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战术看到大战略,金正恩再次视察和观摩朝鲜弹道导弹试射
来源:蒋蒋的兵工厂
这几天,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显然是颇为忙碌的,在视察了朝鲜改进型240毫米火箭炮和新型轻武器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去看更“重量级”的“大家伙”——弹道导弹去了。金正恩先是在西海岸地区的军工企业视察了即将交付部队的“火星”-11D炮兵战术导弹,又去视察了制造中的“火星”-17和“火星”-18两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底盘,还前往东海岸观摩了“火星”-11D的试射。
在经历了几次技术调整后,“火星”-11D采用了某种类似法国CGH(也就是“戴高乐”)的六轮越野载重卡车作为发射车底盘,朝鲜之前曾将其作为被外界称为“大同江”的240毫米火箭炮发射车,但后来又将这些越野卡车底盘挪作他用,再之后就发现它们被作为“火星”-11D发射车使了。显然朝鲜为其更换了新的驾驶室,但不确定发动机和变速箱是否更换过,也无法确定朝鲜是获得了某种生产线自行制造了该车还是将旧车进行了大幅度的翻新升级。
也许是“光看不练”还差点意思,5月17日,日韩媒体都报道了朝鲜在东海岸发射疑似弹道导弹,射程越300公里的消息。次日朝中社公布答案,朝鲜发射的就是“火星”-11D,但按照朝方的说法,这次试射的“火星”-11D采用了“新型自主制导和导航系统”,根据字面意思就是除了惯性制导以外还赋予了其更多的精确制导能力,甚至暗示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特征,当然具体是哪些技术,恐怕外界目前不可能知晓。不过,仅从其弹体尺寸和射程上看,“火星”-11D的性能就已经大概率优于“伊斯坎德尔”,因为它在弹体更为紧凑(六轮卡车上即可携带四枚)的前提下实现了不亚于“伊斯坎德尔”对外公布的射程(300公里),虽然“伊斯坎德尔”的射程留有余量,但“火星”-11D大概率也有,但在发射平台的灵活性方面,“火星”-11D显然要高出许多。作为一种和“伊斯坎德尔”气动外形非常相似的导弹,之前被外界戏谑地称为“金斯坎德尔”的“火星”-11系列很反直觉地表现出了更高的设计水平,这也是用现有被普遍认知的技术移转方式所无法解释的。
金正恩视察的“火星”-11D发射车制造厂和观摩“火星”-11D发射
除了观摩战术导弹外,金正恩还视察了“火星”-17和“火星”-18两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制造厂房,从照片上看,这两型特种车辆的制造方式并不是如今车辆制造中常见的流水线作业,而是上世纪前五十年里欧洲较为多见的工段式作业,即工段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胜任多个岗位的制造工艺而非只是简单地重复少数甚至只有一个动作。虽然生产速度不及流水线更快,但如果工段成员们都能配合默契,那么对于制造设备的要求就相对比较低。
另外,一些细节部分的照片还显示,“火星”-18的发射车在每一根有动力的驱动轴上都装有一个分动器,这是很明显的苏联MAZ-543和MAZ-547一脉的特种车辆的特征,于是也就终结了关于这种巨型特种车辆技术来源的争论,与其他国家已知的现役多轴特种车辆并无直接关系,就是朝鲜通过仿制MAZ-547并加以改进的18✕12多轴特种车辆,除了三根无动力轴外,每根轴上都有分动器,这种极具苏联“粗暴但有效”特征的设计,与俄罗斯现役的洲际导弹发射车,也就是由明斯克生产的MZKT79921八轴发射车也有很大区别,和外界之前认为的某型16✕12特种车辆也差异明显。
金正恩参观制造中的“火星”-18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及其细节部分照片
同一厂房内还在生产尺寸更大的“火星”-17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从车间里两型发射车的总数看,数量已经颇为可观,大致可以组建两个洲际导弹发射旅。如果每辆发射车都能获得对应的至少一枚导弹,朝鲜核武库的投射能力就已经超过了上世纪的一些核大国水平,这对于构建某种类似“黑暗森林”效果的核威慑来说,是很有一些冲击力的。
厂房内同时在制造“火星”-17和“火星”-18两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车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