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毛,就霸凌:日本脱毛从娃娃抓起
ID:huxiu4youth
“尻の毛まで抜かれる”是句粗俗的日本俚语,被收录在《笑える日本語辞典》里。
它的字面意思是指屁股毛都被拔没了,主要用以形容某人钱财被骗或被抢后非常惨的状况;在 X 上,也被日本网民当作调侃日本政府的苛税。
数百年来,这句俚语一直是这么用的——但如今,日本人要重新审视这句话的含义了。
因为,脱毛热潮正让现在的日本步入一个无毛世界。
未成年为啥要脱毛?
在日本,就连 3 岁的小孩也是脱毛产业的目标消费者。这种状况,令朝日新闻在报道中宣布:
未成年脱毛美容的时代,到了。
NHK 在最近一期电视节目中,从宏观角度展现了日本未成年脱毛的盛景,那真是比最近日元跌得还猛。
根据 2016 年初至 2023 年末的调查,日本中小学生的脱毛人数在 7 年增长了 810%,近 6 成的受访日本家长表示听见过孩子想要脱毛的要求。
意愿带来财富,未成年的脱毛热浪,让脱毛行业发现了掘金新大陆。据日媒报道,一家全国知名脱毛机构在过去 10 年里,未成年脱毛人数增加了 55 倍。
当越来越多的机构涉足未成年脱毛业务,价格战就开始卷起来了,而且卷得非常极致:讲究一枚硬币体验脱毛。
开响第一枪的,是 Esthetic TBC 旗下的脱毛公司épiler。在 2020 年前后,它在日本电车上投放了未成年脱毛广告,宣传 7 岁以上儿童脱毛体验价格 490 日元,可从 19 个部位中任选 2 个。
而如今,我见过最夸张的品牌是连锁脱毛品牌ジェイエステティック,它是真的给日本未成年把脱毛价格打下来了,330 日元即可任选 5 个部位体验一次脱毛。
● 电车上的épiler 广告
有人比价格,也有人比胆量。
不但未成年脱毛行业红红火火,有胆识的日本生意人还开设了婴幼儿脱毛业务,比如名为 Dione 的机构就推出了主打 3 岁以上脱毛体验。
广告一登,给日本人都整迷惑了,3 岁除了头发能有啥毛啊?
为了打消父母对脱毛给孩子身体可能带来的伤害的顾虑,各家企业就开始天天整活儿:声称低功率无伤害的儿童专用脱毛仪是开店必要的,脱前抹点富含胎盘素的美肌凝胶是必须的。
尽管一些专家认为过早给孩子进行脱毛,对皮肤和毛囊造成的伤害可能比成年人更大,但这种呼声并不能阻挡日本脱毛的低龄化。
面对此情此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疑惑:整啥嘞,干啥那么早让孩子脱毛啊?
● 一位日本网民不爽现状,将未成年人疯狂去脱毛的现状形容为世界末日
● 与脱毛热潮相伴的是脱毛烦恼与纠纷,2023 年日本国家消费者事务中心接到的青少年报告(10代指10-19岁)中,他们最常咨询的消费问题就是脱毛治疗
之所以从家长到孩子都疯狂地想早点儿脱毛,理由是怕担心被欺负。
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时,班里总有人会对第二性征发育较早、毛发茂盛的同学起外号甚至戏弄那样,日本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同样的困扰与焦虑。
● 一项调查显示,38%的支持未成年脱毛的家长表示,支持的主要理由是避免孩子毛多被霸凌
在 yahoo 知慧袋上检索关键词就会发现,成千上万的日本学生面临多毛焦虑乃至霸凌:
“我觉得自己的腿毛很恶心。”
“我的毛发比其他人的多,所以总是被欺负。”
“我上高中时因为总是被叫毛球,被人掀开衣服戏弄,泡温泉的时候也会被人指指点点。”
“我上幼儿园的女儿不想去上学了,因为班里男生嘲笑她,我该怎么办?”
...
