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从不抱怨大环境
有书君说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角逐,胜败无数。
却有这样一个人,起于微末,立于巅峰,一生从无败绩。
他号称率军十万就能够纵横天下,无人可敌,人们戏称其“常十万”。
朱元璋对他赞不绝口,认为:
“开疆扩土的功劳,如按十分计算,仅他一人就占了七八分。”
他也为后代文学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倚天屠龙记》一书中,他忠肝义胆,冒着丧命的危险也要遵守诺言,为少年张无忌换取救命的机会。
他就是明朝开国的第一猛将——常遇春。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角逐,胜败无数。
却有这样一个人,起于微末,立于巅峰,一生从无败绩。
他号称率军十万就能够纵横天下,无人可敌,人们戏称其“常十万”。
朱元璋对他赞不绝口,认为:
“开疆扩土的功劳,如按十分计算,仅他一人就占了七八分。”
他也为后代文学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倚天屠龙记》一书中,他忠肝义胆,冒着丧命的危险也要遵守诺言,为少年张无忌换取救命的机会。
他就是明朝开国的第一猛将——常遇春。
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一千古名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常遇春便出生在这样的农民家庭里,身微命贱,一无所有。
那些饥寒交迫的苦日子里,常遇春如野草般拼命挣扎,见缝滋生。
人若想成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上天不负有心人,成年后的常遇春身高臂长,力量过人,练就一身好功夫,还积累了很多关于打仗的知识。
因此,绿林大盗刘聚将他招致麾下,引为心腹。
常遇春从此过上了靠烧杀抢掠为生的日子。
一开始,这样的生活让他很有新鲜感。
然而,几个月后,常遇春发现,金钱和物质再难以激起他的兴趣。
刘聚无恶不作的举止,更是令他心生鄙夷。
常遇春不愿余生与蝇营狗苟之辈为伍。
他更希望成为栋梁,建功立业。
穷人谈理想,无疑是一件奢侈的事。
常遇春需要一个机会。
不久后,他与朱元璋的队伍在和州相遇了。
常遇春早已听闻朱元璋远见卓识,爱民如子的美名,但他不敢贸然举动。
他选择暗中观察,看看这个人值不值得自己投靠。
命运抛来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他不能让自己再走错路了。
好在,经过观察,常遇春发现坊间传言并非虚构,朱元璋是个明主。
他立即向朱元璋表明心迹,愿跟他征战南北,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见此人态度诚恳,便同意收留他。
如果出生就拿了一手烂牌,毫无生机,怎么办呢?
“逆则生,顺则夭矣。”
逆天改命,是常遇春的答案。
就这样,常遇春为自己挑选了贵人朱元璋,正式开启了逆袭之旅。
立功受封
一开始,朱元璋对常遇春并没有什么特别印象。
他曾这样问常遇春:
“你是不是因为挨饿,才想跟着我讨口饭吃?”
常遇春答道:
“我跟随强盗刘聚,并不缺衣少食。
但做盗贼并非我的志向。
听闻您是贤明之人,因此前来投奔。”
但尊严不是靠解释来的,关键要靠核心实力。
常遇春急需立功,因此向朱元璋请命担任先锋。
然而,朱元璋并不放心对他委以重任。
常遇春只好静待时机。
两个月后,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与元朝水军在采石矶开战。
敌方在对岸排兵布阵,防守甚严,朱元璋的部队多次进攻未果。
一筹莫展时,朱元璋想起了常遇春,打算冒险一试。
临危受命,常遇春却丝毫不慌张。
他一直渴望证明自己,现在机会来了,他必会全力以赴。
常遇春乘着一艘小船,在漫天箭雨中挥戈前行,即将抵达对岸之际,他纵身一跃,成功踏上岸。
少年习得的功夫终于到了派得上用处的战场。
常遇春身手矫健,武艺惊人,身陷敌军包围却如入无人之境,令敌军闻风丧胆。
很快,常遇春为部队打开了突破口,朱元璋率军紧随其后,冲入敌阵,打得元军节节败退,最终攻占了太平。
常遇春首战告捷,被朱元璋亲自授予总督府先锋的官位。
得到肯定自然是值得庆幸的,但常遇春的追求还不止于此。
就像当年弃暗投明离开强盗队伍一样,他志向高远。
他那更远大的抱负,便是辅助朱元璋,夺取天下。
常胜英雄
当时的朱元璋面临着两大对手:一个是张士诚,另一个是陈友谅。
张士诚的部队人数众多,战斗力强,因此轻视朱元璋,妄图将其一举消灭。
朱元璋于是派出常遇春和徐达应战。
敌众我寡,局势不利,常遇春交战时遭到袭击,身受六处箭伤,铠甲被血水染成了红色。
大家纷纷劝他休息,常遇春却道:
“只要敌人还在,我宁可死在马上,也不愿死在床上。”
战士们闻此,备受鼓舞,将帅一心,一鼓作气,大败张士诚。
孔子曰:
“勇者无惧。”
诚然如此。
除了张士诚,接下来,就剩下了陈友谅。
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军十万与朱元璋展开激战,却被常遇春以三万军设伏击退。
常遇春以少胜多,反而进一步激起了陈友谅的斗志。
韬光养晦四年后,陈友谅再次来袭。
这次,他带领六十万大军倾巢而出,在鄱阳湖拉开了决战的序幕。
交战中,朱元璋的船只搁浅,情况万分危急。
陈友谅听闻,赶忙派一名大将带兵前去围攻,企图活捉朱元璋。
常遇春拼尽全力,用箭射死了敌军大将,又用船只奋力撞击朱元璋的船,使其驶出浅滩,脱离险境。
朱元璋终于死里逃生,命常遇春组织小船火攻。
常遇春领命,只见小船乘风而下,火光冲天,照亮了鄱阳湖面,顷刻间便烧了陈友谅的舰队,陈友谅兵败身亡。
至此,常遇春靠勇气,智谋,胆识,为自己博得了不败将军的美名,为朱元璋打出了半个天下。
可惜,他没能看到朱元璋一统江山。
公元1369年,常遇春在行军途中暴病而亡,年仅四十岁。
闻此讯,朱元璋悲痛万分,他跌倒在坐椅上,不禁叹道:
“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不过,也正因为常遇春在朱元璋登基前逝世,由此避开了明初消灭功臣的杀身之祸。
很难说,如果常遇春活到最后,会不会也落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总之,和大多数明代开国功臣不同,常遇春结束在了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
时势造英雄也好,英雄造时势也罢。
在极端糟糕的环境里,常遇春没有坐以待毙。
没有靠山,他就做自己的山;缺乏运气,他就给自己打气。
从草莽贫民到开国功臣,真正的英雄,从不怨生不逢时。
所有的逆袭,都是蓄谋已久。
参考文献: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常遇春传》
| 知名打假博主举报男子卖鬼秤,执法人员到场后,却不敢罚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