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阴谋论不是民粹,而是美国神话的反噬
文 | 北方朔风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当年登月的真实性又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毫不意外的,很快就有大量的辟谣,但是这次的情况似乎和之前有点不一样,辟谣的规模很大,但是效果并不好,同时很多人直接表示,知道美国登月是真的不代表不可以怀疑美国登月。
对于这样的新剧情,显然很多人有些手足无措,诸位航天爱好者更是陷入了混乱,甚至某些平时十分理智的科普人士,也开始说什么“民粹主义”“反智主义”的话。
之前笔者也写过一篇科普,就是关于登月真实性的,笔者个人作为航天爱好者,通过已有的历史资料与科学事实判断一直认为美国登月是真的。但是在当下的这个问题上面,笔者却一点也不打算开什么地图炮,说什么民粹之类的话,那样的做法未免有些高高在上了。其实这次的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对科学知识的传播,除了事实之外,还要考虑方式方法——
似乎很多科普意见领袖经常用这个道理来批评国内的科普工作,只不过另一个事实往往被忽视,方式方法,其实并不只限于视频和文章做得好不好,还有更多的形式。
回到登月的问题,质疑登月的核心论点是,既然美国几十年之前的技术都能做到,为什么现在技术先进了那么多,载人登月还是那么困难?我们可以找到工程管理,去工业化之类的理由,但是最核心的理由,也是如今各种登月质疑理论的根本来源,那就是阿波罗计划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它是优秀的工程管理项目,但是驱动的本身不是科学,也不是经济,而是纯粹的意识形态需要,缺乏可持续性。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阿波罗计划因为过于昂贵,所以难以持续。这话就有些偏离事实了,阿波罗计划占用的资源绝对算不上廉价,按照不同的计算口径,最多差不多是GDP的百分之四,这无疑是极度昂贵的。
但是考虑冷战时代美国的军费一年就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而且阿波罗计划是分成十几年去投资的。如果阿波罗计划真有那么大的价值,坚持下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很遗憾,冷战时代的阿波罗计划,因为缺乏回报,确实是个难以持续的奇观。哪怕就算无法保持高频率的载人登月,为什么中间有几十年的时间,连一个无人登月器都不发射一个呢?总不能是月球上面的秘密都被探索完了吧?
但是在美国和西方半个多世纪来的宣传中,阿波罗登月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成了一种超越国界线的,一种荣耀全人类精神的行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人类的科学。而在苏联解体之后,这更成为了证明美国所谓优越性的预言。
这种谶纬式的行为实在是缺乏依据,苏联解体可能有几百个因素,只不过和登月实在是关系不大,理由无他,月球距离地球太远,以至于对地球影响微乎其微。在这样的宣传中,NASA也从美国的一个科研机构,成了一个传遍世界的文化符号,和切格瓦拉一样,成为了各种文化衫上面最常见的符号。哪怕是不喜欢美国的人,也常常忽视NASA的官僚机构属性,和这些官僚对于我国的恶意,NASA的技术先进并不能掩盖这方面的事实。
当然,就算以最为恶意的态度来评价阿波罗登月,美国人把钱花在这些东西上面,也总比拿去轰炸第三世界人民来得好。只是载人登月的科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确实容易被高估。
一个常见的论点是,没有阿波罗计划,很多民用技术不会被开发出来,这个结论显然是有所夸大的。阿波罗计划的巨额投资确实推动了一些民用技术进步,但是就算没有这个项目,靠着其他的航天项目,这些技术也会开发出来。而且如果只是从开发相关民用技术来评价贡献的话,那冷战时代军事技术投入带来的民用技术更多,为什么军备竞赛是个贬义词,而航天竞赛是个有正面意义的词语呢?这背后的逻辑并不是什么理所应当,而是被塑造出来的结果。
至于月球的经济价值,不能说十分有限,只能说几乎没有。最常见鼓吹月球经济价值的东西是氦三,这个同位素也是NASA先开始吹的。月球表面土壤确实存在氦三,但是说这东西有经济价值,则是一种伪科学的行为。
