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越大的人,越能克服人性的弱点
文 | 有书凭栏 · 主播 | 安东尼
有书君说
曾国藩曾评价他是“英哲非常之君”,能够与汉武帝、唐文皇、宋仁宗齐名。
这样一位贤君,却有一段心酸不已的童年记忆:
他出生于帝王之家,本该是千恩万宠的皇子,却要在皇宫中四处躲藏,由宫女太监抚养长大,直到六岁才与父亲相认。
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在登基称帝之后,勤勉治国,百姓安居乐业。
后世把他统治时的辉煌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他就是朱祐樘。
一个从出生开始就不能生活在阳光下的孩子,到逆袭成为一代贤君,命运的齿轮,是被什么驱动前行?
让我们带着好奇之心,走进他的故事……
曾国藩曾评价他是“英哲非常之君”,能够与汉武帝、唐文皇、宋仁宗齐名。
这样一位贤君,却有一段心酸不已的童年记忆:
他出生于帝王之家,本该是千恩万宠的皇子,却要在皇宫中四处躲藏,由宫女太监抚养长大,直到六岁才与父亲相认。
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在登基称帝之后,勤勉治国,百姓安居乐业。
后世把他统治时的辉煌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他就是朱祐樘。
一个从出生开始就不能生活在阳光下的孩子,到逆袭成为一代贤君,命运的齿轮,是被什么驱动前行?
让我们带着好奇之心,走进他的故事……
躲躲藏藏的皇子
朱祐樘的童年悲剧,还要从他父亲朱见深说起。
因为父辈的权力之争,朱见深作为太子,有过被废再立的经历。
这种头顶悬着一把剑,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的日子,让朱见深的精神压力极大,还落下口吃的毛病。
在他孤苦无依的时候,一个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一直陪伴左右,让他感受到了少有的一抹温情。
公元1464年,朱见深登基,独宠照顾自己多年的万贞儿,封她为贵妃。
这段惊世骇俗的“姐弟恋”,本质是一个童年没有感受到爱的孩子对温情的渴望。
因为稀有,所以分外珍贵。
可惜万贵妃与子嗣无缘,她和朱见深的儿子不幸夭折。
这让她万分痛苦,仗着皇帝的宠爱,她丧心病狂地对有孕的后妃加以迫害。
朱见深感念她曾经在自己人生最落魄时候的不离不弃,因此对她的行为放任不管。
不久,宫女纪氏被朱见深宠幸并怀孕。
万贵妃逼纪氏打胎未遂,于是派宦官张敏去溺死刚出生的孩子。
这个孩子很倒霉,一出生就有人想治他于死地,这个孩子也很幸运,他遇到了一群善良的太监和宫女。
这个孩子就是朱祐樘。
张敏没有杀死朱祐樘,而是把他藏了起来。
依靠宫中众人冒着性命危险的暗中保护,朱祐樘硬是躲过了万贵妃一次又一次的搜寻,在深宫的角落里悄悄长大。
就这样,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躲躲藏藏的幽禁中,朱祐樘长到六岁。
这期间,后宫再也没有降生过一个孩子,逐渐老去的皇帝膝下没有人可以继承大统。
朱见深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万贵妃的溺爱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有一天,他对着镜子中憔悴的面容忧虑地说:
“我都有白头发了,还没有儿子。”
“您还有一个孩子,一直被我们藏在后宫。”
得知真相的朱见深大喜过望,立即召见了朱祐樘。
因为疏于 照顾,朱祐樘从出生到六岁都没有剪过头发,史书记载,他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竟然“胎发披地”。
朱见深泪流满面,父子终于相认。
作为皇帝唯一的儿子,朱祐樘很快被册封为太子。
原以为可以母凭子贵的纪氏,却在几个月后中毒暴亡。
这一次被杀的是母亲,下一次保不准就是孩子。
太后不能允许皇家子孙凋零,于是提议把朱祐樘养育在自己的仁寿宫内,朱祐樘这才获得了安全。
至此,这位命途多舛的皇子,躲过了重重追杀,正大光明地站在了阳光下。
温柔和善的皇帝
多次暗害朱祐樘失败,万贵妃干脆向朱见深进谗言,劝皇上易储。
就在这个时候,东岳泰山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而泰山一向被视为东宫太子的保护神。
占卜者禀告皇上:
“地震说明上天不同意废立太子,如果违抗天命将会受到惩罚。”
朱祐樘这才免过一劫。
由于除不掉朱祐樘,万贵妃越发脾气暴躁,在一次盛怒责打宫女时怒气攻心而猝死。
朱见深伤心抑郁,八个月后,也随心爱的贵妃而去。
留给朱祐樘的,是一个朝政混乱,国力日衰的江山。
公元1487年,朱祐樘继位登基,年号“弘治”。
朝堂大臣不满万贵妃已久,有大臣向刚登基的朱祐樘请旨:
削去万贵妃的谥号,逮捕给纪氏治病的太医,追究参与谋害纪氏的万氏家族,查问出当年纪氏去世的真实原因,给皇上的母亲报仇。
面对这个迫害自己半生的万贵妃,朱祐樘却没有那么激愤。
他拒绝了大臣的请求,因为“如果这样做,就会违背先帝的意愿”。
甚至对万贵妃的党羽,他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做了流放处理。
不过,母亲的惨死,仍然是朱祐樘心中无法释怀的悲痛。
他多次派人访查母亲家族的后人,因年代久远,又经历多次战乱,始终没有结果。
最终,朱祐樘下诏,把纪氏进京时途经歇息的一个水池重新修建,称之为“圣母池”,池边建了一座“圣母寺”,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对亲人感恩思念,对敌人宽容谅解,因为朱祐樘的本性纯良。
况且,他也知道,若只顾报仇雪恨,不惜党同伐异,让大臣们陷入恐慌之中,会让根基不稳的朝廷更加风雨飘摇。
大明朝经不起这种无妄的折腾。
这是朱祐樘的治国抱负。
身为皇帝,朱祐樘对待臣子宽厚平和,是难得的贤君。
曾经有人写诗称他对臣子:
“近臣常造膝,元老不呼名。”
有一次,朱祐樘问身边的太监:
“官员白天上朝商议政事,他们和朋友什么时间能够聚会呢?”
