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人工智能视觉叙事的里程碑 | MC2活动回顾

人工智能视觉叙事的里程碑 | MC2活动回顾

7月前

5月19日,超媒体集团旗下的全新艺术与科技平台MC2在上海举办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AI影像活动,从技术和思想、原理和案例、现在与未来的不同视角和维度,理解人工智能视觉叙事的现状和趋势。


“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艺术与计算机、艺术与软件的结合看似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实则这背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脉络,且持续存在着一个不断被探讨的问题——人工智能能否被视为艺术创作的合法媒介?超媒体集团旗下的全新艺术与科技平台MC2联合第一届Meta Eye超界影像艺术节,在上海前滩太古里RE:CHARGE焕活空间举办MC2 AI影像先导活动“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呈现6部由国际知名艺术家创作的动态影像短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次活动由国际知名艺术家、UCLA多媒体设计艺术教授卡西·瑞斯(Casey Reas)担任策展人,MC2项目负责人曹鑫豪担任联合策展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ArtReview主编Mark Rappolt、NOWNESS创意总监Bunny Kinney,与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策展人、创作者们一同,深入探讨下一代艺术与文化生产的可能性。



“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在上海前滩太古里RE: CHARGE 焕活空间举办。



卡西·瑞斯作为编码艺术领域极具权威的实践者,其25年的职业生涯中见证着数字艺术的兴起,艺术与编程的结合以及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他在对谈中分享:“人工智能一直没有达到它的预期。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里,它的发展速度比人们想象的要慢。一直以来,人们的预测都没有实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下是第一次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过人们预期。现在,我们正在围绕它的危险、伦理和潜力展开广泛的文化对话。”


嘉宾对谈一,Casey Reas,“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提到:“当下,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从根本上提升视频叙事的地位,改变视频叙述主体、结构和模式,进而影响人类从审美到思维,交流方式,构建全新的艺术表达形态,促进后人类社会的演进。”


MC2项目负责人、本次活动的联合策展人曹鑫豪认为:“我们当下处于一个技术溢出的时代,技术爆炸性迭代的速度是以天为计算单位的。看似人人都在讨论大模型,人人都在介入AI发展的进程。但在这种溢出的乃至近乎泛滥的话语之下,我们到底有多少具体的谈论方式?我们从艺术和文化领域切入,AI到底从那些确切的方面、以怎样更可感知的有血有肉的形态参与到我们的视觉文化生产当中?探究这个问题是这次展映的主要目的之一。”


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会困惑智能能否被模拟;会担忧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时会发生什么人工智能驱动的艺术是否还有魅力……但卡西·瑞斯认为所有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都很有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去讨论它。



1968年8月2日在伦敦举办的展览“控制论的意外发现”(Cybernetic Serendipity)”标志着当代艺术史上数字艺术展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展览的策展人Jasia Reichardt曾是ArtReview的编辑之一,由此预见艺术领域始终对计算机在未来图像创作中保持着持久的关注与积极的探索,也为MC2的成立奠定了数字与计算机艺术的历史意义。


“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的开幕现场,超媒体集团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邵忠先生表示:MC2是由ArtReview和NOWNESS共同创立的研究机构。本次MC2 AI影像先导活动标志着超媒体集团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战略和领域,即通过艺术和科技重构商业未来,旨在展望并设想超越当前想象的未来可能性。超媒体集团将致力于结合全球领先的艺术与科技,创新构建内容平台,涉及PGC、UGC到AIGC的复合形式。我们不仅将展示科技与艺术的创新应用,还将推动潮流文化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并促进人工智能影像艺术的发展。


邵忠先生发表致辞,“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在ArtReview主编Mark Rappolt看来,ArtReview和NOWNESS跨越了众多学科领域,因此MC2的关注点远超艺术本身,MC2对于人工智能多种文化产出形式所催生的新语言和可能性表现出浓厚兴趣。此外,MC2也专注于人工智能如何为创造性活动——无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人工智能还引入了如何与非人类实体及生命形态建立关系的道德和哲学问题,这在艺术领域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重要主题。