因为月球土壤里面的氦三含量极低,含量是以十亿分之一作为计量单位的,提取的成本极高;而目前研究的可控核聚变,主要是氘氚核聚变,使用氦三的核聚变需要更高的温度,研究进度慢了很多,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目前的氘氚聚变时间表依然存在变数的情况下,幻想用氦三解决地球能源问题,显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际上,欧美科学家与航天爱好者里边还有一派人群,是反对载人登月的,他们并不是反对航天探索,而是认为把人送到月球或者是更远的天体上面,对科学探索毫无帮助,只是单纯的政治行为。因为运人需要生命维持的种种系统,而同样的重量完全可以运更多的科学仪器和机器人上去。而人上去能干什么呢?仪器能探测的东西,比人类的肉眼多太多了。
如果说在阿波罗登月的时代,人类还能做到不少科学仪器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阿波罗17号的成员里有一个地质学家出身的,这次任务收集的岩石样本,一般被认为是质量最高的。但是这样的研究需求,在如今是完全有可能靠人类在地球的遥控,甚至是有视觉识别算法的机器人去实现的,哪怕是想在月面进行某些更加复杂的实验,理论上也是可以靠机器人去完成的。
而即使在美国的规划中,登月人员在月面的停留时间也只是一周,可是探测器能在月球表面连续工作十年以上。这样的思考虽然不能代表所有情况,但也绝不是无的放矢。载人登月的科学价值,未必有那么高,也是个事实。
而因为我国的情况,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涉及到美国的东西,哪怕是坏的东西,也会被强行上一些不知所谓的价值。而当如今美国的所谓优越性被怀疑的今天,某些被附加上莫名其妙价值的东西终究是会被动摇的,这或许不够尊重事实,但是谁让阿波罗计划被赋予了太多超过它本身的价值呢?
到如今,美国重启了登月计划,试图用这方面来证明美国的优越性。而马斯克的成就又被无限放大,甚至被当作了什么决战兵器,笔者对此是相当的无语,都不知道这是在夸马斯克还是黑马斯克,人家自诩商业航天第一人,很大程度不就是因为主要收入不来自军事,而是来自于商业吗?
实际上,指责舆论在这方面反智和民粹是非常没有必要的,我国官方机构在科学问题上面一直持有十分客观的立场,比美国某些机构在涉及中国的科学问题上无限上纲上线靠谱得多。至于民间问题,这可不是航天一个领域的问题,如果把这类思潮都一股脑归结于什么反智主义和民粹主义,这只会加剧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在之前,笔者就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国整体氛围对自然科学是高度尊重的,但是这不是天然而成的,是来自于近代史以来的种种屈辱,把自然科学提到了极高的位置。
但是这样的思路是存在一个缺陷的,那就是如此的叙事,把自然科学的进步性与西方国家绑定在了一起,如果在西方国家依然有足够大优势的情况下,这样的叙事倒还糊弄得下去,但是在如今都要吹什么决战兵器的当下,还要用这套叙事来规训别人,是会有反噬的。
这种叙事的崩溃,可能会动摇国人普遍对于自然科学的信任,这方面的倒下与重建,恐怕是难以逃避的问题。毕竟,自然科学这东西是广泛存在的规律,它从来没有什么白皮肤蓝眼睛,有的幻觉总是要有打破的那一天。至于美国产的登月阴谋论被大量进口也是正常,在美国这些人被美国主流社会开除了出去,所以他们的理论很大程度是反对美国叙事的,自然会很对一些人的胃口,可以说是非常市场经济了。
笔者从来都是很尊重科学的,但是正像是最近陷入纠结的这些科普工作者曾经经常说的,科普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需要考虑受众的情况。这个道理在此时格外地适用,要想反驳对登月的质疑,关键不是重复事实,而是要对于过去某些上价值的行为进行解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抱有优越感,是万万做不好科普的。
有些事实是需要明确的,阿波罗计划是个很好的工程成就,各方面都值得学习借鉴。但是它真没有那么多额外的意义,什么美国优越性,什么先进制度与僵化制度之类的,麻烦别用阿波罗计划去论证了,它真没有这样的重要性,太空探索只是人类无数前沿科学探索之一,说冷战人类最大的成绩是消灭天花比这个靠谱多了。
至于马斯克的成功当然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既然都搞商业航天了,那就得承认市场与市场之间是不一样的,市场也从来没有导向最先进技术的义务,这点数码产品应该已经许多次教会大家了,所以拜托不要天天和传教士似的,重复什么“体制僵化”的冷笑话了。
