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明末农民战争史:土崩瓦解

明末农民战争史:土崩瓦解

5月前

来源:大伊万频道

作者:我是大伊万



大伊万历史专栏



透析古代历史与战争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八月,在云南通往贵州的驿路上,一支大军正冒着连绵的大雨艰难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着。
          
这支大军的统帅者,是南明永历政权的实际控制者——晋王李定国。这次他集中了大西军几乎所有的有生力量,总计大约十二万人的兵力,从云南反击攻入贵州的清军,并试图在清朝的安远靖寇大将军多尼所率的八旗劲旅到达之前收复贵阳。
          
但从八月初一大军自昆明誓师出发之后,一路上大雨连日不绝,道路泥泞不堪,行军极为困难。虽然李定国下了严令催促进军,但大军每日也只能行军二三十里,像蜗牛一样在滇黔古道上缓慢地“爬行”着。李定国心急如焚,却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就这样,一直“爬”了一个多月,到九月上旬李定国大军才终于过了北盘江,到了关索岭所(今贵州关岭)。  
 
(站在鸡公背一侧所见的关索岭)
          
眼看全军上下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人心浮动,李定国只好祭出了“借神之威”的手段——关索岭这个地名是为了纪念蜀汉大将关索,在关索岭上建有关索庙。李定国就率全体将领祭拜了关索庙,并且带头在关索神像前宣誓:“不以此身殉社稷、佐中兴者,神威尚截其头!”
          
神灵拜过了,誓言也发过了,李定国似乎内心踏实了一些。
          
但没过几天,前方斥候传来的情报就让他心又凉了半截——
          
清朝的安远靖寇大将军多尼所率的八旗劲旅已经在八月底进入贵州境内,正在向贵阳方向前进,算算时间此刻离贵阳已经不远。而此时大西军的前锋祁三升部刚到平坝卫,中军白文选、冯双礼部刚到安顺州,李定国亲率的后军还在关索岭,原先设想的抢在多尼军团到来之前收复贵阳的计划已完全不可能实现了!   
          
现在要做的,是赶紧转攻为守,迅速构筑起拱卫云南东大门的防线,以防清军攻进云南。
          
李定国经过一番思索谋划之后,做出了战役部署——
          
下令前锋祁三升部立刻后撤到关索岭,并会同冯双礼部共三万余人据守关索岭前的天险鸡公背,防御从贵阳方向攻过来的中路清军;
          
下令中军白文选部四万人立刻从安顺州北上奔毕节卫,并据守毕节卫以西的天险七星关,防御从遵义方向攻过来的北路清军;
          
下令后军部将李成爵部一万余人据守安龙,利用北盘江天险防御从都匀方向攻过来的南路清军,并以一万余人驻防黄草坝(今贵州兴义),与李成爵部互为犄角,互相支援;
          
至于李定国自己,则率本部三万人马驻守永宁州(今贵州晴隆),来回策应,同时控扼北盘江铁索桥,以防万一战事不利,能够保障鸡公背前线的部队顺利过江退回云南。   

(李定国的黔西三路阻击部署示意图)
          
战役计划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方粮秣运送方向自然也要跟着改变。李定国下令,从云南后方加征民夫,分别向七星关方向、关索岭方向和安龙方向运送粮秣,并且严格规定运送日期。就这样,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民夫奔波在泥泞的运粮路上,“挽负不前辄鞭之至死,填沟壑者甚众”,以至于“冤号载道,日恨清师之至不速矣!”
          
