由,对外公开的是“生病”。

母亲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是摘掉了婚戒永远离开了这个家,也彻底抛弃了另一个儿子。

有杰房间的一切东西都被清理干净,除了他的那本日记被弟弟藏起来,封闭在心底。

当初那个三好学生有俊,长大后摇身一变,成了中学老师郑Sir。

这么聪明的郑有俊,到底还是没有成为父亲眼里出类拔萃的大人。

有俊的潜意识里不断浮现出一张稚嫩的脸,时而哭,时而笑。那是他哥哥有杰的脸。

他记得有一次,哥哥带着他去了自己的秘密基地天台,

哥哥说,你有什么想说却没说出来的话,都可以对着天空发泄。

有俊说,学习让人好闷啊。哥哥第一次知道,原来成绩那么好的弟弟,也并不是爱学习。

弟弟和哥哥短暂的融融时光

哥哥去世那年,有俊还未能完全理解“死亡”的涵义。

他对爸妈说,下次如果再去度假,要带上哥哥。

成人后的有俊,似乎是捡起了哥哥的理想,做了中学老师。

时至今日,这座城市学生的压力似乎比过去只大不小。

有俊说不上是多温柔的老师,只是发现匿名遗书的那刻,他下意识决定应该谨慎处理。

然而被校园暴力的听障学生Steven,让他不要多管闲事,因为“全校都知道郑Sir正面临婚姻危机。”

电影的英文名字,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直译是时间会让一切翻篇,

但童年心里的疤痕,却不是那么容易过去。

有俊长成了一个别扭的大人。

没有人教会他健康良性的“关系”是怎样、“爱”又是如何,

于是别扭的他,渴望爱,却又害怕爱,不敢承担亲密关系中的责任与义务。

随着有俊哭着说对怀孕的妻子说,自己永远没办法做个爸爸,他在感情中也彻底地陷入失败。


有俊也不知道怎么面对父亲。

当这个强势的男人因为年老体衰,挂着最后几口气瘫在病床上的时候,有俊只是尽道德义务去匆匆看了一眼。

父亲过世时,无妻无儿,身边只有一个身份不详的情人。

好在,导演给了有俊一个走出来的机会。

有俊重新翻开哥哥的日记本,并接着后面续写了它,

后面的故事,是他把温暖的臂膀给了班里的所有学生,做了真正的好老师;

并且,第一次对妻子袒露心扉、诉说往事……不知道,他的人生会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暗了,看得人过于压抑。

怎么说呢,电影至少有影也有光,还是留下了一些希望与温情,社会层面的数字才是更加冰冷。

根据香港大学的数据,2022年香港每10万人中有14.5人死于自杀,自杀率为14.5,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0.6。

15至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从2014年的6.2急升至2022年的12.2,创下历史新高。


电影艺术作品(或是新闻)将影子暴露出来,不是为了人们在震惊中头晕恶心,

而是有所警示,给教育绑上“安全带”。

对于郑自雄这样的家长,外滩君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热帖,

讲的是为什么国内的年轻人会和老一辈对工作的观念差距那么大,挺有些道理。

现在大陆年轻人的父母一辈,深得“时代红利”,坚信没有不可攀之阶梯、不可解之难题。

对孩子们如今的四处碰壁显得不屑一顾,只用“懒”字总结;

然而在年轻人看来,面临着经济下行的他们,已经完全没有父母辈当年的机遇、环境,却要被各种不理解。

因此,急于彰显自己“没问题”的家长,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了执迷

再用优胜劣汰、天道酬勤这套来鸡娃,还行得通么?

自以为是会带来忽视,而忽视,真正使得求救而不得的孩子“坠落”。

看了幕后采访可以了解到,《年少日记》算是据真实改编。

10多年前,导演卓亦谦还在大学读电影专业,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同学在角落里写东西,就走过去问他在写什么。

对方回答说,在写自己的故事。

这个朋友平时写剧本就很厉害,卓礼貌地说,期待你的作品。

结果等第二天他再得知这个朋友的消息,已经是跳楼的死讯,前一天在写的也不是什么剧本,而是遗书。

因为刚好遇见了卓,对方就把信写成了对他诉说的口吻——家里人根本不支持他继续学电影。

这事给卓亦谦留下了沉重一击,十几年来他不停地问自己,当时若做点什么、说点什么,事情会不会不一样呢?

后来每当有新闻报道类似的事情,他都会留意,家庭、学业与工作压力……发现来来去去都是这几个原因。

包括他自己,从小也感到身边的压力。

他成绩不算好,“会考只有8分”,电影里的粉色河马,是他儿时真实的玩具,

那时的他会像有杰一样“自言自语”,向河马倾诉自己的心事和遐想。

卓亦谦、电影学院的同学,以及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着的每个年轻人……

所有人都有可能面临或大或小的精神压力。

最可怕的并不是压力,而是当所有人都在push时,没有任何一只手过来拉一把。

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再说,自己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聚焦中国K12国际化教育。我们致力于专业、前沿、有高度、有温度的内容。帮助学校和家长实现融合、创新、有效、以人为本的教育。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抚平原生家庭成长创伤

与你一起面对个人议题

在咨询专业引导下疗愈自我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武志红

相关新闻

豆瓣8.6、金像奖佳作:剖开中产家庭隐性暴力,揭示了孩子成长中的隐秘疤痕…豆瓣8.6金像奖佳作:剖开中产家庭隐性暴力,看见孩子的隐秘疤痕…太荒谬!四川妈妈花40万“暗考”被举报:生孩子,就是开盲盒……中产家庭暑假账单曝光:原来我少走了好多年弯路……年级倒数的学渣儿子,高考686被清华录取,父母炫耀:没操心、老师不太管、孩子自己开窍了……炸裂|中产=中惨?华人妹子想来温哥华被劝退!BBC曝娱乐圈糜乱:下药偷拍性侵…女星因此离世这届孩子越来越脆弱?豆瓣8.8分电影:无能父母,最缺乏教会孩子“爱的能力”…第一批90后魔都父母让我大开眼界:从出生前开始规划教育,为孩子从黄浦搬家到青浦……深圳妈醒悟:花费百万,中产爬藤只是场赌博!不如把孩子打造成“特别的人”……闺蜜送我的性感雨伞,宁可淋雨都不敢开…网友:也是有男人替你遮风挡雨了开年大剧豆瓣开分8.6!系列篇终于画上句号饮用水市场“打水仗”!7毛4一瓶的农夫山泉,6毛5一瓶的康师傅凉白开……专家:降价并非长久之计乌俄最新:决定性胜利……和嫂子同居,和嫂子妹妹恋爱!在LA开毒趴…嫂嫂作证:拜登次子教她吸XX家被恶意纵火,她冲进火场救出7个孩子,烧得皮开肉绽……未来三年,这几种中产家庭将加速返贫…被拖欠20多亿,银行抽贷……对话风波中的驴妈妈:有部分员工离职,一年把三年亏空找回来不现实狗子偷溜出门直奔宠物店,洗澡美容一条龙…主人接电话傻眼:孩子长大了?当三岁的女儿告诉我:妈妈,我以后不想生孩子……750万香港人买爆深圳:山姆囤货,看病,打孩子……一场魔都留学展,让我看到中产家庭有多“卷”……钢琴崩盘后,中产家庭一夜之间抛弃兴趣班……比《抓娃娃》更恐怖的来了!英国最新研究:频繁搬家, 对孩子后患无穷……比《抓娃娃》更恐怖的来了!英国最新研究:频繁搬家,对孩子后患无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