NOWNESS创意总监Bunny Kinney认为MC2将创造一个积极参与人工智能讨论的空间。作为支持艺术家和电影制作者的平台,ArtReview和NOWNESS共同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因此,MC2将致力于保护和支持那些可能受到人工智能影响的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和创意工作者。人工智能不应被视为对艺术家生计的威胁,而是应视为一种充满潜力的创新工具和前景。MC2的使命是创造一个共创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我们可以共同定义和规范创作条款或参数,共同推动和探讨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在这个数字化快速演进的时代,图像不再以物质形态存在,而是以非物质的代码形式生成和存在。计算机从传统的表达和中介功能,转变为生成、操控和自主运作的新功能。随着社交媒体上图像使用的爆炸性增长及其对个体主体性的影响,这一话题已成为文化理论家、批评家和艺术家们热烈讨论的焦点。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就“前沿科技和全新艺术形态-文艺复兴2.0”主题,讨论了视觉叙事在人类历史和文明中的根本作用,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引发全新的叙事变革。


朱嘉明教授发表演讲,“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李飞飞的著作《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生物视觉的出现导致5亿年前远古海洋波涛下的寒武纪大爆发,引发大量的物种诞生与进化。在这次大爆炸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生物界第一只眼睛的出现——三叶虫的眼睛。一切都是从三叶虫第一只眼睛看世界开始的,视觉成为了所有文明的前提。由此,朱教授延伸出了本次演讲的核心问题,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类似的拐点边缘,即机器视觉的兴起是否会引发一轮数字进化的新浪潮?


朱教授强调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其一为视觉的重要性。人类的认知和信息处理能力有80%依赖于视觉,这使得视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最基本的通道和工具。视觉由光而来,由公式E=mc²中的“C”(光速)开始,决定了人类所有智慧的发展,构成了人类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形成了视觉主义中心的哲学思想。因此,视觉是绝对的,霸权的。


由此产生了第二个问题:视觉叙事的历史演变。从远古时期的三叶虫眼睛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视觉艺术,再到工业革命后的电影和电视,视觉叙事一直是文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其主导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第三个问题: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的结合。在文艺复兴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两三百年的时间,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强烈的视觉力量扭转了人类的思维和文化。随后进入到工业革命,摄影、电影电视以及各式各样的新媒体的出现,构成了典型的工业形态的叙事,即批量生产的视觉信息内容。朱教授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不仅参与视觉叙事的创造,而且在未来将逐渐成为叙事的主导与主体。这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文艺复兴2.0的到来


朱教授提到了李飞飞在人工智能领域内,尤其是在机器视觉方面的贡献。2009年,李飞飞和她的团队发表了“ImageNet” 的论文并举办了比赛,最终收集了1300多万张图片构成的数据集。她的工作推动了一种新的视觉叙事方式的发展,并影响至现在市面可见的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的AI模型。AI驱动的视觉叙事不仅改变了叙事的主体,也重塑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推动了从人类主导的视觉叙事到由AI主导的视觉叙事的转变。这一转变具有深远的文化和哲学意义,可能完全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存在的理解,并最终导致一个后人类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首场嘉宾对谈,由策展人龙星如主持,与艺术家Casey Reas、ArtReview主编Mark Rappolt以及NOWNESS创意总监Bunny Kinney围绕“转变与视角:思考AI时代的视觉文化”主题展开对话,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在历史、技术和审美层面上影响视觉文化。


嘉宾对谈一,左一龙星如,左下Mark Rappolt,右上Bunny Kinney,右下 Casey Reas,“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对谈还通过几个部分详细讨论人工智能作为新兴媒介的特性,它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工具还是催生了全新的创作可能。此外,还探讨了AI在电影、时尚及生活方式等大众文化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对主流美学和文化趋势的潜在影响。


“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第二场的嘉宾对谈,由雷电所主理人黄淞浩主持,与艺术家曹澍、外滩美术馆公共项目和研究主管诸邦嘉和作家糖匪以“后人类主义现实:与人机关系潜在图景”为对话主题,探讨当代艺术实践中关于后人类未来和机器中心视角的必要性,以及这些视角如何启发当前的艺术生产和社会状况。讨论还包括后人类语境下生活、互动和社会组织的新理解框架,以及这些框架对新生态、伦理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嘉宾对谈二,由左到右:黄淞浩,曹澍,糖匪,诸邦嘉,“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两场论坛的内容将后续整理成文章,同时也欢迎在Meta Eye视频号中观看回放视频,敬请期待。


本次活动精选了六部探讨人工智能主题或以其辅助创作的先锋短片,每部作品都在挑战和拓展视觉叙事的边界,为艺术实践的重构注入了新的刺激,并使机器介入的艺术创作成为了一个关键议题。



