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妈说:前两天和一个专做高考志愿和职业选择规划的朋友聊天,他说原先他的客户基本都是高中生的爸妈和成年人,但这两年居然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家长来找他咨询。what?!身为小学生家长的我一时有点错愕,现在那么卷了吗?不过朋友说,倒不是我想的那样,来找他咨询的这些中小学生爸妈,并不是太进取,而是很无奈~ 因为他们的孩子厌学了,不肯去学校,他们只是希望借助专业人士的前瞻性从未来的视角去开导孩子。我这朋友的工作具体说来叫生涯教练Life Coach,给青少年规划适合的教育路线,给遇到职业瓶颈的成年人梳理脉络,在国外还是蛮流行的,但在国内还比较小众,所以他目前的业务切入点是高考志愿规划师,而这个工作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知的网红叫张雪峰。这个工作一般是通过系统心理测评、教练指引来给孩子做职业生涯探索,以此来指导学业规划,给孩子推荐合适他们的专业和学校……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次的沟通,跟孩子聊,也跟家长聊,也因此,他接触了这些家庭的最真实一面。这些孩子里,有人走公办路线,有人走国际路线,但别以为人家都是光鲜的,其实他们很多都出现厌学情绪。而规划师也目睹了不少家长使尽全身解数、作出让路人瞠目的行业。
小郭妈妈在初中起就发现儿子学习动力很弱,一路陪着催着,好不容易升进高中,孩子却更叛逆了。这样下去不知道能不能上大学。所以小郭妈妈非常着急。据小郭妈妈说,他是个乖孩子,就是在读书上很糊弄。为了帮孩子提升成绩,小郭妈妈就安排儿子转学到新学校,进了最好的班级。为了方便陪读,妈妈特地在学校里租了间宿舍,每天晚上还亲力亲为地给孩子定制作业,比如她自己给孩子找英语阅读理解的题,每天让孩子刷15分钟。但孩子就是没效率,人坐了半天,面前的卷子干干净净。在父母眼里,这孩子太懒,送辅导班也是,答应得好好的,进了班就是呆坐着,啥也学不进去。
情急之下,妈妈下了狠招,她在教室安装了一个监控(这肯定是要通过老师同意的,这当中的手段具体我没有去细究)!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发言了,或者是表现不专注了,她能第一时间看到。她的初心只是关注自己的孩子,但这做法太极端了,我当然是建议她不要这样做了。聊天的过程中,小郭全程低头不说话。每次问到他的个人想法是什么,问一句,吐半句,就是一个闷葫芦,不出声。他抬眼看了下大人,又赶紧补充一句:“我爸妈挺好的。”我考虑到估计是妈妈在场,孩子不愿意说掏心窝子的话,就干脆让妈妈离场,跟孩子一对一聊了一会儿,孩子才放松下来,说了些真心话。他说了两个点,一是自己不想过得这么累。二是自己很喜欢跟朋友玩。现在每天晚自习后就要回妈妈的宿舍,没法跟同学混熟。他说的这些真心话,估计很难在父母面前表达了,也是被一顿数落。那次咨询的末尾,规划师一边给孩子疏通了一番,另一边给了父母一个建议,让妈妈在1个月内不要管孩子学习了,什么都不要管,然后看看那个月的月考成绩如何,如果没人管还是有进步,妈妈以后就不用管那么多了,让孩子用成绩说话!