太监说:
“他们会在晚上喝酒聊天。”
朱祐樘担心,官员 们如果喝醉了,在黑暗中骑马很不安全。
于是,他传令,京城的大臣夜晚回家,要安排人提灯护送,确保大臣平安到家。
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如此体恤臣下,在当时实属不易。
童年的不幸,并没有让他仇恨这个世界。
在痛苦的记忆里,他选择记住那些幸福的瞬间。
他忘记了童年的暴风雨,却记住了那些在暴风雨里为他撑起伞的人。
长大后,他也愿意像儿时遇到的善良宫女太监一样,做一个为别人撑伞的人。
这是皇帝的担当,也是一个人从童年将自己救赎的勇气。
就像不忍让臣子受苦一样,朱祐樘对他的皇后也是如此关怀备至。
后宫从来都是一个权力和情欲的战场,后妃们为了得到恩宠,不择手段,尔虞我诈。
这些事儿,朱祐樘从小就看到过了,他本人就是后宫权力争斗的受害者。
天性善良的他决心不能让母亲受过的罪,自己受过的苦,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再次发生。
他要保护自己的妻子——张氏。
早在朱祐樘当太子的时候,张氏就被选入宫中成为太子妃。
出生在诗书世家的张氏,熟读经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温柔体贴,与朱祐樘琴瑟和鸣。
如此天资聪慧、蕙心兰质的女子,是朱祐樘的解语花,也是他的贤内助。
朱祐樘万分珍惜这段感情,对皇后关怀备至,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最深情的皇帝”。
明朝的其他皇帝和皇后一般是分别住乾清宫和坤宁宫,但朱祐樘却不走寻常路,就是要和皇后同吃同住,一刻也不愿意分开。
有一次,张皇后生病了,朱祐樘忙前忙后,端水喂药,帮皇后盖被子,伺候皇后的宫女太监硬是被挤到一旁。
等皇后昏昏沉沉睡着后,朱祐樘仍然不放心离去,继续坐在床边默默守着。
突然间,他又一个箭步冲了出去,把旁边的宫女太监吓了一大跳,以为皇上被什么东西咬了。
细问才知道,原来是皇上嗓子有点痒,想咳嗽,又担心自己的咳嗽声吵醒了皇后,所以第一时间跑出了房间。
细腻的呵护是爱意最真实的体现,这不仅源自于朱祐樘本性的温和,更是因为帝后二人同心同德,心意相通。
而正如朱祐樘所愿,他的妻子终于没有重蹈自己母亲的覆辙。
张皇后的生活非常幸福,她和朱祐樘生下了两子三女,孩子们都很可爱。
又因为皇帝钟情,皇后完全不用把精力放在争风吃醋上,而是把皇上的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
在深深的宫墙内部,朱祐樘和张皇后过上了寻常恩爱夫妻般的生活。
朱见深和朱祐樘,两个同样童年不幸的皇子,却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一个被深情所误,自始至终无法走出童年的牢笼,导致朝纲败坏。
一个治愈了自己,宽和对待身边所有人,在位期间政治清明。
事实上,没有人拥有完美的生长环境。
溯源归因到童年,并不是为了困在童年,而是从童年入手,找到解决办法。
如果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着手改变,才是出路,沉溺于对过往的遗憾和懊恼中,终究无法改变困境。
就如弘一法师所言:
“一念执着,万般皆苦,一念放下,便是重生。”
结局的不同,往往因为格局的不同。
毕竟,能救赎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知网《明代孝康皇后张氏》作者:刘树桢,张金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