曹澍《妖糖》                          

Cao Shu – Phantom Sugar

2023

15:10

曹澍,《妖糖》,3D渲染影像与实拍结合,4K ,作品由X美术馆三年展委任,图片来源:艺术家与X美术馆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预测未来抱有执念,而蚁群算法催生的人工智能,让拉普拉斯妖一般的精准预测成为可能。在未来,垂直农业已经可以将一切作物的生长纳入算法的控制,植物每一秒的呼吸,都可以被预测。故事描述了一个照顾甘蔗生长的人工智能无人机,第3亿9千5百万次的巡逻,其职责是排除一切偶然因素,照顾植物的生长,尽管人类早已灭绝……这时,一个蚂蚁的出现,让无人机突然想起,自己的第一次巡逻,那是在20世纪的集体主义崩解之后的时代里,一个被全球化的精准预测行为,毁灭的糖厂……糖的种植和工业化,以及全球期货交易,因其不可预测性,被期货圈称为“妖糖”,其自身也是工业制糖厂这种“生态系统”的杀手。作品关于蚁群算法,由AI计算的垂直农业,也关于拉普拉斯妖,关于人类对于预测与控制行为的执念。中国古代,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在内,有大量关于用糖引导蚁群的行走规律来预测未来,改变历史的记载;AI神经网络中也有经典的蚁群算法,用于模拟未来的蓝图。拉普拉斯妖或许是蚁群的形状,一种超个体生命,徒劳而努力的坚持着对蓝图的模拟......


陆明龙《风水师》            

Lawrence Lek – Geomancer

2017

48:15

陆明龙,《风水师》(影像静帧),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伦敦Sadie Coles HQ


《风水师》是陆明龙(Lawrence Lek)创作的一部电脑生成动画短片, 讲述了人工智能创造力觉醒的故事。电影背景设定在 2065 年新加坡国庆百年之际,叙述了一颗渴望成为艺术家的环境监测卫星的故事。《风水师》设想了一个未来世界——当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由后人类智能管理的技术工业综合体,创意与原创性不再被认为特别时可能带来哪些危机。影片的叙述者问道:"非理性是意识的主要特征吗?"在这个自动化的世界里,人工智能致力于复制和研究海量数据,攫取了一切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人类特质。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可能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影片用"艺术 "来代表人类对创造性思维和美的欣赏,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具有情感意识的人工智能获得了自我表达的能力,而创造性天才不再是人类的专利时,将会发生什么?《风水师》采用视频游戏引擎渲染,以神经网络生成的梦境序列和合成的背景音乐构成,探讨后人类意识究竟意味着什么。


苗颖《剩余智能》 

Miao Ying -  Surplus Intelligence

2022

33:27

苗颖,《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余智能》(影像静帧),2021-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



苗颖的作品《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余智能》是一部由人工智能编写、游戏引擎模拟的电影。艺术家利用机器学习文本生成神经网络和GPT-3,训练人工智能学习不同的文体,包括行为心理学家 B. F. 斯金纳的乌托邦小说《桃源二村》、网络小说文体"霸道总裁体"、多种意识形态理论和圣经故事等。艺术家杜撰了一只蟑螂公民与AI“夜王Brain L1t3rat1”之间探险式的浪漫故事,在虚构的中世纪魔幻之地的背景下,模拟出由人工智能管理人类的未来世界,并重新想象我们身处的现实境况。



霍莉·赫恩登和马特·德里赫斯特 《乔琳》 

Holly Herndon & Mat Dryhurst - Jolene

2022

3:05

霍莉·赫恩登和马特·德里赫斯特 ,《乔琳》(影像静帧),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


霍莉·赫恩登(Holly Herndon)和马特·德里赫斯特(Mat Dryhurst),围绕被称为“AI 婴儿”的神经网络算法实体,创造了一个实验性声音项目《Spawn》。这个名为Spawn 的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被训练识别,处理并复现人类的声音,即使在复杂的音乐和声音艺术环境中也能出色表现。在开创性作品《Jolene》中,艺术家利用她的数字化分身Holly+ 重新诠释了桃莉·巴顿(Dolly Parton)的经典同名歌曲。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展示,也是对人工智能如何参与创造性过程、以及它能否被视为协作者或创作者的深度探索。



