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够松弛,叫“你妈不够松弛”
文 | 十三姐
前几天我的朋友跟我吐槽,儿子英语考试又又又没达到她的预期,所以“原本商量好的六一节礼物取消”。
但是为了不让这个六一显得太悲伤,她还是保留了计划中的烤肉大餐,毕竟饭还是要吃的,并企图以此彰显母爱的网开一面。
她的这番决策仿佛刮到了我的逆鳞,我一直觉得吧,一些家长把“克扣承诺”和“取消福利”当作对自己的心理慰藉,以为这样可以震慑孩子,让他突然开窍。这样做看似起不到任何作用,实际上是真起不到任何作用......
众所周知,我一般喜欢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有三大要素:1. 专家说过,2. 理论是这样,3. 逻辑分析一下。这样才不会显得我们像个杠精,毕竟别人家教育自家孩子,我们不能乱管。
但也不能不管,根据我这暴脾气。
所以,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师上身,各位可以先直接看我这段视频。
也绝不是这样。
不仅如此,松弛感还需要些其他底气加持,比如经济底气,社会地位底气,自身能力底气等等。
绝大多数人,生来就不会太松弛的,这玩意根本无法定义,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尽量不要太拧巴。
可惜,每个人都有自己拧巴的点。
比如视频里的我那位朋友,她的拧巴在于又想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又觉得“我需要你努力一点来置换我对你的爱的表达”。
她纠结于孩子某一门科目某一阶段的成绩,以此为生活重心,其他事完全围绕这个重心来配合。
六一儿童节就是一个节,你想趁机表达母爱就表达,但是当一切都围绕那个重心来的时候,过节?礼物?大餐?母爱?取决于那个重心——你的成绩有没有进步。
所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人生虽然才行走了十年,已经被不间断的无数个短期“重心”拴住了,不知道孩子内心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结论:只有每个阶段性重心完成得好,我才能100%得到母爱。
以前我听过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有着“超越这个年龄该有的焦虑”,孩子很在乎成绩,没考前几名就哇哇大哭,她把这称之为“太要强”。
什么太要强啊,对成绩的概念和对输赢的定义混在了一起,责任在家长。
我不相信在一个得失心很小的家庭里,孩子会因为区区一两个分数而上升到人格的自我battle上。你看我儿子,就从来不在乎成绩(我还好意思说?)......
不是,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孩子的很多表现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
你的孩子如果真的很不松弛,先不要给孩子的性格下定义了,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虽然要强不是什么坏事,但很多人对要强的公式化理解,就会让自己一生松弛不下来,甚至过上了越来越拧巴的日子。
不少父母对一些东西过于在意,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信念不足,做什么事瞻前顾后,那孩子大概率也松弛不了。
有些孩子不怕失败,不怕犯错,很有动力挑战未知,那是因为从小到大每当失败的时候总有父母撑腰,每次犯错的时候都有父母引导,并且不会遭到人格贬低和冷嘲热讽,所以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有退路,有托底。
一个人对自己的背后充满了信赖,这就是松弛感最大的来源。
而这个“背后”,主要就是家庭,是父母。
虽然父母也都不是完人,谁也不可能按教科书一般带娃,但给孩子的积极关注应该尽量做到“无条件”,不用置换也可以给予信赖和支持。
松弛的妈养出松弛的孩子,松弛的孩子才能让你拥有松弛的未来,可以松弛地去跳广场舞。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