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取消毕业典礼!巴以战火为何在这所藤校烧得最旺?
本文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
l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 Mr.刀。
在巴以冲突「烧」进校园的当下,藤校哥伦比亚大学宣布取消举办原定的全校大型毕业典礼,转为「安全、流畅」地举办小型各学院毕业仪式。
而在这场步入社会的成年仪式上,哥大学生们也在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
一名哥大学生在毕业台上撕毁了自己的毕业证书登上外媒热搜,还有学生用拉链绑住双手,展示了亲巴勒斯坦的标语。
在以往的文章里,我们梳理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就有读者提问:
为什么是哥大呢?
其实,这股学生「怒火」并非是哥大最早点燃,也有学校的冲突超过了哥大,现如今全球大学都有示威者驻扎营地,表达诉求。
而身处纽约的哥大身上有普适性,也有些特殊性:
●80年代第一所因学生抗议种族隔离政策而从南非撤资的藤校
●2007年敢邀请对以色列强硬的伊朗总统来演讲的学校
●最为知名中东学术研究中心之一,提供伊斯兰研究硕士学位
●几乎是全美最严格的博雅教育本科院校……
而这些面向,或许组成了「为什么是哥大」的复杂归因。
■五月一日,警察进入校园后,哥大标志性草坪上帐篷城已经都被撤走了。
01
第一:身处纽约的地理位置
同样是抗议,全美那么多学校,但为何独独关注哥大,甚至在一些国内自媒体的口中,似乎整个哥大都要被抗议学生掀了个底朝天呢?
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学术界朋友听到我的疑惑,直接说:「因为哥大就在纽约,无论如何都会比其他大学更有关注度。」
美国学者麦库姆斯提出了一个理论「议程设置」,媒体对于一件事的关注度往往与公众意识里的重视度高度正相关。
而纽约正是世界媒体之都,是美国舆论和文化最为丰富的城市。
世界上最为知名的几大媒体公司,总部几乎都位于纽约,包括ABC、CBS、福克斯、NBC、福布斯、彭博社、赫斯特集团(旗下包括旧金山纪事报和 ESPN)等等。
全美发行量最大的三份全国性报纸,其中两份《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也在纽约出版。
■纽约客最新一期的封面报道。
除此之外,被誉为世界大熔炉的移民大都会纽约,还有着最大的非裔美国人媒体和最大的西班牙语媒体,以及大量非英语系的知名发行物,如其他主流媒体的在美国总部,也几乎都在纽约。
而这还只是传统媒体矩阵,还有大量新媒体更是不计取数。
纽约就像是一个中心点,把声音传播至全球的各个角落。
自己家门口的大学,自然是最受关注。随着哥大各种抗议活动的愈演愈烈,各种媒体机位也早早就守候在校园门口。
尤以喷满了「解放巴勒斯坦」涂鸦的哥大地铁站门口已经被记者包围了,虽然这个铁门很早就对外关闭了,需要学生卡才能进入,但只要一有学生出来,大多第一时间就会被镜头捕捉到。
而就连学生毕业帽上的涂鸦,也会被拍到并瞬间在网上引发传播。
■「2024届毕业生和那些永远不会毕业的人。」在这次抗议中,有学生受到停学停课处分。
在这样的背景浸润下,哥大身上的「媒体属性」也就非常强了。
且不提哥大的传媒系全球闻名,是无数媒体人的梦想。哥大学生媒体《哥伦比亚每日观察家》,也做得极其出色,出品的报道不亚于大报大刊。
事实上,早在哥大的抗议初见苗头之时,双方的「媒体战」也是打得如火如荼。
校方和学生方会固定举办新闻记者会,校方自不用说,而学生为了避免自己说的话被媒体错误解读,找来的都是找专门受过媒体训练的学生代表来接受采访,表达诉求的同时又能激发情绪。而除了正式发言外,双方在社交媒体上的对阵也没有停歇。
被警察抬走学生的视频,也在种种发酵中,成了热点。
■纽约市警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一栋被封锁的建筑后,将被拘留的抗议者抬上一辆公共汽车。
02
第二:由来已久的学生传统
哥大或许可以说拥有全美最悠久的校内抗议传统,特别是在20 世纪末的这些年间,各式大大小小的活动更是络绎不绝。
上个月,学生占据汉密尔顿楼并将之命名为Hind’s Hall,以纪念在巴以战争中身亡的巴勒斯坦女孩Hind Rajab。
在今年一月的一次袭击中,年仅五岁的她在和家人试图逃离加沙战区的过程中,却与救护人员一道被以色列分子杀害。