帕拉格·K·米塔尔《前往巴雷利之路:第一部分》 

Parag K. Mital – The Road to Bareilly, Pt. 1 

2023

4:33

帕拉格·K·米塔尔,《前往巴雷利之路:第一部分》(影像静帧),2023,图片致谢艺术家



帕拉格·K·米塔尔(Parag K. Mital)的作品《前往巴雷利之路:第一部分》是他探索移民和离散主题的新系列视频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记录了艺术家与家人一起访问其母亲在印度的家乡的旅程。在这部作品中,米塔尔通过个人审视的方式探索感知。视频中,米塔尔的母亲,现在在美国的居住时间已超过在印度,她回忆了在巴雷利的生活——她成长的城镇。她反思这个曾经的丛林如何变成了一个繁忙、拥挤的大都市。米塔尔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并试图调和他与印度的联系以及他那断裂的印度裔美国根源。米塔尔的困惑并不罕见。事实上,这种感觉非常普遍,以至于有一个专门的称呼:“abcd”或“美国出生的困惑德西人”。最近,当米塔尔得知他的母亲在扩展家庭中称他为“困惑的德西人” 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在那一刻,他意识到人与人的经历和挣扎并不相通,而是非常私密和复杂的。



瑞秋·麦克莱恩《鸭子》 

Rachel Maclean – Duck

2023

16:26

瑞秋·麦克莱恩,《鸭子》(影像静帧),2024,图片致谢艺术家


瑞秋·麦克莱恩(Rachel Maclean)的最新作品《DUCK》是一部间谍惊悚片。艺术家运用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将多个玛丽莲·梦露以及从肖恩·康纳利到丹尼尔·克雷格的等每一部 007 主演置入其中,精心构造了一个批判性的视觉叙事,挑战人们在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中的自我表达和外界期望。深度伪造技术在此不仅作为一种创作工具,而且成为作品探讨身份、真实性及其构建的核心。麦克莱恩利用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既荒诞又超现实的场景,以此来反思和批评当代社会中虚荣的追求、自我呈现的压力,以及在数字化公共领域中越发模糊的个人界限。


“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活动现场


MC2是由ArtReview与NOWNESS共同创立的研究机构,灵感来源于相对论的质能方程E=mc²,专注于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尤其聚焦人工智能和未来图像生产领域的探索,旨在成为这一迅速变迁的领域内创新、合作和批判性讨论的中心。平台集中呈现原生数字动态影像,以及相关的新闻、观点和研究等深度内容,以提供全球艺术和新兴技术领域的洞察,同时还举办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作为推动研发合作和进步的催化剂,MC2还与学术机构、创意社群和技术专家合作,探讨下一代艺术与文化生产的可能性,研究这些新技术的优劣,并探讨与超越人类的智能体合作将会带来什么,以及未来人文社会形态和思维范式的多重可能。本次活动为品牌发布先导活动,平台将在2024年下半年全球正式上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i商周

相关新闻

编织未见:人工智能与视觉叙事|MC2 AI影像先导活动ChatGPT后,人工智能的终极里程碑却倒了银幕上的智能革命:从终结者到造物主,人工智能电影史上的11个里程碑北大国发院院长黄益平: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缓解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OpenAI提出从AI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五级分类系统!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今天的人工智能有别于过去的人工智能,未来十年将非常激动人心构建负责任且大规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七个启示李飞飞在2024年数据与人工智能峰会上的人工智能历史与未来演讲蔡昉:变与不变—人工智能的就业影响多邻国的人工智能如何知道我们需要学习什么黄仁勋致毕业生: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最看重的能力不是智力苹果如何避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众多陷阱牛文文: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沿着这两个维度进行!从专用到通用-预训练大模型和AI agent,浅谈人工智能的趋势和展望可视化图表知识:按国家/地区划分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数量单季净赚 500 亿,高管:腾讯将成为部署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OpenAI:下周一不会发布GPT-5;TikTok将自动标记从其他部分平台上传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丨AIGC日报OpenAI的模型规范概述了人工智能的一些基本规则今晚直播预约 | 常国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应用合规 | CAIGP人工智能治理沙龙第1期直播预约 | 常国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应用合规 | CAIGP人工智能治理沙龙第1期巴菲特: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明和核武器相似AI教父Hinton最近对人工智能的7个观点集成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肺部疾病诊断器件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呼啸而至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