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6月前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秋秋
来源:深度育儿(ID: baomabaobao)

好的父母,就是一边关注又一边放手。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带孩子在小区里骑车,我们这几个家长在一边看得心惊胆战,时不时提醒:

“靠右边靠右边,别扭来扭去!”

“看着点路,别摔跤啊!”

“慢点骑,三个人别并排骑!别互相撞了!”

“唉~~注意刹车!看着点路人啊!”

他们骑车出一身汗,我不骑车也一身又一身的汗——冷汗。生怕一个提醒没到位,孩子再出点事故。

我问旁边的阿姨:“我们小时候骑车,没让当家长的这么操心吧?”

阿姨不屑一顾地说:“你们小时候?谁管你们这啊!能按时出门去上学,吃饭前回家就行……”

是啊,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养孩子普遍心力交瘁?

因为所有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像这种小事,我们管得太多了。

生怕自己家孩子没个轻重,不是伤了自己,就是伤了别人家的孩子;又怕别的孩子没个分寸,自己家孩子平白无故受伤。

管太多确实可以避免孩子犯一些错误,但同时也阻碍了他的成长。

01

这还只是放学后随便玩玩,就冒出这么多的“关注”。

平时的生活里,家长更是把这种“关注”放在各处,反而引发孩子各种问题。

1. 玩乐上的“过度关注”,孩子难以专注

像上面提到的骑自行车,当孩子沉浸在其中时,我们频繁地打断,迫切地想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给出自认为更好的做法,喋喋不休,使得孩子根本没办法专注于自己的行为。

这种现象,还出现在孩子专注在某个玩具上、翻看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时。

2. 学习上的“过度关注”,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现如今的父母给予最多关注的地方就是学习了。

孩子放学回家,很多父母的第一句话都是“留的什么作业”、“先去学作业吧”;写完学校作业,还要完成“妈妈牌作业”:试卷、辅导资料、线上学习等等额外的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是会收到更多的“指导”:

为了让孩子做好,在一边监督、辅助;

为了让他少犯错,一遍遍提醒;

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提前安排好学习任务。

大人总在“插手”,让孩子误以为“学习并不是我自己的事儿”,从而缺少自主感。

这种过度关注,使得家长在越俎代庖的同时也在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这么被破坏的。没有内驱力,孩子是不会积极主动去学的。


在学习上,父母能做的很少,学习的成果最终要靠孩子自身来完成,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在学习如何“学习”中,父母能做的很多,给孩子创造好的体验、呵护孩子的专注和兴趣,都在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3. 生活上的“过度关注”,削弱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不小心打翻牛奶;

弄脏衣服;

吃饭掉饭粒;

孩子的小毛病总能换来父母的絮絮叨叨,于是他们的精力全消耗在这种小事上。

问题是,这种指导和纠正是孩子需要的吗?

本来该专注于如何做好一件事,结果总是在自责和惊恐中面对自己一点点的失误:

“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我总在犯错”……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父母的“过度关注”还体现在“替孩子做选择”上。

以“为你好”为借口,认为孩子“你还小,你还不懂”,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怎么能不吃鸡蛋呢?鸡蛋有营养!

你这根笔不好,好看有什么用啊?妈妈选的这个才好!

别选白色的衣服,不耐脏!

父母以为的“为孩子好”,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忽视和否定。

孩子会认为,“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想法不重要”,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02

如果养孩子让你心力交瘁、孩子遇上点儿事就喊妈、一碰到挑战就退缩,那在养育过程中,父母一定是“越界”了。

1. 少入侵孩子的感受

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妈妈怕她感冒,所以总喜欢用很烫很烫的热水给她洗澡。

她每一次都会说:“水太烫了”。可妈妈每次都说:“我觉得一点都不烫啊,我试过,没事,洗洗水就凉了……”

所谓冷暖自知,水烫不烫,孩子说了不算,家长说了才算。

饭菜好不好吃,孩子说了不算,家长说了才算。

兴趣班/文具/衣服喜不喜欢,孩子说了不算,家长说了才算。

甚至连感受爱与不爱,也是家长有最终解释权:我是为你好,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爱你。

父母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否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将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中,关闭起心门,不再信任父母。

我们只有蹲下身来,看见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看见孩子。

孩子当下的感受,不需要纠正。

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拿起来玩了,孩子本来没觉得有什么,是没有产生“被欺负”的感受的,这时候家长先着急了:

“他拿了你的玩具,你要回来啊!不能这么受欺负啊!”