载人登月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这距离在月球建立长期科考能力还有很大的距离,更别说什么开采月球资源,在月球长期定居,建立可以自给自足,经济上也可以维持的月球开发圈之类的话了,太空探索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这是一场超级马拉松。如果把这些问题说清楚的话,自然是没有那么多质疑阿波罗登月的人了。
当然,这恐怕是很痛苦的,毕竟让航天爱好者去承认,航天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是一件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承认自己喜欢的东西没那么重要,实在是一个残忍的事情。航天相关的技术确实深入生活方方面面,可是对外星球的探索之类的,真的没有那么重要,真的和一般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如果不是中国这边的登月计划成型,美国那边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估计还能再拖一阵子。
而最近,NASA的火星采样项目也面临降本增效问题,需要寻找更省钱的方案。所以美国许多搞航天的才一直说中国要搞太空竞赛,是希望国会按照太空竞赛标准给他们足够多的钱。但是国内的太空探索目标,一向是十分务实的,以至于务实到了部分航天爱好者不满意的程度。
至于星辰大海什么的,人类的未来当然应该走向星空,只不过这个时间很可能是以百年千年为单位的,在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月球和火星维持南极式的常驻科考站而不中断,已经是很不错了。只不过在硅谷式的营销之下,无论是移民火星,还是超级人工智能,或是包治百病与长生不老,都是只要投钱就能在三十年内实现的事情。
这套东西确实很对一部分人的胃口,当今的世界面临许多问题,看似文化多元,但是实际上都是新自由主义的一套,其他的选择都会被定义是危险的。所以面临当下的困境,向技术寻找解决方案似乎是最为安全的选择,而宇航或者是超级AI,这种看起来有超越性的技术,实在是很对人的胃口,技术上的大他者似乎更有诱惑力。
但是这恐怕只是营销的一种,物理规律从不在乎股价高低,有的社会问题也不是技术能解决的。要承认,某些伟大的工程,可能无法在我们有生之年实现。只有这种最为残忍的实事求是,才能破而后立,让阴谋论的空间降到最低。
类似的问题也不限于航天领域一个方面,前些日子十分火爆的西方伪史论问题也是如此。伪史论显然超过了正常历史研究对于西方古代历史的质疑,并且很多问题水平实在是不太高,比如说盯着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批判。吉本的文学造诣很高,这套书也给西方奇幻与科学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哪怕在本书创作的18世纪,这书恐怕也无法代表古罗马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了,更别说三个世纪之后的当下了,这些东西和正经的西方古代史研究不搭边了。
但是问题在于,某些用西方古代历史宣传所谓的西方优越性的内容,里边的历史要素还不如爱德华吉本,完全是胡吹一气,虽然这样的东西压根不能进入历史学的讨论之中,但是在公共舆论里边,这样的声音又太常见了。
想要解决伪史论问题,恐怕就得解决掉这些强行论证的噪音,而这并不是单纯的宣传问题,而是要排除掉那些先射箭后画靶的西方优越论证方式,这需要打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在之前讨论西方国家的阴谋论问题的时候,我们思考之后就不难意识到,阴谋论问题的解决答案并不是把所有观点不一样的人打成阴谋论者,而是解决背后的社会问题,阴谋论的传播,往往与朴素的反抗意识有着关联。而放在我国的问题上面,无论是质疑登月,还是伪史论,实际上都涉及到了某些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问题,这终究是要努力去克服的事情,这并不是不尊重科学,而是还原科学的本身。
或许有些人会去幻想一些东西,一些“无关意识形态”的宇宙探索或是历史研究,但这只不过是冷战之后,新自由主义制造的幻象之一罢了。只有打破这些幻象,我们才能看到更加纯粹的研究。
中兴事件六年后,今夕是何夕?
戛纳骑墙术与“名导”众生相
中国名导为什么爱给戛纳拍电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