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律师的心声:这一领域最该被重视
作者 | 孙麟飞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旧”话题,新思路
AI大模型核心能力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AI开始具备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等能力。同时,其通用性强、固定成本高,但边际成本递减的平台性技术特征,被认为是所有知识工作者的“工业革命”。
AI替代人类工作不是新话题,但与以往的弱人工智能不同,法律领域与大模型的核心能力呈现出了高度的契合性。现在,是重新思考AI将如何影响律师工作的又一重要时刻。
大模型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场景
整理/制表:智合研究院
AI大模型正在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影响着律师工作方式。AI加持下,律师效率大大提升。法律科技行业在数十年的发展后,终于迎来了它的“iPhone时刻”。
8万名律师的心声
一个应用的成功落地,与场景需求、技术成熟度密切相关。根据德国研究机构LLI(Liquid Legal Institute)的针对全球200家律所,超过10万名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调查,AI在律师行业的落地场景将从“自动化法律研究”开始。
LLI调研:AI可以取代律师的哪些工作?
资料来源:LLI
整理/制表:智合研究院
LLI的《首份全球AI在法律实践领域应用状况报告》中,约80%律师认为,法律研究类工作可以通过AI得到有效简化。
原因是法律研究类工作需要收集、分析和解释大量基于语言的数据和信息,且含有较多重复性的知识劳动。而大模型的核心能力则是处理、理解和生成大量数据信息。
法律研究被彻底改变
AI大模型在法律研究领域的应用场景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过去,律师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法律研究,搜集专业文章、合同范本等资料,以便为其案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随着各类法律垂直类大模型的落地与不断成熟,凭借着大模型的文本理解/生成及逻辑推理能力,未来的法律研究将通过对话形式快速、精准地获取结构化信息,再经过简单的判断与筛选,将律师的效率提升百倍。
不妨多想一步
“自动化法律研究”只是当前AI大模型应用落地的第一步。
对于一个律师,其知识以及社会资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对于一家律所,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将在未来越来越重要。
AI大模型对律师个人工作的改变可能始于“自动化法律研究”,而对律所而言,它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可能性。
知识需要载体,而载体分显性和隐性,有的知识存在于文档资料中,有的存在于每位律师的脑子里。律所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收集知识资源,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为机构所用。
律所知识资产的类型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一家律所的知识资产,囊括了几乎所有和业务相关的信息,比如成千上万个项目、案例分析和几十上百种的讲义、模板、工作流程SOP,每个背后都是无数前辈摸索、改善无数次形成的最优方案。
对于律所而言,知识犹如资金,必须盘活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知识管理的第二步就是对这些“资金”整理、归纳、总结甚至提炼。将各种类型的知识有机联合,形成知识竞争力。
律所知识管理的目的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优秀律所都懂知识管理
优秀的律所善于将业务高手脑子里的隐性知识,提炼成律所的显性知识,将标杆的成功要素解构出来,提炼成标准化的“套路”,存进律所的“知识银行”。
再通过获取、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以良性循环的方式运作下去,形成永不间断的律师个人与律所的知识智慧循环。
律所知识管理闭环图
资料来源:天同律师事务所
整理/制表:智合研究院
但在律所中构建这样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律所中的资讯与知识,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一个闭环,一点也不简单。
方式滞后是痛点
尽管近年来知识管理能力逐渐被律师行业所重视,但与律所规模化发展相比,它的进展相对滞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律所的知识资产不能像实物资产那样易盘点,多数律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硬件设施的提升和人才的引进上。
但主要原因还是律所大部分的知识都存在于律师的头脑中,如何将这些知识分享出来是律所在组织层面始终面临的挑战。
不同模式带来的知识管理挑战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大多律师可能不是不愿做,而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纠缠在本不便捷的整理、传递上。根本原因还是“不够简单,不够便捷”的滞后系统,和“不够省力,不够高效”的滞后方式。
法律科技的先进技术在律师行业的逐步落地,有望解决当前面这一现状。
知识共享将更可行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套基于“AI大模型”定制的律所知识管理系统,会带来哪些变化?
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资料收集。当AI大模型能够满足律所从合伙人到助理的收集检索需求时,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不再是分散的,而是集中的。随后是分类,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自动进行分类、提取、生成和总结,这些正是维护专业知识目录所需的关键能力。
AI大模型加持下的律所知识管理
整理/制表:智合研究院
基于此,律师的整个法律研究工作过程都可以在AI大模型上完成。他们检索、收集的每个案例、每条信息都可被系统自动采集、识别、分类、整合,使得法律研究过程本身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部分,而非两个独立的任务。同时,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增强了律师对知识库的归属感,促进了知识库的不断丰富。
如果未来知识管理能够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像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那样,随时随地为律师提供从法律研究、整理归档到上传共享的一体化便捷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将不会给律师增加任何负担,知识分享的利益和成果也将最大化。那时的律师团队的知识管理将不再是一件难以坚持的事。
写在最后
法律AI产品的发展刚刚拉开序章,未来能为律师工作带来多少助力似乎仍未可知。但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是确定的,律所的知识管理只是众多管理中的一部分,但确是律所永葆凝聚力、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律所基业长青的坚强后盾。
首先去做(first do it),然后正确地去做(then do it right),接着做得更好(Then do it better)。
尝试有成本,但早一步行动起来,就能为未来多争取一份竞争资本。毕竟,知识成果沉淀后带来的红利,强过对于单一人才或团队的依赖。
本文作者
孙麟飞 智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关注律师行业数据,关注关于法律科技的一切。 |
参考资料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顾文倩Aro
分类 / 原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