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在北京年入百万,实现不了教育自由

在北京年入百万,实现不了教育自由

7月前

有个妈妈曾经问我,为什么总是写中产家庭的教育问题,是瞧不起人吗?我说,真不是。主要是因为所谓中产,高不成低不就,在社会的夹缝里求生存比较尴尬,他们是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分,是最需要解决方案的一群人。这个妈妈说,中产家庭怎么说也得年收入百万吧,这群人都有房有车,事业有成,吃喝不愁。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是从容,读公立读私立自由选择,花几万块报班眼都不眨一下,有什么可焦虑的?我说,这你就有点儿误会了。在帝都,财富自由人才配拥有你说的这些自由,家庭年入百万还远远够不到教育的「从容」。

文|mikizhou

From Miki

微信号:mikizhou520

01.


在北京,年收入一百万的家庭的生活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这我有过很多观察。


之前在大厂工作,周围一群年收入过百的同事。月薪其实并没网上算的那么夸张,主要靠年薪碾压众生,强悍的部门一发十几、甚至几十个月的奖金,再加上股票和各种福利,达到这个水平不算难。


不过,税前税后百万收入还是有所不同的,税后百万才是真百万,如果是税前,拿到手里的也就70万左右。虽然看起来收入差距不算小,相当于北京顶级国际学校一年的学费,但大家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个群体大多是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事业上有积累的职场精英,家庭月收入5万以上。


他们大多在北京拥有一套住房,家底儿比较丰厚、对房产下手早的人有机会住四环,这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但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远见,也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第一次买房时收入还很一般,又想住舒服些,所以都扎到五环外。


我有不少朋友住回龙观或天通苑,有钱人住上地。他们买房,入手的时候大多在500万左右,按首付150万粗略计算,每个月还贷,有的两万打不住。


这一年20多万的贷款对年收入百万的家庭来说,是能比较轻松拿出来的,但这种轻松感最多维持到生娃,一旦孩子要开始读书了,就得琢磨上什么学校,就得考虑换学区房…


一谈到学区房,这个收入就尴尬了。


现有的房子不在教育核心区,再涨价也跟不上学区房的涨得快,就只能靠面积换位置。对学区的要求越高,面积就越小。


毕竟,年入百万也算职场精英了,天天职场打拼到底为了啥?每天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还要对着一个锅碗瓢盆叠罗汉的破屋子感叹人生艰难,不得抑郁症都难!



02.


很多烦恼在买学区房前就开始了。


北京年收入百万的大多是「创一代」,靠自己的奋斗从小地方走出来的佼佼者。


他们特别相信「教育改变命运」,拼尽全力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焦虑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之前几年幼儿园频发虐童事件,让家长努力送娃进公立,但这部分资源稀缺,准入门槛看户看房,最后非京只能送娃上私立。


私立幼儿园里有一类是民办转普惠,价格便宜,一个月平均1200还包餐,但一个班至少40个娃,老师的作用主要是看孩子。


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好的教育,机率不大。年入百万的父母把小孩送进双语幼儿园,学费五六万一年,挂上国际一年涨到十几万。


家长为教育投资舍得花钱,觉得花得起。但实际上,大多高估了自己。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搞教育,学费都不会是最大头。报班呢?素鸡呢?考级呢?还有时不常的要带娃来个开拓视野的旅行…


我有一个朋友,大厂精英、职位不低,妥妥的大厂精英。


家里有俩娃,老大前年考进私立学校,为了娃上学,方便老人接送,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面积不小,租金一个月2万起,一年24万,逐年递增。


他娃读的私立学校学费不算贵,一年10万起,上了一年网课学费也不打折,家长还得表示心甘情愿,毕竟私立学校不像国际学校,家委会还能有点话语权。


然后,就是给娃报班,这个属于教育黑洞。


他自己之前还觉得自己的收入完全能控住:书法课一节150,羽毛球、篮球一节各200块,最贵钢琴课一节500,每周也就上一次课。


后来发现教育消费上有点“贵”,是从学滑雪开始的。


充了3万块的卡完全经不起刷。20分钟一节的课300块,一次至少上两节课才值得自己送娃一趟。这还不算,周末还要带教练去滑雪场现场教学,折腾一次京郊2000块,去崇礼也差不多这个价,还不算油费和过路费。


这还只是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二宝明年就上幼儿园了,不得照着老大的范本继续养吗?



03.


在北京,如果家庭年收入百万且无娃可以过得很滋润:


可以没事下个馆子,买衣服化妆品能追求品牌,时不常还能入手几个奢侈品包包;


可以周末看话剧歌剧随心所欲,演唱会只买前排票,花几千块挥动荧光棒的感觉仿佛18岁;


可以随时想走就走的旅行,到大溪地潜水或定制北欧行不必精打细算;


买房只求品质自己住着舒服,买车看心情完全不必考虑实用不实用…


就这样败家,你每年还能省下一部分钱做投资理财,存起来。但想要靠这些收入,就想拥有养孩子的自由?这根本不可能。


只要孩子开始读书,过日子就要精打细算,个人需求可以娃的教育面前能无限地放低。


祖上没矿,他们选择30万以内的车型最常见,之前大众丰田沃尔沃,后来摇号难,很多人排队新能源买特斯拉,入门级的奥迪、宝马、奔驰不少,买比亚迪秦也有。


就算家里有俩车,坐地铁的时候还是居多。房子基本不在公司附近,确实买不起。上下班通勤就有困难,开车堵、地铁挤。


有天晚上快9点了,一个同事给我发消息,说在后厂村里堵了快一个小时,听完樊登老师讲路怒症,也压制不住自己此刻的暴躁。


在穿着上,这个群体不追求奢侈更看重品质,尤其是互联网人民,一趟优衣库就能解决一年四季所有需求,省时高效!几千块上万的大衣也有,但优衣库还是妥妥撑起了大厂精英的半个衣柜。