她说孩子有点变化了,作业开始自己写了,这也太难得了。接着妈妈就打听,老师跟孩子聊了什么,是怎么刺激到孩子,咋变化这么大?想回家加强一下,免得孩子忘记了。这是因为妈妈长期以来,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严厉、控制、不可理喻,这自然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实际上,妈妈是能好好与人沟通的,性格也很积极。只是她不懂孩子的心理,不了解学习的规律,结果就做了一些极端的行为。我就鼓励她在学习上放手,信任孩子,去做一些能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的事情。例如带孩子出去花时间,看喜欢的电影,下下馆子……过了一个月,孩子的月考成绩没有退步,竟然还略有进步。这位妈妈就安心多了。在我们规划老师的推荐下,她自己还报了一个家长课程,走上了鸡娃先鸡自己的路。很多人觉得体制内教育比较卷,走国际路线,就能快乐学习,实际上,国际学校也卷起来了,有些孩子即使踏上国际路线,也得面对不小的学业压力。小俊是一个白白净净的男孩子,留着“狼尾”发型,一身浅灰色运动套装。如果不是他全程低着头,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你会觉得他正如普通的街边看到的校园大男孩,而不是患过抑郁症的厌学少年。他的英语底子不错,进了某国际学校中学部,这所学校号称国际学校中的衡水中学,非常注重分数(申请留学的那些考试)。这种严格的模式有着非常具体的表现形式。初二那年,他有一门功课没有及格,学校出于对学业上严格把关的标准,要求他留级。这种安排是学校的常规操作,但对他个人造成了重大打击,没有自信了。他不想回校留级,休学了1年,在家的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整个人陷入抑郁的状态。
家人自然是非常着急,他们先找了一家机构,帮助他脱离手机瘾,恢复正常作息。等孩子状态稍好,就物色了几家适合的国际学校,目前已经在走面试流程。我问到孩子,将要重新复学,心里是什么感觉?明显感觉到他的害怕和退缩。孩子实话实说,他愿意配合父母进学校,但实际上他不爱学习。“我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他轻轻地吐出这句话。当初那门课挂科,也正是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他的症结很明显,所有的路是被家人安排好的,并不是自己想要走的。出国留学,再用“海归”的身份回国找工作,但什么样的工作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呢?父母感觉很无奈,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往往也会遇到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预备了一桌满汉全席,但他们就是没胃口。
作为旁观者,看到孩子在本该神采飞扬的年纪,却选择消极抵抗,浪费光阴,实在让人心痛。其实孩子说到对未来迷茫、没方向,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很少做职业探索的动作。在做高考志愿报考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在选专业时一头雾水,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什么,让人很头大。目前有一些非常成熟的”优势“理论,比如霍兰德职业测评、盖洛普优势测评等系统的测评工具,这也是我在辅导青少年时经常会用到的。利用这些测评工具,是为了提前挖掘和认知到自身的优势,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建立在自己擅长并喜欢的能力上,会过得更加从容,也更容易成功。不过具体操作起来,会有一套比较繁琐的测试和工具,和一个较长的沟通引导过程。我就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可以让大家快速get到。比如我遇到一个来咨询的女生,她非常害怕冲突,所以生活中她习惯做老好人,现在有个流行的说话叫“讨好型人格”,这听起来是有点负面的,要去修正的。但后来通过我们的辅导之后,她知道自己这种特质,其实是一种可以让周遭环境“和谐”的能力,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这种调停者和润滑剂,这就给她了极大的信心和鼓舞。更有意思的是,她跳出了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之后,不仅接纳了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她有个男友,他对不熟悉的人和事都会保持比较高的警惕。以前她是很看不惯的,但她发现这也是一种“审慎”的才干,可以帮她规避很多骗局和陷阱,这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吗?
而当她学会转换视角去看问题之后,就觉得精神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减少了很多内耗,很多抱怨,身心状态变得更加健康,也更有能量学习和工作了。
大家感兴趣的话,还想进一步了解,可以读一下下面两本书,我非常推荐。上周我回老家的时候,凑巧遇到了表妹家的孩子,这个小姑娘今年初三,非常偏科,几乎要是考不上高中了,主要是语文和英语拉分,英语只有三四十分。她最后一段时间选择躺平,沉迷手机。
她有个特长是手工非常好,做的东西在小红书上有销售的。我就告诉她完全可以在绘画手工上去发展,去日本韩国留学对英语要求也比较低,但是只有上了高中之后,她才拥有这些选择。然后她心态就变了,从躺平变成想努力考上高中。很多家长不是不愿意理解心态自己的孩子,只是看到的困境就会很焦灼,只会说这个孩子懒,逼她努力,结果孩子就更加想躺平。如果孩子有了正确的三观,善于跟人沟通,从容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生活不可能不好。也许他成为不了尖子生和精英,但他会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享受正常的幸福,在当今社会里已经很难得了。 看完今天的分享,大家是不是也特别有感触,有什么特别想说的,欢迎留言一起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