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化身”唐朝少女,在欧洲起舞……
盘起高高的发髻,穿上红、黄、绿三色的唐制襦裙,手拿笛子、琵琶、竖箜篌等民族乐器……女孩们“化身”唐朝少女,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家博物馆前跳起中国古典舞《唐宫夜宴》,向观众们演绎千年前的古老东方故事。
这是日前上演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内的灵动一幕。
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学生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表演古典舞《唐宫夜宴》。受访者供图
参加表演的女孩们来自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近日,她们受邀前往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进行了一场中国古典舞表演。表演包括《唐宫夜宴》《采莲》和《春雨》三个节目,其中,《唐宫夜宴》的反响最为热烈。
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学生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表演古典舞《春雨》。卡普拉尔·巴拉兹(Káplár Balázs)摄
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校长赖华告诉小侨,从分解练习到合成排练,学生们花了半年左右才将《唐宫夜宴》的节目练习到可以登台演出的水平。
事实上,作为主要在周末办学的华文学校,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只能安排学生们在文化课后的兴趣班上排练舞蹈,“半年登台”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
“上完中文课、数学课和德语课,学生们只有15分钟的时间换上练功服、做好舞蹈课前准备,接着练习一个半小时。”赖华说,这次参加表演的学生年龄从6岁到14岁不等,都是生活在匈牙利的“华二代”“华三代”。
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学生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聆听讲解。受访者供图
在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除舞蹈外,学生们还有书法、国画、编程等其他兴趣班可以选择。谈及学生们为何选中颇为辛苦的舞蹈班,赖华称,这都是因为喜欢和热爱。
“在以往的演出中,学生们也有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出服,她们会在平时上学时,穿着这些演出服去匈牙利的学校。”赖华说,学生们很愿意展示自己身上源自中华文化的美,有的学校也会在网上发布学生们参加舞蹈比赛的照片。
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学生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表演古典舞《春雨》。卡普拉尔·巴拉兹(Káplár Balázs)摄
赖华介绍说,《唐宫夜宴》的整套表演服装都来自中国,要经过两个月的漂洋过海,才能来到匈牙利。学生们第一次见到唐朝的服饰,不免感到新奇。“她们会问为什么要穿让人看起来变胖的衬裙,我们就会给她们讲些唐朝的故事和当时的审美潮流。”赖华说,参与《唐宫夜宴》表演的学生年纪大些,古典舞基础更好,也能更好地消化舞蹈的文化背景。
“我告诉孩子们,表演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作博物馆里的文物,它们突然有了生命,要把上千年前的美好故事通过舞蹈展现给现在的人们,她们一下就能理解到那个感觉。”赖华表示,学生们从小学习古典舞,身法、身韵、气息等基本功已经十分扎实,也能够在舞蹈中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学生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聆听讲解。卡普拉尔·巴拉兹(Káplár Balázs)摄
早在今年初,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就收到了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古典舞表演邀请。
赖华介绍,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汇集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尼泊尔、韩国等亚洲地区的文物,馆方在开展相关研究的同时,还不定期举办相关展览等活动。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就在表演后,跟随讲解人员参观了正在展出的古犍陀罗文物。
“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跨文化环境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接触更加多元的文化不仅能帮助他们厘清自身的身份认同,也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艺术感知力和日常思维方式。”赖华说。
匈牙利中德实验学校学生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门”前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在霍普·费伦茨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花园中有一道“中国门”,据说是由霍普在中国订制的砖瓦修建而成的,门上楹联写道:“门前喜气三千尺,户外春光十二时”。参观结束后,赖华组织学生们在这道“中国门”前拍摄了合影。
“文化艺术的融会贯通不囿于形式和时空,就像学生们能在古典舞中更好地领悟中文,也能在如今的布达佩斯见证一百多年前一位匈牙利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赖华说。
编辑:王琴
责编:马海燕
泉州人看过来!这些手工艺珍品在伦敦展出
热门留学目的地收紧“闸门” !咋回事?
吴昊:旅俄25年, 从“Xin Chao”迎来“你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