■哥大学生纪念在巴以战争中身亡的巴勒斯坦女孩Hind Rajab
而这栋于1907年启用的汉密尔顿楼,可谓见证了哥大抗议的风风雨雨。
先是1968年,在哥大学生发起的反战、反种族主义和反邻近学校的晨边公园建设体育馆的计划的抗议中被占领。
当时学生们把自己锁在里面长达一周时间,直到警察通过地下通道进入大楼并清场,共有700多名学生被捕,超过140人受伤。
巧合的是,那一天也正好是1968年的4月30日。最终,抗议迫使时任校长辞职,也催生出了现在的哥大校理事会,学生开始参与校园决策。
更重要的是,这场抗议影响了美国的大学氛围,大学不再只是象牙塔。但同时,也对哥大声誉产生了致命打击,大量校友捐赠停止。有说法称,哥大招生在随后的20年都饱受影响。
■1968年4月哥大的抗议活动,导致了校园的关闭
随后,在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的反南非种族隔离政策,要求校方撤资的系列抗议中,汉密尔顿楼先后于1972年和1985年两度被占领。
在 1977年,学生们还发起了一场长达一年的运动,阻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担任该校的捐赠主席。
最终,哥大成为常春藤盟校中第一所同意从南非撤资的学校。
今年,同样的4月30日,警方进入校园。5月4日,抗议学生与哥大管理人员谈判。校方表示不会从以色列撤资,但会确保他们的提案得到学校撤资咨询委员会的快速审查,谈判破裂。
当天晚上,学生收到手机提醒:「为了你们的安全,请就位避难」,紧接着警方进入学校抓捕学生和清理营地。
哥伦比亚大学反种族隔离撤资组织CUAD在社交媒体发文,细数了哥大1968、1985和1992年的抗议虽然在当时也被打压,但如今却备受赞扬。
「现在的年轻的一代,也将继承这种反抗精神。」
■1984年4月4日,学生们举起反种族隔离抗议横幅。抗议者呼吁该大学撤回在南非的投资(图源Getty image)。
03
第三:哥大与中东的关系
其实,当下不少大学都已经点燃了学生怒火。
如同样传媒资源丰富的南加大在过去几周校园骚乱之后取消了主舞台的大型仪式。
杜克大学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也举着横幅,在这个重要的人生场合,表达自己的立场。
英国、法国等地的大学生,也在校园里扎营,让诉求被大学听见。
■剑桥大学
但哥大跟中东的关系,还是有些特别。
首先不得不提的则是哥大丰富的校内国际关系教育资源,有着藤校中最知名的国际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SIPA,这里培养出多位各国元首、商界领袖、知名记者、外交官及议员等。
目前1400 多名学生中有一半是国际学生,来自超过100个国家。
2007年,SIPA邀请了时任伊朗总统内贾德来学校发表演讲,引发巨大的抗议潮,时任校长布林格也以个人名义进行了谴责。
同时,哥大的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MESAAS也久负盛名,其起点就是中东的语言和文化研究;成立于1954 年的哥大中东研究所(MEI),更是被美国教育部指定为中东国家资源中心,伊斯兰研究硕士学位课程更是首屈一指。
■SIPA对贾内德的邀请引发了争议,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还专门发表了一则声明:「我个人的意见是不应该邀请他发言」
2019 年,哥大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两校之间的双学位项目,该项目的学生可以先在特拉维夫大学学习两年,再前往哥大学习两年,同时取得学位。
2023年4月,哥大也宣布将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开设新的全球中心,作为哥大 11 个全球中心之一,在该中心的官网上清楚的表明该中心「致力于与以色列的广大校友社区建立联系」。
不过,超过 172名校内教职员工联署反对这一中心的设立。
而这次哥大学生抗议的一个核心诉求就是哥大从以色列撤资,包括取消特拉维夫的全球中心和终止与特拉维夫大学的双学位合作。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前不久来到了上纽大。
校方亲以色列的「传统」也由来已久。
2000 年初期,知名中东研究学者,哥大终身教授Joseph Massad曾在校内开设一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政治和社会」的课程,但遭到大量学生批评其的反犹倾向。