反之,当孩子没有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时,又会被教育:

“你要学会分享啊!两个人一起玩,玩具才最好玩。”

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在替孩子感受罢了。

我们只有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多让孩子按照自我意愿做决定,才能让孩子活出生命力和自我。

2. 少“指导”,鼓励孩子试错

一位博主分享,觉得自己是个很尊重孩子的大人,也不怎么批评孩子,直到他看到自家的监控内容。

有一次,儿子正在练习炒菜。

我确实也没批评也没大吼大叫,但是我对儿子说的话是:

“这个不对,得切小一点,要不不容易熟。”


“这样不对,要先炒鸡蛋,再炒西红柿。”


“等等,你这么做不行,得低一点,否则油会溅出来。”

……

摄像头离厨房不近,所以我看不到儿子当时的表情,但我回看这段录像,是能体会到窒息感的。我指手画脚,给出了孩子完全不需要的指导。

大人,真的很爱指导,认为指导是一种规范,是一种基于人生三四十年的经验。

孩子要尝试新东西,父母的指导就接踵而至,且常常伴随着制止和指责。

本质是在说:你是错的,我是对的,这事儿只有我知道怎么做,这事儿只能这么做。

对错只是“大人”制定的标准,即便不是你这个大人,也是之前的“大人”。

能让孩子试出来哪种方式更好,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才是最有意义的。

父母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试错空间,“好心地提个醒”、“给出指导”、“下次注意”能省则省。

即便孩子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以事后和孩子一起做总结,他们也会自觉地注意起来。


3. 少干预,给孩子留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放手,让他们尝试想尝试的事情,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

做了妈妈之后,总会觉得每天忙叨叨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真正自己的时间是什么?

就是可以自主安排、有机会能与自己对话、发现自己内心需要的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在越来越大的过程中,是需要有留白时间来和自己、朋友相处的。

也就是说,一天里,孩子是需要脱离老师、家长的安排和指导,脱离不管好的鼓励还是坏的批评,有这么一段时间,是自己瞎玩,“自由探索、思考人生”的。

他需要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开心、充实、失落、难过,从而思考什么是幸福感、成就感、自信心,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这些,谁也替代不了。

父母把握好界限,会辅助,会引导,但不过多干预,才能给够孩子“野蛮生长”的空间。

4. 父母多照顾自己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其实就是在说,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先做好自己。

过度关注,不仅会使孩子心理有压力,也会让父母更加焦虑和疲累。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都用来关注孩子,对自己的关注就不够。

一个筋疲力尽的家长,不太可能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相反,父母照顾好自己、经营好自己,才可以带动孩子变得更好。

父母的特质、生活方式和思维认知,才是更能影响孩子的。

对未来有规划,不断提升工作技能,提高收入;

能搞好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吃健康营养的食物,有科学的作息习惯;

有成长思维,不用“我不会”“我不懂”来逃避,有尝试做改变的勇气;

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的父母,就是一边关注又一边放手。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这既给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又体现出对他有耐心和信心,这对他的成长,是最有益的。

家有女儿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女平台
女儿派(微信号:nverpai)
每一个女儿,都是爸妈眼中的稀世名花。
养得好一朝惊艳四座,养不好费心劳神。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女儿,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洞见

相关新闻

讲真,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因为……澳洲家长,请不要给你的孩子买车!妈妈当街膝行追女儿读书:永远不要把你的孩子,养成家里更高阶层澳洲人也不想生了!超半数年轻澳人不要孩子!这些因素太劝退!永远不要帮着别人欺负你的孩子大神Karpathy:我给大模型「SQL注入」攻击,简直不要太轻松安省老人中六位数彩票,还完房贷:“克制冲动,不要太看重物质”山东大学生遇险,报警过程气笑消防员:“清澈又愚蠢”的孩子,太危险了……新州安全带摄像头发威!3周“创收”$470万,各种花式违章不要太离谱如果你的孩子很优秀,务必注意这2个性格与认知风险!!你的孩子未来优不优秀,取决于孩子这三个成长期你的“养育态度”北京5万人高考,1万人破600分?!某省分数线暴涨70多:今年高考的孩子,太难了吧……你的孩子是否爱你,就藏在这5个细节里铁死亡再发45.5分Cell!研究思路简直不要太严谨!你确定不来学学?小心!这3种教育方式正在“毁掉”你的孩子——面试不要太老实,适当吹牛才能拿到 offer !华人小哥千辛万苦5年拿到PR 随随便便就吊销!加拿大移民局你不要太离谱!请让你的孩子去学医限量!这条逢考必过天然朱砂手串,让你的孩子"一鸣惊人”!重磅!加拿大枫叶卡政策或有重大变革,境外申请简直不要太方便!华人享福了!童年很短,好好用心“看见”孩子,你的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太阳~拥有这个能力,越活越轻松!如果你的孩子拥有,一定要好好珍惜~看视频涨知识|6种异常行为,你的孩子可能被「霸凌」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