民心如此,本来兵力就处于劣势的大西军就更难打赢这场仗了。
          
就在李定国紧急改变战役计划的时候,清军方面也在紧锣密鼓部署下一步的行动。
          
十月初五,多尼在平越卫(今贵州福泉)郊区的杨老堡举行军事会议,吴三桂、罗托、洪承畴、卓布泰、线国安等大佬悉数参会。会上,多尼决定——    
          
根据朝廷旨意,调罗托所部八旗军一万人回防湖北,驻防荆州一带,以防夔东十三家攻击江汉平原;
          
命洪承畴率所部绿营兵一万六千人驻防新占领的贵州各州县,维持治安、保护粮道;
          
命吴三桂率所部三万余人从遵义府出发,攻击毕节卫,从七星关攻入云南,夺取乌撒府(今云南威宁);
          
命卓布泰、线国安部三万余人从都匀府出发,渡过北盘江,攻下安龙,从南路攻入云南;
          
命吴三桂调动四川清军加强重庆防御,以防夔东十三家再次前来围攻;
          
多尼亲率主力五万余人,从贵阳府出发,攻击鸡公背和关索岭,渡过北盘江,夺取云南东大门曲靖府。
          
会上决定,十一月十二日为三路同时出兵之日,十二月间会师于云南。 
 
(杨老堡会议拟定的清军三路攻黔西部署示意图)
          
三路清军的铁蹄即将踏地而来,李定国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也曾寄希望于郑成功能够趁清军主力尽出西南的机会大举扬帆北上,以牵制清廷的力量,减轻自己的压力。但让他失望的是,据情报显示,郑成功大军在七月大举出师北上,沿闽浙沿海一路扬帆直进,准备夺取南京、恢复江南。

谁知道八月初十行进到舟山群岛的洋山岛附近海域时,突然遭遇台风袭击,船只沉没上百艘,将士落海淹死者八千多人,连郑成功的帅船都被吹翻了,郑成功幸免于难,但一个幼子和几个妾都掉进海里淹死了。经此一难,郑成功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回闽浙交界处的沿海岛屿休整。
          
郑成功这一路没希望了,他又寄希望于夔东十三家能够再次进攻重庆,以牵制吴三桂的部分兵力回撤。夔东十三家在七月间已经大举进攻过重庆,结果战败而归。虽然永历朝廷的大学士文安之已经在积极组织夔东十三家再攻重庆,但也需要准备时间。一直到十一月下旬,夔东十三家才准备得差不多了,开始陆续从三峡地区出发,前来第二次围攻重庆。   
          
可是,李定国已然等不及了。因为,清军的大规模行动已经在这之前开始了。
          
杨老堡会议之后,各路清军立刻分头进行准备。十一月十二日,三路清军按照之前议定的日期同时开始了行动。
          
吴三桂的北路军十一月十二日从遵义府出发,经水西土司地区向毕节卫进发。水西的世袭大土司安氏,在明末曾经发动过“奢安之乱”,兵败之后虽然还保留了土司官职,但地盘却被明朝瓜分殆尽,明朝“分水西之壤,授诸渠长及有功汉人,咸俾世守”,这就让安氏对明朝恨之入骨。

现在清军来了,水西土司安坤仿佛看到了救星,马上向吴三桂遣使请降。安氏一投降,水西的其他小土司更是不敢抵抗,纷纷投降。吴三桂一路不但没有受到抵抗,而且还获得了各个土司提供的粮秣物资供应,顺利通过了水西地区,于十一月底进抵毕节卫。
          
此时,白文选部早已把毕节卫洗劫一空,然后退守七星关了。
          
七星关位于毕节卫以西九十里的地方(今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夹在两山之间,背靠可渡河(即六冲河),地形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吴三桂深知如果正面强攻,必然十分困难。他利用当地的土著向导,找到了一条绕过七星关正面的蹊径——天生桥。 
 
(乾隆版《毕节县志》中的七星关地图,红圈中的即为天生桥)
          
从七星关溯可渡河而上,在七星关上游大约十里处,有一个地方名叫“天生桥”。其实这里没有桥,只有一个横亘在河面上的溶洞,上面仅可供一人通过。十二月初二,吴三桂在当地土著引导下,率一部兵力由天生桥通过可渡河,绕到了七星关的后面,一举截断了七星关通向乌撒府的大路。
          