吃上确实可以享受自由,但工作太忙赶时间,日常基本解决温饱靠快餐;


说走就走的旅行能有,却被几千块的预算局限在了京郊各大温泉、亲子酒店;


老母亲买包的自由都没了,只恨不得把柜子里攒的陈年LV老货拿出来二手变现,换成班课费。


有娃之后,一切为了教育。


年入百万的经济水平,一旦想要好对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就开始捉襟见肘。


最后也只能在自己经济范围允许的情况下,被迫做各种选择。


最常见的问题是择校选公立、私立,还是国际校?中间学费差距就有20万。


选公立免费,但要优质就要砸钱投入学区房,12年公立不另辟蹊径,按部就班搞竞赛走高考(或入清华少年营)每年至少十万,期间还要靠父母够努力把户口拿到手;


选国际学校前期是每年的学费,但后期各项竞赛活动、夏校、天才营考试至少让培养成本翻倍。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还好,成本大约30-50万,节衣缩食也勉强撑住,二宝家庭只能望洋兴叹…


素鸡也是同样的道理。


学个小提琴,一个课时三百到上千块的老师都有,家长怎么选?肯定想要高水平的老师,价格就直线飙升;


选完老师看学时,是想一周一次课随便培养下爱好兴趣,还是一周上满五天走专业方向?选前者不甘心,选后者财力不足。



百万收入的家庭,在北京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夹在中间各种权衡和选择。


有选择,就容易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就难免产生焦虑。


身边40多岁的中产家庭还好,学历高、买房早、家庭根基深厚,孩子十来岁发展路径基本清晰,一年两次出境游,到处看看未来可以去哪个国家读书;


但扎根北京的年轻家庭,房贷压力大,生活疲于奔命。


尤其是互联网家庭,标配都是双职工996,孩子都是老人带,靠报班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时不常就会想要逃离北上广…


都是高收入家庭,日子过得不一样。前者看起来像个标准中产,但后者看起来顶多是个高级社畜。


04.


早前在水木论坛上,流行着一个北京土著的中产标准。要总资产2000万(包括房产),家庭年收入80(包括主动被动),此外还有三个基本条件:

能买得起自己住的房子。

能够让孩子享受正常环境下的教育资源。

收入能满足自己和家庭的日常开销。

北京土著几代人积累,手握学区房有优势,如果非京籍,这个标准至少要上浮百分之三十。这百分之三十就是填平教育起点的起步价,上不封顶。


因为没有户籍不能高考,孩子就算智商爆表,也进不了通往清北的早早培等超常儿童项目的选拔池。这逼得非京父母在孩子教育起点的地方,就必须要想清楚教育的终点。


身边很多百万收入水平的家庭,从小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比如正泽、德威、乐成,比读公立多出几十万成本,只为孩子谋一个可见的未来。


但悲催的是,北京公立资源明显强于私立。以申请美国前20名校来说,公立国际部似乎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几十万的学费花掉,并不能换回更好的教育回报。这怎么能让人不焦虑?


于是,他们为孩子的教育做筹划,路子也越走越野。


多年前流行赴美生子,前两年又开始去天津买房为读书,而就在前两个月,我偶遇了一个计划海南买房的妈妈团,兴高采烈地找我打探着那边的新学校建设;


还有更彪悍的同事,之前悄无声息举家搬到泰国,后来才知道就是为了把俩娃送进了当地国际学校,享受性价比更高的教育…


这一切都是因为在北京,年入百万的家庭也无法实现教育的自由。


就算很多家长明白,孩子的未来是建立在经济和家庭素养的基础上,依然没有时间去陪伴他们成长。


不菲的收入就好像吊在头顶上的香蕉,欲罢不能;教育的选择好像有很多,但选择中左顾右盼,患得患失…


道路会越走越难,但也只能奋勇向前。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常青藤家长会

相关新闻

还记得被“禁止整容”的小芈月吗?2岁出道年入百万,却在人气高涨时退圈,如今她怎样了?“在美国无法实现幸福安宁”,年入$100万亚裔男搬至亚洲永久定居炸裂! 在美华人医生侵犯麻醉病人, 休假中仍年入百万...年入$10万,在美国大多数城市也难实现美国梦? 我们在美国混得实在是惨!年入$10万,在美国大多数城市也难实现美国梦...北京第一批吃“国际教育螃蟹”的孩子,在400亩校园当农民,玩遍所有体育项目,8年后怎么样了?在澳洲,年入$20万,也干不起这事了!在纽约年入$100万美元,会让你感到安心快乐吗?在澳洲, 年入$10万还算高薪吗? 算完一笔账后, 笑容逐渐消失…年入$5万,在美国你需要月存这些才能舒适退休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飚在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在北京大学202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年入10万,在中国是什么水平在这些城市,年入$15万是下层中产阶级在新加坡实现猫山王自由!榴莲季这些挑选技巧请收好布林肯国务卿在2023年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如何在50岁后实现百万美元的退休目标“新西兰是天堂!”小姐姐在NZ实现“水果自由”!免费果蔬地图请拿好!扎心|扎心!加拿大华裔"移民二代"发帖:年入$24万才能在多伦多过好日子!扎心!加拿大华裔"移民二代"发帖:年入$24万才能在多伦多过好日子!我,月薪4000,终于在今天实现了翡翠自由在洛杉矶想实现蚕丝被自由?来这就对了,换季区5折起!DEF,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中在编英语教师,年入20万+,88年,高153,深圳$8.88在多伦多实现米线自由?还有$68饭票券免费领?就在本周末!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