还有人指责教授恐吓或不公平对待亲以色列观点的学生,甚至拍了一部电影《Columbia Unbecoming》,最后校方宣布教授无罪。
直到今年,在各方压力下,现任校长沙菲克还是答应开除此前一直猛烈批评西方社会包庇以色列的Massad教授。
■2023年,超过15000人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要求罢免Massad,他撰写了一篇文章,声称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是一次惊人的胜利。
04
第四:犹太金主与博雅教育
大家都知道,美国私立大学富可敌国。
根据《哥伦比亚每日观察家》的报道,2023年哥大总收入高达62亿美金,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作为比较,联想集团2022/23的收益也是62亿美金。
哥大为什么中东研究这么多?也跟大量犹太金主在纽约有关系。2022 年,哥大有超过 573万美金的收入都来自私人捐赠,其中不乏犹太名人。
今年的抗议为哥大带来了切实的经济伤害,最严重的当属多个捐款方的切断捐款,以及一年一度的捐赠日活动被无限期取消,这是12年来的首次推迟。
该活动曾在 2022 年募集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金,而这笔钱是哥大的校务运营资金。
■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哥伦比亚大学捐赠基金总额为 136.4 亿美元。
一旦收到的捐赠变少,对大学的冲击是实打实的。
宾州州立大学Marcelius Braxton指出,80年代后,哥大捐赠基金的投资策略有所改变,从低风险资产逐渐转向私募股权和房地产对冲基金。
为此,大型捐赠者有了更多权力,学校也更依赖这些捐赠者。同时,因为高校资产与对冲基金相互依存,学校实际用到的钱只是捐赠基金里很小的一部分,每年仍需要依赖大量的捐赠。
据悉,哥大过去10年的年化净投资回报率为8.0%。
目前有的大学已经同意学生诉求,如瓦萨学院。而哥大仍然悬而未决。
为什么哥大学生会如此坚定地参与活动呢?
这与学校文化和课程分不开。哥大本科对学生在人文学术上的造诣和阅读写作的要求,赶超了哈耶普斯麻。因为被称为是全美最严苛的博雅教育本科院校,是有理由的。
在入学的前两年,所有学生都必须上本科教育的基石核心课程,大量的阅读、论辩、写作:
「无论其将来的专业或方向如何,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
在《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一书中,哥大校友时隔几十年再度回到校园,列出了每个学期的必读书单,有荷马史诗,柏拉图、尼采、西塞罗、奥古斯丁、但丁、歌德、伍尔夫等等。
在大学变得越来越实用的当下,哥大这样会不会过时了?又能为学生带来什么呢?或许正如作者说的:
「人到中年回忆过往,这些经典让我在在二十岁时就折射出不同的自我,既包含着千百年来传承的人文精神,也映照出当下的思考和判断,滋生出穿越人生迷雾的力量。」
当然,哪怕是以上四个面向,都无法全面回答「为什么是哥大」的问题。
回到谷雨星球本身,为什么我们仍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写一篇在短视频时代下不那么讨好的深度文章呢?就像很多人跟我说的那样,你们就该多写一写怎么爬藤,家长们更爱看,更符合商业化的方向。
但我想,我们的很多文章,也正是对当下升学的一次深度反思:
当爬藤过热之时,我们是否真正能看见大学光环下的精神内核?我们是否能真正理解其底层逻辑?
这或许,才是决定了一场「重新发现自我的伟大冒险」能否顺利成行的核心。
■图片来自The Spectator文章《大学正在培养一代激进分子?》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联系我们
后台私信联系留学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10-67071542
推荐阅读
以和平、安全、友好闻名世界的新西兰,正在靠「留学安全」吸引着无数留学生
新!2024 THE「世界年轻大学」排名发布!南洋理工蝉联榜首,欧洲高校表现亮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