消息一传来,白文选立马麻了爪子。他这次出征之时,把家眷都留在了昆明,他生怕清军直扑兵力空虚的云南,自己家眷不保,于是赶紧下令放弃七星关,从可渡河上的铁索桥撤过可渡河,绕开大路,向南奔沾益州(今云南宣威)而去。  
 
(吴三桂攻七星关示意图)
          
李定国部署的北路防线至此宣告崩溃。
          
北路崩溃的同时,中路防线也走向瓦解。
          
根据李定国的部署,祁三升和冯双礼部后撤到了鸡公背据守。鸡公背是一道横亘南北的山岭,与西面的关索岭遥相呼应,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地形,从山下往山顶运送粮食同样十分困难。祁三升和冯双礼两部三万多人,全都据守在鸡公背山顶上,时间稍微一长,粮食供应就出了问题。士兵们每天连一顿饭都难吃上,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士气低落,军心动摇。清军还没来,战线就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
          
十一月二十日,多尼率领的中路清军进抵镇宁州。作为拱卫鸡公背防线的前沿阵地,李定国的部将刘正国率兵一万驻守在此。清军到达之后,刘正国一边拼死抵抗,一边派人赶紧向祁三升和冯双礼求援。谁知道老祁和老冯已经根本指挥不动下面的人马了,刘正国在镇宁州和清军血战了两天也没看到援军到来,最后终于寡不敌众,被多尼攻破城池,全军溃散,老刘也被清军斩杀。   
          
镇宁失守的消息传来,鸡公背防线更加人心涣散,军纪开始崩盘。大批士兵趁夜色擅自离开营垒下山,往云南方向逃跑。一开始祁三升和冯双礼还在尽力维持军纪,但没几天功夫,人跑得越来越多,老祁和老冯也没办法了,只好在十二月初五下令全军撤离鸡公背,向关索岭以西撤退。
          
中路防线走向崩溃的时候,李定国并不在永宁州坐镇,因为他已经接到消息,南路防线即将崩盘,他只得率本部三万人马前往救援。
          
南路清军在卓布泰和线国安率领下,于十一月十二日从都匀府出发之后,首先进入泗城州(今广西凌云)岑氏土司的地盘。岑氏是泗城州一带的地头蛇,从宋到明,朝廷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泗城州地面始终掌控在岑氏的手上。

现在清军来了,卓布泰表示态岑氏的地位权力一切照旧,泗城州土司岑继禄马上表示愿意归顺大清,还亲自为清军做向导。有了岑继禄的帮忙,清军行军十分顺利,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抵达北盘江上的罗炎渡口(今贵州望谟县乐元镇),准备从这里渡过北盘江。
          
此时江对岸的大西军早已在李成爵的命令下把北盘江上的船只全部凿沉,清军到了江边无船可渡,想砍树做木筏,一下又来不及,卓布泰一时也没了主意。就在这时,熟悉当地水文地理的岑继禄给卓布泰出了个主意,他说,北盘江在这一段水流速度比较慢,守军在上游凿沉的船只,应该会在不远处的下游搁浅,咱们只要去下游寻找到这些搁浅的船只,修补一下就能渡江。   
          
卓布泰一听大喜,马上让人往下游去找搁浅的沉船。果然,清军刚往下游走了十里地,就看到了十几条搁浅的沉船。清军马上把这些船拉上岸进行修补。十一月二十八日夜间,在夜色的掩护下,线国安率领第一批前锋部队首先渡江,后续部队则乘船分批渡过北盘江。

当时李成爵认为船只都已凿沉,清军渡江困难,因此没有把主要兵力放在沿江的阵地上,而是把主力进行纵深部署,以便往来策应。结果现在清军突然渡江,大西军沿江防守兵力不足,抵挡不住,北盘江防线宣告失守。
          
