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满:万物繁盛好时节,人间小满胜万全
2024.05.20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三
甲辰年【龙年】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的“满”指是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指的是麦子的颗粒到此时开始变得饱满,但未长成,故为“小满”。“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所以小满时节也被称为“麦秋”。
万物繁盛好时节,人间小满胜万全
5月20日,小满。
此时节,
熏风徐来,麦穗摇曳,落红满地,
有诗云“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图源:新都发布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当初夏的风熏黄了枇杷、染紫了杨梅,
小满就如期而至了。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
小满是收获的前奏,
也拉开了炎热夏季的序幕。
小满蕴含着一定的哲学理念,
在《说文解字》中亦指出,
“满,盈溢也。”
所以,古人认为,
凡事不能“大满”,满则招损。
代表了我们老祖宗的一种人生智慧。
“小满”之后,没有“大满”,
因为“最好人生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
小得盈满,细水长流。
万物小得盈满,一切恰逢其时。
小 满
物 候
Lesser Fullness
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组图 I 谁最中国
苦菜秀丨一候,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本候意为苦菜已枝繁叶茂。
小 满
习 俗
Lesser Fullness
动三车:祝水源涌旺
过去,以水车车水进行灌溉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古人相信万物有灵,水车也有灵。这时的民俗主要是祭车神。传说车神为一条白龙,小满时节,农家在车水前于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表明了农民对水利灌溉的重视。在浙江海宁,小满时节,农户以村圩为单位要举行“抢水”仪式。
那么,为什么还要动油车和丝车呢?小满也是油菜籽成熟的时节,人们将油菜籽收割回来,送至油坊,启动油车榨油,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是为动油车。至于动丝车,是指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祭蚕神:愿天佑养蚕
《清嘉录》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蚕很娇贵,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长。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农历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祭祀蚕神。
吃苦菜:救青黄不接
以前吃苦菜是为了充饥,如今小满时节吃苦菜,却是为了尝鲜,清除体内油腻。有童谣云:“甜苦菜、麻苦菜,孙子铲来爷爷卖,卖给城里的老奶奶。老奶奶,笑呆呆,说它好吃是好菜。”
小 满
养 生
Lesser Fullness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此时应及时适当补充营养,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对于小满养生,由于节气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所以养生专家特别提出:要注意“防热防湿”。
保证睡眠: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消耗大、易疲劳。因此,保持充足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做到起居有律,注意卧室通风、凉爽,保持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以及适当午睡。
少洗冷水: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外出归来往往喜欢冲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轻则头晕目眩,重则还会引起休克。
饮食合理:由于夏季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故饮食应该清淡一些。但清淡并不等于素食,素菜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但缺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此外,枇杷、红豆薏米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小 满
诗 词
Lesser Fullness
小满
【元·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
【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
小满时节,爱意更浓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520与小满不期而遇
愿你的每一天,都充满爱与满足!
💕
—THE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