多家日本脱毛机构公布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未成年人的真实毛发焦虑:
在未成年脱毛客户中,10-12 岁的脱毛者占比一半,这一年龄段正是第二性征发育的时期;最被他们欢迎的脱毛部位是双手、双腿、脚部、手部,这些部位恰巧是他们在体育课、户外活动以及日常学习时最常裸露的部位,易被关注,进而引发嘲笑。
有时候,这种嘲笑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不登校,也就是拒绝上学。
● 一位日本男孩正在接受脱毛
在这种状态下,尽管脱毛机构开拓未成年业务,对于保守人士来说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对生活其中的日本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御守般的存在。
比如福冈市中央区一名初中 2 年级 13 岁的女生,就被妈妈带去做了全身脱毛。当人们问起母亲,她这么做的理由,母亲这样解释:
“女儿在学校因为有毛被人嘲笑,虽然脱毛过程略有痛苦,但这样精神就能轻松了不是。我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毛发浓郁而烦恼,那时没有脱毛机构,我就用胶带粘、小刀刮,这种疼痛的苦涩经历,让我能理解女儿的困扰。”
● 漫画中展现的少女多毛之烦恼
尽管未成年人的世界成年人并不能完全参透,但孩子们的生活终归会受到成年世界的影响。
事实上,在日本孩子们身上表现出的脱毛压力,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表现得更为恐怖。
无毛社会
从 3000 年前的米索不达米亚开始,人类就有了脱毛文化,但在日本,这一情况展现得更为激进。
从平安时代开始,日本就有脱毛文化,女性化妆步骤中的引眉,即是用小刀和贝壳除去面部毛发,再施以黛粉重新画眉。
相较于女性,日本男性对于脱毛的执念更为深重,江户时代的男性流行文化,认为穿着兜裆部漏毛是一种耻辱,于是便催生了自己的 VIO(下体隐私部位)脱毛潮流。
具体做法是在洗澡的时候,拿上两块圆润的石头作为除毛器具,用它磨平推腿部、腋下、下体和肛门处的毛发,日本人将之称为:毛切り石。
在公共浴场,男人们也毫不避讳地除毛,由于公共浴室当时除毛之声犹如蛙鸣,以至于还留下了首打油诗流传至今:
石榴口
蛙啼くなり
毛切石
● 江户浴场留下的除毛石
当日本踏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脱毛文化和时尚文化一起衰落,成为主流文化中不必要的部分。直到战后,脱毛文化才卷土重来。
当西方时尚流行在日本各个角落,女性也开始大量穿上了现代内裤,相较于战败前日本女性普遍穿着的和服(传统和服中日本女性用湯文字作为内裤替代),这种新服饰让她们肌肤不适应,感觉闷热不卫生,日本现代的脱毛风潮便由此开端。
● 1960 年左右日本女性开始流行腋下脱毛,因为这一时期女性开始流行穿搭无袖裙装,不过,在此之前,人们都将女性腋下的毛发视为性感的象征,或许这也是黑木香展腋在当年引发日本关注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过去脱毛还仅仅是一个时尚概念的话,那么在当下的日本脱毛更像是一种社会要求。
这一点,你从脱毛广告中的视觉符号中,便能窥见一二: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脱不脱毛意味着你能否在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这就像是当年大四毕业时就业指导课告诫我们的一样,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得搞身职业装,人生才能大吉大利的味一样。
而对于男性职场人来说,广告宣传中脱毛最大的诱惑力在于:它会令人显得更干净、更聪明、也更专业。
脱毛热潮不但让越来越多的人将脱毛视为职场礼仪之一,也让他成为谈恋爱中的一项硬指标。
而针对女性的脱毛广告,则强调厌恶感。
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通过男朋友话语表现的女性体毛厌恶型广告,这种像挑选商品一样的表现手法,算得上是真正的物化了。
如果你看过足够多的日本脱毛广告后,你会发现整个日本都被困在脱毛热潮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讲日本正在步入无毛社会了:
因为无论想与不想,大多数生活在这的人们都要走出这一步——这一点,脱毛机构昂扬的报表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面对这股风潮,日本学者和反对者开始分析,有的将它归结于美容产业的发展,脱毛技术的无痛化有人归结于社交平台的发达,甚至还有日本人的耻感文化,即人们自我意识薄弱,缺乏自我拷问,总是在意外界的评价。
总之,没有人会认为脱毛技术有问题,只是会觉得充斥着“无毛即是美”这种单一价值观的世界才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
因为如果所谓的时尚只能有单一正确答案,如果社会不能接受个体选择的空间,那么美这件事本身就是最丑陋的压迫。
无论是脱毛,还是别的。
●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