李成爵听闻清军渡过北盘江,大惊失色,赶紧率主力一万多人到安龙城南的凉水井(在今贵州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贵村境内)防守。凉水井这个地方,两边都是大山,只有中间一个谷口可以通过,地形易守难攻。清军猛烈进攻,大西军则凭借谷口的梅子关顽强阻击,战事一时陷入焦灼。

卓布泰下令清军步兵先抢占凉水井东西两端的山头,从山顶向下俯攻,另派精锐的护军骑兵从正面猛冲。在清军三路夹攻之下,大西军终于全线崩溃,李成爵当场阵亡,清军趁势占领了安龙城。驻在黄草坝的一万大西军还在增援的路上,就听说李成爵已经兵败的消息,吓得直接跑路了。  
 
(卓布泰攻取安龙示意图)
          
李定国在永宁州听说了安龙失守的消息,急得跺脚,马上率本部兵马三万人从永宁州出发,昼夜兼程向安龙方向行军,企图趁清军立足未稳,一举夺回安龙。十二月初四,李定国部前锋到达安龙城北五十里的双河口(在今贵州安龙普坪镇北),迎面遇上了清军前锋。清军抢先占领了战场制高点,大西军投入战象数头,前来仰攻山头。

没想到双方交火之间,地上的枯草被点燃,再加上又正好刮南风,处于北方的大西军顿时陷入烟熏火燎的不利境地。尤其是战象看到起火之后,更是发狂,反过来践踏本方阵营。眼看前军接战不利,李定国只得下令后撤到双河口以西二十里的鲁沟(在今贵州安龙县戈塘镇鲁沟塘村)扎营。
          
十二月初五,卓布泰率清军主力追击到鲁沟,发现李定国大军夹鲁沟河扎营,阵容严整。清军发起攻击之后,遭到大西军顽强阻击,一时攻不下来。当天夜里卓布泰还在想如何破解僵局的办法,谁知道第二天再次交战时,战场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    
          
原来,为清军做向导的是孙可望的心腹护卫康国臣,他在战场上竖起孙可望的大旗,朝大西军阵营呐喊,号召原来孙可望的旧部战场倒戈。李定国在打败孙可望之后,就对孙可望的旧部实行区别对待,使得这些“秦兵”早就心怀不满。现在大家看战局明显不利于李定国,又看到老熟人康国臣阵前招降,更是人心涣散、军心动摇。

第二天双方交战时,因操作不慎,大西军发射火炮时发生了自爆,军中顿时谣言四起,说是孙可望旧部要发动兵变降清,于是部分“晋兵”开始杀起了“秦兵”。“秦兵”当然也不甘心俯首就戮,于是起来反杀,大西军内部陷入一片混乱。李定国一看这个局面,知道败局已定,只好带着亲兵迅速脱离战场,向北奔永宁州而去。李定国一跑,大西军彻底崩盘,卓布泰趁势追击四十余里,斩杀、俘获上万人,缴获大批战象和马匹。

(双河口-鲁沟之战示意图)
          
李定国逃出鲁沟战场后,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三路阻击清军于黔西的战略已经完全失败了,自己已无法阻挡清军进入云南。而清军一旦进入云南,再没有天险可以阻击之,昆明被围攻只是时间问题。为今之计,只能赶紧通知永历朝廷,让他们做好撤离昆明的准备。于是,他马上派使者飞马奔回昆明告急,同时命人马上做好焚烧北盘江铁索桥的准备。   
          
十二月初八,李定国奔回永宁州,正赶上祁三升和冯双礼的部队从鸡公背撤退下来。等祁三升和冯双礼的部队撤过铁索桥之后,李定国立刻下令放火烧桥。在熊熊烈焰之中,铁索桥两端的桥桩被烧断,整个铁索桥完全沉入湍急的北盘江中。李定国亲眼看着铁索桥被烧毁之后,才拨转马头,朝着云南方向撤退而去。
          
