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从文博会一滴水,看到文化大模型产业一片海

从文博会一滴水,看到文化大模型产业一片海


作 者母泽良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文化产业,正缓步向「未来」走去。


初夏的深圳,热闹非凡。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为期5天。

次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以下简称“文化强国论坛”)如期而至,同样汇集于此。

迈入弱冠之年的文博会与刚刚破茧第二年的文化强国论坛,被业内外很多人联称为“中国文化双子星”。这场盛会,也因此成为备受瞩目的“双星联动”。

连续举办二十年的文博会,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5万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如今的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个增加至如今的108个……二十年间,完成蝶变的文博会,逐渐成了如今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另一方面,自去年首届文化强国论坛于深圳发轫后,其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指引作用亦是越来越明显,愈发成为文化强国路上的里程碑式事件。

因此,这“一会一坛”两场国家级文化活动,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特别对于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文化产业来说,这“一会一坛”更是这波新的时代浪潮之中的风向标。

聚焦于本次盛会来说,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变革正成为当下的时代主题,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科技与文化深度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

在本届文博会上,华为、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甚至于比亚迪、蔚来等科技技术型企业,与华策影视、歌华传媒、中影、华强方特等传统文化产业内的豪强“分庭抗礼”。

科大讯飞等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还通过设立AI大模型集中发布推广区,向参展者展现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广阔前景。

各地方展馆同样不甘示弱,纷纷出击。

河南展馆,甲骨文的演变历史被搬上360度冰屏,上千年的沉淀,在技术的帮助下凝结成一个个瞬间;

南京展位,用体感交互技术建立观众与文物互动的交互古俑装置,以体感交互的形式再现国家一级文物、汉代第一佣“东汉击鼓说唱陶俑”的风采;

四川展区,在异型曲面空间里,观众不需要戴VR眼镜就可以沉浸式体验深度游三星堆遗址,感受古蜀文明的细微之美。

安徽馆的“时空徽影”3D奇幻空间、元宇宙、文房四宝、徽州漆画、灵璧奇石;新疆组团的克孜尔石窟、龟兹洞窟体验式沉浸式场景……大量创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桥段,在文博会上层出不穷。

广东组团更是组织了全省21个市、291家文化企业,携2万件文化产品亮相。其中,“大模型产业应用厅”将通过8大模型,在细分领域内展现未来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新场景、新趋势。

整体来看,本届文博会就像是如今中国文化产业的一面缩影——五千年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与日新月异的创新科技快速结合,并静待破茧成蝶的关键时刻。


整个文化产业,在大模型等新技术的赋能下熠熠生辉,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怀军看来: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这一重大命题,不是做简单“数学相加”,而是一道“综合题”。

文化大模型产业,并非单纯地将技术应用在文化产品之上,而是从更底层的逻辑出发,去思考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联,让大模型技术,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登神长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近13万亿元,较2019年时增幅近50%。

其中,数字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24万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营收比重由四年前的20%左右提升至40.45%。

“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轮子,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发展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如此评价道。

确实,技术与文化,愈发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可能性。

自去年以来,Sora等大模型工具集中爆发,超高的进化与迭代速度,让惊喜与恐惧的声音大批量出现,同时争论也由之而来。


虽说如今不确定性犹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挑战与机遇,必然都在其中。

举例来说,于中国文化产业而言,“文化出海”的难题一直如鲠在喉,而伴随着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文化也正迎来一波历史性的机遇。

换句话说,大模型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或将是中国文化出海的优质路

文化强国论坛上,青年导演陈思诚表示:中国电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沃土上,各种故事类型电影均有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案例,类型不会限制观众的选择,拍什么比怎么拍更重要。

优酷总编辑张丽娜也表示:打通“技术+艺术”的桥梁,可以让造梦者梦想成真。比如,虚拟拍摄和AI等技术的使用就是希望让所有导演实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制片人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点石成金”,让演员能在自己的梦境里、太空里、汪洋大海里身临其境地发挥演技。

总结来看,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工具属性”仍是业界关注的重点。业界也非常清楚,对于有着五千年沉淀的中国文化来说,大模型等新技术,或将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柄利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出口额达1.02万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加近48%,年均复合增速达10%以上。

同年,相关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9.18%,增速创5年新高。

可以预见的是,从“过去”走到“现在”的中国文化,正插上翅膀向“未来”飞驰而去。


20年前,吉祥物“小水滴”文鹏伴随着首届文博会于深圳问世。

20年间,这滴水在深圳这片沃土上连湖成海,并逐渐汇入时代的大江大河之中。


2003年,深圳被确定为全国首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次年,深圳正式确立“文化立市”战略。

作为文体体制改革的产物和“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支点,文博会应运而生,且一炮而红,当年就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文化十大事件”之一。

文博会的背后,深圳的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破土,并在短短20年间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些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增长至如今的2750亿元,平均每年以15%以上的增速,实现了近17倍的高速增长成果,且占全市GDP比重由4%左右稳步增长至8%左右,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如今,在深圳扎根的文化企业超10万家,相关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其中,“国高”企业达800余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253家。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文化装备研发制造等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文化企业。

由这些组成的“文化雨林”,一步步让深圳文化产业真正得以生生不息。

“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创意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一张张文化名片,迅速成为鹏城深圳的一部分。

回首来时路,峥嵘岁月稠。

无论是20年间持续发展壮大的文博会,还是陆续腾飞的中国文化产业,像深圳一样的创新者、坚守者,或许才真正是这波浪潮得以翻涌的关键先生。

在岭南这片沃土上,像文博会一样跨越周期的奇迹仍在浮现。

大模型等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中国文化产业,也终将在快速的迭代中立于时代潮头。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华商韬略

相关新闻

超越OpenAI,谷歌重磅发布从大模型蒸馏的编码器Gecko马斯克造大模型,从特斯拉连挖高管AI视觉的“大一统”:从CV到多模态,从行业大模型到机器人,旷视如何布局?张钹院士:从大语言模型到通用人工智能文末送书!解构大语言模型:从线性回归到通用人工智能谁才是最强的?清华给海内外知名大模型做了场综合能力评测非遗文化的传承,从海澜之家的一件宝藏T恤开始腾讯发表多模态大模型最新综述,从26个主流大模型看多模态效果提升关键方法海归精英集结广州!4.27广州海归招聘会岗位大揭秘,不要错过求职好机会!从300多个国内大模型中脱颖而出的Kimi是谁?如何落地AI编程和可观测智能化?怎么从 0 到 1 训练大模型?阿里多位专家出席 ArchSummit 现身说法AI大模型之路 第三篇:从零实现词嵌入模型,加深理解!从 Moonshot 崛起看中国大模型:资本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急深入解析大模型主流微调方法:从LoRA、QLoRA到Flash Attention、增量学习大模型与大出海时代,如何从“最卷地带”脱颖而出从第一性原理看大模型Agent技术从零手搓MoE大模型,大神级教程来了从 CLM 启航:中国大模型的探索与未来快速入门大模型技术与应用,推荐你从Stable Diffusion开始学起从啥也不会到DPO:大模型微调(Fine-Tuning)实践经验最全总结10+AI 系列专题,拆解从 0 到 1 构建大模型架构平台的实现路径|ArchSummit从专用到通用-预训练大模型和AI agent,浅谈人工智能的趋势和展望从拜金文化到工程师文化 || 大视野从北约9万人大军演看到的一个弱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