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竞赛突围篇——语言学IOL
作者:Kathy碎碎念
转载:小荷金灿灿
正文
前些天ISEF刚出炉,就爆出头奖抄袭、伪造,现被ISEF官方撤销奖项。估计这给了已经奔跑在科研和竞赛路上的娃们当头一棒。有感于留学背景提升项目的混沌状态,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研究结论说一下,看能不能帮到大家。
从今天开始推荐几个比赛。首先声明,这是我认为目前还能打的比赛。大家都知道,在创新方面,不光中国,全世界都一样,净等着复制粘贴抄作业。一旦验证有效,这个竞赛/活动就会雨后春笋,各种花样搞出来。所以要是明年不灵了,别怪我哈。
MIT作为全球理科生心中的圣殿,其录取要求可谓是STEM学生的金标准。在MIT官网上,Enrichment opportunities很清晰地给出了大学的偏好。13项也好,26项也罢,看推荐排序就知道重要性了。第一部分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即七大学科奥赛。ISEF、STS、IYPT这些属于科学与发明竞赛,是第二部分,排在学科奥赛之后。
在学科奥赛中,大家比较熟知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竞赛,对应普高生的五大联赛。成绩优异可保送或降分录取国内最好的大学。其中数学奥赛的资格赛是AMC。嗯,就是你知道的那个AMC。现在看出含金量了吧。这也是为什么每年MIT和哈耶普斯、以及其他藤校、美本前十,都会录取相当数量的奥赛获奖选手。不客气地说,拿到学科奥赛最高级别的入场券,美本前三十基本稳了。或许有人会说,T30有啥了不起。说这话的大概不了解今年情况。除去新晋的UCD和UCSD,美本传统T30的录取,可是显见降低。这还不包含因为榜单权重调整从T30掉下来的私立精英校。(估计纽大就在哭泣。)所以T30真心是不容易。
剩下的两个鲜有人知。今天,我先来说说IOL——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
这个竞赛很好玩,不需要学习二外,不看偏文偏理。主要考察人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感觉是考察智商和开脑洞的能力。自觉比较聪明的同学可以尝试,也顺便检验一下自己的IQ。吼吼。
关于中国语言学大师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赵元任先生的94字《施氏食狮史》绕口令。此文一出,说明了发音和文字的独立性。有力反击了用字母组合来代替汉字的主张,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汉字得以保留。
文字记录了尘封的历史。破译无人知晓的古文字,一直是语言学的重要工作之一。无论是郭沫若对甲骨文的解密,还是中外学者凭借《番汉合时掌中珠》对西夏文字的辨识,都鼓舞、激励着新时代的语言学爱好者,打开神秘的古语言宫殿大门,探索那些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学习语言学有什么用?以我一个外行的理解来看,文以载道。语言即是文化。且不说国家级的语言,仅看方言,同一个事物就有不同的文字和音调来表达。想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其语言。更不用讲现在的人工智能,用英语和中文来写prompt,机器给出的反馈效果是有差异的。我经常苦恼于自己的英文不好,给机器下指令时总有词不达意的感觉。
从功利的角度看,参加语言学竞赛也性价比很高。一是这个竞赛还比较小众,尚未被污染。二是学习门槛不高,无需具备深厚的语言学基础。很多学生都是零起点开始学习。三是赛制合理。可以个人或组队参赛,分为新秀级和专业级两个级别,其中专业组拥有Global Finals 晋级资格。四是奖项覆盖较为合适。既不至于太滥,也不会太稀缺。最重要的一点,区别于五大学科竞赛,该比赛允许社会报名。这也给国际体系的高中生们提供了参与顶尖国际竞赛角逐的机会。
榜单使用攻略:
相关阅读:
作者:Kathy碎碎念,转载:小荷金灿灿,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