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圈真正的大佬,是他
“很低调,他才是中国车圈背后的大哥,真正的大佬。”
在最近的北京国际车展现场,360创始人周鸿祎指着对面身穿灰色西装、头发略微稀疏的男人,向媒体朋友介绍道。
这个男人,就是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
周鸿祎并不是刻意奉承,说的倒是实话。因为现在全球大部分新能源车企使用的都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那可是一辆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
“就像全世界搞人工智能的都在赔钱,而英伟达在赚钱一样,他们做纯电车的都在亏钱,只有电池赚钱”。周鸿祎对曾毓群难免有些羡慕。
就连一旁的蔚来汽车老板李斌也忍不住附和道:“我们都在赚钱,但最后都给了电池公司。”那语气不知道到底是羡慕,还是抱怨。
宁德时代确实不是一般的赚钱。其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为4009亿元,净利润达441亿元,相当于每天赚了1.2亿。
在新能源车圈,宁德时代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自2017年开始,宁德时代已经连续七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厂商第一,其市场份额在2023年占全球36.8%,装车量达259.7
GWh。
如果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电量(50度电)计算,宁德时代去年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可配套超500万辆新能源汽车。
难怪有人说,宁王一声吼,车圈大地震啊。
美团王兴曾在饭否上透露,一位宁德时代早期投资人第一次去曾毓群办公室时,被墙上“赌性更坚强”的字画所震惊。
这位投资人问为什么不挂“爱拼才会赢”,曾毓群正色回答道,“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纵观曾毓群的一生,不走寻常路,的确是他真实的写照。
1968年3月,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宁德岚口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曾毓群被学校分配到福州的一家国企工作。
在当时,这可是很多人艳羡的金饭碗。但三个月后,曾毓群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他要辞职南下东莞,进入一家外资工厂当技术员。
这是曾毓群人生的第一次“豪赌”。尽管不被身边人理解,但他还是背起行囊,只身一人去了东莞。
而正是在东莞的这家世界电脑硬盘磁头头部厂商——新科电磁厂,曾毓群用10年完成自己职场的历练,成为了新科电磁厂的工程总监,也是这家外资公司第一位大陆籍的总监。
这一年,他31岁。
在上海交大建校125周年活动上,曾毓群曾这样回答台下学弟的择业困惑。事实上,正是曾毓群在职场上的优秀,给他带来了第二次跃迁的机会。
自1997年全球第一台MP3问世以来,一场新的电池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时任新科电磁厂总裁的梁少康不甘寂寞,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他非常看重曾毓群的能力,便邀请后者一起创办一家电池企业。
当时的曾毓群其实也面临着职场困境。在新科电磁厂这种外资公司,大陆籍身份的他已经升无可升。梁少康联系他时,曾毓群正准备跳槽去深圳一家大型公司担任总经理。
面对人生又一次重大抉择,曾毓群必须再“豪赌”一次。
最后老上司陈棠华的一通越洋电话,帮他下了决心。1999年的秋天,梁少康、曾毓群和陈棠华三人组建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ATL)在香港注册成立,曾毓群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
在曾毓群的带领下,ATL技术团队克服电池胀气问题,在全球率先实现聚合物软包锂电池的量产。再加上后来研发的异形聚合物锂电池,ATL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成为世界消费电子锂电池的顶级供应商。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0年,ATL连续9年聚合物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第一。“全球一些著名的数码品牌几乎都采用过ATL的电池”,曾毓群在某次采访中表示。
曾毓群还是个颇具乡土情结的企业家。2008年3月,在家乡宁德市领导的邀请下,曾毓群在宁德成立了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全资子公司)。
“当时宁德市的交通环境和教育医疗条件都不好,Robin(曾毓群)是以辞职来要挟,把公司‘绑’回来的。” 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透露,曾毓群希望通过搞出一个产业,真正造福家乡。
在此基础上,曾毓群又在2011年成立了专攻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
其实早在2004年,ATL的另外一个元老黄世霖便参与了一个粤港招标项目,进行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但在消费电子电池凶猛出货、全球没几辆新能源车的年代,这项工作的性质更像是科研。
直到四年后,一切发生了变化。
2008年,中国政府借奥运会的机会,开始用政策绑定财政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电池。
风口刚刚有了苗头,灵敏的曾毓群就嗅到了机会,新能源车将给锂电池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在曾毓群的主导下,ATL在2008年成立了动力电池部门,由黄世霖负责,进行车载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虽然一直在研究,但直到2010年黄世霖回到ATL宁德工厂时,他依然有些不确定。
此前接受《福建日报》采访时他说到,“刚开始时心里很矛盾,这个东西该不该做、怎么做,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为此他几乎跑遍全国每个做新能源汽车的车厂。
彼时也是中国开始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的当口。2010年全国试点城市从原来的15个增加至20个,上海等5个城市开始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风向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到来。黄世霖也坚定了要立即着手动力电池研发的想法,而且“刻不容缓”。
到了2011年,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已经初现端倪,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时刻准备着。
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比亚迪,各自都在准备发布自己最新的产品。奔驰、宝马、丰田、现代,这些老牌车企自然也没闲着。在欧洲、日本、韩国的实验室里,各家的电动汽车团队也都在厉兵秣马。