十二月初九,李定国派出的使者在经过三个昼夜的疾驰之后,终于到达了昆明,将兵败的消息禀告了永历皇帝朱由榔,并且转达了李定国的意思,请朱由榔赶紧准备撤出昆明。得知噩耗的朱由榔如五雷轰顶,彻夜未眠。
       
从五年前他冒险发出密诏联络李定国到安龙“勤王”开始,他就一直坚信李定国能保护他、能保护他的朝廷。而李定国也没有让他失望——从千里奇袭安龙救驾,到兵不血刃护送自己进入昆明,再到交水之战大败孙可望,李定国一再创造奇迹。因此,这次出兵他也对李定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可没想到,李定国这次竟然败得如此之惨。自己在昆明才过了不到三年的安稳日子,如今又要继续跑路了!
          
跑路就跑路吧,反正这十几年自己也跑路惯了。可问题是:这次要往哪儿跑呢?   
          
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就跑路去向问题,群臣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向滇西一带撤退,依靠滇西地区的险要地形抵御清军,实在不行了就撤往缅甸;有人主张从昆明经武定府奔四川建昌卫(今四川西昌),再从建昌卫奔嘉定州(今四川乐山),然后走水路,顺长江而下,直抵三峡,投奔夔东十三家;还有人主张可以南下走安南出海,去闽南投奔郑成功。甚至有人主张皇上应该坚守昆明,同清军决一死战。

(“奔蜀”计划路线图)     

大家吵得很凶,却没人能最后决定——因为李定国还没回来。
          
就这样吵到了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国终于从前线奔回了昆明。一回到昆明,他马上下令让全城百姓出城避难。昆明大街小巷顿时一片混乱。商铺纷纷关门,满大街到处都是拖家带口、背着大包小包出城逃难的百姓。
          
就在这一天,李定国最后决定了撤出昆明后的去向——前往滇西。   
          
其实,他原本的想法是倾向于“奔蜀”,可是他最宠信的左都御史金维新曾与建昌卫的守将王偏头因为争夺一个美妾而发生过冲突,深怕此次如果奔了四川,到了建昌卫要被王偏头趁机报复。因此他极力劝说李定国不要去四川,说四川那边大多是蜀王刘文秀的旧部,您要是去了那边恐怕队伍就不好带了。再说就算到了三峡,夔东十三家大概率也不会听您的指挥。李定国对老金是言听计从,反复思虑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奔滇西这条路。
          
按照计划,朱由榔先走,李定国留在昆明殿后。十二月十五日清晨时分,朱由榔和千余名官员在黔国公沐天波的护卫下出了昆明西门——威远门,随行的后宫嫔妃、太监、官员眷属、百姓等不下数万人。朱由榔所到之处,只见哭声震天,哀号遍地,自己也不禁潸然泪下。他对沐天波说:“朕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每次都是敌人还没来就逃走,实在窝囊透了。如今眼看百姓遭此大难,还不如仿效思宗皇帝(崇祯帝)在这昆明城中殉国算了!”沐天波连忙说了一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类安慰的话,朱由榔的精神才总算稳定了一点,坐着銮舆继续前进。
          
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定国听到清军已占领曲靖府的消息,马上决定撤出昆明城,前去追赶朱由榔的队伍。临行之前,白文选建议将昆明城中的存粮全部烧毁,以免落入清军之手。李定国踌躇再三,最后长叹一声,说道:“我们大西军进了云南已经十几年了,连年打仗,把云南百姓也祸害够了。如今要是烧了粮食,怕清军来了又要掠劫百姓啊!”
          
最终,他没有下达烧粮的命令。   
          
带着不甘,带着悔恨,也带着最后一丝恢复失地的微弱希望,李定国率领部下撤出昆明。
          
前方,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人心惶惶,路在何方……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庭闻录》、《爝火录》、《永历实录》、《安龙逸史》、《明末滇南纪略》、《狩缅纪事》、《贵州通志》(乾隆版)、《兴义府志》(咸丰版)、《毕节县志》(乾隆版)、《明清史料汇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报人刘亚东A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