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刚刚起步,还不成熟。为了保护它们,国家出台了限制政策,凡是国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一律不得踏足动力电池行业。
而此时的ATL经过之前的波折,已经是一家100%日资控股的企业。
经过内部一番争论和妥协后,曾毓群决定再“赌”一次,与时任ATL研发副总的黄世霖一起将动力电池团队完全独立出去。
于是2011年年底,由两人牵头成立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hina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CATL)在宁德正式成立。
曾毓群的这个决定在6年后,将宁德时代送上了全球动力电池的冠军宝座,一直蝉联至今。
与凤同飞,必出俊鸟。这句话被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奉为圭臬。
对于他们来说,能和世界顶级客户合作,一方面能拿到权威背书,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制造工艺。
曾毓群两次创业脱颖而出,都得益于和顶级客户的合作。
2003年,正为iPod续航发愁的苹果找到了ATL,希望后者为其定制一款能用于新一代iPod的高性能电池。电池既要能安置在小巧的iPod中,又要有提升续航的高容量,还得保证安全。这些需求,统统正中ATL技术的下怀。
在成功为iPod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后,ATL拿到了苹果1800万台iPod电池订单。
经此一役,ATL顺利打入苹果的供应链,两者一合作就是15年。这层关系,也成为了ATL日后撬动更多资源与订单的有力背书。
宁德时代(CATL)的发展也是如此。
2012年初,华晨宝马想为旗下首款电动车品牌“之诺”找一家中方的电池供应商。挑来挑去,最终选中了宁德时代。
在宝马看来,ATL是苹果手机电池供应商,脱胎其中的CATL也就具有成为合格供应商的技术储备和潜力。
而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创业之初就有这样的机会,简直就是天上掉了馅饼。
宝马汽车一位高层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回忆,当时宝马提供了一份约800页的全德文动力电池生产标准,这让宁德时代“有些犹豫”,担心太过复杂,但最终还是选择咬牙克服这个难关。
同时为了帮助宁德时代生产出宝马想要的电池,宝马一位高级别工程师在宁德时代整整待了两年。
与宝马的合作,让宁德时代收益匪浅。不但了提升自身电池的生产及检测水平,还成为了国内首家打入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厂商。
2013年底,宁德时代与宝马的合作公布后,国内的车厂接踵而来。不仅客车企业的新能源订单增多,北汽、吉利、长安等乘用车企业也相继选择宁德时代作为电池供应商。
宁德时代这才具备了腾飞的基础。
当然,除了技术,宁德时代的成功也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和政策的扶持。
为了保护当时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国锂电行业,给它们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除了在2011年限制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工信部还在2015年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里面规定新能源车要想获得补贴,必须使用进入白名单企业所生产的电池。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并没有进入这一目录,这让国产动力电池企业走在有政策保护的快车道,也让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宁德时代迎来弯道超车的时机。
早在2017年,曾毓群就通过一封题为《台风来了,猪真的会飞吗》的内部信,告诫员工不要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努力思考未来才有出路,风总会有走的那天。
经过十年的狂奔,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风口虽然没有消失,但风力开始有所下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但相比2022年和2021年的93.4%和159.8%,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的增速完成了一场“大跳水”。
相比国内的需求放缓,海外一众跨国车企更是在近期纷纷表态,要放宽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时间表,其中激进者如丰田,其高管更是直言不会将资金浪费在纯电动汽车上。
但曾毓群却对未来非常乐观,“在中国,中期需求是非常强劲的,长期需求在全世界都非常强劲,只是说短期我就让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部门)去规划就可以了,(行业发展)中间过程的高高低低呢,并非我所关注的一个事”。在宁德时代最近的业绩电话会上,曾毓群提到。
不过短期需求的放缓,确实影响了宁德时代和一众动力电池厂商的业绩。
据宁德时代财报,其2023年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增速为22%、43.58%,而2022年和2021年的数字分别是152.07%、92.89%和159.06%、185.34%。
需求另一面的产能,也面临短期过剩的危机。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去年年中预测称,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 GWh,但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 GWh。
“宁德时代今年初开始,就在积极地走访各大主机厂,目标是尽快把产能拉满,因为去年的排产一直不饱满。龙头都这样,更不用说二三线厂家了。但现在主机厂的产销增速也在下滑,储能目前规模又还小,而且储能的供需失衡不比动力电池强多少,电池赛道现在是全面过剩。”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电池行业从业者表示。
过剩竞争下,通过不得已的降价保住市场份额,进一步侵蚀了宁德时代的利润。
除了储能电池,进军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也是宁德时代对未来的一个布局。但曾毓群对此不是很乐观,“固态电池当前还面临许多亟待突破的基本科学问题,存在一些障碍,量产非常困难”。
所以在公布全固态电池研发时间表的同时,宁德时代也并未放松传统液态电池的研发。其上周发布的升级版神行PLUS电池,就能达到1000公里的续航。同时,还具备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的快充能力。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新能源车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虽说现在遇到放缓,但曾毓群觉得2035年是个转折点——海外车厂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仍然踌躇满志的曾毓群,正在等下一阵大风刮起。
(全文完)
【邱处机简介】福建龙岩人,今年31岁,现在常驻北京。公众号专注于撰写商业牛人的成长经历和认知升级,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